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某學院舉行了云端劇本殺學院揭幕儀式,這是國內首個劇本殺學院。據了解,學校后續使用的劇本有學校老師創作的劇本,也會面向社會去招募。目前劇本殺課程只是選修形式,已經有學生參與了試點,反饋不錯。學校希望通過這種多元課程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邏輯思維等,學生們也可以有施展才華的平臺。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高校第一次因為專業、課程的設置引發關注了。與劇本殺學院類似,此前小龍蝦學院、螺螄粉產業學院、電競專業的“出場”總是引人注目。它們都有一個特點——課程內容似乎并不符合傳統大學教育嚴謹的范疇。
據報道,劇本殺學院本身并不是專注于研究游戲技巧,而是關注沉浸式情景育人模式,訓練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調配能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等。這樣的課程設置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也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相應的儲備。大學課程的設置,事實上是在構建一種從校園到職場或者科研機構的完整鏈條。拿就業來說,即便是專業對口的求職者,也難免會在就業初期存在一定的過渡階段。
同時,學校基于專業特色、優勢特長所打造的校本課程的出現,其實也提供了一種高校課程改革的思路。與其用獎懲機制提高“到課率”“抬頭率”,不如從課程內容更新、實踐環節拓展等角度,讓課程與社會需求、學生年齡特點更加匹配,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摘編自《光明日報》)
【素材解讀】
將“劇本殺”引入教學,引導學生發掘課程背后的現實價值,不以課程評價作為終點,而是關注課程對于學生發展的潛在影響,這其實是值得探索的一種方式。在就業市場這個極具考驗個人表現的舞臺之上,知識儲備是基礎,而實踐能力的高低則是個人未來發展的試金石。高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在校園之內的,同樣也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既然社會有需求,學生有興趣,且能對就業有所裨益,那高校就不必拒絕類似劇本殺這類特色課程的設置。人才與社會的精準對接,本質上也是高校教育的一種附加值。
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新事物萌發,持有一種開放的態度,建立起一套對接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機制,是教育的深層次價值。從現實出發,落實到課程與專業設置上,最終回到教育本身,建構的應該是一個循環上升的培養體系。
【適用話題】
人才培養、實踐與運用、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