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名稱:指向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
課題類別: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課題編號:XC-b/2018/0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把“審美創造”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旨在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閱讀、鑒賞優秀作品,可以逐漸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本課題重點研究如何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與創造能力。相比于單篇閱讀,群文閱讀的方式更加多元,比如多文本閱讀、類文閱讀、拓展閱讀、對比閱讀等,既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又依托文本集群的內在關聯,能更加集中、充分地完成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讓學生從中學會欣賞、鑒別,以及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
本研究綜合采用了文獻分析法、行動研究法、課例研究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群文閱讀教學現狀,比較當下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建構“指向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群文閱讀教學”的理論框架。在該理論框架的指引下開展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力與創造力,探索閱讀教學新思路,并總結歸納閱讀策略及方法,追蹤閱讀效果。強調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經過五年多的提煉、優化,本課題取得了以下成果:
第一,確立了文本組元的標準。文本組元遵循“連綴性、參照性、適恰性”三個標準。連綴性強調議題對組元文本的組接連綴作用,參照性強調文本之間的互補印證,適恰性強調文本組元的整體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特征,能夠貼近其學習、生活的“最近發展區”。
第二,建構了教學設計框架。該框架為:自主學習,個體認知;對話交流,碰撞思維;點撥指導,達成共識。群文閱讀提倡差異性和多元性,通過對他人觀點的質疑、肯定、補充,形成統一意見。比如,在教學設計中對標課程目標,找準著力點,提煉有內容廣度和思維深度的問題或任務;各項問題或任務有內在邏輯關聯,環環相扣,前后呼應;充分運用群文閱讀教學的“比較”“質疑”等方法,設計豐富的學習活動。
第三,規范了課堂教學流程。任務議題化,為群文閱讀教學實施提供具體的操作路徑;議題任務化,為群文閱讀教學厘清了目標指向。課題組設計了《指向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實施手冊》,明確了指向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實施路徑。基本流程為:閱讀文本,設立情境—抓住關鍵,建構議題—圍繞議題,展開對話—聚集焦點,凝聚共識—學以致用,拓展遷移。
第四,設計了教學評價標準。主要包括文本組元評價標準和課堂實施評價標準。文本組元評價標準是群文閱讀教學評價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的是對文本組元進行教學可行性評估,為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評價指標包括議題、選文兩個一級指標,其中議題評價的二級指標包括議題的吻合性、貫通性、開放性等,選文評價的二級指標包括邏輯結構、切合學情、文質兼美等。課堂實施評價標準既是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評估,也是對教師教學實施的引領和規范,評價指標涉及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觀察效果等。
(江蘇省宜興市教師發展中心 陳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