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變電運維中的隱患風險分析與應對技術,以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首先闡述了變電運維隱患風險應對的重要性,包括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降低事故和故障發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員安全以及提升運維效率和經濟效益。其次,分析變電運維中的三種主要風險,包括變電站設備故障的風險、自然災害的風險以及操作失誤的風險。最后,提出三種應對技術與策略,包括設備維護與檢修技術、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以及人員培訓與管理。通過這些技術與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隱患風險,確保變電運維的安全可靠性。
關鍵詞:變電運維;隱患風險;應對
DOI:10.12433/zgkjtz.20232743
變電運維作為電力系統中的關鍵環節,承擔著電能輸送和轉換的重要任務。然而,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和用電需求的增加,變電運維面臨著各種潛在的隱患和風險,導致電網故障。因此,分析隱患風險并采取應對技術對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變電運維隱患風險應對的重要性
在現代電力系統中,變電運維是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之一,電力企業對變電運維隱患風險應對研究和實施顯得至關重要。
(一)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變電站承擔著電能輸送、變壓、保護等重要功能。設備故障、自然災害等潛在風險隱患導致電網的不穩定和運行中斷,從而影響供電質量。通過變電運維隱患風險的科學應對,可以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定期的設備維護和檢修,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故障發生的次數。引入先進的監控系統和傳感器技術,實時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措施。此外,建立健全的預警機制和緊急響應預案,在設備故障或自然災害發生時快速應對,降低故障對電網運行的影響。
(二)降低事故和故障發生的可能性
降低事故和故障發生的可能性是變電運維隱患風險應對的重要目標。通過全面的風險分析和評估,識別潛在的問題和風險源,并采取預防措施和改進措施。定期的設備檢修、維護和更新,保障設備處于良好狀態,降低設備故障和事故的發生概率。此外,加強操作規程的培訓和監督,提高運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規范性,也能有效降低操作失誤導致事故的風險。通過科學合理的設備維護、監測和人員培訓,降低事故和故障發生的可能性,確保電網運行的連續性和可靠性。
(三)保障人員安全
在變電運維工作中,運維人員面臨著高壓電、危險設備和復雜環境等潛在風險,因此確保人員的安全至關重要。通過對隱患風險的分析和應對,可以減少人員接觸危險環境的機會,提供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和安全培訓,確保人員安全。此外,通過規范的操作流程和應急預案,確保在突發情況和緊急事件發生時,人員能夠迅速、有序地應對,并降低人員受傷的風險。
(四)提升運維效率和經濟效益
有效的隱患風險應對措施能夠提升變電運維的效率和經濟效益。通過科學合理的設備維護和檢修,減少設備故障率,降低運維成本和停電損失。定期設備維護保養,及時更換老化和損壞的部件,減少設備故障的發生,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應用,實現對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測和預測,提前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減少停電時間和維修周期,提高供電可靠性和用戶滿意度。
二、變電運維隱患風險分析
(一)變電站設備故障的風險
變電站設備故障是導致變電運維事故和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長期運行的設備容易老化和磨損,增加故障發生的概率。例如,變壓器絕緣材料老化、電纜接頭老化等都可能引發故障。通過及時評估和監測設備的老化程度,可以發現老化設備并采取維護和更換措施。其次,不同類型的設備具有不同的故障率。斷路器、隔離開關等常見設備的故障率較高。通過評估設備故障率,可以識別出高風險設備,并采取維護措施。
如果設備維護不到位,可能導致設備故障概率增加,進而增加變電站事故發生的風險。因此,建立科學的設備維護計劃,并加強對維護工作的監督和管理,是降低設備故障風險的重要措施。
另外,不良的電氣連接質量是設備故障的常見原因之一。電纜接頭、電氣連接器等部件如果接觸不良、松動或腐蝕,都可能引發設備故障。定期檢查和測試電氣連接質量,并采取必要的維護和修復措施,可以降低連接問題引發的設備故障風險。
(二)自然災害的風險
自然災害是變電運維中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各種自然災害如臺風、地震、洪水等都可能對變電站造成嚴重影響,導致設備故障、電網中斷甚至發生災難性后果。因此,分析自然災害風險是確保變電運維安全的關鍵環節。
首先,強風和風暴潮可能導致電纜斷裂、設備損壞以及電網故障。同時,還會引發樹木倒伏、電線桿傾倒等問題,通過對臺風路徑、強度和風暴潮等因素分析和預測,可以采取防護措施,如加固設備、采取防風措施等,降低臺風對變電站的風險影響。
其次,地震可能導致設備損壞、電纜斷裂、電網中斷等嚴重后果。地震的震源、震級和震中位置等因素都會影響變電站的運行。因此,通過對地震區域和地震活動性的評估,可以確定變電站所面臨的地震風險,并采取地震防護措施,如加固設備、設置防震裝置等,提高變電站的抗震能力。
最后,洪水淹沒設備、破壞電纜和開關設備,導致電網中斷和設備故障。需要準確的分析和預測洪水的水位、流速和淹沒范圍等因素,在洪水易發區域,采取適當的防洪措施,如建立防洪堤壩、提高設備防水能力等,減輕洪水對變電站的影響。
(三)操作失誤的風險
操作失誤是變電運維中的一項重要風險,可能導致設備故障、電網中斷甚至事故發生。人為因素包括人員技術水平不足、疏忽大意、疲勞、溝通不暢等。
首先,操作人員具備豐富的技術知識和操作經驗,熟悉設備的特性和工作流程。如果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不足,會導致操作不當,引發設備故障和事故。因此,培訓和教育操作人員,提升技術水平和專業素養是降低操作失誤風險的重要措施。
其次,在高強度的變電運維工作中,操作人員可能因工作壓力、重復性操作或長時間連續工作而疏忽大意,導致操作不慎、錯過關鍵步驟或忽視重要信息。因此,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確保操作人員精神狀態良好,可以降低疏忽大意和疲勞導致的操作失誤風險。
最后,變電運維涉及多個操作人員之間的協作和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信息傳遞不清或存在誤解,導致錯誤的操作或不協調的行動,因此,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和流程,明確責任和指令傳遞的方式,加強團隊合作和協調,有助于減少操作失誤的風險。
三、變電運維隱患風險應對技術及策略
(一)設備維護與檢修技術
設備維護與檢修技術是變電運維中應對隱患風險的重要手段,通過合理的設備維護和檢修,可以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提高變電站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定期的設備維護是確保設備健康狀態的關鍵。設備在長期運行中會受到老化、磨損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定期對設備檢查、清潔、潤滑、絕緣測試等維護工作。這些維護工作有助于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防止設備故障的發生。同時,針對不同設備的特點和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維護計劃和方法,包括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和修復性維護,以確保設備在正常工作狀態下運行。
其次,設備檢修是設備維護的重要環節。設備檢修包括定期檢查、測試和維修設備的各個部件和系統,以發現并修復存在的問題。檢修工作需要依據設備制造商的要求和操作手冊,采用適當的工具和方法,開展設備的拆卸、檢測、更換部件等工作。通過定期檢修,保證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并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此外,應用先進的檢測和監測技術也是設備維護與檢修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紅外熱像儀、超聲波檢測儀、振動監測系統等高級設備和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設備的溫度、振動、聲音等參數,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措施。
(二)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在變電運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通過使用傳感器、數據采集裝置和數據分析技術,對變電站的設備、電氣參數、環境條件等實時監測和分析。它可以實時獲取各種參數的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以便對設備狀態評估和預測。系統可以監測設備的溫度、濕度、振動、電流等多個參數,通過與預設的閾值比較,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的主要優勢在于實時性和準確性。傳統的巡檢和人工監測方式存在一定的盲區和局限性,無法實現對設備狀態的全面監測和評估。而智能化系統可以實時采集大量的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和算法模型快速處理和判斷。此外,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還具有遠程監控和遠程操作的功能。通過互聯網和遠程通信技術,運維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對變電站的設備狀態監控和管理。在發生異常情況時,可以迅速響應并采取適當的措施,減少對運維人員的響應時間和工作負荷。
(三)人員培訓與管理
人員培訓與管理是應對變電運維隱患風險的重要策略,合格的運維人員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正確、安全地執行運維工作,并能有效應對緊急情況和隱患風險,確保變電站的運行安全和穩定。
首先,人員培訓是提高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的關鍵。培訓內容包括電氣知識、設備操作和維護技能、安全操作規程等。通過系統的培訓,運維人員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點,掌握維護和檢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綜合能力和應對能力。針對特定的風險和隱患,還可以進行專項培訓,如火災應急處理、緊急故障排除等,以增強應急反應和問題解決能力。
其次,人員管理是確保運維人員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工作安全和高效的關鍵。管理包括制定和執行嚴格的工作標準和操作規程,確保運維人員遵守各項安全要求和操作規定。建立健全的人員管理機制,包括工作任務的分配、人員的崗位職責和權限、考核和獎懲制度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紀律。另外,要重視團隊協作和溝通。建立團隊合作機制,促進不同部門和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最后,持續學習和更新知識也是人員培訓與管理的重要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運維工作的變化,運維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以適應新的工作需求和應對新的隱患風險。可以組織定期的培訓和學習活動,鼓勵運維人員參加相關的技術交流會議和研討會,提升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變電站設備故障、自然災害和操作失誤等風險的分析,認識到這些風險對電網運行的潛在威脅。因此,采取設備維護與檢修技術、智能化監測與預警系統及人員培訓與管理等應對措施至關重要。這些技術與策略的應用能夠降低事故和故障的發生概率,保障人員安全,并提升變電運維的效率和經濟效益。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戰,如技術更新的速度、人員培訓的質量等。因此,加強技術研發和人員培訓,不斷完善變電運維的風險管理體系,以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李莉.變電運維中隱患風險與應對技術關鍵點[J].技術與市場,2018,25(11):170+172.
[2]翁粵龍.基于變電運維的隱患風險分析及應對技術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378(20):126-127.
[3]侯成.基于變電運維的隱患風險分析及應對技術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8,25(05):124-125.
[4]聶鑫.變電運維中隱患風險與應對技術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355(21):64-65.
[5]陳淑宏,何國輝.解讀變電運維中隱患風險分析與應對技術[J].通訊世界,2017,325(18):166-167.
作者簡介:劉一帆(1988),男,北京市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變電運維、設備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