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蓮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國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在逐漸加強,而現今的生態環境問題也被更多人重視。因此,為保證我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應重視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林業資源的保護和建設工作。從發展實際來看,現代的林業育苗技術與理念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本文通過分析現代育苗理念,了解現代育苗的技術方法,通過探究育苗的技術要點,提出林業育種具體發展措施,旨在彰顯林業育種技術的應用價值,使我國林業向著可持續方向發展,滿足現代林業發展需求,滿足國民對更好生態環境的向往。
關鍵詞:林業發展;育苗理念;育苗技術
從我國林業現階段的發展來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例如水土流失與土地退化等,嚴重影響國民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國的整體森林覆蓋率較低,利用退耕還林與其他一系列生態工程能夠有效擴大森林規模,保證我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現代林業對樹木需求量的增大,為保證樹木能夠發揮應有價值,相關技術人員應在其育種活動中,通過對育種各個環節的嚴格要求與規范來保證樹種的整體成活率。育種作為林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之一,應通過引進吸納先進育種技術、樹立現代育苗理念、優化育種技術要點等方式,提升我國林業發展,為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1現代育苗理念分析
由于我國育苗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國的育苗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因此在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時,應使用先進的育種技術替換傳統育種技術,使林業育種技術向著機械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例如,可以使用細胞分化的新型育苗方法,改變傳統林業育苗方法,能夠在增加樹種整體成活率的同時,降低環境對樹種的影響。通過科學化、規范化的育種管理,極大提升樹種成活率,有效解決育種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為現代林業育苗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1]。
通過研究可知,育苗容器能夠對樹種的整體成活率、樹種質量、根系成長等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應在育苗活動中,根據育苗品種選擇合適的育苗容器,保證樹種能夠健康成長。現代育種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育種容器的發展,例如可以使用新型無紡布育種容器作為樹種的育種容器,技術人員能夠利用這種新型容器直接觀察植株生長情況,提升樹種的整體成活率。
為確保幼苗能夠健康成長,技術人員可以在進行育種活動時,通過構建采條母株的方式為樹種構建良好的生長環境,利用采條母株將樹種幼苗進行集中管理,提升整體管理效率[2]。在構建采條母株時,應注意其特性,因其無法通過光合作用獲得所需要的營養,所以應及時更換采條母株的培養基,注意其生長情況,避免其在生長時出現營養不足等問題。在采條母株生長時,應及時修剪其頂芽和頂根,使其擁有完整采條芽,為樹種幼苗生長塑造良好生長環境。
2現代育苗技術方法分析
2.1插條技術
該技術因其技術特點被廣泛用于春秋兩季,相比于其他技術,該技術對環境等外界條件有較高要求。因此在使用該技術的同時,需確保周圍環境符合技術使用要求,同時應選擇無性繁殖的樹木種子作為插條材料,并且在幼苗生長期,應為插條幼苗提供充足水分,滿足幼苗的生長要求,保障幼苗健康生長。如果在幼苗生長過程中發現幼苗所處土壤含水量不達標,可以使用覆蓋的方式保障幼苗對水分的需求,為幼苗提供良好生長環境。在樹種生長期間,技術人員應對幼苗的生長情況足夠重視,在幼苗出現問題時,技術人員應第一時間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為保障幼苗在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充足,應及時去除幼苗周圍雜草,為幼苗生長效率提供保障。
2.2分殖技術
在現代育種技術中,分殖技術也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該技術能夠被某些自身根系發育不足的樹種所使用,并且該技術對環境沒有太多要求,因此在紅楓、月季或者五針松等樹種的栽種活動中,可以使用分殖技術進行林業育苗工作。該技術能夠促進樹種的生長能力,并且保證樹木發育良好,提升樹種栽種面積,相比于其他技術,該技術應用成本較低,能夠有效提升樹種生長效率,促進樹種生長。除此之外,分殖技術不僅技術簡單,而且操作簡便。操作人員在經過培訓之后便可以進行樹種分殖工作,應用該技術開展育苗工作,能夠提升樹種的質量與成活率,保障樹苗的健康成長。在應用該技術時,應加大技術應用力度,將該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品種樹苗的育種活動中,提升其生長效率。為了使該技術能夠得到最大利用,應保證技術人員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并且在進行分殖活動時應事先對樹木分殖部位充分消毒,避免嫁接后出現樹木畸形等問題。此外,在嫁接時應對嫁接材料優中選優,在我國分殖育種中一般常選砧木作為嫁接材料。在完成分殖活動后,應通過科學的水肥配比以保證分殖后的樹種質量,例如在樹種新梢達到10cm時,每667m2施加25kg尿素,以保障樹木生長良好[3]。如果樹木分殖時間在7月,還應為其噴灑磷酸二氫鉀溶液以提升其抗凍性能,避免外界環境因素對其造成干擾。
從分殖技術實際應用來看,目前月季的分殖技術比較規范和廣泛,針對紅葉石楠樹、枇杷樹、花紅樹等樹種,應優選分殖樹種。因分殖后的樹木可以形成一種互助關系,促進樹種的生長效率,雖然目前在冬季分殖確實可行,但是因分殖后的切口愈合速度較慢,樹種成活率會降低,因此在進行分殖時應選擇合適的分殖時間。
2.3栽苗技術
與插條與分殖技術相比,栽苗技術因為對外界環境的要求不高,適應力強,并且主要是使用擁有完整根系的樹種進行栽培的方式,因此該技術通常被應用于某些惡劣環境中。由于幼苗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因此在進行栽苗活動時,應選擇一些根系較為發達的樹種,并且通過不斷加強其防御能力的方式以抵抗外界環境的影響,保證其成活率。該技術因為對環境以及氣候等要素的要求不高,不僅可以保證樹種成活率,還可以減少投入成本,因此得到廣泛應用。在技術應用時,應注意樹木的根部情況,并且在樹種生長時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以保證樹種的健康成長。
2.4播種造林技術
播種造林主要分為條播與撒播兩種技術。采用播種的造林方式,在操作上較為簡單,技術整體流程較少。但由于是大面積播種,因此對播種的土壤環境要求較高,為此應保證被播種土壤的主體水分充足,環境適宜,能夠滿足技術整體要求,并且在技術應用過后,應通過科學管理以保證樹種整體出苗率,在樹種生長過程中進行除草等工作以保證其能夠健康成長[4]。
2.5容器育苗技術
容器育苗技術是現代林業種植中較為常用的技術,在進行育苗工作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以保證所育樹種的成活率。
第一,在進行容器育種時應建立專門的苗圃,保證樹種在育種時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在進行苗圃選址時,應選擇光照充足、便于管理且水源充足的場所建立苗圃,如果所選擇的苗圃室外溫度在30℃以上,應為苗圃修建遮陰棚以保證樹種能夠正常發芽。
第二,育苗容器選擇。在苗圃建立完成后,應進行樹種催芽活動以保證樹種能夠快速生長。由于各樹種的休眠期等各種因素影響,樹種的發芽時間并不相同,應對所選樹種有充分認識,了解其發芽規律,并且利用不同的催芽方法積極完成催芽工作,在樹種發芽過后選擇合適的育種容器進行育苗活動,例如使用泥炭杯式容器與罐裝容器等進行育苗,保證樹種的健康成長。
第三,育苗基質配制。育苗基質的配制是整個育苗活動中最為關鍵的環節,配制基質一般有輕型、半輕型、重型基質等,在基質配制時應加入適量磷元素與鉀元素以保障樹種在培養基質中具有良好的生長基礎,例如在油松育苗基質配制時應使用草木灰與磷酸二氫銨進行基質配制,對于香椿樹種而言可以使用泥炭蘚、核桃核與蛭石進行育苗基質配制,以保障樹種能夠在基質中健康成長。
第四,育苗播種管理,在基質配制完畢后,應進行育苗播種工作,結合苗圃的實際環境確定播種的時間,一般北方地區在四月份為首選播種時間,樹種的播種數量一般依據樹種品種而定,例如較為高大的樹種一般在容器中最多播種兩棵,在播種工作完成七天后,如果發現基質內樹苗比播種數量少,可以進行補苗以保證出芽數量。
第五,樹種分裝栽種,因樹種培養基質內營養物質較為充足,在進行分裝后可以運輸到其他地方進行栽種。在運輸樹種時,應注意平穩度,避免樹種因為外力影響而遭到損壞,影響其生長質量。
3現代育種技術要點
3.1基地選擇與整地
應選擇合適的育苗基地以保證樹苗的整體成活率,在選址時應選擇氣候適宜、土壤肥力強、交通便利、光照充足且地勢平坦的位置興建育種基地,環境優良的育種基地能夠為樹種的生長奠定良好基礎,便利的交通環境能夠保證育種完成的樹木擁有良好的運輸條件。在育苗工作開始之前,應根據育苗的品種以及生長要求,在早春時節對土壤進行細致翻地,翻地深度應控制在20~25cm,以保證樹種能夠穩定生長[5]。
3.2種子催芽
對于樹種的播種工作而言,在播種之前應進行細致的選種以保證整體生長質量,保證所選種子個體飽滿。在對種子進行催芽后才能進行種子的播種,在樹種催芽時,應根據樹種的品種控制樹種浸泡時間,并且可以在浸泡溶液中加入適量的微量元素保證樹種的發芽率。
3.3合理樹種消毒與施肥
在樹種生長時,應合理地對樹種進行施肥以保證樹種能夠良好生長,并且在樹種生長過程中及時進行消毒以避免其遭到病蟲害侵襲。例如可以使用0.3%硫酸亞鐵消毒液,在保證樹種質量的同時,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4育苗管理
在樹種育苗時,為保證樹種生長質量,應對樹種各個生長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在樹種出苗后,應及時清理樹種周圍雜草,保證樹種能夠有足夠營養進行生長,并根據各個樹種生長實際情況進行間苗。應在每平方米留存400~500棵種苗,使各個樹種之間的距離合理,對某些發育不良的種苗進行追肥處理以保證其生長規模,定期對樹木進行消毒處理以保證其不受病蟲害影響。
3.5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病蟲害是苗木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在育種時應做好樹種病蟲害防治以提升樹種質量,病蟲害防治一般采用人工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學防治三種方法。人工防治一般是指在秋天樹種出土之后,通過人工將容易被病蟲害影響的樹種移植到合適的生長環境中,避免病蟲害對其造成影響,物理防治是指利用趨光燈、遮光板等設備對害蟲進行誘殺。化學防治是指利用化學農藥對病蟲害經常出現的位置進行大面積噴灑,達到樹木病蟲害防治的目的,但化學農藥會對周圍環境有較大影響,因此具有局限性。在育苗過程中,因苗床中有可能會出現蟲卵,可以在出現蟲卵的部位鉆洞并注入農藥進行治理,也可以在殺滅蟲卵的同時對樹種進行通風處理,因此該方法在育種中較為常用。
4現代育種技術具體實施措施
4.1選擇合適的育苗容器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塑料制品作為育苗容器,但在專業育苗活動中,塑料制品會影響樹種生長質量,導致其營養不良,因此應選擇合適的培育容器以保證樹種能夠擁有良好的透氣性,而無紡布容器在擁有良好透氣性的同時還擁有優良的保水性能,因此在育種活動中多使用無紡布容器,但無紡布容器相對于塑料容器,其成本投入將會增加。
4.2科學進行樹種培育
在現代育種活動中,應通過科學有效的培育方法提升所育樹種的整體成活率,而對樹種出苗率影響最大的便是樹種催芽工作,因此應重視樹種的催芽工作。在樹種的催芽活動中,一般是利用赤霉素溶液對樹種進行浸泡的方式進行催芽,該方法能夠有效保護樹種,不易傷害苗木種子。但在浸泡活動中應嚴格把控種子的浸泡時間,避免因為浸泡過長對種子造成傷害。此外,也可以根據樹種的實際情況采用物理破皮的方式進行樹種的催芽。
4.3加強育種技術創新
在現代育種活動中,應對現有育種技術以及育種設備進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提升育種效率。對于育種技術而言,應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對育種技術進行創新,實時關注并吸納國內外的先進育種技術經驗,提升樹種的整體成活率以推動現代林業的進一步發展。在育種設備方面,為適應現代林業的發展,應及時更新現有育種設備,努力推動育種工作向機械化、智能化發展,通過使用新型無土基質取代傳統基質,在保證樹種健康的前提下,提升其整體存活率,在樹種生長時,應對各個品種的樹種進行針對性的檢測與管理,記錄樹種的詳細生長數據并進行分析與整理,為后續的育種研究提供數據上的支持。
4.4落實樹種評價標準
在樹種培育活動中,樹種的質量評級標準一直未得到有效落實,因此一直不能對樹種進行系統化的評價與判定。而樹種成活率的最大影響因素便是樹種質量,因此應從樹種品種、形態、活力等方面對樹種制定科學量化的評價標準,保證樹種標準的專業性,并通過對比樹種生長數據,及時采取措施解決樹種常見問題,推動樹種育苗技術的創新發展,提升育種整體效率。
綜上所述,現代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是林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因此應深入探討現代育苗理念與技術,通過吸納創新林業育種技術,規范育種技術要點,制定樹種質量評價標準,推動現代林業育種苗木規范化發展,進一步滿足林業發展過程中市場的需求,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堅持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首要目標,使我國林業向可持續方向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紅.現代林業育苗栽培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9):38-39.
[2]高樹.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探究[J].種子科技,2022,40(4):115-117.
[3]張大偉.現代林業育苗理念與育種技術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1):108-109.
[4]梁紅霞.關于現代林業育苗理念與技術的思考[J].廣東蠶業,2021,55(11):93-94.
[5]朱杰.現代林業育苗理念與育種技術研究[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