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輝
摘 要: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其生產的質量與產量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基于此,本文分析現代農業水稻病蟲害防治現狀,深入研究現代農業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策略,具體闡述湘鄉市現代農業水稻病蟲害防治實際效果,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水稻;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湘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植保工作,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進行全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專業技術指導工作,并加大了財政資金投入。在現代農業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指導方針,以“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為發展理念,有效推動了當地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專業化和現代化。
1 現代農業水稻病蟲害現狀
1.1二化螟
二化螟是湘鄉市近年來對現代農業水稻生產危害最大的蟲害。二化螟螟蛾喜歡在莖稈健壯的稻田里產卵,一般會將卵產在水稻的葉片和葉鞘上,待孵化出幼蟲后,幼蟲會損害水稻的葉鞘和莖稈,導致水稻枯心或白穗。冬季,二化螟的幼蟲可以在稻草、稻樁和一些植物的根莖中過冬,到來年春季化蛹羽化。由于二化螟的幼蟲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對干旱、潮濕和低溫有較強的抵抗力,因此死亡率較低,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的危害極大。資料顯示,2022年湘鄉市水稻田冬后每畝活蟲平均有16434條,是2021年活蟲數的2.36倍。其越冬化蛹的時間也比2021年提前了2天,第一代二化螟燈下始蛾也比2021年提前了2天。湘鄉市二化螟防控從以前早稻防治第一代、中稻防治第二、三代、晚稻防治第三代轉化成1~4代代代嚴防。近年來,由于少數農戶不重視晚稻第四代二化螟的防治,造成晚稻后期二化螟危害嚴重,減產明顯。相比于2021年,湘鄉市2022年二化螟的發生時間有所提前,但通過狠抓防控,整體發生數量較上一年有所減輕,在進行第一代防治時,就取得了較好的控制效果,后面進行第二、三、四代全市普治時,二化螟的數量也有了明顯減少[1]。
1.2稻飛虱
稻飛虱也是湘鄉市水稻種植的主要蟲害之一。稻飛虱會吸食水稻莖稈和葉片的汁液,導致水稻生長受阻或枯萎。稻飛虱在水稻上進行產卵也會造成水稻植株的損傷,影響水稻正常的養分吸收,部分稻飛虱還會攜帶病毒病菌,影響水稻的健康生長。部分長翅型成蟲能遠距離遷飛,具有趨光性。2022年,湘鄉市的早稻田燈下稻飛虱最初于4月25日出現,比上一年早近一月,遷入量較上一年明顯增多,早期進行了及時有效的防治,早稻田沒有發生嚴重損害。2022年湘鄉市將中、晚稻稻飛虱的防控作為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點內容,采用“壓前控后”的防控策略,主要選用佰靚瓏、吡蚜酮等高效、低毒、持效藥劑進行防控,對于稻飛虱的防治效果較為顯著。
1.3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在湘鄉市水稻田中的發生率比較高,對水稻有一定的損害。稻縱卷葉螟具有遷飛性和趨光性。該類害蟲喜潮濕環境產卵,幼蟲會對水稻心葉造成損害。幼蟲在2齡階段時會在葉上結苞,在水稻孕穗后期,鉆入稻穗中吸食。稻縱卷葉螟的發生與氣候環境、濕度、溫度的關系密切,降水較多的天氣有助于稻縱卷葉螟產卵、孵化和幼蟲活動。2022年湘鄉市水稻田稻縱卷葉螟的初現時間為5月29日,高峰期在6月6日,日蛾量約為215只,湘鄉市2022年全代蛾量約1279只,6月14日至17日進行了全市普治。2022年湘鄉市稻縱卷葉螟的遷入量較往年明顯減少,初代未發現該類害蟲,因此沒有采取治理措施。在第二、三、四、五代治理環節,湘鄉市主要以氯蟲苯甲酰胺進行防治,此類藥劑藥效好且持續效果較好,有效控制了稻縱卷葉螟的繁殖擴散[2]。
1.4紋枯病
紋枯病是湘鄉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從水稻苗期到水稻穗期都是發病期。發病初期,水稻近水面處會出現暗綠色小斑點,斑點邊緣較模糊,隨后逐漸擴大呈橢圓形或云紋形。在濕度較低的環境中,斑點中部會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邊緣呈現暗褐色。嚴重時會導致葉片枯黃而死。葉片染病后會腐爛,莖稈受病會斷折,導致水稻大面積倒伏。紋枯病喜高溫和濕度較高的環境,通常氣溫在18~34℃時的發病率較高。調查發現,2022年湘鄉市冬后稻田紋枯病菌核含量約每畝7.36萬粒,較2021年少47.32%。早稻紋枯病初見于5月23日,流行期從6月6日到7月5日持續29天。2022年病蔸率為32.3%,病株率為12.5%。晚稻紋枯病最初發現于8月15日,較2021年晚了9天。整個流行期持續了34天,病株率為13.5%。2022年湘鄉市早稻紋枯病較2021年的發生時間早,但嚴重程度較輕。晚稻由于氣候干旱,降雨量小,發病率較2021年低。在進行該類病害的治理過程中,湘鄉市選用了嘧菌酯、愛苗、壯谷動力、萬福、滿穗等,治理效果較好。
1.5其他病蟲害
湘鄉市的水稻種植還受稻瘟病、黑條矮縮病、稻水象甲、稻薊馬、稻稈潛蠅、稻曲病和農田鼠草等病蟲鼠害的威脅。其中,稻瘟病屬于中等發生病害,一般會在降水量較多的時期大面積暴發。湘鄉市分別對早稻、一季稻和晚稻進行了綜合治理,前后共進行了7次防治工作,治理效果良好。其他病蟲害的發病程度較輕,只針對性地進行了治理。另外,湘鄉市分別在3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統一開展了農田滅鼠工作,累計滅鼠稻田面積約30萬畝。
2 現代農業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策略
2.1綠色防治技術綜合治理
現代農業水稻種植不僅要求提升種植的機械化水平,還要求在病蟲害治理方面需采用綠色防治技術。綠色防治符合可持續化發展的戰略要求,能有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目前常見的綠色防治技術有農業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等。農業防治技術主要強調在進行選種時,要注意選擇品質優良、對病蟲害具有一定抵抗力的水稻種子。在種植前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提升水稻種子的出苗率和水稻苗的抗病力。在進行水稻的育苗工作時,需要對育苗的土壤進行消毒殺菌處理,避免土壤攜帶病毒的情況。在二化螟化蛹階段,可以通過“灌水滅蛹”的方式,將稻田深翻后灌10cm以上的深水浸泡一周以上,能有效殺死大部分蟲蛹和越冬二化螟幼蟲。農業防治技術主要是從根本上提升水稻種子和水稻苗的抗病能力,降低普通病蟲害的發病率。物理防治技術主要針對水稻的蟲害進行防治,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稻田上方均勻布置頻段式殺蟲燈進行誘殺。也可以利用部分害蟲對色彩的趨向性,在稻田中布置黃板或藍板,能有效殺死部分害蟲,且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生物防治技術目前應用較廣泛,主要利用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鏈關系以及生物制劑進行病蟲害防治。例如,在稻田中養鴨子。一般只需在水稻分蘗期將鴨子放入稻田中即可,但需要注意在水稻抽穗前將鴨子收回,避免鴨子損傷稻穗。這種水稻種植模式能有效防治稻飛虱和稻枯病。還可以在稻田間引入害蟲天敵如蜘蛛和青蛙,能有效防治螟蟲。常用的生物制劑如枯草芽孢桿菌,屬于使用微生物制成的無污染農藥,在使用時需要避免干燥高溫天氣,通過生物制劑進行病蟲害防治能有效減少化學農藥污染問題。
2.2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現代農業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應致力于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建設一批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推廣農業高新技術普及化、優質品種主體化、高效模式多元化,大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鄉鎮農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建設與服務的完善,完善農技推廣各項制度,健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首先需要加強農業科技的創新與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農業科技研發支持,并鼓勵各地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與高等院校、農業科技研究機構以及地區的龍頭企業達成合作,強化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一體化建設,通過農科教全方位發展促進農業的整體化發展。其次,強化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建設。先進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缺乏有力的宣傳和推廣,也無法實現有效的防治效果。湘鄉市通過建設農業技術推廣領導小組進行專業化農業技術的推廣,通過層層監督、強化指導,向各村鎮普及先進的農業科技,提高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三是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3]。通過全方位的監督管理,促進湘鄉市農業經濟結構的升級與發展。
2.3強化專業防治隊伍建設
現代農業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強化專業防治隊伍建設,很多農戶雖然意識到農業生產必須要不斷提升技術化水平,但是由于專業技術人才較匱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無法有效普及和落實。因此需要加強專業防治隊伍的建設。首先需要加強對當地種植人員的技術培訓。農民是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要促進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必須要對廣大農業生產人員開展教育培訓。可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如現場農業技術交流會、專家講座、專家田間指導或線上小視頻講解等。通過先進的技術培訓幫助農民群眾增加相關知識技能儲備,提升農民群體思想認識的先進性。其次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很多農業科研人員欠缺一線實踐經驗,而實際農業生產又十分缺乏技術人員的支持。因此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社會農業技術專業型人才,參與到區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現代化水平。最后需要與高校聯合,讓高校農業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能及時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幫助提升教育質量,還能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另外,需要利用好社會組織力量,發揮農業大戶的帶頭作用,號召更多的農民主動參與到農技學習和推廣中來。
2.4農業植物檢疫執法
2021年,湘鄉市植保植檢站加強了植物檢疫工作。首先通過建立植物檢疫網絡管理平臺,使種子經營單位在辦理調運檢疫要求書和檢疫證書時更加及時。2021年湘鄉市開具檢疫要求書12份,共調運種子100多批次,總計重量72余萬千克,調運檢疫證書合格率95%。其次在月山鎮西林村對水稻常規種子洪香占繁殖基地開展產地檢疫。制種面積30畝,種子產量14680千克,現場檢疫以稻水象甲、細菌性條斑病等為重點檢疫對象,確認沒有問題后,才進行產地檢疫合格證的簽發。然后將行政許可辦理程序進行公開,將植物檢疫程序圖、植物檢疫證核發流程圖、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應施檢疫的植物產品名單等在辦公場所上墻公示。接著湘潭市植物檢疫聯合執法檢查,對湘鄉市城區的種子經營大戶進行了調運檢疫的執法大檢查,種子調運檢疫合格率在95%以上,大部分種子經銷商分批分數量辦好了調運檢疫書,對個別未規范開展種子調運的經銷商進行了處罰,確保了種子經營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最后專門對稻水象甲進行2次的防治戰役,稻水象甲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控,疫區面積比2020年有所減少,發生程度相比2020年較輕。另外,積極開展檢疫性對象柑橘黃龍病、紅火蟻的普查。召開了專題會議2次,組織各鄉鎮(街道)開展全面普查,通過普查,湘鄉市未發現這兩種檢疫性對象發生[4]。
2.5推進綠色示范區建設
以市場、科技和企業為導向,以提升水稻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為目標,大力推廣優質水稻的標準化生產規程。建設綠色防控示范區能充分發揮示范區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實際成效吸引更多的人學習高效水稻種植技術和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湘鄉市2021年將東郊鄉石竹村、旺興村、滸洲村等十余個農村集體,聯合創建成為綠色防控示范區,共計稻田15000余畝。以高標準打造萬畝優質稻綠色防控示范區,在示范區內主要實施的技術有推廣抗病蟲品種技術、翻耕灌深水滅蛹技術、先進栽培技術、二化螟性誘劑技術、燈光誘殺技術、科學合理用藥技術、稻鴨共生技術等。其他服務組織在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中,積極融合綠色防控技術,開展深水滅蛹40萬畝,統防統治區所用藥劑全部為湖南省植保植檢站推薦發布全省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科學用藥品種,嚴禁使用高(劇)毒農藥、菊酯類農藥,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湘鄉市全年共實施綠色防控面積70.17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43.38%,綠色農藥應用比例達93.5%。
3 防治效果
2022年湘鄉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湘鄉市以科學用藥、降低成本、提高防效、保障豐收,注重安全為目標,大力提升現代植保服務水平。截至2022年底,湘鄉市規模化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的組織已有44家,植保無人機140臺,日作業能力可達到6萬畝。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準確,全年病蟲害中長期預報準確率在90%以上,短期預報準確率在95%以上。全年共組織防控戰役10次,湘鄉市各種病蟲草鼠累計發生866.02萬畝次,實施防治1044.74萬畝次,挽回糧食損失14.1146萬噸,實際損失0.4467萬噸,有效減少了病蟲害對水稻生產造成的損失[5]。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保障糧食供應的穩定對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實力強國具有重要意義。水稻的病蟲害防治不僅要快速高效,還要綠色環保,需要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加大研究力度,強化農機推廣,不斷提升我國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包云軒,黃璐,郭銘淇.控制大田和自然大田稻縱卷葉螟危害的水稻生理生態參數估算模型[J].生態學報,2023,(13):1-14.
[2]虞國平,程子碩,杜婷婷.海南省審定水稻品種的基本特性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1-13.
[3]李佳穎.水稻栽培技術與提升水稻種植效益的措施探討[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03):14-16.
[4]呂本春,楊志新,付利波.水稻品種對鎘砷累積的差異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1-14.
[5]李萍,李哲,牛蒙.舒蘭市水稻產業集群現狀及發展對策[J].基層農技推廣,2023,11(0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