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賢璋
摘 要:油茶是一種經濟作物,近年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市場需求和市場價格不斷增高,但是由于其前期投入較高,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必須加強育苗和栽培管理。本文結合油茶適宜的生長條件,分析了油茶造林技術、育苗技術和栽培管理技術,對種子種植、扦插、嫁接等高效育苗手段進行了研究,以期提高油茶種植的經濟收益。
關鍵詞:油茶;育苗技術;栽培管理;嫁接技術
油茶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可以制作食用油,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隨著茶油價格的上漲,油茶種植的經濟效益也有所提升。油茶種植對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在種植過程中技術人員應提高育苗栽培管理水平,從而增強油茶自身抵抗力,提高油茶品質和種植的效益。
1油茶適宜生長的條件
油茶的主根發達,能夠深入土壤中1~2m,根系分布較密,在20~50cm范圍內分布。油茶在生長的過程中喜溫濕,在年平均氣溫達到14~21℃、相對濕度為74%~85%的環境下生長良好,并要求油茶種植區域年降水量應大于1000mm,且全年平均分布,年日照時間應處于1800~2200h之間,無霜期應達到200d以上,在滿足此條件的地區種植才能保證油茶的品質[1]。
2油茶造林技術
2.1整地技術
為了實現油茶的高效種植,技術人員應選擇土壤深厚、肥力充沛、排水性與透氣性良好、水分充足、pH值位于5~6之間的黏壤土和砂質壤土中。一般而言,油茶應種植于土層厚度大于60cm、地勢在200~600m之間的山地,種植在陽坡或半陽坡,保證有充足的光照。技術人員應根據實際種植條件,采取合適的整地方式。全墾整地方式主要在緩坡和平整地塊應用,整地時間應在9月份,山區整地深度為20~25cm,丘陵地區整地深度為40~60cm,技術人員應在整地之前對雜物進行清理,并在整地結束后挖出邊長為60cm的方形定植穴。帶狀整地方式一般應用于15°以上坡度的地區,并且設置環山水平帶,保證水平帶內部低、外部高,同樣在整地結束之后挖邊長為60cm的方形定植穴。塊狀整地方式大多應用于坡度在20°~25°的地塊,同樣適用于水庫和交通沿線等地方,具體整地方法是按照品字形挖邊長為50cm的方形定植穴。全墾整地方式主要是在種植區域內進行全面開墾,先進行土地清理,然后開始犁地和整地,最后進行定標和挖穴,在整地帶之間還要留下一定寬度的生草帶。在整地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還要根據土壤的情況施加相應的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為油茶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在整地中施加的肥料一般以氮肥、磷肥和鉀肥為主,三種肥料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施加在土壤中。一般使用速效肥或者專用肥進行施加,每株油茶苗的施加量為0.5~1.0kg,施肥的深度應為0.2~0.3m,從而保證油茶的健康成長。
2.2選種種植技術
優質的油茶種植對油茶高產高質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進行油茶種植時,技術人員應根據種植當地的土壤狀況、氣候條件、主要病蟲害等情況,合理選擇油茶良種,提高油茶種子的抗病蟲害和抗逆能力。技術人員應充分了解當地的農業市場,對油茶良種有所了解,種植過程中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完成油茶種子的選擇。例如,安徽省潛山市油茶良種主要為長林系列8個品種。在種子種植之前,技術人員應選擇顆粒飽滿的油茶種子,使用0.2%高錳酸鉀溶液對其進行消毒,并用清水浸泡24h進行催芽。油茶種植的播種時間大概在2月下旬,根據各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播種時間可能存在波動。油茶種子播種一般采取人工播種法,在種子上方覆蓋2cm砂土,并利用0.1%甲基托布津溶液對土壤進行噴灑,從而預防病蟲害[2]。
2.3造林方法
油茶造林的方法主要以良種苗木造林為主,植苗造林的成活率較高,可以對油茶林的密度進行良好控制,并且油茶樹的生長速度較快,可以提前1~2年結果,因此一般采取植苗造林的方式進行造林。育苗方式應根據苗木的規格和生長周期,采取差異化處理的方法。技術人員應對油茶密度進行合理控制,根據油茶的品種,合理控制苗木間距。一般油茶苗木的行距為2.3~3m,株距為2~3m,種植密度為70~120株/667m2。油茶造林應選擇授粉需求,選擇5個無性系品種混合造林,并確保混合品種的花期和果實成熟期保持一致。造林時間應選擇在雨季,扶正苗木并使根系舒展,保證填土使根系和土壤緊密接觸,提高成活率。在進行嫁接時,技術人員應在緩坡位置采取梅花形排列或者三角形排列的形式,使油茶樹之間減少影響,避免樹木之間出現對于光照和土壤的爭奪。在山坡地帶進行油茶造林,應采取梯帶狀排列方式進行排列,使油茶樹能夠汲取到足夠的營養成分。
3油茶育苗技術
3.1扦插技術
扦插育苗技術在應用的時候要求育苗人員選擇長度為5cm、嫩芽數量為2個以上的枝條作為穗條,并利用生根粉溶液對穗條浸泡12h,在春秋季節開始扦插。扦插時應保證插入穗條的60%,并適當灑水,在2個月之后對其進行包裹,預留通氣孔,使油茶快速生長。扦插床應選在通風良好、接近水源的砂土地,基床鋪設5cm厚的細河砂與黃心土,并噴灑200倍多靈菌溶液進行消毒,以提高育苗的成功率,減少病蟲害。育苗人員應選擇表面光滑、葉片完整且沒有病蟲害的插條,將插條的下端削成馬耳形,長度為5cm,在6月份進行扦插。具體的做法是將插條放入基質,插條的間距為8cm×5cm,扦插結束之后應壓實土壤,補充水源,并覆蓋薄膜,保持通風,達到60%的透光率。如果在秋季扦插,則需要保持基質濕潤,不能過多灑水。扦插完成以后需要每2天灑一次水,溫床溫度保持在25℃,并且每15天噴一次多靈菌溶液。
3.2嫁接技術
在嫁接時,育苗人員應合理選擇育苗場地,可以建立大棚,或選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塊作為育苗床,使其寬度為1.2m,pH值在4.5~6.5之間,并使用生石灰消毒,遮陰度達到75%,保證育苗工作順利進行[3]。育苗容器應選擇高度為15cm、直徑為7.5cm的育苗杯,基質土壤應保持疏松透氣,使用珍珠巖和泥炭土混合而成,確保有機質含量為45%,pH值為6.5,總營養成分占比為2%。在嫁接時,育苗人員應利用實生苗作砧木,在2月下旬或者3月上旬進行砧木的培育,一般砧木培育應在室內進行,砧床應為35cm×20cm,撒種培育,并在上面覆蓋10cm厚的河砂,每5天噴一次水。當砧木長出芽苗時,可以進行嫁接。在嫁接之前,育苗人員應起出砧木苗,利用清水洗掉苗木上的砂子,在多靈菌溶液中浸泡20min,保濕待用。實生苗的培育應利用培養容器,將油茶苗種入容器中,并利用敵克松對土壤進行處理,在苗木種植之后應使用生根劑和殺菌劑對土壤進行噴灑,覆蓋薄膜保護苗木。在實生苗培育5個月之后,就可以進行嫁接。在接穗處理時,育苗人員應在實生苗芽條基部開始向上削下飽滿的枝條作為接穗,每個穗條應包含2~3個芽,葉片可以剪去1/3或者全留,穗條下端應剪成1.2cm的楔形。芽苗嫁接應選在5月中上旬至6月中上旬大約1個月時間進行,在芽苗砧木長出的葉柄上大約2cm的位置開出一個切口,與楔形芽相對應,長度應為1cm。在進行苗芽嫁接時,應在油茶苗莖8cm處平切,開出一個1.2cm的切口,將接穗插進砧木中,使芽與砧木邊沿對齊,然后使用鋁片將其捏緊,使其充分接觸,從而提高成活率。為了避免嫁接的苗木出現病蟲害問題,育苗人員應加強水肥管理,并做好苗木通風、遮陰,保證苗木生長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適宜,每15天對苗木進行一次多靈菌溶液噴灑。在嫁接30天之后,嫁接傷口基本愈合,育苗人員應抹去多余的芽。
4油茶栽培技術
4.1水肥、光照管理技術
在進行油茶樹幼苗的撫育時,種植人員應合理施加氮肥、磷肥、鉀肥等主要肥料,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等不同時期,合理施加相應的肥料。在挖穴時,種植人員就應施加2~3kg有機肥作為基肥,并施加0.5~1kg/株的化肥作為輔助肥料,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充足。在種植的第一年通常只需要施加農家肥,在種植的第二年,種植人員需要在幼苗葉片顏色變成淺黃色時進行施肥,并在10月份施加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4]。在秋季,油茶樹的開花期,種植人員應施加0.3~0.5kg/株的有機肥,為油茶樹提供營養;春季需要施加速效肥料。在油茶樹生長過程中,氮肥應施加0.5~1kg/株,如果采取有機肥料,應搭配0.5~1kg/株磷鉀肥。在油茶樹長出新芽之后,需要施加0.1~0.5kg速效氮肥,從而滿足樹木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油茶樹的幼苗在生長的時候需要進行良好的遮陰,避免陽光將苗木灼傷,使其無法正常生長。在油茶幼苗達到15cm高,并且長出2對真葉,種植人員應采取半遮陰的方式,避免幼苗被陽光影響。在幼苗移植15天以后,應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對幼苗追施水肥,采用0.1%~0.3%復合肥,保證幼苗所需的營養充足。幼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種植人員采取澆淋的方式,對苗木補充水源,晴天每日2次,早晚各1次,陰天或雨天每日1次,避免幼苗生長水源不充足。種植人員還應做好幼苗排水,避免由于水源過多而影響幼苗生長。
4.2松土除草技術
在油茶樹的栽培過程中,種植人員應重視松土和除草工作,為油茶樹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避免其生長受到不良影響。油茶樹需要每年進行2次松土,分別在每年的5月和9月,為油茶樹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滲透性,并且還能為其根系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而在種植的第3年,種植人員進行徹底的松土,避免土壤板結,導致油茶樹生長狀態較差。在油茶樹掛果的時候,種植人員應對其進行除草,每年最少進行2次除草,可以采取人工除草或者化學除草的方式,提高除草的效率和質量。化學除草可以在每年5~6月份進行,在晴朗天氣,利用草甘膦與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對雜草進行噴灑,在噴灑藥物時,種植人員應注意不能噴灑到油茶樹莖葉上。如果不小心灑到油茶樹莖葉上,需要立刻使用清水進行清洗,避免對樹木造成傷害。如果一次除草不徹底,需要在15天之后再次噴灑藥物除草,徹底清除雜草。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一般只允許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這樣可以保證油茶的品質,各地區在種植時通常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時刻關注油茶林的情況,及時清理雜草。
4.3樹形培養技術
在油茶樹栽培過程中,種植人員為了使苗木生長更好,應及時修剪苗木,使枝干分布更加均勻,提高油茶的質量。在油茶苗木栽植結束之后,種植人員應在地面或者距離嫁接口40~60cm的位置進行定干,然后進行摘心操作,留下3~4個強壯的主枝,按照合理的方向分布進行培育。在第3~4年之后,需要培養正副枝干上部的側枝群,使主枝干、副枝干和側枝群的比例合理,并呈現出均勻分布的特點[5]。在發現亂枝、病枝、枯枝時,種植人員應立刻剪去,使樹木的枝條分布均勻且合理,能夠進行良好的通風和透光,在開花時不會對上下枝條造成不良影響。
4.4病蟲害防治技術
油茶樹的病蟲害較少,主要的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煤污病、尺蠖蟲害、毒蛾蟲害等,這些病蟲害都會對油茶樹的生長和發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不僅會造成油茶品質和產量下降,還會造成樹木死亡和林子被毀。種植人員要想預防這些病蟲害,首先需要采取科學種植管理法,在油茶種植時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并利用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消毒,并提高種子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在造林的時候,種植人員應加強水肥管理,合理安排樹木之間的距離,科學進行樹形修剪,從而保證樹木具有良好的生長條件,使樹木健壯且具有較強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如果油茶樹出現炭疽病,種植人員可以使用1%波爾多溶液對樹木進行噴灑;軟腐病就會造成油茶果實出現黃褐色病斑,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果實品質下降。種植人員可以采用7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對油茶樹進行噴霧處理,治理相關病害;當油茶樹出現煤污病時,葉片上會出現灰黑色物質,出現這種病害的原因是光照不足,種植人員需要改善油茶樹的光照條件,可以對樹形進行修剪,或者采取補光技術,使其獲得良好的光照;毒蛾蟲害的治理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法,利用誘蟲燈或者放出黑卵蜂這種毒蛾的天敵,消滅蟲害。毒蛾的防治還可以采取滅殺蟲蛹或者噴灑90%晶體敵百蟲的方式,蟲害的防治效果較好。為避免藥物污染,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種植人員一般采取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只有在遇到大面積病蟲害時,才采取藥物防治法。
4.5授粉采收技術
由于油茶樹是異花授粉樹種,在油茶樹生長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其果實的品質以及產量,種植人員可以在同一片油茶林中植入5個無性系品種,增強其授粉的質量。油茶樹的授粉一般是由蜜蜂授粉,因此在造林的同時,種植人員還需訓化蜜蜂,從而使蜜蜂能夠充分地對油茶樹進行授粉。種植人員應利用白糖對蜜蜂進行吸引,使蜜蜂集中在樹上,對樹木進行良好的授粉。在授粉之前,種植人員應噴灑蜂樂藥,使蜜蜂能夠積極上油茶樹進行授粉。油茶樹的果實應在冬天降霜之前進行采收,避免油茶的質量受到影響,并且保證油茶的產量。油茶果實成熟之后,果皮光滑、油亮則屬于質量高的果實。
總之,在進行油茶高校育苗和栽培管理中,種植人員應根據當地的實際種植條件,選擇合適的育苗方式,可以采取種子種植法、扦插法和嫁接法,種植人員應在實際的育苗過程中根據要求控制育苗技術,從而提升育苗的成功率,提高經濟效益。在育苗過程中,種植人員應加強水肥和光照的管理,定期松土和除草,對樹形進行培育,并控制病蟲害,從而使油茶樹能夠健康成長,提高種植人員的收益。
參考文獻:
[1]蘭觀水.龍巖市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技術淺析[J].南方農業,2022,16(20):25-27.
[2]袁穎穎.油茶育苗容器規格篩選與施肥方案優化試驗[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2.
[3]韋子仲.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關鍵技術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農業,2021,15(2):54-55+96.
[4]方海云.油茶生物學特性及豐產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24):68-69+113.
[5]趙國新.那坡縣油茶育苗栽培及防治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20(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