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鴻

主題闡釋
“中華文明之光”是統編教材必修下冊第一單元人文主題。
悠久的歷史、廣袤的大地,造就了意蘊豐富的中華文化經典,抒寫著屬于中國的特有的精神內核。諸子學說流派眾多,古代史籍浩如煙海,這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深刻體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下與未來,有助于我們了解中華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領會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文化自信。
我們中華文化中富有“活”的靈魂,學會與之對話,能極大程度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如何利用好、發展好中華文化的優勢,實現自我超越與民族復興,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文化學者余秋雨認為,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文明,對比希臘、巴比倫等其他文明,只有華夏文明從未出現過歷史斷層與空白,以殷商甲骨文為代表的古文字體系一脈相承到今天。他說“中國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華文化,總在”。
英國學者羅素于1920年來到北京大學做了兩年的客座教授,他預言中國人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掀起一場極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認識到暴力不能帶來和平幸福,進而結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優點,重新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另外一次很偉大的文明。
生于斯,長于斯,你對中華文化怎樣認知?請從以下任務中任選一個,以“振華中學”青年學子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寫一篇演講稿,向來你校參觀的外國中學生介紹中華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②寫一篇征文,向校刊“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欄目投稿。
③寫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長者講述你對“結合東西方優點、創造偉大新文明”的建議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情境;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法引路
片段呈現一
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堅持守正創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守正”就是要堅守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立場、道路、性質。要依托中華文脈的穩定性與延續性,在“守正”的前提下更好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教育普及與理論闡釋、傳播方式創新、文創產品開發、文化遺產保護等,使優秀傳統文化迸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使“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斷提升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充分彰顯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
寫法取經
選段抓取了兩個關鍵詞來表達觀點和進行論證。首先,關鍵詞“守正”點明了堅守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立場、道路、性質的重要性,強調了在創新中要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保護。其次,關鍵詞“創新”指出了在守正的前提下進行創新的重要性,并列舉了創新的措施。這兩個關鍵詞的抓取使得選段中的觀點更加明確,論證思路更加清晰。
片段呈現二
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持續的內生動力與智慧支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并非僅僅指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指我們應有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而我們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則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傳承。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的歷史底蘊、文化底蘊,使中國式現代化成為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符合時代發展的文化,并譜寫出新的時代華章,彰顯了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
寫法取經
選段通過嚴密的邏輯語言,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聯系和相互影響。同時,在論證的過程中,十分注意描述的精確性,比如,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來定義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增強了文段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