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全勝
摘要:建筑行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行業之一,能源消耗量占全球總量的40%以上。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和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建筑節能已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綠色建筑標準應運而生。本文通過對綠色建筑標準的分析和建筑節能經濟性的研究,探討了綠色建筑節能的優勢和經濟性,并對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旨在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經濟性;標準;發展趨勢
DOI:10.12433/zgkjtz.20232843
一、綠色建筑標準的概述
(一)綠色建筑標準的定義和分類
綠色建筑標準是指在建筑設計、建設、使用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采用節能、環保、資源節約等技術和措施,實現建筑自身及周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標準。根據綠色建筑標準的不同分類標準,可以分為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以及建筑物質量評價標準和建筑節能評價標準等。
(二)綠色建筑標準的國內外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制定綠色建筑標準。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綠色建筑標準有LEED、BREEAM、Green Star等,不僅在國際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也逐漸在國內得到推廣和應用。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標準主要有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三星級、四星級和五星級)、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等。
(三)綠色建筑標準對建筑節能的要求
綠色建筑標準對建筑節能提出了相應要求,包括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建筑節能的實施措施、建筑節能的運行管理等。在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上,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建筑應采用被動式建筑設計、太陽能利用、采光控制、通風降溫等技術手段,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在建筑節能的實施措施上,綠色建筑標準要求采用高效節能設備、節能材料、節水設施等技術手段,以實現建筑節能目標。在建筑節能的運行管理上,綠色建筑標準要求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定期維護保養等手段,以確保建筑的節能效果。
二、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
(一)建筑節能技術的分類和應用范圍
建筑節能技術可以根據實現原理和應用范圍進行分類。根據實現原理,建筑節能技術可分為被動式節能技術和主動式節能技術。被動式節能技術是通過建筑設計、材料選擇等手段減少能耗,例如,優化建筑外形、采用節能建筑材料等。主動式節能技術是通過設備、系統控制等手段來實現節能,例如,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太陽能利用等。根據應用范圍,建筑節能技術可以分為建筑外圍節能技術和建筑內部節能技術,前者包括隔熱保溫、通風降溫、綠色屋頂等,后者包括照明節能、空調節能、建筑能源管理等。
(二)建筑節能技術的實施效果和經濟性分析
建筑節能技術的實施效果和經濟性是評價技術應用的重要指標。建筑節能技術的實施能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的舒適性和可持續性。例如,采用隔熱保溫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提高室內舒適度;采用光伏發電技術可以實現建筑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在經濟性方面,建筑節能技術的投資成本較高,但通過長期的運行管理和節能效果,可以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運行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價值;采用建筑能源管理系統可以實現能耗的動態監測和調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挑戰
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兩個方面。在技術創新方面,建筑節能技術更加注重智能化、自適應、集成化和模塊化等特點,可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節能效果。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繼續加大對建筑節能技術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建筑節能標準和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以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然而,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技術成本較高,需要不斷降低技術成本,提高技術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需進一步提高,以確保技術的長期穩定性和安全性。最后,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還需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確保技術的有效運行和維護。
三、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分析
(一)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綠色建筑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經濟效益方面,綠色建筑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運營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例如,采用節能設備、太陽能利用、綠色屋頂等技術手段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運營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價值和市場吸引力。在社會效益方面,綠色建筑可以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和居住舒適度,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例如,采用植物墻、綠色屋頂等技術手段可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提高居住舒適度和生活質量。
(二)綠色建筑的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
綠色建筑的投資成本較高,主要涉及建筑設計、建筑材料、節能設備等方面,相較于傳統建筑,投資成本可能增加10%~30%。不過,綠色建筑的運營成本較低,可以通過節能技術和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能耗的動態監測和調控,有效控制運營成本。研究表明,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的運營成本可以降低20%~30%。
(三)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指標和方法
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需要考慮多項指標,包括建筑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建筑使用壽命、建筑價值等方面。評價方法主要包括綜合評價法、成本效益法、風險分析法等。綜合評價法是將建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綜合考慮,以評價建筑的總體效益。成本效益法是以建筑的經濟效益為重點,通過對建筑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建筑價值等進行比較分析,以評價建筑的經濟效益。風險分析法是對建筑的投資風險、使用風險、環境風險等進行評估和分析,以評價建筑的風險性和可持續性。
某大型商業綜合體在建設時采用了綠色建筑技術,包括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節能燈具、智能化控制系統等。盡管綠色建筑技術的投資成本較高,但通過對建筑的運營監測和調控,可以實現建筑的能耗降低和運營成本控制。經過一年的運營,該商業綜合體的運營成本較傳統商業綜合體減少了10%,同時具有更高的市場競爭力和使用價值。綜合評價該建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表明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對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四、基于綠色建筑標準的建筑節能經濟性分析
(一)綠色建筑標準對節能經濟性的影響
綠色建筑標準對建筑節能經濟性具有重要影響。綠色建筑標準可以規范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和實施,提高建筑節能效果和經濟性。例如,綠色建筑標準不僅明確了建筑的能耗標準和技術要求,可以促進節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還明確了建筑的環境適應性和生態性能,可以促進綠色建筑的應用和推廣。綠色建筑標準的實施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促使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實例分析
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實例可以體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某高層辦公樓采用了綠色建筑標準和節能技術,包括采用節能燈具、太陽能發電、熱泵系統等。通過對建筑的能耗進行監測和調控,可以實現建筑的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經過一年運營,該建筑的能耗降低了20%,運營成本降低了15%,同時具有更高的市場競爭力和使用價值。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還可以促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例如,采用綠色屋頂和植物墻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提高居住舒適度和生活質量。
(三)建筑節能經濟性分析的定量模型和方法
建筑節能經濟性分析需要采用定量模型和方法進行評價。常用的方法包括建筑節能成本效益分析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建筑節能成本效益分析是以建筑節能成本和節能效益為主要考慮因素,通過比較建筑節能前后的能耗和成本,計算建筑節能的實際效益和經濟性。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以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為考慮因素,包括建筑的設計、建設、運營和拆除等階段的成本和效益,計算建筑的總體經濟性和可持續性。
某住宅小區采用綠色建筑標準和節能技術,包括采用太陽能熱水器、節能門窗、隔熱墻體等。通過對建筑能耗的監測和調控,可以實現建筑的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經過一年運營,該小區的能耗降低了15%,運營成本降低了10%,具有更高的市場競爭力和使用價值。采用建筑節能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計算該小區的節能效益和經濟性,發現采用綠色建筑標準和節能技術的小區相較于傳統小區,節能效益可以達到每年200萬元,經濟效益可以達到每年50萬元。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計算該小區的總體經濟性和可持續性,發現采用綠色建筑標準和節能技術的小區具有更高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可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五、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一)綠色建筑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
隨著人們對環境和可持續性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政府對綠色建筑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增強。例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標準,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例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關于促進綠色建筑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同時,市場對綠色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把綠色建筑作為投資和居住的首選,這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二)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是綠色建筑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包括建筑節能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化技術等。例如,新型建筑隔熱材料、太陽能光伏發電、智能化控制系統等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增強和提高綠色建筑的節能效果和使用價值。同時,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還需要與其他領域的技術進行融合,例如,建筑信息化、人工智能等,以此推動綠色建筑技術跨界發展。
(三)綠色建筑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挑戰
綠色建筑的未來發展趨勢包括智能化、可持續性、健康性等方面。智能化建筑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自動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促進建筑節能和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可持續性建筑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的環境適應性和生態性能,降低建筑對環境的影響;健康性建筑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的室內環境和舒適度,保障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同時,綠色建筑的發展還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技術和成本問題、市場需求和政策環境問題等。技術和成本問題是綠色建筑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時間;市場需求和政策環境問題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推動因素之一,需要政府和市場的支持和配合,也需要建筑業和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某高端寫字樓采用綠色建筑標準和技術,包括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智能化控制系統、空氣凈化系統等,通過對建筑的能耗進行監測和調控,可以實現建筑的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該建筑還注重環保和健康性,采用綠色屋頂和植物墻、室內空氣凈化系統等,提高建筑的生態性能和室內環境質量。該建筑的應用和推廣可以促進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滿足市場對高質量建筑和生活方式的需求。該建筑案例也說明了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對綠色建筑的重要作用。
六、結語
(一)綠色建筑節能的優勢和經濟性
綠色建筑節能具有顯著的經濟性優勢。綠色建筑節能可以提高建筑的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降低建筑的運營成本和使用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價值和市場競爭力,還能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舒適和便利的生活環境。
(二)基于綠色建筑標準的建筑節能經濟性分析的重要性
基于綠色建筑標準的建筑節能經濟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建筑節能經濟性分析可以評估綠色建筑節能的效益和經濟性,為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同時,可以揭示綠色建筑節能的潛力和優化空間,為綠色建筑的節能和經濟效益提供改進和提升的方向和方法。
(三)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和建議
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策略和建議。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和建議包括加強綠色建筑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提高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促進綠色建筑市場的發展和壯大、加強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強化綠色建筑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等,可以推動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建筑節能與經濟性的雙贏。
某大型商業綜合體在建設時遵循綠色建筑標準,采用節能、環保、健康等多項綠色建筑技術。通過建筑節能經濟性分析發現,該商業綜合體實現了顯著的節能和經濟效益,降低了運營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時提高了商業綜合體的使用價值和市場競爭力。該商業綜合體還注重可持續發展,通過綠色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些實踐和經驗可為其他綠色建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借鑒和啟示。
參考文獻:
[1]賴明.發展綠色建筑 推動建筑節能減排[J].建設科技,2011(05):16-17.
[2]王樹成.綠色建筑解析及評價研究現狀[J].門窗,2013
(03):357.
[3]仇保興.我國綠色節能建筑的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J].廣西城鎮建設,2011(01):40-43.
[4]許沛.綠色建筑節能經濟性評價及其敏感性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7.
[5]侯壬龍.綠色建筑節能標準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