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聲生不息·寶島季》創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辦。
座談會由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承辦。中央臺辦交流局相關負責同志,廣電總局相關部門和直屬單位負責同志,湖南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省廣播電視臺負責同志,以及新華社、中國新聞社、文藝報、中國藝術報等媒體代表30余人參會。
以“樂”共鳴創精品,讓華語音樂經典響徹四海
《聲生不息·寶島季》以樂破題、以情共鳴,傳唱有審美價值和時代底蘊的優秀臺灣音樂作品,讓中華優秀文化熱潮在經典和創新中薪火相傳,展現出中華文化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楊小偉表示,《聲生不息·寶島季》立意上站位高遠、情感真摯,內容上精心策劃、精雕細琢,傳播上覆蓋廣泛、影響深遠。他對繼續做好新時代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傳播提出五點要求:一是進一步把握主題主線,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創作的源頭活水,用更多接地氣、冒熱氣、有網感、有質感的精品節目講好中國故事;二是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使網絡視聽節目成為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三是進一步鼓勵創新創造,突出“藝術+技術”的創新特質,讓網絡視聽內容富有時代精神、充盈青春氣息;四是進一步抓好組織推進,做到超前謀劃、動態管理、跟蹤指導、梯次推進,凝聚各方合力打造精品、唱響主題;五是進一步加強宣傳推廣,做到大小屏互動、長短視頻聯動,真正讓正能量獲得大流量、讓主旋律成為最強音。
中央臺辦交流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李京文表示,該節目帶給我們幾點重要啟示:一是促進了心靈契合,激發兩岸同胞情感共鳴;二是彰顯了歷史根源,增強兩岸民眾文化認同;三是加強了交流互鑒,推動兩岸青年攜手共進。節目強化了兩岸民眾的共同記憶和情感聯結,展現了兩岸文化交流從未間斷的內生動力和兩岸民眾走親走近的共同愿望,對于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民族和文化認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省文明辦主任肖凌之認為,《聲生不息·寶島季》彰顯了湖南的文藝擔當,是在音樂中見人文、見傳承、見人心的文藝佳作,懷揣著對中華文明的禮敬之心、對寶島金曲的珍視之心、對偉大祖國的赤誠之心,用多彩音符、動人旋律、喚醒了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共同情感、共同意識,唱響了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幸福長歌。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賀輝肯定《聲生不息·寶島季》的成功,并認為節目給網絡視聽節目創新創優帶來深刻啟示:一是堅持以高度政治責任感承接新的文化使命,始終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開展精品創作;二是堅持以創新性、包容性生動展現中華文明之美,努力打造出更多文藝精品,在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中鑄就湖湘文化新輝煌;三是堅持以理念創新彰顯現代魅力,把創新精神始終貫穿到創作生產全過程,賦予作品更多時代氣息和現代魅力。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臺長、總編輯龔政文表示,《聲生不息·寶島季》傳遞生生不息兩岸情,唱出生生不息中華魂。節目的成功來源于湖南廣電對臺文化交流的深厚積累,充分證明了文藝作品在促進人心相通中的獨特作用。下一步,湖南廣電將借《聲生不息·寶島季》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做好對臺港澳的文化交流,精心策劃制作《聲生不息·港樂季》第二季、組織“愛在芒果”實習活動、打造“馬欄山芒果節”線下活動、邀請更多寶島藝人和工作人員參與芒果節目,為促進海峽兩岸民心相通、距離拉近,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作出新貢獻。
“情”牽海峽話同心,兩岸高歌時代新風
《聲生不息·寶島季》用厚植兩岸人民內心的情感激發共鳴,奏響了兩岸人民相互友愛、攜手共進的華美樂章,經典文藝作品再度迸發生生不息活力,鐫刻兩岸恒久不變的共同記憶。
“《聲生不息·寶島季》于無聲處傳遞出了一種強大的同宗同族、同文同種、呼喚統一、民族融合的時代強音。”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認為,節目知難而上,做出了新意,感動了兩岸同胞,真正地用綜藝節目的形式豐富了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了人民精神力量。
文藝評論家李舫認為,節目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經典與創新中薪火相傳。節目講述的是兩岸音樂交流史和兩岸文化交流史,也是兩岸共有的民俗生活史、情感發展史、文化認同史和民心相通史,這些節目所衍生的歷史故事、文化理想、音樂記憶、情感共鳴,引發了廣大受眾持續的熱情。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從音綜的傳播功能肯定節目的突破與良好效果。他認為,《聲生不息·寶島季》突破了傳統音綜的傳播功能,以音樂為橋增進兩岸乃至全球華人的交流,特別是讓“Z世代”重建集體記憶,進而基于情感連結為一個緊密的“共同體”,同時也為文化類電視節目如何提升國際傳播影響力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從文藝創新視角,認為節目以經典臺灣音樂為媒,匯聚海峽兩岸音樂人,為祖國與寶島架設起身份認同、情感認同、文化認同的橋梁,激活鐫刻在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文化密碼”與“精神力量”。他表示,節目以樂壇留聲引發文化認同,以時代之聲引發身份認同,以人民心聲激發情感認同,生動展現了兩岸民眾在文娛共賞中的彼此欣賞和彼此接納,用有格局、有特色、有品質的創新原則和創新方法,“以美為媒、以藝通心”,為中國式視聽文藝創新提供了新的典范。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呂帆從文化節目的品質感出發,認為《聲生不息·寶島季》超越了常規音綜的表達桎梏,在《聲生不息·港樂季》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厚植“文以載道、歌以詠情”的文化底蘊,以文化自信引發文化自覺,做出了文化節目的質感和內涵。
“音”火相傳向未來,文化傳承血脈相連
以音樂向時代致敬,以歌聲回應時代之聲,《聲生不息·寶島季》踐行文化傳承與創新,節目彰顯國人“用我語唱我歌”的文化自信,傳遞“百川異源、皆歸于海”的血脈情深。
芒果TV節目中心洪嘯工作室制片人洪嘯介紹,通過《聲生不息·寶島季》的創作,希望能為觀眾打開連接兩岸情感、尋根中華文化的新窗口。他表示,在后續文藝創作中,會繼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精神、文化、情感等層面激發兩岸民眾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舟共濟,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聲生不息·寶島季》歌手代表胡德夫談及參與節目的感受時表示,音樂正是抒發我們心中所想與連接我們彼此的橋梁。他認為,透過節目加強大陸歌手和臺灣歌手的文化交流,激發兩岸人民的情感共鳴,傳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價值觀。希望這座跨越海峽的大橋可以越來越寬廣,讓我們的音樂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聲生不息·寶島季》是芒果TV和湖南衛視推出的音樂文化交流節目。節目除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之外,還首創音綜落地臺灣中天亞洲臺和香港TVB及旗下平臺。截至收官,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平均份額排名同時段排名所有頻道第一,總局大數據平均收視率、平均份額位居今年省級衛視音綜收視第一,全平臺播放總量達86.9億,收獲全端熱搜2643條,微博主話題閱讀量達85.6億,為業內公認2023上半年當之無愧的現象級音綜。節目播后亦引發島內熱烈反響,節目播出期間,芒果TV國際APP在臺灣地區的日活用戶環比提升24%,新增用戶中青年群體占比90%以上。金曲分享人王偉忠分享自己參與節目錄制的感受,提到很多大陸的朋友、臺灣的朋友的觀后感都是“感動”二字,“《聲生不息·寶島季》是一個好節目,讓觀眾重新認識臺灣流行音樂之美,也更珍惜這些可愛、有才華的臺灣音樂人,值得再三回味。”社交平臺上的臺灣網友則點贊節目的真摯用心,“美好的記憶永遠抹不去”,臺灣當地媒體認為節目“呼應了當前兩岸民間交流的氛圍”。
“寫下的漢字是河漢江淮的志氣,唱出的中文是文以載道的責任。”正如節目開篇時旁白所詮釋,懷抱“以歌回應大時代”的創作初心,《聲生不息》系列將繼續通過華語音樂的情感共鳴,賡續中華文化的多元交流,弦歌不絕,聲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