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技法巧借
“道形于言,敘理成論”,議論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論是非。議論文通過事實材料和邏輯推理來闡明觀點,表明贊成什么或反對什么,讓讀者來接受、信服這一觀點。在議論文中,如何有力地對論點展開議論,把道理闡發得全面深刻、令人信服呢?即選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論據來論證觀點。正如材料一《漢字構形與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關系》第一段所言“夸大漢字對歷史文化的解釋作用,在例證不足、文獻依據不足的情況下,憑著個別的字形,猜測編造似是而非的故事或者附會某一具體史實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于是材料二《古文字與漢字文化的傳承》在此問題的基礎上尋找典型的例證、可靠的文獻來剖析漢字的演變及文化內涵,更科學地做好漢字的文化闡釋。
寫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象征,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方正的漢字,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有無窮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比如“仁”,表示生而平等,傳達出兼愛的精神,不斷地為社會建設與發展賦予新的能量。研究發現,“和”“信”“眾”“奮”“新”都是歷代青年使用的高頻漢字。右圖是這五個高頻漢字字云圖。
請整體把握字云圖的內容和寓意,從中選取兩個或者三個高頻漢字,使之形成有機關聯,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一共可分為三部分,前三句為第一部分,寫出了漢字對中華民族和世界文明的影響,舉“仁”字做例子,寫出了“仁”的內涵和所蘊含的精神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第四句為第二部分,寫出中國歷代青年對“和、信、眾、奮、新”這五個字的使用率。歷代青年高頻使用這五個字,意味著這五個字對歷代青年的影響重大。第三部分是“五個高頻漢字字云圖”,圖中顯示的是中國地圖里面錯落分布著不同大小的“和、信、眾、奮、新”五個字。不同位置上不同的字體現當地青年的精神追求。
具體行文結構,可并列,可遞進,考生無論選取哪三個漢字,都要形成有機關聯,體現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思考。如“眾+奮+新”的組合:“奮”是不竭的精神動力,任何偉大事業都離不開每個人的拼搏奮斗;“眾”把個體的“奮斗”連接在一起,體現著一種凝聚力,更多是社會層面的;前進道路會遇到新的挑戰,需要“新”的思維和“新”的路子,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加速力。
優秀標題
揚漢字風骨,做時代新星
和而不同,“信”方能成“眾”
以眾為和,憑眾而奮
寫優選范文
漢字里的中國范
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學 王羽揚
中國字方方正正,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方塊字里有精氣神。有些褒義漢字一直在歷史的長河里激勵著人們前行,傳遞著永不枯竭的正能量。漢字的文化基因在中國人的血液里賡續著,有著十足的中國范。
三人成眾,“眾”即“多”,“眾人拾柴火焰高”“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中國人歷來講究團結互助、眾人相幫。俗語“人多力量大”,無論是鄰里有困難,還是攻關高精尖的國之重器,甚至是國家有難,總有一批人挺身而出,在需要的時候獻出自己的微光,微光匯成火炬,乃至燎原之勢。君不見,革命征程上,無數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新中國的誕生;君不見,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千千萬萬醫護人員、社區干部、志愿者眾志成城祛除疫魔;君不見,在高科技領域里,無數的科學家團結協作、貢獻才智,創造出5G技術、北斗衛星、載人航天、高鐵橋隧等中國名片……習總書記說“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才能迸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實現外國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中國奇跡。
魯迅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平凡的眾人為什么對土地愛得那么深沉,因為源于心中的“信”。信念、信仰提升人生的高度。覺醒年代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以天下為己任”“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為中國播下革命火種;抗美援朝的戰斗英雄懷著“對祖國的愛,對侵略者的恨”、不怕犧牲的信念打出一片新天地;抗疫期間的白衣天使懷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勇敢逆行,與病毒作斗爭……理想信念高于天,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年輕人不做躺平者,不做佛系者,要做好規劃,奉獻新時代,奮戰新征程。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有了“信”,“奮”就水到渠成。信仰將迸發出奮斗的力量,信念將讓你義無反顧、砥礪前行。“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夏明翰為革命奮勇前行、慷慨就義;“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陳祥榕面對外軍挑釁,戍國衛邊奮戰到底;“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習總書記日理萬機、殫精竭慮;“禾下乘涼夢”讓袁隆平一生勤勞耕耘著……“一個人生來就不是被打敗的”,海明威的話告訴我們要無懼困難坎坷,迎接挑戰,奮斗拼搏,“幸福是靠奮斗得來的”,唯有奮斗,前途才光明,人生才更精彩。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奮斗的青年最有范。
漢字,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眾”字、“信”字和“奮”字,深刻地詮釋了對待人生的態度,態度正,范兒就出來了。在新時代,我們要融入建設國家的洪流中,在理想信念的引領下,擺正心態,擼起袖子,奮斗不止,奮進不輟,讓中國的形象在世界舞臺上更有范。
點評
作者選取了“眾”“信”“奮”三個字,行文中不只是挖掘這三個字在當代中國青年身上的精神體現與價值追求,更能從哲學思辨的角度說明這三個關鍵詞的關系。先有“眾”,而后求“信”,有了“信”則“奮”水到渠成,這三句話將三個關鍵詞形成一個整體,讓論證有層次,有深度。
寫考題預測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蘇軾《留侯論》曾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的話是說胸懷大志、目標高遠、擁有“大勇”的人,遇到突發情況毫不驚慌,對無緣無故的侵犯也不動怒。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對“勇”這種風骨有哪些思考?學校“十八歲成人禮”邀請你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發言稿。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