宗楠

十二升肖影視是短劇行業最早的一批入局者,也是最早與快手“星芒計劃”合作的公司。早在2020年,我們就打造了快手近億次播放量的優質短劇《毛小旭的觸電人生》,并獲得了快手2020最佳原創短劇。2022年,我們創作出了《胡同兒》《相思誤》《葉穆》《成曦曲》《女兒紅》等眾多播放量破億的作品,題材涵蓋古裝甜寵、家庭生活、都市、搞笑、古風等。取得這樣的成果,與十二升肖影視持續努力探索、嘗試每一類題材是分不開的,因為每個題材都有受眾,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我們就需要把握每個題材的精髓所在,穩、準地直擊觀眾內心。
從中長劇到微短劇
2017年短視頻平臺開始異軍突起,在快手和抖音,數億人通過短視頻和直播來記錄與分享他們的生活,快手的日活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經到了3.74億,這種體量巨大的生態也正在與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入融合,包括我們的影視行業。
2020年年初,我們在關注到短視頻平臺的微短劇行業發展前景的同時,也關注到觀眾的觀影習慣趨向于“碎片化時間”。因此,我們適時地開展了短劇業務,致力于打造短小精悍的劇情內容,正式布局短劇賽道。
相較于長劇,微短劇有著投入少、周期短、變現快、受影視市場波動影響較小的優勢,于是我們逐漸把注意力從長劇轉到了微短劇創作上來,我們先后與“愛優騰芒”長視頻平臺及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洽談過微短劇合作。長視頻平臺側重做內容、做劇情,微短劇變現的主流則是分賬、平臺定制。短視頻平臺會以賬號形式去做,內容最終服務于單個賬號,再去進入直播帶貨和商單,閉環依托短視頻平臺的商業邏輯,變現渠道更加多元化。
從題材的選擇上,短劇要結合當下熱點去迎合觀眾對內容的喜好,短劇由于單集時間限制,所以在內容上要更快、更準地抓住觀眾的喜好及共鳴。而長劇相對而言時長寬泛,可以有內容的起承轉合,更多可以鋪墊、設計情節來慢慢敘事。反之短劇則是最快表達給觀眾劇集的中心思想,穩準地讓觀眾獲得情緒價值。相比短劇內容更加考驗我們對用戶的喜好了解,因為用戶留給短劇創作者的時間并不多。
相對于長視頻,短視頻平臺在微短劇更具有優勢,因為這與平臺用戶屬性有很大關系,當觀眾只有短暫的碎片化時間時,他們會選擇快速了解完一個內容,短視頻則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短視頻平臺內容在1—5分鐘內,相比更加節省時間。長視頻平臺的短劇內容在8—15分鐘,其實是在短劇和長劇時長取了一個中間值,所以相對來說短視頻平臺更加靠近“碎片化時間”的定義。
從量變轉為質變
十二升肖影視的業務涉及電影、網劇、網絡電影、中劇以及短劇的出品、制作,始終堅持以“內容孵化、強化制作”作為公司的第一重心。例如短劇《胡同兒》講述了北京人奮斗的故事,并和有著千萬粉絲的達人羽錚合作,最終曝光量達到3億以上。從快手2020年發布“星芒計劃”至今,我們嘗試做了很多題材,出品了40多部星芒短劇。
從微短劇的創作特點來說,很多之前做長劇的人現在想做微短劇,他們的意識還停留在之前做長劇的邏輯里。而微短劇則是用更快速的節奏做出熱門的內容,快速投放市場完成變現。
做微短劇首先要找一個有活躍度的達人賬號,把你創作的內容投放進去,如果內容受到粉絲歡迎就會變現。我們可以先研究達人一貫的創作風格和粉絲畫像,再根據達人的作品去創作。例如羽錚是北京小伙兒,他的賬號在快手的粉絲年齡大部分在三四十多歲,賬號特點就是正能量的北京小伙兒,然后我們就以他為原型,講述了在北京胡同兒長大的這些年輕人,他們的婚姻、成長故事。
微短劇要快速展現人物魅力,前10秒的設計一定要“炸”,將高能的橋段放在開頭,然后盡快建立主角之間的沖突,每一集都有核心沖突,真實地體現當下年輕人的痛點,情節敘事要結構化、接地氣。比如《胡同兒》巧妙融合家庭與職場諸多問題。從收視口碑的結果看,現實主義題材微短劇也能受到廣大年輕觀眾喜愛。
近兩年,微短劇賽道涌入了大量的創作者,因為微短劇起初對制作沒有嚴格的標準,即使你只有一部手機就可以創作,拍攝成微短劇,但隨著時間推移,觀眾的審美一定是在不斷提高的。所謂“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曾經的量產一定會淘汰一批在質量上沒有升華的創作者。所以微短劇創作在內容升華的同時一定要同步提升制作的水平。
微短劇創作方法論
我們作為最早的微短劇創作者,在題材選擇和創作上與同行分享以下四點心得。
題材廣泛。例如,快手的熱門題材每3—6個月有一個更替,我們每個月都在關注快手的熱議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分析,調整創作方向。目前作品題材是以青春類為主,后續會更多關注家庭類作品以及古風題材、職業劇等。短視頻領域求新,雖然快手的甜寵作品相對出圈,流量也更集中,主流受眾畫像變化較小,但這種基于題材帶來的紅利可能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過一段時間難保不會失靈,因為觀眾也會看膩,至少現階段現實題材還是有一定的題材優勢。
受眾多元。從數據反饋來看,現在微短劇的受眾群其實非常廣,不僅有20+的女性,也有很多30+、40+的女性,還有大量的男性用戶。微短劇發展初期女頻內容會偏多,但近幾年隨著創作者對內容題材的開發,男頻項目逐漸增多,男性用戶也成為我們主要的受眾群體。從年齡段的分布上看,年輕觀眾喜歡甜寵,喜歡唯美古風、青春校園等這類題材,而年紀偏大的群體更加喜歡情感寫實類題材。
成本控制。我們在不斷摸索中找出了一套控制成本的方法。一是壓縮拍攝周期,現代劇一般6天,古裝劇一般7天,對應每集2分鐘,25— 30集左右的播放量,拍攝過程非常辛苦,每天至少完成5—6頁的劇本。二是固定的制作班底可以降低溝通、磨合的成本。三是劇本創作時減少場景數量、減少不必要的角色等手段。
營銷便捷。通常一部微短劇上線后,三個月便可完成資金回流,相較一兩年才能回流的長劇,周期縮短不少。比如《胡同兒》14天后期就迅速上線了第一集,延續了羽錚以往的創作風格,首天播放量破5000萬。同時變現也比較可觀,主要體現在流量分賬收益穩定、平臺貼片植入和粉絲增長上。第一個維度體現在分賬點擊上,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第二是貼片廣告,《胡同兒》與捷達汽車的商業合作,商業化植入的4集總播放量也超過了2700萬。第三,《胡同兒》的播出給羽錚的快手賬號增粉將近130萬,對于達人賬號來說,這也算是商業化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微短劇創作一定要以內容孵化為核心,不能過度對IP改編有依賴性,既然是IP,那這類題材一定在市場上有很多同類化,相比原創劇本創作者有更多頭腦風暴的空間,會帶給我們更多營銷點。
微短劇未來內容創作的方向,應該還是以用戶需求為主。短視頻平臺已經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短視頻平臺如果是生活的必需品,只要我們的內容能夠與用戶一起成長,那微短劇將是一條可以走很長很長的路。
我們今年依然會在短劇賽道持續發展,內容升級拓展更多的題材,也會嘗試十分鐘中劇賽道,這樣才能在題材創作多樣性中脫穎而出。影視從業者需要不斷調整步伐,緊跟時下熱點,向創新化、專業化邁進。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