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琦
2022版新課標對音樂教學提出新要求,如何進行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教學探究,從而進一步落實新課改的理念,拓展音樂教學內容,更新音樂教學方式,豐富音樂教學形式,構建和諧、民主的音樂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音樂學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一、創設情境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科產生熱情與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而營造情境教學環境是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的重要途徑。[1]例如,在進行人音版第五冊第二課時草原《我是草原的小牧民》教學時,教師可以制作幾張卡片,上面有草原、羊、馬等,可讓將教室設置成草原,讓學生在有趣的草原情境中學習歌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依據學情分層導學,因材施教同步提高
新課標中倡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層導學不僅是新課改精神中重要教學理念的體現,也是對素質教育中“全體性、全面性和發展性”要求的具體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根據學生在課外活動、課堂表現及日常評測等進行綜合評價,對層級劃分進行動態調整,使每個學生都能動態地接受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在教學目標的劃分上,從課程要求出發并結合學生層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目標,層層遞進。例如,對于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對于學習有余力的學生,則要求除基礎知識外,還要能理解并靈活運用相關知識。
三、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突出重點難點知識
小學生比較愛動,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把握小學生的特點,實際教學時選擇有童趣的內容,創造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教學環境,同時要體現出教學需要注意的重點以及難點,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出學習音樂的方法。要想讓小學生愛上音樂課,音樂教師需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逐漸認識到美是什么,最后達到以美感人的目標。例如,教學《我和星星打電話》時,我們可以這樣展開:“同學們,在開始上課之前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當夕陽西下,夜晚到來的時候,在美麗的夜空中你們會看到什么?”這個時候,小學生就會積極發言,課堂上的氣氛會變得很活躍。接下來,我把教室中的窗簾全部拉上,使用大屏幕展示星空的圖片,同時播放歌曲,這樣的美會讓小學生心中有感而發。他們會被音樂的美深深地吸引住。大屏幕全部用星光作為背景來展示歌詞,這時候開始唱歌教學最合適不過了。小學生不但可以學到領唱、齊唱這種演唱方式,還可以在演唱的過程中發現大自然的美。結合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所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四、鼓勵學生參加音樂活動,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小學音樂的教學要求是:音樂課以審美為主,以興趣為學習動力,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新,鼓勵小學生參加音樂活動,教師可把這視為小學生學習音樂、體驗審美的一個途徑。所以,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組織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在展開音樂《蝸牛與黃鸝鳥》教學時,我先把小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所有學習小組都準備一個和蝸牛、黃鸝鳥相關的節目,十分鐘后上臺展示成果。這個時候,小學生們都會積極思考和準備節目。其中一個學習小組展示的是小組合唱《蝸牛與黃鸝鳥》,一個學習小組展示的是小品《蝸牛與黃鸝鳥》,一個學習小組展示的是舞蹈《蝸牛與黃鸝鳥》,還有一個學習小組改編并重新創作了《蝸牛與黃鸝鳥》。例如,在展開《云》教學時,我讓小學生們在圖畫本上先自己嘗試著畫一些云,然后讓他們把各自的作品相互之間進行分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我。通過讓小學生組織一些音樂實踐活動,既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多維評價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充分闡釋了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樣的評價方法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了解不同音樂情緒所表現的音樂形象。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對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欣賞與鼓勵。評價過程中以表揚、鼓勵為主,但對于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也要及時指正出來,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從而做出不同的評價。[2]
教學無痕,潤物無聲。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教學理念。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不斷去探究、實踐,組織、調控課堂教學中的諸多要素,優化設計教學流程,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許萍.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9:152.
[2]張蕾.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學周刊,2016,2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