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祥艷
摘 要:病蟲害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影響,會直接導致基層農作物減產、減質,重大病蟲災害甚至導致農作物絕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病蟲害防治是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在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最常用的是農藥,但是農藥的使用需要有正確的指導。本文以基層農作物為研究方向,通過深入研究,探析當前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藥;對策
在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地防治病蟲害,農藥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根據不同的病蟲害類型,使用不同的農藥試劑,通過科學使用農藥試劑,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傷害,從而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但在農藥使用過程中,不科學規范的使用方法,不僅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甚至會對人畜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在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要科學、合理、安全地使用各類農藥,深入剖析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1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科學安全使用的意義
1.1病蟲害防治的意義
1.1.1有效保證農作物的產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數量也大幅增加,因此對農作物的產量也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由于受到各類病蟲害的危害,導致農作物產量大幅降低,農作物病蟲害儼然成為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因此,在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加強病蟲害防治,能夠有效地降低病蟲害所造成的各類損失,實現農作物產量增長[1]。
1.1.2有效保證農作物的質量。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們逐漸從追求溫飽轉變為追求質量,食品安全意識也逐漸增強,人們對食品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不僅要求吃得飽,更要求吃得好、吃得健康,也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保證農產品的質量。
1.2科學安全使用農藥的意義
1.2.1有效保證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在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大范圍的病蟲害對農作物進行啃食,導致農作物死亡,使農作物產量大幅度降低。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危害,農藥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是,在農藥使用過程中,農民往往沒有掌握科學安全的使用方法,比如使用劑量過大、盲目使用沒有針對性的農藥,導致在農藥使用過程中造成農業面源污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因此,科學安全使用農藥,可以有效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確保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1.2.2有效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當前,農業綠色高效發展已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主旋律,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推動農業綠色高效發展尤為重要的一環。在過去,農民群眾防治農作物受到病蟲害中存在用藥技術不科學,環保意識淡漠等問題,如普遍存在重治輕防,病蟲害大量發生時,才開始用藥,防治效果甚微。多數農民憑經驗用藥,對病蟲害發生形勢判斷不清和用藥時機把握不準,貽誤了最佳防治時期。長期單一大劑量使用一種農藥造成病蟲害耐藥性等問題,不僅增加了農藥使用量,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可以有效減少用藥量,精準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切實保障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達到農業生產減損和環境友好的效果,推動農業綠色高效發展。
2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2.1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2.1.1缺乏綜合防治意識。目前,很多地方已經普遍開展了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但是在日常防治工作開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農民自身缺乏一定的病蟲害防控知識,導致一些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認為只要選擇了防治技術就可以解決病蟲害問題,沒有對防治技術進行綜合性分析,導致農作物受到病蟲害問題加劇[3]。
2.1.2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撐。在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面,大部分的農民處于盲目狀態,沒有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病蟲害發生時,往往找不到解決方法,只會盲目地跟隨別人。采取傳統的化學農藥的方式來解決,缺乏先進的科學知識指導,很難對農作物病蟲害形成有效的防治。
2.1.3缺乏健全的病蟲害防控體系。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和阻礙病蟲害傳播是個系統性工作。當前,病蟲害防控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技術的發展。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過程中,各類體制機制運行不完善,尤其是社會、農民、社會化組織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協作聯動運行機制,需要政府、農民、社會組織等各方協同聯動開展統防統治普及推廣率不高,導致先進的防治技術無法及時傳達到農民。
2.2基層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2.2.1盲目使用農藥。在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由于農民缺乏一定的農藥專業知識,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往往是以其他人為參考。在發生農作物病蟲害時,一味地參考別人的方法,參考別人使用的農藥種類,參考經銷商推薦的農藥種類,造成盲目使用農藥的現象[4]。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農藥生產廠家的增多,市面上的農藥種類越來越多。近年來,隨著除草劑種類的增多,農民盲目用藥,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2.2.2超劑量使用農藥。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文化的農村青年都走向了城市,并扎根在城市,留下來的農民文化知識水平普遍不高,落后的種植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部分農民認為,農藥是保證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最有效的辦法,從而造成濫用農藥的現象,甚至為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加大劑量使用農藥,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2.2.3長期單一用藥。農民由于缺乏專業的農藥使用知識,在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時,使用農藥往往有依賴性,當發現一種農藥效果比較明顯時,便會長期地使用這種農藥。但在農藥使用過程中,若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會使病蟲害自身產生抗體,從單一性抗體逐漸轉變為群體性抗體。然而,當農民發現該農藥效果下降時,往往會選擇加大農藥劑量,使用更高濃度的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
3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科學安全使用的對策
3.1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對策
3.1.1建立病蟲害綜合防治觀念。要打破傳統思維認知的局限性,正確認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從整體上對病蟲害防治進行綜合分析,實現綜合治理。首先,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要結合當地氣溫、空氣濕度、雨水等季節因素,及時掌握了解該季節容易引發的病蟲害,提前采取相關應對措施,做到預防。其次,要充分了解不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及常見病蟲害發生規律,結合各類農作物的生長實際,對癥下藥精準施藥開展防治工作。最后,要大力示范推廣新技術和新策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要與時俱進,大力普及推廣生物防治、綠色防治和高效植保機械防治等新技術,通過科學的防治技術,提高病蟲害預防效果。
3.1.2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在推進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及時向農民普及宣傳推廣病蟲害防治新技術、新策略,采取理論解說、田間現場演示等方式深入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服務,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防治方式[5]。同時,各級植保工作機構要加強病蟲害防控設備設施配備,及時配備、更新殺蟲燈、誘蟲板等防治設施設備,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及時為農民解決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各類病蟲害問題。
3.1.3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各地技術人員要切實深入基層,全面掌握各地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情況,通過建立完善監測預警網絡和病蟲疫情監測中心,提升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和實效性,并制定相關預案。結合當地的氣候因素、季節因素、環境因素等,確定當地的農作物種植類型、種植模式、病蟲害類型,制定科學的防治辦法。例如,根據某一地區的常種農作物,結合歷年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確定該地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基本時段,以及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類型,制定符合當地的防治技術方案,指導達標防治、對癥用藥、適時適量用藥,減少施藥次數,降低施藥量,實現減藥增效。
3.1.4建立健全病蟲防控體系。首先,要建立病蟲害防控技術規程。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當地的環境因素、季節因素等,建立各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為農民開展病蟲害防治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措施。其次,要配備完善的植保工作隊伍。推進縣級植保機構單獨設立,配備必要的植保專業技術人員,確保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工作有序推進,進一步充實鄉鎮植保技術人員隊伍,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解決各類病蟲害問題。最后,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構建“政府-農民-社會組織”聯防聯控的病蟲害防治體系,推進群防群治和統防統治,實現農業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
3.2農藥科學安全使用的對策
3.2.1對癥適時用藥。農藥在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可以有效地消滅病蟲害,保護農作物的生長。在農藥使用過程中,針對各類病蟲害的薄弱環節,做到科學用藥、及時用藥,才能實現良好的治理效果。病蟲害的幼蟲是治理的關鍵時期,在幼蟲時期及時使用農藥,對病蟲害防治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油菜籽蟲、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重。預防和治療同等重要,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農藥基本都是殺蟲劑,并非治療劑,雖然可以有效地殺死病蟲害,但是前期如果不進行有效地預防,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
3.2.2科學合理用藥。長時間地使用同一種農藥制劑,會使病蟲害產生一種特定的抗體,從而形成抗藥性,抗藥性的單一群體會逐漸形成抗藥性群體,從而使這種農藥的效果大幅下降。研究表明,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農藥是抵制抗藥性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同一種農藥,在同一時間段里要盡可能地減少其使用次數,在病蟲害發生的時段里,盡可能交替使用三種或者三種以上不同種類的農藥,避免病蟲害抗藥性的發生。
3.2.2加強技術培訓指導。一是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大部分農業生產者文化知識不足,對農作物種植缺乏系統的知識。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制定專業系統的課程,為農民普及專業的農作物種植知識和農藥使用知識,培養現代高素質農民,實現綠色農業的發展。二是加強現有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現有的農業技術人員在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時,農民最先想到的是向農業技術人員咨詢。因此,要加強現有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使其在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充分發揮指導能力。三是建立專業的團隊。各地要建立專業的團隊來解決基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病蟲害防治問題。將農藥的使用落實到農作物實際種植過程中,引導農民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同時,要引導農民使用綠色環保的農藥殺蟲劑,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實現基層農作物種植可持續發展。
3.2.4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由于農民法紀意識和環保意識薄弱,在使用完農藥后對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不當,導致農業面源污染,也會對地下水質造成一定影響。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不完善,上交-回收-處理各環節銜接不上,一定程度上也是阻礙回收處理工作的因素。因此,需進一步明晰環保、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各方職責,由農業部門牽頭,環保部門負責回收處理環境污染監管,農藥生產者、經營者“誰生產、經營,誰回收”的原則,農藥使用者及時將農藥包裝廢棄物交回經營者或固定回收點進行回收處理,建立通力協作的工作體系,形成閉環管理,有效降低對環境污染。
4結語
綜上所述,要切實做好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工作,通過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和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不僅可以保證農作物的質量,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但是,在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過程中,由于農民缺乏正確的認知,盲目使用農藥、超劑量使用農藥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當采取相關對策,有效解決各類問題,從根本上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推進農業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昭華,江滋瓊.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園藝與種苗,2021,41(11):80-81.
[2]劉匯,劉永坤,李光偉.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農藥使用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6):135-136.
[3]秦曉燕,高海燕,劉卓恩等.農藥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9):25-26.
[4]敖特根,那順勿日圖,翟秀春,等.通遼市果樹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和措施[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0,43(1):55-57.
[5]王仕丹.蔬菜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