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寅
摘 要:各種農作物中,玉米是重要一類,無論任何地區的農業生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玉米種植期間,施肥方式會對產量產生直接影響,保證施肥方式的合理性,能夠確保有效實現增產,讓種植者收入增加。但如果施肥方式不合理,就會降低肥料利用率,還可能造成生態污染問題。所以,在玉米的栽培中,為了保證質量、產量,要加強高產施肥技術的研究。本文結合宣化區當地情況,分析在玉米種植中,肥料對玉米的生長,產生的影響,并探討高產施肥技術要點,希望能提高玉米栽培質量,確保真正實現高產穩產的同時,推動當地農業持續發展。
關鍵詞: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施肥技術;技術要點
宣化區位于燕山的山脈腹地,全區中央部位,主要為宣化盆地,境內丘陵區、山區占總面積60%左右,剩余部分為合川區、盆地。當地平均氣溫為8.1℃,在最寒冷的一月,平均氣溫-10.0℃,全年中7月份最熱,平均溫度可達23.4℃。全區降水量,年平均值為350.0mm。當地耕地超過500km2,有12.11萬畝高標準農田。在2021年,當地糧食種植達43.1353萬畝,玉米在其中占33.0471萬畝。近幾年宣化區,為了有效發展玉米種植,積極與當地實情結合,對種植結構進行調整,現如今玉米種植,在全省已占據重要地位,糧食安全中不僅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并提高農民收入[1]。雖然宣化區近幾年,玉米產業發展迅猛,但在實際生產中,依然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個別種植者,沒有對高產施肥技術充分了解,種植中無法更加合理地應用化肥,頻繁出現配比不佳、用量過量等情況,導致玉米生長期間,因缺少相應元素而影響生長,這樣不但可能造成養分流失,會嚴重影響玉米產量,也可能導致當地受到污染,對全區的健康發展十分不利。
1玉米的需肥規律及特點
玉米正常生長期間,有較高的需肥量,根據相關文獻可發現,每100kg玉米籽粒生產出來,都要吸收氯化鉀1.5~4.0kg、五氧化二磷0.7~1.0kg、氮肥2.0~4.0kg。玉米的生長,分為不同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養分需求。處于幼苗時期時,植株在此階段生長較慢,而且植株整體相對較小,所以并沒有較高的需肥量。隨著生長到拔節孕穗、抽穗開花時期時,此階段主要為營養、生殖生長為主,植株會加快自身長勢,肥料的需求量,也會因此隨之增多,為了保證整體生長,要及時選用肥料進行補充,確保有足夠的養分供應,這樣才能讓植株,實現粒多、穗大的目標。生長到開花授粉時期,雖然植株依然有較大的需肥量,但整體吸收速度,也會在此時期逐漸變緩。
通過對肝物質占比分析,在氮元素的吸收上,一般在苗期,植株有最高的吸收量,隨著作物的逐漸生長,長速也會日益減緩,此時會不斷升高累計吸收量。尤其拔節到開花期間,有最大的吸收量,也有很快的吸收速度[2]。在氮元素吸收中,苗期階段的吸收量,在總量中占2.41%,中期和后期階段,分別為51.16%、46.70%。基于干物質占比分析,在吸收磷元素時,每個階段都較為平穩,但觀察累計吸收量,會表現為上升的趨勢。在磷元素的總吸收量中,苗期的吸收量一般為1.1%,中期和后期階段,分別為63.9%、35.0%。苗期處于最高的干物質百分比時,隨著植株生長,鉀元素吸收會出現下降。鉀元素在拔節期,有最快的吸收速度,生長到開花期后,會達到頂峰階段,直到吸收停止。通過分析生長時期的養分需求,氮元素的吸收最多,鉀元素次之,而磷元素相對較少。但因為各地氣候、土壤條件的差異性,以及所選品種不同,在具體吸收量上,也會存在差異。
2肥料對玉米生長產生的影響
2.1氮肥產生的影響
在玉米發育中,氮肥產生的影響最大,在葉綠素、蛋白質等生命物質生成中,發揮的作用顯著。在玉米的植株中,所存含量為干重的1.5%,含量范圍一般處于0.3%~5.0%,在蛋白質中是組成氨基酸的重要成分,蛋白質總量中占比約為17.0%。由此可發現,如果氮元素缺失,就會對玉米的生命活動造成影響。玉米整個生長期間,有較大的蛋需求量,任何時期的生長,不需要不斷吸收氮元素。在具體吸收氮素時,會受到品種特性、環境、等因素影響,但整體較為平穩。當抽雄吐絲峰值期后,吸收氮素的趨勢,會逐漸減弱。如果發生缺氮,會出導致葉片部逐漸黃化,一般植株的老葉,最先體現癥狀,生長速度逐漸放緩[3]。如果無法及時補氮,就會對雌穗發育造成影響,提高整體空桿率,也會增多癟粒數,最后發生減產問題。氮肥如果過量應用,會影響植株的生殖器官發育,植株很可能發生倒伏,莖稈部位變得纖細,沒有較強的抗逆性,貪青晚熟問題頻繁出現。
2.2鉀肥產生的影響
玉米生長中,也會吸收較多鉀元素,其吸收量僅次于氮。植株干物質中,鉀一般占0.2%-4.1%,多達幾十種酶系統活化,都有鉀的參與。通過鉀元素的補充,能對植株生理活動、新陳代謝等進行保證,還會對蛋白質的行程進行促進,確保組織能夠良好發育,使植株抗病、抗寒、抗倒伏能力顯著增強。另外通過補充鉀,還可對雌穗發育進行促進,讓單株果穗量增加。在實際吸收鉀元素時,最初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隨著植株不斷生長,鉀的吸收會逐漸減少,一般在拔節到孕穗期間,屬于鉀的吸收高峰期。當生長到灌漿期后,就會逐漸降低鉀的吸收,甚至到后期,不會再繼續吸收鉀元素。正常生長期間,如果出現缺鉀的現象,會影響玉米根系的發育,根系部位減少并變細,也會影響莖基部的發育,使整體生長變得更加緩慢,還會導致植株矮小,葉邊、葉尖部位變黃最后壞死。果穗的發育,也會因為缺鉀而受影響,莖稈部位變得脆弱,很可能造成大量倒伏,最后降低玉米產量。鉀肥如果過度使用,會對鎂、鈣等元素吸收產生影響,導致土地的生產能力削弱,使水體、土壤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在實際應用鉀肥時,要與磷肥、氮肥配合,將其交互效應充分發揮出來。
2.3磷肥產生的影響
在植物生長中,磷屬于重要元素,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元素無法替代的。通過磷元素的補充,能夠將作物抗旱能力增強,同時對苗期的根系發育進行促進。在植株體內,磷具有較高的代謝強度,玉米生長期間,磷通過根系的吸收,進入到根內,在60s左右后,就會有30%的磷,轉化成各有機化合物成分,對蛋白質運轉進行促進,使作物成熟度提高。在整個生育期間,玉米會不斷吸收磷肥。抽雄吐絲階段為吸收高峰期,度過此階段過后,會逐漸下降。苗期屬于磷營養臨界區,如果在此時期補充不足,會使生長變得緩慢,影響根系的發育,減弱磷的吸收能力,幼苗也會表現出紫紅色,同時有干枯葉片出現。在開花期,如果磷的補充不足,會延遲吐絲,果穗也可能出現畸形,籽粒的行列,會出現歪曲不平。種植期間,如果磷肥用量過多,會增強植株的呼吸作用,同時也會增多消耗,讓積累減少,對淀粉合成造成阻礙。磷的用量過大,也可能造成缺鎂、鐵、鋅等情況。在具體應用磷肥時,一般都結合有機肥用于基肥,使用時需做到早施、深施,結合土壤有效磷含量,對實際用量進行確定。
2.4鋅肥產生的影響
玉米種植栽培中,除了要重視氮磷鉀的影響,鋅肥也要給予一定關注。進行施加時,如果出現缺鋅現象,早期在葉片中脈兩側,會出現淡黃色條紋,但邊緣、中脈部位,依然保持為綠色。如果持續缺鋅,條紋的部位,就會逐漸壞死,在此部位形成褪色帶,通過對植株整體進行觀察,一般表現成淡綠色,其生長也會逐漸變慢,最后導致植株早衰,嚴重時出現枯死。植株合成內源生長素時,鋅肥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對綠素進行轉化,產生光化學反應。如果出現鋅肥不足問題,就會引發缺綠癥問題。
3玉米高產施肥技術要點
3.1重施基肥
在玉米種植中,基肥還可叫做底肥,主要在播種前進行施用。基肥的應用目的,是將土地地力提高,讓土壤養分充足,滿足玉米生長所需。在總的施肥量中,基肥一般占35%。種植期間所用基肥,通常都為有機肥,并通過化肥進行輔助施加。腐熟農家肥屬于常用的有機肥,其內部微生物含量豐富,還具有養分充足、肥效長等優勢,這種肥料的應用,能將土壤肥力快速提高[4]。玉米屬于一種重要作物,植株生長和施肥工作有關,所以在高效施肥技術應用,要重視有機肥的應用。對于化肥來說,通常都屬于氮磷鉀復合肥。氮肥在整個基肥中,一般占20%-30%,在氮素化肥總量中,占比超過50%。具體應用期間,有機肥用量,一般為2000kg/667m2,鉀肥、磷肥和氮肥的用量,分別為6.0kg/667m2、20kg/667m2、10kg/667m2。基肥的施加,可以與秋耕結合進行條施、穴施,為了避免肥料、種子直接接觸,施加后要蓋4cm左右細土。在旱地玉米的種植中,要按照重施基肥原則進行施肥。
3.2重視種肥
在種子萌發、幼苗的生長期間,種肥能夠提供養分補充,通過及時施加種肥,可以對根系發育進行促進。種肥施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確保能夠實現壯苗,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玉米真正實現高產。如果種植地的土壤,沒有較高的肥力水平,同時沒有充足施加基肥,此時就要通過補充種肥,將生產效果提高。比如在春玉米種植中,幼苗沒有較多的營養需求,此時應用種肥時,就要確保少而精,比如以緩控施肥、速效氮磷肥為主,按照10kg/667m2進行應用,控制在氮肥總量10%左右。將化肥用于種肥,很可能會發生爛種情況,所以要控制好用量,避免種子發芽受到影響。具體進行施加時,要和種子分開進行深入,要把肥料和種子,隔離7-10cm左右施加,具體可采用條施、穴施的方式。
3.3分次追肥
3.3.1早施苗肥
在北方地區進行種植時,玉米通常都為一年一熟,整個苗期以分化莖葉、生根為主,根系有較快的發育速度,但上部的莖葉量,其整體增長相對較為緩慢,所以不會過多地吸收養分,沒有較大的肥料需求量,具體需肥量,在整個生育期,一般占2%左右。玉米是常見的中耕作物,通過春天及時耙耱保墑、秋耕,能夠讓土壤內的有機質,釋放出較多的有效養分,通過這些養分,對拔節前需求進行滿足。生長到拔節后,玉米會增多養分吸收,此時如果僅通過土壤的養分,已無法對生長所需進行滿足,就要及時進行追肥。通過追肥能將生長,需要消耗的養分補充,確保玉米能真正實現優產豐產。追肥時間一般要保證在大喇叭口期前,對于早施苗肥操作來說,要嚴格按照輕施、早施原則落實,比如植株已經長到3-4葉,此時可按照底肥、土壤肥力、苗的長勢情況進行施用,有機肥可按照500kg/667m2應用,氮肥控制在2-3kg/667m2,具體的施加,要和中耕相結合施下。
3.3.2巧施稈肥
稈肥還有拔節肥之稱,一般在拔節后,有7~8葉生長出來時施用。因為在此時期,玉米的雄雌穗,已經逐漸分化,所以需肥量也進入到高峰期,通過及時進行追肥,能讓抽穗后巨大的養分需求得到滿足。對于拔節肥來說,一般都以氮肥為主,通過氮肥的重視,能確保加快土壤內,有效養分釋放速度,使玉米莖葉生長得到促進,更好地發揮出基肥作用。此時期尿素的追加量,要保證為10kg/667m2,或碳銨8 kg/667m2+鉀肥2-3kg/667m2,或硝酸銨15kg/667m2。在應用時需注意,追肥量不能隨意加大,避免因為營養過旺,導致生殖生長受到影響。
3.3.3穗肥的應用
生長到孕穗期時,此階段屬于雌穗小花、小穗分化的盛期,此時期肥料的應用,會對玉米粒數、果穗大小產生直接影響。孕穗期一般有較多的養分需求,所以通過及時追肥,能有效促進果穗的發育,同時也可增加籽粒,在整個追肥工作中,此時期比較重要,同時也是肥料用量,最大的一個時期。在整個生育期中,需肥量占85%,施肥一般在抽雄的前7-10天進行,同時還要保證葉齡指數,處于60%-62%。面對弱苗時,要做到早施,如果為壯苗,需進行稍遲。水肥作業期間,可按照12kg/667m2使用尿素,或者按照17kg/667m2使用硝酸銨,在追肥氮素的總量中,占比約40%-50%,追肥時要保證深度>10cm,以此將化肥利用率提高。作業中還要與墑情結合,及時通過澆水確保水分充足,通過及時澆水,能對氮肥的肥效發揮進行促進。
3.3.4粒肥
在玉米的施肥中,對于粒肥來說,一般都屬于抽雄穗后最佳的肥料,在追肥工作中,也是最后一次作業。粒肥的應用時間,一般在開發授粉前,因為此階段,是籽粒充實關鍵時期,營養體增長已經逐漸停止,大量營養會轉移到籽粒部位,最后提高產量和品質。通過此時期追肥,能將玉米灌漿期延長,讓結實率提高,更好地實現生產[5]。在玉米灌漿期,蛋白質、淀粉的合成,需要一定鉀磷元素支持,還要有部分氮的補充,這樣才能對無機營養供給進行保證,使玉米粒重、粒數增加,最后實現高產優產目標。為了避免品質、產量受影響,減少禿尖問題出現,在應用粒肥時,將用量控制好,一般為總水量5%。
3.3.5微肥
玉米生長中,除了鉀磷氮肥較為常用外,還要對植株補充鎂、硼、錳、鋅等微量元素,如果這些元素沒有充分供給,會影響玉米的健康生長,對產量提高十分不利。所以,要與玉米生長實情結合,重視微量元素的應用,土壤內部一般都會含有各類元素,但因為個別地塊,土壤有較大的酸堿性,或沒有對有機肥施加給予重視,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微量元素不足,連年耕作也會對含量造成影響,最后使生長受到阻礙,微肥的及時補充,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玉米生長,對高產穩產進行保證,追肥進行應用時,可使用微肥溶液,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也可采用微肥液,在植株生長時,對葉面進行噴施。施加底肥時,也可將硼肥加入其中。
4結語
總而言之,玉米種植中,為了促進植株生長,必須對高產施肥技術加大重視,與植株各時期施肥情況結合,針對性地進行施加,以此對養分需求進行保證,確保每個時期,都能有足夠養分補充,為穩產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玉米種植業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效樸. 玉米高產施肥的依據、計算模式與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 玉米科學,1998,(02):69-71.
[2]王月. 滿城區夏玉米高產高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點[J]. 現代農村科技,2017,(07):59.
[3]劉芳. 探索玉米種植高產施肥的技術要點[J]. 農業與技術,2019,39(20):97-98.
[4]陳國玉,梁艷,姜雪.優質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要點探究[J].農家參謀,2021(15):53-54.
[5]趙世凱.優質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要點[J].農家參謀,2021(0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