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湘西的翠綠中閑憩。
滿峰密林是我的毛氈長袍,裸露的巖壁點綴衣襟,參差的針芒蘆葦如翠綠間摻入的麥色細絨。我懷抱著幾棟小屋,披著潔凈的藍天和嵌滿碎星的夜毯靜觀世間,看明月皎輝,看群星璀璨,看人來人往與船行船停。
我愛這片稀疏又蔥郁的土地,我邀她共眠,為她唱一首首古謠,在青山綠水間。
我在苗族的服飾上歡笑。
彩線與銀針同我起舞,靈動的花鳥蟲草和神話,便構成我變幻的臉龐。我彎起銀色的眉眼,歡笑時叮當作響,躍動時輕脆如鈴。外人看我貌似正值豆蔻,可無人知我背后的風寒雪霜,那是民族漂泊遷徙的哀歌和詠頌。
我愛這個古老又充滿活力的民族,我為她奏樂,向她稱頌著她悠長的歷史,在黑衫彩布褂間。
我在土木的造物里沉吟。
圓木穿插的復雜結構屹立不晃,整潔明了卻顯得錯綜交雜,我長久地于此思索,數(shù)著一圈圈深褐色的木紋。土筑成的堅固墻壁是我的故鄉(xiāng),古鎮(zhèn)的飛檐傲然挺立,白墻黑瓦間亦混雜胭紅輕灰的顏彩,我曾在那里駐足,寫盡山水古墨。
我愛這些悠久又堅韌的建筑。我為他們作畫,為他們吟一句句短詩,在墨色古韻卷間。
我在文化的傳承間頌嘆。
我生于河畔,依舊被白發(fā)老人們高唱傳誦。我是紅木戲臺上無形的主角,妝彩鮮麗,嘹亮清長。豎立的刀尖沙沙鑿破艷紅紙,栩栩如生的圖騰形象仿佛下一瞬便要跳出薄紙,張牙舞爪,靈動翻飛。那是我鮮活的軀體,盎然活潑,歷久彌新。
我愛這種漫長又絢爛的傳統(tǒng)。我向她們致敬,傳遞她們的一切優(yōu)美與古韻,在歷史長河水間。
我是湘西的千山萬水,是湘西的織錦、銀飾,是湘西的吊腳樓、土房,湘西的辰河高腔、踏虎鑿花。
我深愛著湘西,湘西的一切,山水、民族、建筑、非遺。
這是我的湘西,我夢中、詩中、畫中、美麗的、不滅的湘西。
上海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