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華
摘 要:油茶是一種食用油樹種,油茶茶油不但有很好的營養價值,還帶有一股淡淡的香氣。目前,油茶已成為廣西地區的一種重要的種植作物,擁有著一定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然而油茶對種植條件有著很高要求。同時,為了保證油茶的品質和產量,還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病蟲害防控。本文對油茶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等展開全面研究,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茶;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油茶喜歡在陽光比較充足、年平均溫度16~18℃、海拔200~500m的山地生長[1]。鑒于其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近幾年來已逐步受到重視。隨著基地建設水平的提高,同時在國家的扶持下,很多地方的栽培技術都有了很大進步,因此,油茶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不過要重視油茶生產過程中的病害問題。建議重視種植技術的同時,加大對油茶的病蟲害防治研究力度,進而更好地提高種植水平。
1油茶種植技術要點
1.1優選油茶栽培地
油茶的種植對種植林地的要求很高,要依據其生物特點選擇合適的造林地。油茶種植地的坡度要在5°~25°之間,如果坡度較小,油茶根系容易出現積水,根系通風不良,可能導致根系腐爛,而坡度過大,則無法進行后期管理,在作物成熟之后,不易運輸,也不方便收割[2]。同時應選擇輕黏壤土、砂壤土,不可種植在石灰巖的山地上,確保pH值在6.0左右,土層厚度最好能大于80cm。此外,種植油茶需要選擇海拔100~500m的丘陵地區,廣西地區的地形以丘陵為主,少高山,所以比較適合種植油茶。廣西地區種植的油茶,無論從外觀還是味道上來說,都屬于優品。
1.2優選良種
選擇幼苗時,大力提倡嫁接苗,苗木的標準要確保在2級以上,小苗為1~2年生,苗木高25cm以上,地徑0.3cm 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機械損傷的容器苗。大袋苗原則上采用2年生以上大苗造林,無紡布袋,規格為直徑≥12cm,苗高≥50cm、地徑(嫁接口以上)≥0.5cm,分枝在3個以上,苗木生長健壯,無檢疫對象。此外,篩選出的幼苗必須保證其根部完整,并且沒有受到感染和病害。選擇通過國家或自治區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且適宜本地區推廣種植的油茶良種,以岑軟2號、3號、11號、22號、24號等優良無性系為主(或根據試驗示范需要選擇其他品種如香花油茶等),具有生長快、結果早、油質優良等特點。4~5年可投產,7年后進入盛產期,盛產期畝產茶油可達50kg以上。
1.3整地
根據本地的天氣狀況來種植油茶,一般播種前2~3個月是最好的耕種時間,有利于土壤熟化,如果是在栽植時整地,則栽植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油茶整地的方式可采用人工水平階梯狀整地。通常是在將地完全翻一遍之后,去掉蔸、灌,然后人工挖坑種植。提前一個月完成整地,坡度在15°以下的,全墾整地;坡度在15°~25°之間的,沿等高線進行帶狀整地,由上向下挖筑內側低、外緣高的水平階梯,帶寬控制在2m 左右,帶內全墾,帶間保留原生低矮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局部坡度大于25°的,保留原生植被作為緩沖帶。采用機械整地。按長、寬、深分別為60cm、60cm、50cm挖種植穴,盡量將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
1.4油茶種植
油茶的種植沒有固定時間,一般選擇在春季、秋季或冬季,最好是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雨后,也就是早春,此時正是萬物蘇醒、植株發芽的重要階段,而且氣候濕潤、溫暖,是油茶生長最好的季節。種植油茶時可以選擇陰天或傍晚。其栽種數量方面,要保證每公頃土地上種植1001~1667株,行距為3~4m,株距為2~2.5m。
在種植時,要注意種緊苗正,回細土要略高于穴面,并進行分層壓實,在其表面覆蓋松土,形成饅頭狀,不僅要讓根舒、苗正,而且要讓土實。如果采用容器苗,則需拆袋、破袋,每株1個穴。
1.5水肥管理技術
合理施肥有利于油茶生長,進而可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因此,在油茶的栽培與經營中,一定要做好肥料工作。首先在苗木種植階段,要有足夠的基礎肥料;其次在油茶進入油林期之前,要以施氮肥為主,以促進幼樹生長;此外,還應該適當補充一些磷鉀肥料,以保障油茶的生長發育;在油茶生長期間,要結合具體條件,適時進行施肥,這樣才能提高油茶的生產效率,如添加適當復合肥料、速效氮肥等。需要注意的是,對各類肥料的功效及性質要有全面的認識,不要盲目混合使用,以及在干旱、高溫和多雨時節,要盡量避免施肥,否則會使油茶的葉子和樹枝變得萎蔫,而雨水又會把肥料沖洗掉,造成浪費,盡可能采用小溝施肥,并覆蓋上石灰,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確保肥效。
1.6翻耕清除雜草
為確保油茶健康成長,防止營養被搶奪,從而對其生長環境造成損害,在此期間,要定期清理油茶田中的雜草。在油茶園中,除草的方法有兩種,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原則上不使用除草劑除雜草。當雜草高度超過油茶苗高影響 油茶生長,需要除掉雜草,梯帶內的雜草需鏟除,帶間的雜草要砍除。除草次數根據雜草生長和影響程度確定。造林第2~4年,林地表土出現板結情況,每年需結合除草進行松土2次,開始深度為10cm,并逐年增加深度。
1.6.1物理方法
利用外部力量將油茶園中的野草連根拔起。此種方法雖然對油茶的影響較小,但耗費的時間和財力也比較多。
1.6.2化學方法
通過藥物噴灑的方式殺死油茶地的野草。藥劑法雖然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油茶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對其品質和產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除去油茶田里的雜草時,選擇藥劑的方法,在噴霧時要盡可能地減少藥劑對油茶的作用,不能將藥劑噴灑到油茶的植株上,還要進行實時觀察,看藥劑有沒有將雜草消滅,從而確保除草效果。在除草之后,還要對土地適當翻耕,確保其根系充分吸收養分和呼吸順暢,從而促進根系的生長。
1.7科學整枝
當油茶長到70~80cm時,應及時對其進行剪枝。通常在油茶籽收獲3~4月后進行修剪。修剪時要注意手法柔和,剪去萌芽枝,合理控制徒長枝數目,做好母枝培育工作。修剪時,應首先修剪下部,再修剪中上部;首先要對樹冠的內側進行修剪,其次是對樹冠的外側修剪,對隱藏樹枝進行徹底修剪,以保證樹體具備良好的通風性和透光性,有利于油茶樹結果。
1.8未成林油茶撫育
在油茶造林第1年,要注意對幼苗根部進行防護,一般在5月、7月、10月時擴穴、除草,為苗木存活提供保障。第2次撫育通常于第2年5月或10月進行,主要是松土、除草和擴穴。此外,在油茶幼林期,還應該做好施肥工作,一般使用有機肥料,施肥時間在每年春天進行,用量為225kg/hm2。如有缺損植株或病害植株,則立即進行補種,并且補種的苗齡與先前種植的苗齡一致。
1.9成林油茶撫育
雜草清除通常在每年夏末和早秋季進行,通常要把雜草深度清除到10~15cm。其次要根據油茶的生長狀況和土壤的養分狀況來確定肥料的用量,以有機肥為主。
1.10果實采收
在每年的8月份,油茶的果實開始慢慢成熟,在陽光的作用下,很快成熟的油茶果實中,糖分和油分也能快速積累,一般10月份就可以開始采收了。在采收已經成熟的油茶果實時,為了不讓油茶受天氣影響,從而將所采收的油茶果實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還能保證加工出優質的菜籽油,采收油茶果實的節氣選擇非常重要,通常會在霜降節氣之前進行采收。
采收油茶果實時,應以具備優良品質為首要條件。當油茶果實完全成熟后,有關工作人員要立即進入采摘現場,對油茶果實的品質進行嚴格控制,一旦出現蟲蛀、腐爛、黑斑和白斑等問題,就要立即將其淘汰。一般選擇飽滿、顏色一致、硬度適中的油茶果實,一般為灰褐色和黃褐色。采收時應按果實的質量來劃分,通常來說,果實顆粒飽滿、色澤均勻、圓潤的為上品,果實呈卵形,且表面凹凸不平的為中等品。
2病害控制
2.1軟腐病的為害特點和防治措施
軟腐病由油茶黑黏座孢霉所致,早期在被感染的葉尖、葉緣或葉部會有圓形或半圓形的水漬狀斑點,然后很快就會變成巨大的土黃色大斑,葉肉腐爛變軟,只剩下表皮,生病的葉子會在2~3d的時間里全部掉落下來。后期病斑上長出許多土黃色、鈕扣狀、橢圓或球形的小顆粒。受害果實最初在果面上會有水漬狀斑點,然后擴大為土黃色或棕色的圓斑,最終病部組織會開始腐爛,并且會有一些汁液,還會有一些不規則的裂縫,在這些裂縫上還會存在土黃色的小顆粒。
為減少軟腐病的發生,在春秋兩季,必須對該地區的油茶樹進行葉片修剪,并將發病的樹枝進行及時清除。而且還必須保證林內空氣流通。此外,如果該地區出現植株被侵染的現象,必須要將其根除,同時將被侵染的樹枝剪斷并消滅,從根本上防止大規模的病害擴散。此外,由于被侵染的種子可能會帶有一些病菌,因此,在選種和采收期間,盡可能地選用沒有被侵染的植株。
2.2炭疽病的為害特點和防治措施
炭疽病在油茶夏秋梢、葉芽、果皮和嫩葉上均有發生,尤以果皮危害最大。早期在果實的表皮上出現一些褐色的小斑點,后來逐漸發展成圓形的斑點,使果實的表皮被破壞,從而導致果實脫落。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控制,油茶將會減產。
預防炭疽病時,要經常進行林里的雜草清理,如果發現受到炭疽病侵染的樹葉和樹枝,要及時進行修剪,并從林里運出焚燒。對油茶進行側枝整形,以提高其對透氣性和光照的要求。此外,在雨水稀少的春天,在發生病害早期,可以用波爾多液噴灑,以抑制病害蔓延。或在11月,將50%多菌靈500倍的藥水噴灑到容易發病的地方。當病害發生嚴重時,每公頃土地可用70%甲基托布津1kg,連噴3次,間隔10天噴1次。
2.3根腐病的為害特點和防治措施
根腐病由白卷病菌侵染油茶的莖部所致,初期會造成葉片脫落,慢慢會擴散到根莖部位,從而產生褐色的斑塊,斑塊相互連接,就會形成巨大的病斑,病斑引起根莖腐爛,植株干枯死亡。在濕潤和多雨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白色菌絲的迅速擴展,形成菌絲層,然后在土表上繼續擴展,最后形成小菌核。
預防根腐病時,在育苗過程中,要注意對于苗床的消毒和殺滅病菌。選擇排水條件比較好的地塊,還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濕度,避免土壤中的水分過多而引起病菌滋生。在育苗時,應先挖一條深溝渠,并在溝渠中一次性施用足夠底肥。同時在造林前,為防止菌核對油茶幼樹的生長發育產生危害,需對林地土壤進行深翻,將原有殘留的菌核深埋地下。同時在育苗期間,可以向每平方米苗床的土壤中噴灑3g惡霉靈藥液,以達到防止病菌繁殖的目的。在病菌發生早期,通過灌根的方法,向植株的根系中注入硫酸銅,達到防治效果;也可以使用萎銹靈藥劑來抑制病菌蔓延。在根腐病多發時期,可以用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溶液進行噴灑,連續噴灑3次,間隔時間為7d。
2.4煤污病的為害特點和防治措施
煤污病是影響油茶高產常見的一種病害,嚴重時可引起大面積的花和果實脫落,嚴重時可引起葉片干枯,甚至死亡,給油茶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煤污病發病最初階段,病菌入侵葉片,形成霉斑,然后蔓延到整個葉片,最嚴重時,會產生一種黑色煙煤狀物質,影響到葉片的光合作用。一般3~6月和9~11月是煤污病的高發期,要確保油茶的豐產,必須在這兩個階段做好煤污病的防控工作。
預防煤污病時,需要對油茶的弱小枝條進行適時剪除,對林中的野草進行清理,以提高林分中的透氣性和光線強度,使油茶能夠健康成長,提高抗病能力。煤污病的病菌通過黑膠粉虱、刺綿蚧等害蟲進行傳播,可以使用樂果乳劑加大對于上述害蟲的防治力度;在煤污病發病初期,可在春、夏、冬三季對其進行一次噴施,常用藥物為石硫合劑。
2.5茶毒蛾的為害特點和防治措施
茶毒蛾在蟲害中對油茶的為害最嚴重,其幼蟲以油茶的樹葉和花蕾為食物,當樹葉被吃光后,取食比較嫩的枝條和花蕾。茶毒蛾的大面積暴發可導致持續受害2~3年的油茶枯死,其產量會下降。
預防茶毒蛾時,在油茶整枝期間,可以將這些幼蟲的卵子摘除,并在夏天通過挖掘土壤來清除這些蟲蛹,從而減少茶毒蛾的基數。初春時人工摘除茶毒蛾所產生的下方部位的蟲卵,并借助其吐出的絲線和成群聚集的特性,摘掉受害的葉片,將幼蟲殺滅。此外,還可根據成蟲趨光的特性,利用黑光燈對其進行誘捕。選擇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如阿維菌素、聯苯菊酯等防治。
2.6油茶尺蠖的為害特點和防治措施
油茶尺蠖的蛹在潮濕的土面和枯枝、落葉中越冬,并于翌年3月成蟲羽化。6月初,這些幼蟲相繼進入土壤中開始化蛹。油茶尺蠖在各油茶產區均發現過,危害較大時,可啃光全部葉片,造成果實脫落。油茶尺蠖連續為害2~3年,可導致所有的油茶枯死。
預防油茶尺蠖時,可在秋冬季結合復耕進行挖蛹法,將翻出地表的蛹直接處理,4~6齡的幼蟲對藥劑有很高的抵抗力,藥劑殺傷作用不大,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此外,可以采用生物控制,研究表明,蘇云金桿菌對3~4齡的幼蟲有較好的殺滅效果。利用捕食性天敵,可以取得較好的控制效果。幼蟲3齡之前,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75%辛硫磷1500倍液進行噴霧。
2.7油茶象的為害特點和防治措施
油茶象也被稱為象鼻蟲,對茶樹的果實造成嚴重危害。成蟲一般會對幼果進行鉆蝕,并把蟲卵排擠到果肉中,孵化出來的幼蟲會吃掉種仁,從而造成果實脫落,產量降低。
預防油茶象時,可在冬天對油茶地進行深挖,這樣可以消滅隱藏在地下的幼蟲。與此同時,要對樹齡較大的油茶做整枝修剪,使其更好地通風、透光。此外,在油茶象成蟲高峰期,采用人工方法捕殺,將掉落的果實清除,將果實內的幼蟲全部殺死。另外,可選擇綠色威雷等殺蟲劑進行防治。
在油茶種植的過程中,有關工作人員要對油茶種植技術的應用進行合理運用,還要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控,對油茶種、種植地、果實的選擇等展開深入的研究,從而促進油茶種植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黎木相.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22(01):68-69.
[2]蘇向明.油茶種植技術與發展前景分析[J].廣東蠶業,2019,53(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