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貴
摘 要:與其他蔬菜種植相比,白菜的種植比較簡單,對技術水平要求不高,投入少、產量高、效益高,且極受人民喜愛。我國各地普遍種植白菜,其種植面積以及消費量是非??捎^的,居于各類蔬菜之首。本文主要闡述白菜的品種與種植地選擇、種子處理、播種期選擇、不同時期肥料的選擇、田間管理、收獲等種植技術要點,并分析白菜產生病蟲害的原因,總結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白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羅甸縣位于貴州省南部,地處北緯25°04′~25°45′,東經107°03′~160°23′,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內,具有春早、夏長、秋遲、冬短的特點,年日照時長約1520h,非常適宜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充分利用“天然溫室”氣候,發展種植優勢,為我國的蔬菜供應提供大力支持。同時,種植白菜要加強種植技術的提升與病蟲害的防治,才能提高經濟收益,保證民生需求。
1白菜種植技術
1.1品種選擇與合適種植地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白菜品種也變得多樣,想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農民在種植前要合理選擇適宜的白菜種子,才能夠保證白菜的品質和產量??紤]貴州羅甸縣的實際種植環境以及氣候條件,可以選擇“黔白”系列品種,其中黔白5號在示范基地表現優異,產量高、綜合抗性強、品質優秀。白菜對于種植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土地養分充足更有利于白菜的生長,同時白菜發生病蟲害的概率較大,土壤肥沃能夠提高白菜的品質,增強白菜的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保證經濟效益。
1.2白菜種子的處理
在種植前,要對白菜種子進行處理,提高抗病蟲害能力,為白菜前期生長提供保障。首先是將選擇的品種種子進行篩選,篩選出破碎、干癟的種子,保留顆粒飽滿的種子,提高種子的品質。其次就是進行種子處理,可以通過晾曬法、浸泡法或者藥劑拌種進行處理,消滅種子上的病菌,提高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晾曬法就是將種子在陽光下均勻鋪開晾曬2小時,持續2~3天,陰涼處晾干后保存。浸泡法是將種子先放到冷水中浸泡10分鐘,然后放進50℃溫水中浸泡30分鐘,最后再放入含有鏈霉素的涼水中,確定種子冷卻后撈出,平鋪在陰涼處晾干后儲存。藥劑拌種需要將種子浸泡在50℃的溫水中2小時,然后撈出使用濃度為1%的90%乙磷鋁與50%福美雙混合液攪拌拌種。
1.3科學合理的播種期
播種前要結合種植地的天氣情況以及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防止白菜因為過早開花,影響正常生長和產量,進而影響農民的收益。通常早熟品種的白菜普遍在8月上中旬播種完畢,晚熟品種則在早熟品種之后的8月下旬到9月上旬之間播種。根據經驗,貴州播種白菜的時間一般在7月底到8月中旬,這個時期溫度普遍在12℃左右,溫度十分適宜,有利于白菜的順利生長,保證白菜的產量,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1.4不同時期肥料的選擇
白菜在不同生長時期對營養的需求是不同的,合理增施肥料才能夠保證白菜的良好生長,提高白菜的產量和質量。通常白菜對鉀元素的需求會更高,其次就是氮、磷、鎂、鈣。苗期吸收養分普遍較少,所以一般不需要施加太多肥料,可以施加1000kg腐熟的清糞水;蓮座期對各種元素營養的需求明顯升高,需要施加1000kg腐熟的清糞水和20kg尿素;結球期是白菜生長過程中吸收營養最多的時期,需要澆灌1000kg的清糞水、20kg的尿素以及適量的稀釋250倍的磷酸二氫鉀。合理施加肥料可以保證白菜的順利生長,提高白菜的抗病蟲害能力,提高白菜的質量[1]。
1.5種植期田間管理
白菜種植期間的田間管理直接關系到白菜的產量以及質量,在這期間農民要做好水肥的管理以及生長環境的管理,為白菜的順利生長保駕護航。白菜的發芽期需要適當灌溉澆水;苗期同樣需要澆灌適量的水分,以保證土壤濕潤,穩定白菜的生長;蓮座期需要嚴格掌控土壤的濕度;結球期停止蹲苗后要7天澆水一次,同時在白菜的各個生長階段都要科學施加適量肥料,促進白菜生長。另外,要對田間的雜草時刻注意清理,防止雜草的生長而滋生病蟲害,影響白菜生長,造成經濟損失。
1.6收獲
及時收獲白菜才能夠保證白菜能夠良好儲藏。一般白菜應在結球緊實后就進行收獲,過早或過晚可能會導致白菜外葉腐爛或結球抽薹。晚熟品種如果沒有及時收獲就會被凍傷,農民的經濟收益受損,不能夠滿足市場的供給需求。另外,白菜要在田間自然晾干后儲藏,晾干到拿起白菜直立時,外葉垂落但不會折斷的程度,保證白菜不會因為過多的水分而導致發霉發爛。同時,通過合適的儲藏保存方式,包括窖藏、埋藏、通風庫儲藏、機械制冷儲藏等方式,保證其能夠長期供應。
2白菜發生病蟲害原因分析
2.1播種前
白菜播種前,如果種植環境和種子都沒有進行處理,那么就會大大增加白菜發生病蟲害的概率。田園清理不干凈,仍有多余的前茬作物,會增加白菜發生病蟲害風險;土壤沒有進行排水,濕度過大,極易導致白菜患上霜霉病和軟腐??;種植地沒有進行深耕、消毒,導致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害蟲蟲卵等。同時播種前如果沒有對種子進行預處理、藥物處理,會提升白菜患上病害的概率;另外,播種時間不適宜,過早過晚也會埋下發生病蟲害的潛在風險,減少白菜產量,影響經濟效益。
2.2播種后
白菜的生長階段通常分為苗期、蓮座期、包心期和結球期四個時期。苗期是最容易發生病蟲害的成長階段,如果在苗期階段沒有做好田間的科學管理以及防治措施,地表干旱情況就會發生,從而滋生病蟲害;并且地表溫度過高的情況會影響白菜根系的正常發育,從而影響白菜的后續生長。如果在蓮座期沒有為白菜提供充足的營養,也沒有進行合理澆水、排水工作,可能導致土壤存在病蟲或者出現土壤結塊現象,不利于白菜的正常生長,提高發生病蟲害的風險。在白菜的包心期經常發生黑斑病和霜霉病,如果不及時開展預防工作進行噴藥,以及石灰消毒,就會造成病菌擴散,導致整片白菜地發黑變爛,造成嚴重后果,降低白菜的收成,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白菜常見的病蟲害以及防治措施
3.1常見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大白菜的常見病害包括霜霉病、軟腐病、干燒心病、根蛆病等。這些病害嚴重影響白菜的生長、產量以及質量,需要進行預防和及時處理。
3.1.1霜霉病及其防治措施
霜霉病在白菜整個生長時期都有可能會出現,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也是最讓農民頭疼的病害。發病現象一般是白菜菜葉出現少量淡黃色斑點,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白菜就會逐漸枯萎。霜霉病的發病原因就是生長環境的濕度過大,通常濕度在70%以上就會發生此種病狀。因為貴州羅甸縣的氣候原因,霜霉病較為容易發生,預防霜霉病可以從適量擴大白菜種植間距,增強種植地的排水能力,保證環境濕度保持在70%以下;種子處理時,可以使用25%甲霜靈或者百菌清進行拌種,提高種子的免疫力;另外,輪作也可以大大降低白菜患上霜霉病的風險,在輪作期間要適量施加有機肥和磷鉀肥,減少霜霉病的發生。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丙森鋅噴灑起到防治作用,但如果霜霉病的病情嚴重,就需要合理使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對整片白菜種植地進行處理,采用70%濃度的400~500倍液即可[2]。
3.1.2軟腐病及其防治措施
軟腐病是病原桿菌、歐式桿菌等細菌侵染白菜菜葉,造成菜葉逐漸萎縮,同時白菜心發生腐爛、產生臭味。正因如此,在白菜的種植以及儲存的過程中,要重點防治軟腐病。當發現白菜患上軟腐病時,要觀察白菜菜葉的萎縮程度,并檢查菜心是否出現腐爛、發臭的現象,及時進行處理。在白菜葉面剛形成褐色斑點時,可以使用農用鏈霉素進行控制,如果情況嚴重,需要將此棵白菜拔除處理,并對該白菜附近生長區域進行檢查和消毒。另外,可以使用藥劑進行防治,通過噴灑47%氧氯化銅粉劑,對整片種植地進行預防處理。在進行種子處理時,可以使用3%中生菌素、100g/667m2菜豐寧B1、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以及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等進行拌種,或者在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45%代森銨水劑300倍液中15分鐘,提高白菜的免疫力。由于貴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比較潮濕,如果沒有掌握好田間的濕度,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就會滋生軟腐病,所以要格外注意對濕度的把控,及時發現并處理。
3.1.3干燒心病及其防治措施
干燒心病往往是白菜沒有吸收足夠的鈣元素營養物質而發生的病害。這種病害的現象是白菜外觀沒有異常,但是白菜的菜心發黃、發干。當土壤的含鹽度較高,就會影響白菜吸收鈣元素營養物質,進而導致患上干燒心病。另外,如果天氣干旱、水分少,也極易造成此病害的發生。所以為避免白菜患上干燒心病,要結合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抗干燒心病的白菜品種,從根源上防治此種病害。同時,合理栽培并選擇遠離含鹽堿的合適菜地,保障白菜生長期間的營養需求。另外,白菜的生長時期,要采用多種氮肥,不能過多使用單一氮肥,并合理施加磷、鉀肥,保證種植地的氮、磷、鉀肥以滿足白菜生長的需要。此外,白菜蓮座期每千克要使用50mg0.7%的氯化鈣與萘乙酸的混合液,對白菜進行噴灑處理,防治干燒心病[3]。
3.1.4根蛆病及其防治措施
根蛆病就是幼年時期的蒼蠅啃噬白菜表皮,使細菌進入到土壤中,從而導致白菜爛根。如果不重視根蛆病的防治,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種植地受到病害污染,白菜產量下降,農民收益降低,無法保證市場的供應。防治根蛆病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地面噴藥、土壤處理、菜根施藥。地面噴藥是使用適量比例的敵百蟲粉配比混合液,在白菜生長真葉時期進行噴灑,防治蠅入田。土壤處理是需要在白菜播種前,在整地施肥時,在肥中添加辛硫磷顆粒混合,殺死種植地里的幼蟲。菜根施藥就是在白菜生長到6葉之后,將草木灰、石灰粉與敵百蟲粉攪拌混合,播撒在白菜的菜根周圍,有效防治根蛆病的發生。也可以采取藥劑灌根的方法,將晶體敵百蟲灌溉稀釋液施灌到白菜根部,實現有效防治。
3.2常見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大白菜的常見蟲害主要有小菜蛾、菜青蟲、黃條跳甲等,如果不對這些蟲害進行有效防治,種植區域內的白菜產量就會下降,最終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
3.2.1小菜蛾及其防治措施
種植白菜的農民對小菜蛾的印象就是生命力頑強,難以徹底消滅,而且小菜蛾繁殖速度快,生長周期短在15天左右,在白菜整個的生長過程中,該蟲害的發生會持續很長時間。小菜蛾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殺蟲燈、使用人工合成昆蟲性激素、噴灑化學藥物、投放天敵等。殺蟲燈的使用是利用了小菜蛾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吸引小菜蛾進入燈內,除掉小菜蛾,有效減少小菜蛾的數量,該種方法利用物理防治技術,不使用化學藥物,對環境沒有化學污染,而且成本也很低,不會增加農民的種植成本負擔。人工合成昆蟲性激素,就是利用昆蟲的繁殖需求信號,對小菜蛾進行捕殺,有效滅除小菜蛾,減少白菜種植地里的小菜蛾數量,在使用這種生物防治方法時,要合理放置誘芯密度,保持在10~15/m2,并及時更新誘芯,實現有效控制。噴灑化學藥物是最為常見的防治措施,能夠有效殺滅小菜蛾,保證白菜的順利生長。通常在小菜蛾數量特別多的時候,使用化學藥物防治,選擇阿維菌素乳油、蘇云金桿菌等,將其重點噴灑在白菜的菜心以及葉背表面。另外,也可以選擇投放小菜蛾的天敵,控制小菜蛾的數量,降低對白菜產量、質量的影響[4]。
3.2.2菜青蟲及其防治措施
菜青蟲與小菜蛾相似,在白菜整個的生長過程中都存在,從幼蟲時期就在白菜的植株體內寄生,慢慢啃噬菜葉,導致白菜僅剩下菜梗以及葉脈,甚至死亡,降低白菜的質量,影響白菜的產量。防治菜青蟲需要在蟲子3齡前就進行防治和滅除。如果消滅一代、二代幼蟲后,成蟲卵出現,就需要噴灑除蟲劑、農藥。藥劑的選擇方面,通常采用稀釋后的阿維菌素乳油,每667m2消耗30mL;或者噴灑與水比例混合的青蟲菌粉劑或者2096滅頂乳劑。另外,在發現菜青蟲蟲卵時,就要準備氯蟲苯甲酰胺或者蟲螨腈對白菜種植地進行大面積噴灑,確保菜青蟲的有效滅除,實現對菜青蟲的有效防治,保護農民的經濟效益,保障市場的供應。
3.2.3黃條跳甲及其防治措施
黃條跳甲在有些地方被稱為地崩子,類型很多,其中常見的黃窄跳甲和黃寬跳甲是對白菜生長傷害最大的。黃條跳甲在幼蟲時期是聚集存在的,啃噬白菜的根部以及菜葉,對白菜植株造成損害,從而造成白菜出現缺苗情況,嚴重時會導致白菜地出現斷壟現象。黃條跳甲的有效防治方法之一就是種植地輪作,與其他禾本科作物輪作,例如小麥、水稻、大麥、玉米等,有效避免黃條跳甲的出現,實現有效預防效果。另外,開展藥物治療,通過使用比例配制的辛硫磷乳油稀釋液、福靈乳油稀釋液對整片種植地進行噴灑,達到防治黃條跳甲的目的[5]。
綜上所述,白菜的市場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是暢銷蔬菜品種之一,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在我國的蔬菜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同時白菜作為貴州農業生產的主要作物,從選種到收獲要科學管理,掌握每個階段的種植要點以及防治措施,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促進白菜的順利生長,提高白菜的產量和質量,滿足市場需求,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盛鵬,陳智平,丁磊.白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03):76-78.
[2]王輝.白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02):80-81.
[3]徐桂平.白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南方農機,2020,51(24):64+140.
[4]庭立宗.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農家參謀,2020(13):78.
[5]李愛芳.大白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1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