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娜
摘 要:近幾年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但在發展的同時,各項生產活動,也對生態、自然造成了很大影響。由于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遭到一系列破壞,林業資源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壞,導致生物豐富度、多樣性降低,使天然林業自我調節能力受限,容易引發一定程度的病蟲害問題。近幾年在林業發展,病蟲害問題屢見不鮮,為了有效緩解當地林業發展、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針對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策略進行探討,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林業發展;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
海東市位于青海的東北部,當地氣候以日照時間長、干旱、高寒為主要特點,有著較大的晝夜溫差和太陽輻射。近幾年當地較為重視生態系統的保護,而林業生態建設,又是改善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所以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對林業生態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
1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意義
1.1促進樹木成長并提高生物多樣化
在林業發展中,病蟲害始終是重要威脅因素。面對各類林業病蟲害,將綠色防控措施展開,能夠將防控效果提高,促進各類植物的生長,使木材品質更佳,讓林木生產需求得到切實滿足,甚至還可以促進木材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對于各類病蟲害來說,危害程度較輕時,會對樹木生長產生影響,如果產生的危害較為嚴重,會導致樹木大量死亡[1]。很多病蟲害,都會出現大范圍流行,這樣會導致當地環境生態結構受到破壞,打破原本的生態平衡。及時展開綠色防控,可對病蟲害的發生有效控制,使有害生物抗藥性降低,還能對天敵起到一定保護,這樣能讓整個林區內,各類生物更加多樣化地發展,使內部微生物、動物、植物之間,保持動態平衡。
1.2促進生態和經濟發展
在林業發展中,面對各類病蟲害時,將綠色防控工作做好,不僅能對經濟發展進行促進,還可對林業生態進行有效維護。整個發展中,病蟲害始終是重要影響因素,通過采用多種措施,對其實施綠色防控,能夠有效維護生物多樣性,并加強環境保護,同時也能滿足“綜合治理、預防為主”的防治植保方針。對于林業的發展來說,除了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主體發展理念外,主要通過林產品、木材等實現經濟價值,對當地的經濟發展進行推動,通過綠色防控措施的應用,能夠有效減少管理和實施中的經濟投入,尤其將以往的化學防治藥劑,使用生態防控措施進行替代,可以有效控制防治成本投入,很大程度上減輕藥物對大氣和環境和污染,也可相應的降低后期維護成本,讓林業生態系統和當地經濟發展都能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2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阻礙與問題
2.1外來生物的影響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中,近幾年全球化形勢不斷邁進,所以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實現生態文明持續發展也已經變成了全球性問題,不同國家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類林業建設工作,為了提高林木多樣性,加強抗病能力,會從其他地區,不斷引入新品種。但在新品種引進后,其中也可能攜帶外來的有害生物,這些生物進入新的環境后,因為沒有天敵的制約,就會在環境內部快速繁衍,導致當地林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還會導致整個產業,受到嚴重打擊。比如在有害生物中,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落葉松紅腹葉蜂、青楊葉銹病等,都會對林業產生嚴重威脅。
2.2退耕還林品種單一
自退耕還林開始以來,各地的林地面積都在不斷增大,在所有的林地中,除了天然林、公益林還有很多人工營造林,而人工營造林純林面積較大,具有較高的幼林比例,在健康狀況上嚴重欠佳,同時國有林區內資源豐富、苗木數量多,如果不具備完善的生態環境,難以高效抵御各類病蟲害,從而導致病蟲害種類、發生次數不斷增多[2]。如果沒有進行科學的撫育管理,就會大量繁衍各類有害生物,對林地苗木生長十分不利。在各類病蟲害中,也有個別類型存在傳染性,如果再某片林地出現,就會快速在周邊林區大面積蔓延,尤其是經過長期藥物防控的林區,抗藥性弱、染病能力強,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防控的難度。
2.3藥物防治不當
很多地區在進行防治時,還在利用以往的方法,比如使用毒性較高的藥物進行噴施。因為超低量、高射程、環保類防控設備嚴重缺失,導致噴灑農藥時,很多藥物會落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斷殘留堆積,使土壤受到嚴重污染,從而對林木生長造成影響。
3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策略
3.1物理方法
在病蟲害防控中,物理方法是重要措施,比如誘殺、隔離、人工捕殺都比較常見。對于人工捕殺來說,這種方法主要通過人力來加強防控,但因為人工效率等因素的限制,很難快速提高防控效果,而且捕殺的對象,一般多為捕殺難度小、體積大的害蟲。采用隔離法防治時,主要將有一定寬度、長度的無樹木地帶,建立在保護地、病蟲害發生地之間,以此將病蟲害傳播問題減少,同時在已經發生危害的區域,通過其他方法加強治理。這種方法對擴散面積大、傳播速度快的病蟲害比較適用,而且此方式還可用于森林火災的預防中,能夠讓林業樹木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對于誘殺法來說,這種方法近幾年逐漸得到興起,是充分利用害蟲天性,將誘物、器械人為設置出來,對各類蟲害進行誘殺,比如在此方法中,性誘劑誘殺、植物誘殺、燈光誘殺,都屬于常用措施,尤其性誘劑、燈光誘殺方法,在防控中具有較高的應用率。燈光誘殺利用的主要為害蟲趨光性,通過誘捕燈,在夜晚對害蟲進行引誘,后將其統一滅殺,比如對稻飛虱、棉鈴蟲、金龜子、稻葉蟬等,都有較好的效果。性誘劑的應用,是將特定害蟲性信息素合成物,在空氣中釋放,讓雄雌害蟲的交配頻率降低,或者在指定地點吸引害蟲,然后將其統一滅殺。
3.2生物方法
3.2.1微生物防治
直到目前為止,隨著防控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微生物防治中,已經從果、蔬、茶、林、農等作物害蟲中,分離出多達數十種病毒,尤其菜粉蝶病毒殺蟲劑,可以達到80%以上的防治效果。面對各類蟲害,通過細菌進行防治,可以采用蘇云金桿菌,此菌可產生內毒素、外毒素兩類毒素,在毒素的影響下,害蟲取食會逐漸停止,最后因為中毒、饑餓而死亡。所以此類桿菌,可用于低毒殺蟲劑,比如用于防治玉米螟、二化螟、棉鈴蟲、茶尺蠖等害蟲。當食用果蔬、森林樹木等,遭受蟲害威脅時,擬青霉、菌核菌等真菌,會對害蟲進行主動寄生,控制害蟲流行,使林木遭受的影響減少[3]。對于個別的捕食性真菌來說,可對土壤內線蟲進行捕食,減少幼苗遭受線蟲的侵襲。在各種防治病蟲害的真菌中,百僵菌使用較為廣泛。此菌類可以對雙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害蟲,進行有效防治。
3.2.2通過害蟲天敵防治
在林業病蟲害的綠色防治中,益蟲防治屬于現代化方法,通過不同種類捕食關系,將林間的害蟲消滅,比如七星瓢蟲屬于常見益蟲,可以對梨二叉蚜、蘋果瘤蚜、桃瘤蚜、桃粉蚜、梨圓尾蚜等進行捕殺。在海東市等地,紅腹葉蜂是比較常見的害蟲,主要會對落葉松等樹木產生危害,通過生物天敵進行防治時可選擇寄生蠅、七星瓢蟲。通過這些天敵的投放,將紅腹葉蜂數量減少。松材線蟲會導致引發松材線蟲病,屬于一種毀滅性蟲害,主要通過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蟲,傳播到松樹的體內,導致松樹出現病害。面對此類害蟲時,需控制媒介昆蟲松墨天牛的密度,比如選擇松墨天牛腫腿蜂、花斑花絨寄甲,利用天敵效應控制害蟲數量。在害蟲天敵的投放中,黑帶食蚜蠅,可以對梨二叉蚜、桃蚜、桃瘤蚜、蘋果瘤蚜等進行捕食,其幼蟲可對蚜蟲進行捕食,一般每頭幼蟲,捕蚜數量可達到120只,能對蚜蟲繁殖,進行有效控制。通過益蟲防控,也可以在林間投放上海青蜂,這種天敵可對黃刺蛾進行捕殺,雌蜂進行產卵時,會對害蟲幼蟲進行找尋,當蟲繭被找到后,會在上方咬個小孔,把產卵管向其中幼蟲插入。實際進行產卵前,幼蟲會因為分泌的毒液而受到麻痹,而且還有一定防腐效果,將卵產在幼蟲身上。磁蜂在完成產卵后,會將卵孔關閉。隨著幼蟲的不斷孵化,會對刺蛾幼蟲體液進行吸取。在應用這種方法時,須對蟲種選擇、釋放方法、習性等加大注意,比如蘋果棉蚜日光蜂,會對蘋果綿蚜進行捕殺。在每年冬天,可將被此益蟲寄生的枝條剪取,將其存放在0℃~5℃的環境內,在次年蘋果棉蚜開始繁殖前,在果園內將此枝條懸掛,寄生蜂通過羽化,可對綿羊有效控制。
3.2.3鳥類防治
通過鳥類進行病蟲害防治,這種理念早已被提出。鳥類屬于各種昆蟲的天敵,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對防治蟲害暴發、抑制害蟲數量,具有重要價值。尤其在整個生態系統中,鳥類也是重要一環,通過鳥類對害蟲進行防治,不會導致環境遭受破壞。在各種益鳥中,大山雀、粉紅椋雀、大斑啄木鳥等都屬于常見類型。對于大斑啄木鳥來說,在針闊葉混交林、山地針葉林、闊葉林中比較常見,會以蛀干害蟲(青楊天牛、光肩星天牛、楊十斑吉丁等)為食,同時也可以捕食食葉害蟲(黃刺蛾、榆白長翅卷蛾、楊梢葉甲、大青葉蟬、黃褐天幕毛蟲等),對樹干表面的害蟲(小板網蝽、蚜科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在這個森林中,大斑啄木鳥對光肩星天牛作用最為顯著,經過此益鳥的干預,能對害蟲數量的增加進行有效控制。
對于大山雀來說,在很多地區都有分布,在林間會對昆蟲進行捕食,比如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和鞘翅目等常見的農林害蟲[4]。在林業害蟲的防治中,這種益鳥的作用目標,主要為馬尾松毛蟲。對于成鳥來說,在所有食物中,昆蟲占比92.25%,在這些昆蟲中,有55.23%都為松毛蟲。而其中的雛鳥,所有食物都為各類昆蟲。當處于育雛期間時,越冬害蟲的幼蟲捕食量,可以達到1784.92條/公頃,讓這種害蟲的密度,可以控制在0.85條/株。
對于烏鴉來說,屬于一種雜食性鳥類,主要棲息在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山地闊葉林、人工林、次生雜木林等森林中,尤其在林緣地帶、疏林地帶比較常見。通過烏鴉防治害蟲時,可對金龜甲、螻蛄、蝗蟲、蛾類幼蟲,以及小型脊椎動物進行取食,對林業環境具有一定凈化作用,可減少其中害蟲的侵襲。
3.3無公害化學方法
在防治病蟲害時,雖然化學農藥有較高的應用率,但這些藥物會對植株造成傷害,而且其自身的毒性,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通過長時間使用,會使病蟲害出現抗藥性,導致后續防治難度增加。所以,通過藥物進行防治時,將上述問題作為重點關注。在具體防治中,一般會利用樹干注射藥物法進行干預,在此方式的應用中,主要于樹干的周圍進行鉆孔,通過外力或植物蒸騰拉力作用,向各個部位傳送藥物。這種方法在結包性害蟲、蛀干害蟲的防治中,效果較為顯著,比如介殼蟲、蚜蟲、天牛、螨類等。除了這些害蟲,對煤污病、樹毛氈病、維管束病害等,也有一定防治效果。通過注射方法進行防治時,首先,植株可完全吸收應用的藥物,使放煙、噴霧等方法的缺陷,得到有效彌補,而且還能減少農藥漂移問題出現,不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非靶向生物也可免受傷害,使害蟲天敵,得到一定保護。其次,這種方法不會受到蟲種、受害部位、樹木高度、環境等因素限制,有較長的藥效時間,顯著提高防治效果。最后,這種措施沒有較高的成本,并不需要過大的藥量。但采用此技術防治時,需注意藥物種類、用藥時間,樹木的休眠期禁止用藥。為了更好地提高防治效果,在藥物的選擇中,可將目光放在無影響、內吸性強的藥劑上。
4促進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發展的相關對策
4.1林業管理體系建立完善
在林業迅猛發展、病蟲害防控重視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逐漸走向了系統化,同時在林業健康管理中,各地都在推進此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發展,讓整個林業,得到更好的管理。為了減少病蟲害的侵害,除了應用各類綠色防控技術,還要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將管理體系職能管理能力、組織能力,有效發揮出來,使病蟲害的防控,能夠更好地實現規范化、多元化。在具體工作中,還要通過更為先進、符合當地林業發展的管理方案、管理知識,綜合性管理各類病蟲害,以此推動當地林業產業持續發展。
4.2落實多元化防治監管
通過綠色防控措施,防控林業病蟲害時,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將相應的健康檔案建立起來,使病蟲害監管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在具體防控中,進一步落實監管工作,是整個林業健康發展重要趨勢。通過健康管理的落實,能夠讓大眾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防治病蟲害的價值,使健康監管得到全面落實[5]。具體工作中,可通過信息管理化系統,對林木實施編號命名,居民可通過系統認領林木,然后對認領的林木實施對應管理,對病蟲害綠色防控情況,進行嚴格監督,使群眾力量得到充分發揮,更好地促進綠色防控工作展開,讓防控管理力度、效率顯著提高,促進林業的持續發展。
5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林業屬于重要主體。加強各類林業資源保護、發展,將功能協調、結構合理的植物生態系統構建起來,是整個林業的重要發展目標。在整個林業資源發展中,加強防治各類病蟲害至關重要,當地的林業部門,需對病蟲害防控措施、預防手段、現代化防治技術的融合加大重視,及時更新優化現有的技術,同時將檢測系統健全,結合當地生態實行,將綜合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來,使生態遭受的污染減少,更好地優化當地生態環境,保證林區的生物多樣性,最后使整個林區生態、經濟效益雙贏。
參考文獻:
[1]呂海光,楊泰然,唐衛益.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方法研究[J].河北農業,2023(1):65-67.
[2]王云華.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策略及運用[J].天津農林科技,2022(3):44-46.
[3]仲國慶.淺談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綜合技術[J].農家參謀,2021(2):170-171.
[4]呂海光,楊泰然,唐衛益.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方法研究[J].河北農業,2023(1):65-67.
[5]魏衍周,鄭茂鑫,王洪占.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與應用[J].種子科技,2019,37(1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