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龍 宋萬權 于敬昂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西部地區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通過剖析研究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發展的益處與弊端,憑借多式聯運的組織模式,總結闡明發展規劃。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國際陸港;多式聯運
DOI:10.12433/zgkjtz.20232704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蘭州市上下緊抓歷史發展契機,深切學會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市考察重要講話精髓,認真學習執行黨中央有關安排工作布置,融會貫通執行“五項規定”“五大扎實”,立足交通區域、工業、科教、文化等資源優勢,深刻融合“一帶一路”倡議重大布局,克服開放空間不足的問題,全力打造我國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高質量增長不斷加動力、增活力。從研究物流角度出發,西部地區物流增長的因素一般分為內部因素(物質的質量、人才和能力)和外部因素(人均GDP、產品結構合理化和高端化、創新與制度)。
一、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的發展背景
蘭州國際陸港位于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前身是成立于2016年8月的蘭州國際港務區,依托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進行規劃和建設,總體規劃面積73平方千米。2016年11月28日,甘肅省委、省政府為統籌蘭州市、武威市、天水市三市共同發展,正式將蘭州國際港務區更名為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簡稱“蘭州陸港”。至此,蘭州、武威、天水三陸港與蘭州市、敦煌、嘉峪關三空港共同發揮著甘肅省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對外開放的重要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構建‘一帶一路成為馳名中外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并提出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始終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積極圍繞高標準、可持續發展、惠民生的戰略方向,聚焦重點領域、重要地區、關鍵項目,持續推進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為全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堅實后盾和強勁動力。如今,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沉寂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再次煥發新生。然而,復興的不再是駝隊,而是電氣化火車、噴氣式飛機;到西方取經的不再是僧人,而是工程師;取回的“真經”也不再是三藏經書,而是各種現代科學;沿途興建的也不再是石窟、藏經樓,而是科研所、陸港;而西運的物品也不單是絲綢、茶葉和瓷器,還有石油制品、鉆探機械、數控機械、數控機床等。簡而言之,在新時代持續拓展經濟、文化、交通、建筑和友誼。
蘭州市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核心中轉樞紐及中亞南亞貿易通道樞紐。通達四海,貨運天下,蘭州陸港依托蘭州市鐵路口岸開通的中歐、中亞、南亞國際班列貿易通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將國內的機械設備、有色金屬、建筑材料、日用百貨、家用電器和各類農產品發往“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并將木材、棉紗、大麥、熱帶水果及冷凍海鮮等優質商品運回國內。蘭州陸港創新中心將實現與國際口岸的信息互聯互通,為蘭州陸港的智慧化、國際化提供信息數據保障,由內向外讓眾多隴貨、甘味和中國制造走出國門。作為經濟匯集地的蘭州陸港,采用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相統一的模式,發展跨境智慧物流系統形成智慧型樞紐經濟新形態,不斷對外擴張式開放,推進城市國際化發展,增強城市競爭力和帶動力。
二、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的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
1.交通優勢
甘肅(蘭州)國際陸港位于我國西北地區,處于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心區位,有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多條國際鐵路、公路、空港、水路連通。這些交通通道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通北的區位優勢,將西部地區與中東、歐洲及東南亞等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便捷的物流通道。蘭州市地處黃河經濟帶一級開發軸線和隴海、蘭新經濟帶二級開發軸線的交會處。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蘭州市已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品交易中心。蘭州市經濟區位和交通通信樞紐優勢為西北地區現代物流中心和全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蘭州市物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大部分企業是在原有運輸、倉儲、道路和各類市場等傳統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蘭州市物流企業分為以下四種形式:以倉儲分撥為主的物流企業;以鐵路運輸部門為主,主營“門對門”運輸業務的物流企業;以交通運輸和航空運輸部門所屬企業與相關企業聯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業;個體物流企業。
2.貿易優勢
甘肅(蘭州)國際陸港聯通中亞和歐洲,是我國多式聯運重要進出口通道,促進中亞與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同時,它是中西部地區通往東南亞的重要物流樞紐,可以帶動西部地區的進出口貿易。
3.資源優勢
甘肅省資源豐富,包括但不限于煤炭、石墨、鉀鹽等,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甘肅(蘭州)國際陸港作為西北地區的物流樞紐,可以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資源,推動資源類產品的進出口貿易。
4.服務優勢
甘肅(蘭州)國際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是全國首批23個國家物流樞紐之一,具有“就地辦單、港口后移、多式聯運、無縫對接”等卓越功能,可提供多種物流服務,包括但不限于進出口貨物運輸、海關清關、倉儲管理、信息服務等。物流服務的日趨完善可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物流效率與質量,降低物流運作成本,還將促進當地投資,帶動產業發展等間接效益,進一步增強與國內外市場合作聯系。
5.政策優勢
蘭州市政府出臺《蘭州市全面推進快遞業發展實施方案》,對進一步加快行業發展給予政策支撐。同時,甘肅省政府印發《甘肅省“十四五”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為切實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為蘭州市郵政快遞行業冷鏈運輸發展描繪了藍圖、提供了契機。第一,布局建設三級冷鏈物流網絡,提升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第二,提高冷鏈運輸服務質量;第三,推進冷鏈物流創新發展;第四,提高冷鏈物流支撐能力;第五,加強冷鏈物流全流程監管。
在“互聯網+”的形勢下,政府引導貨物流通參與者利用平臺開展蘭州市物流推廣、營銷、計算人員培訓。加強與各地不同區域物流行業的溝通,成立農產品物流配送研發中心,研究能滿足當前需要的配送設備,完成物流配送的相應設施。國際陸港發展作為甘肅省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積極響應和配合“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發展理念,向外擴大開放,引進外資企業,推動跨境電商和國際陸運等業務的發展,逐步實現全球資源配置。
(二)劣勢
1.距離優勢受限
雖然位于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心區位,但距離東部沿海地區還有一定距離,可能導致制造業企業在運輸成本和時間上的劣勢。
2.單一的運輸方式
雖然通過多式聯運的方式集合多種運輸方式,但是仍存在單一大宗貨物運輸方式的情況,無法做到集中物流資源和利用多種運輸方式的優勢。
3.服務能力不足
因國際陸港發展時間較短,物流服務體系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在海關監管、特種物資運輸等方面存在瓶頸,特別在網絡信息化建設方面,不能與實際需求及今后發展充分銜接,直接影響國際陸港的運行效率與經濟效益的提升。
4.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甘肅(蘭州)國際陸港完成建設還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鐵路、運輸設備等,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物流需求。受資金和地域等因素限制,陸港各個物流園區規模較小,功能單一,未能發揮出自身特有的優勢,無法吸引貨主優先考慮陸港。
5.特色產品暫未規模化走出去
甘肅省農業化生產規模化程度普遍偏低,農戶數量多但生產規模小,機械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貨物流量流向相對零散,還未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與合作企業主動性不強也有一定的聯系。
6.國家間法律政策及監管風險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迥異,相關法律條款、條例規定存在一定沖突,監管合作存在監管盲區、監管不全面、不同步、對監管合作制度的執行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跨國公司的合作行為中存在著監管“空白”地帶。
三、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的發展措施
1.明確政府職能,提供精準政策
以商貿物流業為目標開展組織和領導,構建良好的商貿物流管理體系,明確政府的管理職能,并提供精準的政策支持,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實時更新物流狀況,構建對商貿物流業發展進行協調和指導的工作機構,對國際陸港的基本功能持續改進。著重于蘭州市的商業、物流、生產和服務等方面的發展,積極推動物流發展,強化與周邊省份和城市的商業聯系和合作,以城市內部的交通網絡為基礎,以當地的優質資源為紐帶,進行有效的連接和完善。強化國際貨物集散地、多式聯運、蘭州市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的一體化發展。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協作,挖掘中歐班列的潛力,加快發展國際中轉站、國際商業物流網絡,打造陸運、出口、加工貿易的集散地。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是促進蘭州市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資,蘭州市逐漸成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這也是加快實現工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強化商業和物流設施的環境管控,在規劃體系和活動時,盡可能采取對環境污染較少的方式,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指導大中型購物中心和倉儲式國際陸港的建設,并對垃圾集中處置,減少對城市的噪聲干擾,減少交通壓力。
2.促進物流產業發展
蘭州市將加快信息化發展步伐。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將逐步實現從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制造,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技術含量,將在智能制造領域進一步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運用科技創新技術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結合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和一體化運作,提高制造業、商貿業物流水平能力,加快發展物流配送體系。
響應國家政策,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在物流包裝中采用可多次利用的資源或者可降解材料,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加強對高校的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增加物流相關的課程。對各領域從業人員開展在職教育、專業技能的有關知識、發展前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同時,各職能部門促進人才保障,吸納外地優秀大學生前來就業,縮短東西部產業的距離,促進物流的高速增長。加強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培育,加強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提升蘭州市物流的國際化、現代化程度,使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成為主要力量。
3.改進財稅優惠政策
政府應加大對城市管理的力度,積極開展文明建設,貫徹“和而不同”理念,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促進沿線各國文明交流互鑒,樹立商貿物流業新風,改進財稅優惠政策,健全商貿物流業激勵機制,改善財稅融資政策,根據商貿物流業表明的新業態、新經營類型,制定新的稅種、稅率、征收制度、監督制度,對符合國家鼓勵類產品裝備的,給予進口商品優惠。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市級商貿物流業發展專項基金,對重點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商貿市場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以及對技術改造的補助。強化商業、物流、公共領域的政策,不斷完善適合物流業發展的土地政策,以企業為基礎,利用原有的土地,開發符合條件的商業項目,增加對物流基建的投入,讓基礎設施盡快走上正軌,政府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5.促進對外開放
擴大開放,貿易物流地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制定與世貿組織相適應的政策,引入新的商業模式,并創建和優化“一帶一路”合作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并推動多邊化的區域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大力扶持優秀的商流企業“走出去”,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促進對外經貿的快速發展。
四、結語
甘肅(蘭州)國際陸港作為西北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和一些不足之處。開展商貿物流調查,是大力推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將為蘭州市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商貿合作示范區、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重要物流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樞紐發揮重要作用。繼續發揮優勢,進行充分改革和創新,全面打造“一帶一路”中外連接新樞紐,加強我國與歐亞各國的經濟聯系與貿易合作,持續與歐亞各國接觸與磋商,是提高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的關鍵之舉。在未來幾年,蘭州市將繼續保持穩增長的勢頭,加快產業升級、創新發展,提高城市建設和民生服務水平,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金玉清.集成場視角下蘭州國際陸港競爭力提升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03):42-44.
[2]徐磊,陸君明.西部國際陸港建設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J].開發研究,2020(05):63-69.
[3]張雅雯.芻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一帶一路”建設[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14):162-165.
[4]邢戰雷,盧坤琳,馬廣奇.基于互聯網的絲路金融合作的風險控制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23,(03):43-49.
[5]陳新偉.蘭州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發展戰略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22.
[6]許金金.基于多式聯運組織模式下的蘭州國際陸港物流園區發展對策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22.
[7]董永前.甘肅(蘭州)國際陸港著力打造“樞紐”制高點[N].蘭州日報,2021-07-25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