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朝 李濱杉 王云 顧曉鋒 周紅萍



關鍵詞:景觀設計;聲屏障;陳述性偏好法(SP法);視覺;審美體驗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志碼:B
前言
單一類型的聲屏障影響公路沿線景觀效果,易造成壓抑的行車體驗,難以滿足道路使用者對路域環境審美體驗的需要。許多發達國家公路沿線已經設置了類型多樣、設計新穎的聲屏障,極大提升了不同人群對駕駛道路環境的審美體驗。如日本的設計師會考慮用樹木進行聲屏障前的景觀綠化,對于高架橋等處的聲屏障前不能進行綠化的地方,在材質、紋理、色彩等聲屏障本身上下功夫,改善行車環境的視覺效果;新西蘭的聲屏障設計中多采用與周邊植物、建筑物相近的顏色,通過鏤空雕刻裝飾及藝術化雕塑處理等方式來增加設計美感。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公路聲屏障景觀設計方法、高速鐵路聲屏障景觀量化分析等方面也做了一定的研究,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聲屏障設計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造型和顏色較為單一,給司乘人員帶來較強的心理壓抑感;外觀與周圍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不夠協調;聲屏障主要由設計人員單獨完成,缺乏與審美主體的溝通聯系,設計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因此,基于道路使用者視角,開展不同類型聲屏障景觀設計方案的效果評價對于優化和完善未來我國公路聲屏障景觀設計方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交通景觀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京臺高速泰棗段聲屏障景觀設計方案
京臺高速泰棗段改擴建工程路線全長189.493公里,是南北交通大動脈中重要的一段。該項目位于世界級文化旅游帶——“山、水、圣人”文化旅游帶,旅游文化資源涵蓋享譽世界的泰山文化、孔孟文化、運河文化。公路沿線景觀規劃與設計意義重大,聲屏障景觀作為沿線景觀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其設計和表達方式需要著重進行探索。
公路沿線聲環境敏感保護目標共有152處,共計41059米。根據沿線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分布特征,全線聲屏障按照材質分為4種類型:透明式聲屏障、立體式聲屏障、噴涂式聲屏障和磚墻式聲屏障(如表1所示)。根據項目主題定位“山水之路·朝圣之旅”,全線劃分為三大主題分段“泰山文脈段、圣人故里段和魯風運河段”,借鑒鄉村景觀設計方法,基于線性交通特征,我們提出了針對不同類型聲屏障的景觀設計方法的A2DE模式,即分析位置(Analysis)、分段主題(Divided)、挖掘文化(Exca-vate)、衍生文化符號(Derive)、景觀表達(Express)。對不同類型聲屏障進行特色化景觀設計(見表1)。
2聲屏障設計方案的效果評價
為了解道路使用者對不同類型聲屏障設計方案的審美體驗,我們設計了聲屏障景觀類型偏好問卷,以期為公路聲屏障景觀設計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2.1問卷方案設計
調查問卷包括五種類型聲屏障,包括京臺高速泰棗段聲屏障項目涉及的透明式聲屏障、立體式聲屏障、噴涂式聲屏障、磚墻式聲屏障,新增近年來國內應用較多的生態式聲屏障共五大類聲屏障。受訪者需提供以下兩方面信息:(1)被訪者個體特征屬性,包括性別、年齡段、職業、駕齡、駕照類型、駕駛頻率等;(2)被訪者對不同類型聲屏障的審美體驗和偏好程度(見表2)。
2.2調查對象和方法
以全國各省份駕駛員為調查對象,通過手機客戶端和問卷星軟件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采集被訪者信息及審美體驗數據。問卷結果收集了被訪者的陳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SP)數據,通過提供假設性場景獲取被訪者的偏好選擇。通過統計分析處理實際調查數據,分別從被訪者社會屬性、交通屬性、出行特征多方面分析調查對象的特征和偏好。
2.3調查結果及討論
調查自2022年6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共回收問卷573份,其中有效問卷541份(有效率達94.42%)。被訪者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且涵蓋中國大陸地區全部省級行政區域,被訪者主要來自北京(20.9%)、重慶(9.6%)、廣東(9.1%)、山東(5.5%)和江蘇(4.6%)。數據覆蓋范圍廣,整體質量較高,達到預期效果。
在被訪者聲屏障類型偏好方面,偏好透明式聲屏障和生態式聲屏障占據主導地位,分別為41.67%和31.3%,而其他類型聲屏障審美體驗較差,包括磚墻式聲屏障9.4%、立體式聲屏障8.7%和噴涂式聲屏障5.19%(如圖1、表3所示)。透明式聲屏障及生態式聲屏障更受到被訪者的青睞,可能原因是這兩種聲屏障能夠呈現自然景觀。而其他三種形式聲屏障均是反映地域文化的載體形式,但偏好程度所占比例較低,說明道路使用者對公路沿線所呈現的文化景觀接受程度不高。
進一步進行基于不同性別、年齡段、職業、駕齡、駕照類型、駕駛頻率等受訪者基本屬性對聲屏障類型的偏好程度的交叉分析(如圖2、表3所示),總體上受訪者對透明式和生態式聲屏障的偏好均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未滿1年、10年及以上駕齡人員,以及駕駛頻率很少(每年至少2次)的駕駛員,普遍對生態式聲屏障喜好度高,其次是透明式聲屏障,可能原因是簡潔優美的自然景觀可以減少視覺疲勞,更有利于行車安全,因此更易被駕駛初學者、年長者或是操作不熟練的駕駛員所喜愛。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鳥撞玻璃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發現包括高速公路透明式聲屏障在內的透明玻璃會造成大量鳥類撞擊死亡,尤其是玻璃附近有密集的樹木或灌叢分布的條件下。并提出了減少透明玻璃的使用、盡量將透明玻璃遠離植被設置、貼防鳥撞貼紙等對策。因此,在公路聲屏障類型選擇方面,對于附近有喬灌木分布的區域,應盡量減少透明式聲屏障的設計,以減少鳥撞玻璃事件的發生。從造價角度,透明式聲屏障較高,生態式聲屏障具備一定價格優勢。因此,選用生態式聲屏障替代透明式聲屏障是較好的選擇。
磚墻式、立體式與噴涂式聲屏障均為近年來新興的聲屏障外觀形式,磚墻式聲屏障作為當地文化符號的提取成果,與周圍村落、民居建筑形成很好的融合效果,隔音效果也較好,因而相對立體式和噴涂式聲屏障而言,磚墻式聲屏障的整體接受程度稍高。被訪者對于噴涂式聲屏障的接受程度較低,尤其是駕駛頻率較低的駕駛員、A照駕駛員、年齡段較大以及駕齡在10年及以上的駕駛員,進一步調查發現,被訪者對于噴涂式聲屏障的后期維護以及行車視覺影響存在一定疑慮。
3結束語
公路聲屏障在景觀設計建造時,除要求滿足降噪需求外,應充分迎合司乘人員的審美體驗。以京臺高速泰棗段聲屏障景觀設計方案為依托,通過采用A2DE模式方法,對四種類型聲屏障進行特色化景觀設計,使自然風光或主題文化能夠充分表達。基于道路使用者視角,通過手機客戶端和問卷星軟件對五大類型聲屏障進行審美體驗偏好性調研,發現受訪者對透明式和生態式聲屏障偏好程度均很高,對磚墻式聲屏障接受程度處于中等水平,對于立體式和噴涂式聲屏障接受程度較低。因此,在今后的聲屏障景觀設計中,應注重自然風貌的展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生態式聲屏障的使用,謹慎使用透明式聲屏障,尤其在路側分布有喬灌木或鳥類分布較多的路段,以防止鳥撞玻璃事件的發生;在靠近服務區、居民建筑且路基較低的路段,可采用磚墻式聲屏障,以更好展現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