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勸學》中荀子先是用兩組比喻說明積累的重要性,接著強調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才會“______,______”。
(2)《師說》一文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有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文中“______,______”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
(3)“山”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傳統意象,詩人常借這一意象寄托遁世歸隱或激越豪邁的情懷,如“______,______”。
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中強調讓別人成為自己修身養性的鏡子,學習好的,摒棄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悲嘆人生短暫、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詩詞中有不少表達自信的詩句,比如“______,______”。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憑箜篌引》中運用通感的藝術手法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運用對偶的修辭,說明《國風》和《小雅》各自特點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3)關山,指關塞山河,也指遙遠的地方,該意象在唐宋詩詞中經常出現,詩人往往借此抒發愁苦悲凄之情,如“______,______”。
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人們問郭橐駝樹種得好的原因,他說樹木長壽茂盛不是他的功勞,而是因為“______,______”。
(2)面對不合理的門閥制度,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四)中無比憤懣,但最后選擇成為沉默的大多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贊美與敬畏自然,敏銳地觀察山川草木的萬千動態,從中感知時間,體悟生命,而“長江”因其所蘊含的闊大意境和深邃情感往往備受文人青睞,頻繁地出現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陳情表》用“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孤單和缺少心靈的安慰。
(2)《客至》中“______,______”兩句,寫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高興地迎接客人到來。
(3)文人常借“秋”來豐富深化某種特定的情緒,從而闡釋“言外之意”的深層內涵,如“______,______”。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兩句,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也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
(2)《蘭亭集序》中交代了在蘭亭聚會的人是“ ???,
______”,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3)古人飲酒的器皿有“觥”“樽”“觴”等,詩人常用飲酒來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如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陶淵明用“ ??”描寫自己回歸田園后在室內酌酒自飲,又如《客至》中杜甫用“ ???”寫自己生活的貧窮。
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兩句色彩鮮明,音韻和諧,靜動相襯,字里行間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
(2)歸有光《項脊軒志》中“______,______”句描寫出明月夜里樹影動靜相宜的美好。
(3)“滄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而得名,使用這一意象的唐詩有“______,______”。
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兩句,陸游表面寫了閑適恬靜的境界,其實隱含著無限的感慨和牢騷。
(2)賈誼在《過秦論》中用“______,______”兩句,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陳涉起義后得到了熱烈的響應。
(3)“瑟”是中國古老的撥弦樂器,代表著高雅的審美與節操,象征著知音與年華,是中國古詩詞常用的意象,如“______,______”。
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難》中,在絕壁枯松的特寫后是一組快鏡頭,詩人用“______,______”兩句營造了排山倒海的聲勢。
(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高度評價屈原光輝人格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3)“梧桐”這一意象在古詩文中常用來表達悲秋的情感,如詩句
“______,______”中“梧桐”就含此義。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樣是寫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______”一句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現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揚州慢》中則用“______”一句表現了揚州“城春草木深”的荒涼景象。
(2)《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以形象的比喻說明種樹人只要做到“______,______”就能讓樹木的本性得以保全,天性得以發展。
(3)在古詩詞中常借“流水”的意象來抒發王朝興廢之感,比如“ ?,______”。
1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居處地的景色,生活的恬淡閑適。
(2)《石鐘山記》里,蘇東坡對和尚與小童的展示“笑而不信”,晚上趁著月光,他“______,______”,觀大石,聞鶻鳴,置身現場,想要用行動尋找答案。
(3)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杜鵑鳥是由望帝化身而成的,它暮春啼哭,以致口中流血,其聲甚為哀怨悲凄。古代詩詞中常以杜鵑鳥作為悲苦的象征,如“______,______”。
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______”和“______”。
(2)松,傲骨崢嶸,歷寒不衰;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古代文人特別鐘愛松菊,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流露出詩人對家園雖即將荒蕪而松菊尚在的欣喜。
(3)“鐵衣”是古代用鐵甲制成的戰衣,也借指戰士,經常出現在邊塞或征戰的詩詞題材中,如“______,______”。
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詩經·邶風·靜女》中男青年用“______,______”表達了對靜女所贈彤管的贊美。
(2)《歸去來兮辭并序》中,作者看到樹木欣欣向榮、泉水潺潺流淌的場景,不由得發出感慨:“______,______。”
(3)“夢”以其獨特的心理特征和藝術魅力,很早就進入文人的視野。唐宋詩詞中,文人常常用“夢”來描寫人生際遇或抒發人生感慨,如“______,______”。
1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幾千年以前的人們很樸實,熱戀中的男女對物質要求也不高,即便是贈送一株野草,對方也會覺得漂亮非常,《詩經·邶風·靜女》中的這兩句“______,______”便是明證。
(2)在闡釋生與死這一人生的終極問題時,王羲之不拘成見,在《蘭亭集序》中用 “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3)“春江”蜿蜒多姿,動人心弦,是詩人鐘愛的意象,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______,______”。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風·無衣》中寫到周王出兵打仗時,修整戈與矛,共同對付敵人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在吃飯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猿的叫聲凄厲、哀婉,如泣如訴,催人淚下。古詩文中猿的叫聲常常與愁苦、悲傷有關,如“______,______”。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以古賢為榜樣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為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古代常把出行的人或出征的士兵稱為“征夫”“征人”,這種稱呼在古代詩詞里經常出現,如“______,______”。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寫出了游子、思婦彼此相愛卻難長相廝守的悲苦之情。
(2)《陳情表》中面對皇帝征召,李密進退兩難: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______”;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______”。
(3)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
1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運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暫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2)屈原《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迎合討好別人奉為信條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3)“管弦”本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管樂和弦樂的統稱,古代詩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樂,例如“______,______”。
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兩句描述了屋前屋后綠樹成蔭、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2)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需要包容,“______,______”,唯有包容才能百川匯海,唯有包容才能不斷壯大。
2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寫道,采了花要送給誰呢?“?”,
自問自答,感情由歡樂轉為悲哀;回頭遙望故鄉,“?”,將讀者的視線引向遠方。
(2)《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_,
______”的結論。
(3)古詩詞中,作者往往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來寄寓情感。其中,三國人物故事就經常被引用,如“ ,______”。
2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風·無衣》中,描寫將士們團結友愛,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韓愈在《師說》中表達了從師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擇師的標準,其中明確從師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小剛聽聞國學老師說,禮樂屬于外在,仁義才是內在,不禁心有所感,想起了《論語·八佾》的幾句話。請任寫兩句:“______,
______。”
2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聲聲慢》中,寫出了天氣反復無常,詞人難以入眠的句子:“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兩句,從云霧障目和冰滑難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艱險,把風雪中登山的特點進一步展現出來了。
(3)色彩是美好生活的反映,“詩中有畫”更是我國古代詩人的追求。詩歌雖然不能像繪畫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卻可以通過對色彩的描寫來展示美感,如“______,______”。
2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兩句,把賢才比作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慕。
(2)屈原在《離騷》中以“______,______”兩句,進一步指出自己與群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3)善用修辭來描寫事物是古詩詞的一大特點,與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杜康”運用同一修辭手法的詩句有“______,______”。
2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倒裝式的暗喻,以璀璨晶瑩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
(2)《諫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后。
(3)花朝節又稱“花神節”,古代詩人常用花朝來表現百花盛開的春晨或好春光,如“______,______”。
2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蘇軾在《赤壁賦》中表現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其中表明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天地萬物,則萬物時刻都在變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勸學》中,強調君子并非有何差異,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
(3)鷗鳥,在古人筆下常常出現在環境清幽的地方,作為水邊隱士的伴侶。如古詩詞中的“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第37~40期)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勸學》中荀子先是用兩組比喻說明積累的重要性,接著強調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才會“______,______”。
(2)《師說》一文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有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文中“______,______”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
(3)“山”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傳統意象,詩人常借這一意象寄托遁世歸隱或激越豪邁的情懷,如“______,______”。
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中強調讓別人成為自己修身養性的鏡子,學習好的,摒棄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悲嘆人生短暫、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詩詞中有不少表達自信的詩句,比如“______,______”。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憑箜篌引》中運用通感的藝術手法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運用對偶的修辭,說明《國風》和《小雅》各自特點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3)關山,指關塞山河,也指遙遠的地方,該意象在唐宋詩詞中經常出現,詩人往往借此抒發愁苦悲凄之情,如“______,______”。
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人們問郭橐駝樹種得好的原因,他說樹木長壽茂盛不是他的功勞,而是因為“______,______”。
(2)面對不合理的門閥制度,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四)中無比憤懣,但最后選擇成為沉默的大多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贊美與敬畏自然,敏銳地觀察山川草木的萬千動態,從中感知時間,體悟生命,而“長江”因其所蘊含的闊大意境和深邃情感往往備受文人青睞,頻繁地出現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陳情表》用“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孤單和缺少心靈的安慰。
(2)《客至》中“______,______”兩句,寫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高興地迎接客人到來。
(3)文人常借“秋”來豐富深化某種特定的情緒,從而闡釋“言外之意”的深層內涵,如“______,______”。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兩句,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也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
(2)《蘭亭集序》中交代了在蘭亭聚會的人是“ ???,
______”,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3)古人飲酒的器皿有“觥”“樽”“觴”等,詩人常用飲酒來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如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陶淵明用“ ??”描寫自己回歸田園后在室內酌酒自飲,又如《客至》中杜甫用“ ???”寫自己生活的貧窮。
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兩句色彩鮮明,音韻和諧,靜動相襯,字里行間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
(2)歸有光《項脊軒志》中“______,______”句描寫出明月夜里樹影動靜相宜的美好。
(3)“滄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而得名,使用這一意象的唐詩有“______,______”。
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兩句,陸游表面寫了閑適恬靜的境界,其實隱含著無限的感慨和牢騷。
(2)賈誼在《過秦論》中用“______,______”兩句,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陳涉起義后得到了熱烈的響應。
(3)“瑟”是中國古老的撥弦樂器,代表著高雅的審美與節操,象征著知音與年華,是中國古詩詞常用的意象,如“______,______”。
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難》中,在絕壁枯松的特寫后是一組快鏡頭,詩人用“______,______”兩句營造了排山倒海的聲勢。
(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高度評價屈原光輝人格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3)“梧桐”這一意象在古詩文中常用來表達悲秋的情感,如詩句
“______,______”中“梧桐”就含此義。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樣是寫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______”一句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現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揚州慢》中則用“______”一句表現了揚州“城春草木深”的荒涼景象。
(2)《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以形象的比喻說明種樹人只要做到“______,______”就能讓樹木的本性得以保全,天性得以發展。
(3)在古詩詞中常借“流水”的意象來抒發王朝興廢之感,比如“ ?,______”。
1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居處地的景色,生活的恬淡閑適。
(2)《石鐘山記》里,蘇東坡對和尚與小童的展示“笑而不信”,晚上趁著月光,他“______,______”,觀大石,聞鶻鳴,置身現場,想要用行動尋找答案。
(3)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杜鵑鳥是由望帝化身而成的,它暮春啼哭,以致口中流血,其聲甚為哀怨悲凄。古代詩詞中常以杜鵑鳥作為悲苦的象征,如“______,______”。
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______”和“______”。
(2)松,傲骨崢嶸,歷寒不衰;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古代文人特別鐘愛松菊,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流露出詩人對家園雖即將荒蕪而松菊尚在的欣喜。
(3)“鐵衣”是古代用鐵甲制成的戰衣,也借指戰士,經常出現在邊塞或征戰的詩詞題材中,如“______,______”。
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詩經·邶風·靜女》中男青年用“______,______”表達了對靜女所贈彤管的贊美。
(2)《歸去來兮辭并序》中,作者看到樹木欣欣向榮、泉水潺潺流淌的場景,不由得發出感慨:“______,______。”
(3)“夢”以其獨特的心理特征和藝術魅力,很早就進入文人的視野。唐宋詩詞中,文人常常用“夢”來描寫人生際遇或抒發人生感慨,如“______,______”。
1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幾千年以前的人們很樸實,熱戀中的男女對物質要求也不高,即便是贈送一株野草,對方也會覺得漂亮非常,《詩經·邶風·靜女》中的這兩句“______,______”便是明證。
(2)在闡釋生與死這一人生的終極問題時,王羲之不拘成見,在《蘭亭集序》中用 “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3)“春江”蜿蜒多姿,動人心弦,是詩人鐘愛的意象,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______,______”。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風·無衣》中寫到周王出兵打仗時,修整戈與矛,共同對付敵人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在吃飯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猿的叫聲凄厲、哀婉,如泣如訴,催人淚下。古詩文中猿的叫聲常常與愁苦、悲傷有關,如“______,______”。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以古賢為榜樣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為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古代常把出行的人或出征的士兵稱為“征夫”“征人”,這種稱呼在古代詩詞里經常出現,如“______,______”。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寫出了游子、思婦彼此相愛卻難長相廝守的悲苦之情。
(2)《陳情表》中面對皇帝征召,李密進退兩難: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______”;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______”。
(3)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
1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運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暫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2)屈原《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迎合討好別人奉為信條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3)“管弦”本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管樂和弦樂的統稱,古代詩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樂,例如“______,______”。
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兩句描述了屋前屋后綠樹成蔭、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2)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需要包容,“______,______”,唯有包容才能百川匯海,唯有包容才能不斷壯大。
2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寫道,采了花要送給誰呢?“?”,
自問自答,感情由歡樂轉為悲哀;回頭遙望故鄉,“?”,將讀者的視線引向遠方。
(2)《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_,
______”的結論。
(3)古詩詞中,作者往往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來寄寓情感。其中,三國人物故事就經常被引用,如“ ,______”。
2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風·無衣》中,描寫將士們團結友愛,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韓愈在《師說》中表達了從師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擇師的標準,其中明確從師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小剛聽聞國學老師說,禮樂屬于外在,仁義才是內在,不禁心有所感,想起了《論語·八佾》的幾句話。請任寫兩句:“______,
______。”
2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聲聲慢》中,寫出了天氣反復無常,詞人難以入眠的句子:“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兩句,從云霧障目和冰滑難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艱險,把風雪中登山的特點進一步展現出來了。
(3)色彩是美好生活的反映,“詩中有畫”更是我國古代詩人的追求。詩歌雖然不能像繪畫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卻可以通過對色彩的描寫來展示美感,如“______,______”。
2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兩句,把賢才比作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慕。
(2)屈原在《離騷》中以“______,______”兩句,進一步指出自己與群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3)善用修辭來描寫事物是古詩詞的一大特點,與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杜康”運用同一修辭手法的詩句有“______,______”。
2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倒裝式的暗喻,以璀璨晶瑩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
(2)《諫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后。
(3)花朝節又稱“花神節”,古代詩人常用花朝來表現百花盛開的春晨或好春光,如“______,______”。
2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蘇軾在《赤壁賦》中表現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其中表明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天地萬物,則萬物時刻都在變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勸學》中,強調君子并非有何差異,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
(3)鷗鳥,在古人筆下常常出現在環境清幽的地方,作為水邊隱士的伴侶。如古詩詞中的“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第37~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