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1. (2023·山東煙臺)下圖所示變化主要緣于()
A. 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開展
B.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C.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
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2. (2023·廣東)到1984年底,我國鄉鎮企業數達到606.52萬個,比上年增長3.5倍;總產值1 709.89億元,比上年增長68.2% (按當時價格計算)。產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
C. 國防安全體系的建立
D.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開展
3. (2023·安徽)下圖所示為1978年與1984年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糧食產量的統計數據,變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A. 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
B. 延續了政社合一的管理體制
C. 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
D. 繼承了“大鍋飯”的分配方式
4. (2023·江蘇揚州)1978年,一些廠礦的負責人提出:每次權力下放,沒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業,企業一點自主權都沒有。企業管得這樣死,經濟怎能發展起來?這些負責人意在要求()
A. 徹底變更企業所有權
B. 改變公有制主體地位
C. 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D.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 (2023·山東濱州)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經歷了從土地改革到農業改造再到農村改革3部曲。這一系列自我調整是為了()
A. 摧毀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B. 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 擴大農民的生產自主權
D. 適應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