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強

近年來,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催生了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顛覆重構了信息傳播機制,改變著傳媒發展的生態。繼文娛領域虛擬偶像大熱之后,虛擬主播作為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產物,成為各大媒體機構搶占的風口。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1年10月發布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推動虛擬主播、動畫手語廣泛應用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創新節目形態,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山東廣播電視臺搶抓戰略機遇,積極向智媒體轉型,推進“5G+4K/8K+VR/AR”技術和多場景應用開發,繼推出閃電視頻智能剪輯機器人、閃電指數數據新聞機器人、閃電新聞AI主播之后,于2022年1月上線閃電新聞二次元虛擬主播“小妮”,賦能短視頻生產。這是山東廣播電視臺“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加快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有益探索。
一、創新語態,多元表達,賦能主題主線報道
新聞虛擬主播也稱AI合成主播。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已蓬勃生長為媒體機構智能化生產的平臺形象符號“代言人”,打破了時空限制,豐富了產品類型。閃電新聞二次元虛擬主播“小妮”頭頂花苞辮,身著中國傳統服飾,既融合深厚底蘊的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又兼具二次元形象的俏皮可愛和活潑靈動,形式新穎別致、生產高效迅速、內容表達多元,“傳媒+科技”迸發出無限可能。
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優質內容仍是“內核”。換言之,虛擬主播既要有“好看的皮囊”,更要有“有趣的靈魂”。經過一年多的摸索,虛擬主播“小妮”在信息采集、內容生產、渠道分發、效果監測等領域不斷創新應用,在全國新聞資訊類虛擬主播賽道中處于第一陣營。2022年,圍繞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山東省“兩會”、山東省黨代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主題,推出創意視頻70余條,時度效俱佳,探索出了主題主線報道的“閃電打法”。
虛擬主播融入主題、融入場景、融入情感,讓報道更出新出彩。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閃電新聞策劃推出專欄“小妮播兩會”,帶著基層群眾的問題和建議,每天精心設置“兩會”話題,連麥全國人大代表。新穎的節目形式和活潑的人物形象給住魯全國人大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廣泛好評。
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期間,閃電新聞堅持會前、會中、會后相結合,濃墨重彩做好相關報道。主播“小妮”會前從山東速度、山東力度、山東高度、山東溫度、山東熱度等“五度”巧妙切入,帶網友梳理盤點山東五年變化,接地氣、增底氣。會中圍繞黨代會報告提出的“著力抓好十二個方面重點工作”,閃電新聞發揮省平臺技術優勢,與區縣融媒高效協同生產,通過“小妮梳理提煉報告+代表反響+基層聲音”的模式,報道大會盛況和黨代表、全省干部群眾的熱烈反響,先后推出《爭當排頭兵!山東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黨代表、全省干部群眾要這樣干》等短視頻。
“小妮”聚焦正能量,澎湃大流量。2023年,閃電新聞再次創新,推出虛擬主播“超時空連線”系列短視頻,通過數字復原技術、多模態交互技術等先后實現與子貢、齊桓公、李白、諸葛亮、舜帝等多位古人的跨時空對話,虛擬與現實交織,畫面惟妙惟肖,聲音由立體聲向環繞聲、沉浸聲進階。如第三屆儒商大會期間,虛擬主播“小妮”對話儒商始祖子貢,話題#孔子都沒想到弟子居然這么壕#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閱讀量達5478.4萬。
除日常資訊報道,虛擬主播“小妮”還廣泛應用于大型活動中。2022年8月,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港口”這一名片宣傳展示我國統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顯著成效,閃電新聞在承辦“港口雄開萬里流”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及山東線活動期間,推出主題創意短視頻《山東的港口知多少?虛擬主播小妮帶你成為“港口小明白”》等,深入挖掘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二、技術引領,項目帶動,探索公益科普新模式
虛擬主播“時時在線、處處可播”,豐富性和靈活性是其區別于真人主持人的最大特點之一。依托仿真技術和深度學習驅動能力,閃電新聞堅持對文本和語義情感進行多維度細分,虛擬主持人可以在較短的制作時間內呈現更為復雜多元的動態展示,更具觀賞性和傳播力。
2022年被稱為AIGC技術元年,《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預計,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閃電新聞根據用戶畫像、內容偏好、受眾習慣等大數據分析,對“小妮”虛擬形象、語音驅動、動作捕捉等進行迭代升級,不斷增強生產和傳播的精準性,提升表達流暢度和親近感。值得一提的是,閃電新聞大膽運用三渲二虛擬人制作全流程技術棧,增強虛擬人的畫面質感和美感,實現了“設計—模型—內容輸出”的全流程技術應用。此外,通過云渲染、光學動作捕捉、TTS(文語轉換技術)等技術加持,大幅提升了視頻智能生產效率。
融媒體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思維觀念和內容形態的變革。以虛擬主播“小妮”為依托,閃電新聞上線運維“主播小妮說”全媒體專欄。專欄堅持內容與技術“雙核驅動”,以項目化為載體,重點實施精品工程,進一步繁榮內容創作生產,創新做好疫情防控、愛糧節糧、高考等相關公益科普宣傳,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虛擬主播加持,持續發力短視頻是一門課題。2022年疫情期間,閃電新聞虛擬主播項目創作團隊認真研究防控方案、《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等,通過全媒體“組合拳”形式,采用靈活生動、易于傳播的新媒體語態,分眾化、精準化做好權威信息發布和公益科普宣傳。如發布《主播小妮說丨正確消毒 這些“雷”千萬不要踩》《主播小妮說|感染奧密克戎后多久能測出?抗原自測注意事項快快收藏!》等,答疑解惑、提振信心。山東衛視《早安山東》和山東電視新聞頻道《閃電直播間》《新聞午班車》《閃電大視野》等多檔節目融合播出,20多條視頻獲評山東省委宣傳部“正能量 大流量”每日宣推作品,全省136家區縣融媒“一鍵統發”,打通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主播小妮說”還做好愛糧節糧相關公益宣傳,推出《愛糧節糧曬“空碗” 讓我們不遺余“粒”》《一起漲知識!關于愛糧節糧,古代人怎么說?》《米面糧油怎么挑?這些日常愛糧節糧小竅門你知道嗎?》等系列短視頻。此外,閃電新聞關注青少年熱點話題,制作《輕裝上陣!這幾條高考注意事項請查收》《珍愛生命,遠離“野游”!這“四知道”和“六不準”家長和孩子都要記住》等短視頻,成為陪伴青少年成長的網絡助手。
三、精心“智”做,塑造品牌,“領跑”行業引關注
閃電新聞堅持內容精品化、傳播智能化、媒體品牌化、融合平臺化,實現輕量化生產。“主播小妮說”內容選題涉及方向廣泛,貫穿策采編發評等全流程,同時利用智能化工具和平臺,提升了內容產出能力和信息聚合能力,可謂“秒級生成、海量生產”,為優質產品提供強力技術支撐的同時,釋放了媒體行業的更多創造力和可能性,給網友帶來全景式、沉浸式的審美體驗。2023年1月,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首個超寫實數字主持人——“海藍”。3月,“海藍”登上《山東新聞聯播》,并在全國“兩會”期間推出元宇宙對話全國人大代表,與小妮播報相得益彰、優勢互補。
虛擬主播“小妮”系列產品既注重主題性、時效性、思想性,又體現知識性、可看性、趣味性,用年輕人喜愛的通俗語言傳遞主流聲音、宣傳主流價值。此外,注重加強與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等中央主流媒體合作,強化與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新浪微博、視頻號、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的聯動推介,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
閃電新聞虛擬主播“小妮”自上線以來,相關創新做法被業內行業觀察號等刊文點贊。如2022年10月,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公號“廣電時評”以《聊發展、觀美景 跟著虛擬主播看“這十年”》為題點贊閃電新聞虛擬主播風格輕巧活潑、形式創意滿滿,稱“主播小妮說”系列短視頻報道山東自貿試驗區的成果用一份份數據曬出“成績單”,搭配輕快的音樂和豐富的圖文資料,將山東自貿試驗區三周年的“硬”知識“軟”傳播。
虛擬主播“小妮”立足智云生產,不斷與時俱進,優化完善,與智品、智傳、智網、智庫組成了閃電新聞“五智模式”,涵蓋內容生產、內容創意、內容傳播、內容聚合和政務服務等全鏈條。2022年,閃電新聞智能媒體建設經驗《“五智融合”推動媒體融合邁向縱深》作為全國僅6個“改革創新—媒體融合發展典型經驗”,被編入《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21)》,《“五智融合 智媒賦能”閃電新聞智能媒體運營項目》入選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評選的首屆智能傳播案例。同年11月,閃電新聞獲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新時代·新品牌·新影響”廣電媒體融合新聞品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閃電新聞將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10周年、改革開放45周年等,結合文化“兩創”、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守正創新,推陳出新,探索“元宇宙+媒體傳播”新模式,致力于打造虛擬主持人內容生產平臺,加快建設以先進技術為引領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實現虛擬主播與用戶之間的跨終端、跨次元互動,創作出更多引人入勝、悅人耳目、沁人心脾的視聽產品,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