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慧雅

古詩中的那種鄉愁,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是一種奢望,特別是近三十年的城市化進程,已讓我們很難定義“故鄉”。祖父的出生地?父親的出生地?我的出生地?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深二代”,我更愿意把深圳看作我的故鄉。
媽媽說,故鄉是她童年的天堂,潺潺的小溪,掛著晶瑩露珠的花草,親密的玩伴,還有日復一日地挖野菜、尋豬草,曠野里撒歡,竹林里嬉鬧……種種景象常常在她的睡夢中縈回,所以,每年她都要帶著我們姐弟和爸爸回她的故鄉。看著一回到故鄉就滿血復活容光煥發的媽媽,我卻覺得手足無措。我的童年記憶是大梅沙,是華僑城,是錦繡中華世界之窗,是涼茶腸粉廣府早茶,是周邊大大小小的公園……每每這個時候,我都希望早日返回深圳,因為深圳有我的童年,深圳才是我的故鄉。
爸爸說,故鄉是他青春的戰場,因為向往山的那一邊,他挑燈夜戰勤奮學習,從鄉鎮初中、縣一中到大學,他甘當小鎮作題家,一直是鄉親們稱贊的“別人家的孩子”。如今扎根深圳,他依然不能忘記他的故鄉,每每回家,他都有凱旋般的榮耀,意氣風發紅光滿面。“故鄉見證了我的成長,我要回報故鄉!”這時的他總是格外慷慨,但我怎么看都覺得有種顯擺的感覺,可能是我讀不懂爸爸的青春,更不理解他的故鄉情結。
爸爸媽媽的故鄉不是我的故鄉,因為在那里我不是主角,因為那里不會走入我的夢鄉。而他們打拼的他鄉——深圳,卻讓我牽腸掛肚、割舍不下,這里有我的童年記憶,有我的青春戰場,有我的同學朋友,有我熟悉的大街小巷。有人說“心安之處即故鄉”,深圳,就是能夠讓我心安的地方。“來了就是深圳人”,她以博大的胸懷呼朋引伴,大家說著帶有各地口音的普通話在這里為夢想打拼。“深圳是最不排外的城市”,這是父輩的感慨,于是他們扎根深圳,把這里變成了我的故鄉;“深圳是最有溫情的城市”“深圳是最有創新的城市”“深圳是最公平的城市”……這是我的同齡人對深圳的評價,在我輩心中,深圳有各種好。
也許,我會走出深圳,到另外一個地方,那時,我才能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故鄉的愛。趁著還沒有離開深圳,我要多走走、多看看,把深圳的每個角落都印在記憶的最深處,讓這個記憶,能夠伴我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