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推行,高考對概率與統計的考查要求與命題背景在不斷地變化著,主要以考查學生統計思想和基本的數據處理能力為主,以統計知識為主體,概率知識為輔助的方法來解實際問題,增加了獨立性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而獨立性檢驗問題是統計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同時獨立性檢驗又是假設檢驗的一個特例。
關鍵詞:獨立性驗? ?基本思想? ? 初步應用
前言:高考對概率與統計的考查在命題意圖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重點考查學生數據處理能力和統計推斷能力,而獨立性檢驗問題是統計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考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普遍感覺有一定困難。
一、真題再現分析
二、解答獨立性檢驗的一般步驟
三、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一)相關系數&獨立性檢驗的區別
在線性回歸方程中我們講到過相關系數k,通過對兩組數據的計算得出k的值,|k|越接近于1則意味著兩變量之間相關性越強,|k|越接近0則意味著兩變量之間相關性越弱,因此線性相關只能是衡量X,Y的線性相關性,可以理解成通過一一對應的數字來衡量出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度。獨立性檢驗中是用來檢驗兩個分類變量是否獨立,獨立意味著沒有聯系,二者的關系可以理解為獨立一定不相關,不相關不一定獨立,因為還有其他類型的相關類型。
(二)獨立性檢驗和反證法的區別和聯系
獨立性檢驗與反證法是很相似的,它們都是先假設結論不成立,然后根據能否推出矛盾來判定結論是否成立。但二者矛盾的含義不同,反證法中的矛盾是指不符合邏輯的事件的發生;而假設檢驗中的矛盾是指不符合邏輯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即在結論不成立的假設下推出有利于結論成立的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我們知道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實驗中通常不會發生,所以認為結論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若在實際中這個事件發生了,說明保證這個事件為小概率事件的條件有問題,即應該認為結論成立。
(三)對獨立性檢驗中K?公式的理解
以課本上最經典的吸煙和患肺癌之間的關系為例:
(四)對觀測值以及結論的理解
上欄表示兩事件獨立的概率,下欄表示觀測臨界值,上面已經降到了K?的大小意味著什么了,在下欄中越往右數值越大,則意味著ad-bc越大,即獨立性越弱,相關性越強,因此計算出的K?越大意味著兩事件相關性越大,具體多大的相關性可以根據給出的臨界值來判斷,所以對應的上面一欄應該是兩事件相互獨立的概率。
最后此類型常見的表達方式是:有95%的把握說事件A與B有關,是指推斷犯錯誤的可能性為5%,即犯錯誤不高于5%的前提下說明A與B有關。
四、總結
隨著新高考的全面推行,“學以致用”,對概率與統計知識的考查一定是越來越偏重于知識的應用上,加深對教學的整體把握,在實際問題的應用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