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醫學發展迅速,檢測方法層出不窮,以醫院現有資源無法實現檢測項目全覆蓋,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成為廣大醫院的必然選擇。本文以檢測項目外包業務內部審計為例,探析如何設定審計目標、設計審計路徑、制定審計方案、把控審計風險點、控制審計質量等,形成審計成果并應用,從而完善內部審計對經濟活動的監督和評價工作。
關鍵詞:醫院;檢驗項目;審計
DOI:10.12433/zgkjtz.20232709
一、檢測外包業務政策分析
判斷業務開展的合法合規性,應全面了解行業政策及其歷史沿革,檢測項目外包業務涉及大型醫療設備購置使用及服務外包兩個屬性,審計人員業務政策研判著手于國家對大型醫療設備和服務外包的相關規定,具體如下:
(一)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政策規定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調整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規定,支持社會辦醫規范健康發展。落實社會辦醫配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實行告知承諾制、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社會辦醫配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實行備案制等改革要求,支持社會辦醫配置大型醫用設備。
(二)服務外包政策規定
《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規定,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醫療機構可以委托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療消毒供應中心或者有條件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醫療消毒提供等服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以將該委托協議作為醫療機構相關診療科目的登記依據,并在診療科目后備注“協議”。
審計人員通過對以上政策的研判,結合內部調研,部分單位已全面禁止以投放設備分成方式開展檢驗檢測項目,且明確了國家規范和推動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中心提供檢測服務的管理傾向。在此背景下,為檢驗項目外包業務奠定了基礎。
二、醫院對檢測項目外包業務的需求分析
(一)檢測項目外包業務開展的必然性
檢測項目種類繁多,其中部分檢測項目投入高、產出少,品控及試劑支出大,設備維護成本高,明顯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則,為尋求醫院運營高效合理,檢測項目外包成為醫院的必然選擇。
(二)檢測項目外包的優勢
檢測項目外包業務顯著的優勢:一是降低運營成本。醫院可以節省設備支出占用的資金、人員經費、場地及水電支出等;二是擴大檢測項目覆蓋面,盡可能完成所有檢測項目,特別是個性化需求,增加患者的門診依從度,提升就診量,實現檢測項目對病患黏性,提高醫院經濟效益。
(三)檢測項目外包商優勢
優秀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具有資質全、質量高、項目多、檢測速度快的優勢,且專業性、規范性和質量有保障,特別是特異性檢測項目,尤為節省資源。外包商作為參與醫療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有醫療體系的服務延伸和有效補充,對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推進全民健康事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三、醫院內部審計機構對醫院檢測項目外包業務開展審計的必要性分析
(一)醫院外包業務現狀
檢測項目外包業務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伴隨著醫院的發展,業務管理存在部門之間職責界定不清晰、制度制定滯后、信息傳遞不暢等現象。
(二)前期內部審計發現醫院檢測項目外包存在的問題
外包協議由醫院醫務部代表簽訂,但實際業務開展發生在檢驗科,項目開展未能完全符合協議規定,醫務部未能開展定期監督檢查。另外,物價收費每年都有調價項目,涉及檢驗外包項目價格未能及時調整等。
(三)內部審計機構對檢測項目外包業務的風險
評估
2020年,檢測項目外包已經發展成規模較大、項目繁多、資金往來頻繁的業務,但業務管理鏈條較短,稽核措施未落實到位,相關流程和風險控制措施未有部門統一梳理和分析,需醫院內部審計機構對業務管理評價,督促主管部門完善管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四、審計業務開展情況
從審計過程及審計重點工作、審計質量控制及審計報告形成三個方面,闡述審計開展情況,并說明審計技術及方法運用依據。
(一)審計過程及審計重點工作
審計項目經醫院管理層同意內部審計機構制定審計方案,安排審計資源,確定審計時間向項目主管部門醫務部下達審計通知書,開展具體審計業務。
在此節選審計方案的部分重點內容,并做依據分析。
1.審計方案節選一
審計目標:依據院內規章制度、醫院議事決策及授權制度,審核主管部門監管措施,核對收付款數據信息,評價管理監管措施及效益情況。
審計范圍:2020年醫院檢測項目外包業務所涉及的所有科室及業務。
設定依據:審計目標和審計范圍的選擇考慮前期調研了解成果、對醫院現有管理文化的認知及業務開展的連續性,項目實施于2021年,故業務節選范圍界定于2020年全年度。
審計目的:主要針對業務開展的管理情況,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根因分析,最終解決管理漏洞,避免發生損失。
2.審計方案節選二
(1)審計程序及重點內容
審前調研,了解業務開展情況和業務流程,了解業務涉及的主管或協管科室的職能,并取得其支持。
明確審計方案,并將工作安排到具體人員。
執行內部控制測試,并以此為基礎確定實質性檢查的重點和范圍。
開展實質性檢查,全面核對外包業務收費數據、外送數據及外包費用支付數據,重點審核有無漏收、少收多付、不收多付等情況。
針對發現的問題和風險與主管科室交流反饋,形成統一意見,特殊情況報分管院領導決策。
匯總后形成初步審計結論,與相關院領導及主管科室反饋后,出具審計報告。
形成問題清單,持續追蹤報告列示問題整改情況。
(2)審計重點內容依據
審計重點內容充分考慮前期調研成果,結合業務實際開展情況。
遵循內部審計規律及準則,突出底層數據核對的重要性。
充分考慮可調動審計資源,方案遵循風險導向原則。
審計程序及重點內容緊扣審計目標,并按照目標適度展開。
3.審計實施一
內部審計機構通過技術手段調取外送檢測項目,通過財務部獲取付款明細單、核對單等基礎性資料。并調取HIS系統物價收費標準,交叉核對。
實施依據及目的:調取原始數據避免人為修改風險,保證審計結論的真實性。同時,由于三方數據來源和標準不一致,可通過數據是否相符判斷職能科室間交叉稽核情況。
4.審計實施二
獲取業務相關招投標資料、科室職責或崗位職責、委托檢測協議、監管資料、處罰記錄等。
實施依據及目的:通過管理資料的分析,梳理業務管理流程,界定業務科室職責,制定訪談提綱及管理表格充實審計底稿。
5.審計實施三
利用流程圖展示業務流程及資金流,確定監管關鍵環節,根據管理情況評估風險程度。
實施依據及目的:給予審計技術使業務可視化,直觀反映業務流程,便于與科室職責與崗位職責對應,確認和評價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
(二)質量控制措施
為保證檢測項目外包業務審計質量,必須結合業務特點,設計個性化的控制措施,以此保證審計業務流程完善,控制措施到位。具體質量控制措施如下:
1.依據審計分工設定不同職責,按照權限相互稽核,并落實三級復核制,保證項目整體審計質量。
2.所有數據均通過技術手段從數據庫提取,主管職能科室提供的數據僅作為對比資料,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審計結論客觀真實。
3.獲得主管職能科室醫務部的支持,調取原始協議、招投標資料及會議記錄。
4.嚴格落實審計方案,發現問題及時研究分析,并按照權限報管理層審批。
5.審計文書形成嚴格遵循內部審計工作程序,審計證據確保充分性和相關性,最終審計結論在可控范圍內。
(三)審計報告的形成
審計報告作為審計業務實施的最終成果,必須確保與前期工作的一致性,報告內容在規范的格式內充分反映發現的問題,提出專業意見和建議。報告中涉及的問題應與被審計部門充分溝通,問題的描述應準確,并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1.審計報告節選——審計發現問題
(1)簽訂合同時限問題:缺失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間合同。
(2)部分項目如人乳頭狀瘤病毒分型監測等,因特殊原因外送檢測,但未及時補充協議。
(3)部分外送項目收費標準未按物價收費標準及時調整,導致結算金額增加,造成醫院損失。
2.審計報告節選——審計意見或建議
(1)缺失合同期間,應簽訂補充協議,規范雙方權利義務。
(2)規范合同文本,及時更新完善合同變更內容。
(3)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要求及時調整外送項目目錄、收費標準等。各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付款審核。
審計結論依據分析:充分考慮現有醫院規定及業務審計發現問題與審計意見或建議,提前與相關部門充分溝通,確保統一口徑。審計建議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后期追蹤整改落實。
五、鞏固項目審計成果
項目完成后兩個月,對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后續審計,并將問題清單化,持續追蹤落實。同時,審計重點關注業務管理的規范化,督促主管科室建立規范的表格和流程,做好經濟效益分析工作。
具體整改情況及發現問題如下:
一是未進入協議檢測項目通過補充協議方式予以完善。
二是醫務部、檢驗科、醫保辦(物價辦)形成定期價格核對機制,定期開展價格核對和更新工作。同時完善外送項目記賬清單與結算清單核對機制,外送項目記賬清單應與結算清單實現月度核對并建立核對表,不對應項目應查明原因,做好記錄,實現記賬清單內容與結算清單內容一一對應。
三是需開展檢測項目外包業務經濟效益分析評價工作。
六、審計項目的實操注意事項
醫院所有業務開展必須有政策依據,對政策的解讀關乎某項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且這個研判過程動態,隨著政策調整不斷變化。
在審計過程中需要的底層數據以獨立第三方提供最為可靠,經過人工處理的數據雖然直觀,但存在不真實反映業務信息的可能性。
主管職能科室與業務科室職責界定務必清晰,監管措施需落實到日常工作,避免因管理漏洞造成經濟損失。
數據核對模板、管理表格及流程圖可作為通用審計工具,應用于其他審計項目。
七、審計成果對規范外包業務管理方面的影響
主管職能科室醫務部將外包業務納入常規督導項目,定期開展監督。
以醫務部外核心,實現信息中心、運營管理辦公室(招標辦)、財務部、醫療保險管理科(物價管理辦公室)、檢驗科等科室間信息共享,優化流程管理,各管理環節實現無縫對接。
具體管理措施逐漸形成機制,根據管理需要,將有關措施制度化、清單化,實現標準化管理。
八、結語
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高精度、高難度檢測項目會不斷出現,檢測項目外包業務范圍和內容會不斷增加,項目外包投入低、操作靈活、便于管理,是現有條件下最優選擇。但業務開展同時存在部門職責劃分不清、業務管理不到位、監管不到位等情況,未來隨著檢測項目的持續更新迭代,外包業務在醫院整個業務中所占比重會持續增加,內部審計的及時介入評價,對規范業務管理,規避風險,促進業務規范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凌.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外包管理案例研究[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2,33(12):1695-1697.
[2]索朗拉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外包質量問題探討[J]. 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9(12):27.
[3]李莉.淺談醫院如何開展勞務外包管理內部審計[J]. 審計月刊,2019(04):42-43.
[4].陳娟.探討PDCA循環管理在醫院外包業務審計中的應用[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3):115-116.
作者簡介:李曉廣(1981),男,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人,本科,審計師,研究方向為醫院內部財務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工程結算審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