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凱
圖中有史
“大躍進”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目標是15年趕超英美,同時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工業上,鋼鐵元帥掛帥,全國各地開始大煉鋼鐵;在農業上,敢想敢干,高產衛星層出不窮,人民公社好、大吃集體食堂。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1958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制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大躍進”就這樣大張旗鼓地開始了。
圖一《南天門》是“大躍進”時期的農民畫,畫中詩:“稻子玉米搭彩門,悟空說是南天門;社員高坐哈哈笑,這是俺社幸福門。”圖二《大豆過江》中五個農民坐在體形超大的大豆上,乘風破浪橫渡長江,畫中提字:“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出自豆類成大器,家在東吳試驗田。”圖三是“大躍進”時的壁畫,畫面左上角的詩是:“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
三幅圖片都反映了“大躍進”運動中的“浮夸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