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就業指導課程是畢業生走向社會之前的一門重要“思政課”,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合作意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文化價值的引領。通過調查發現,就業指導課程普遍存在弱化意識形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為此,建議通過在就業指導課程設計上優化調整、在師資隊伍上嚴挑細選、在教學手段上創新運用等方式,促進就業指導課中思政元素與就業素養的有效融合,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思政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的困境。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2-0111-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就業優先戰略,對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政策,健全機制,千方百計完成每年1 000多萬名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各行各業市場競爭激烈,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高職學生就業壓力凸顯。高職院校為確保畢業生就業質量、緩解求職難問題,必須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就業素養和求職競爭力[2],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育人效果貫穿始終。就業指導課程是畢業生走向社會之前一門重要的“思政課”,旨在教授學生掌握就業政策、求職技巧和就業信息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高校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職業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深入挖掘就業指導課程中所具備的顯性或隱性的思政元素,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實現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雙向目標。本研究對于在就業指導課中建設課程思政,形成協同育人效應,發揮就業指導課的引領指導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一、就業指導課程現狀分析
就業指導課在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合作意識等素養的同時,為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必須融入政治思想教育,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文化價值的引領。而通過對高職院校職業指導教育課程的調查分析,發現就業指導教育課程普遍存在弱化意識形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課程思政重視程度不夠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就業指導課程均被納入課程考核體系,作為必修課程實施教學。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就業指導課仍是走過場,教學內容過于注重實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導向等方面有所欠缺。教學目標并不以提升大學生求職素養為終極目標,就業指導僅僅停留在理論上,不能滿足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課時安排也僅限于滿足最低開課要求,從而嚴重影響了就業指導課對學生的全程輔導和個性化輔導,同時也不利于課程教學內容的及時反饋和教學效果。相對于那些“正統”的課程來說,課程思政課開課時間少了很多(圖1)。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課程思政建設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課程體系建設也是不完善的。
圖1"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開設學時數
(二)課程思政課針對性不強
在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上,許多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并主動將其融入就業指導教育的教學。但就目前而言,就業指導課程的思政教育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主要體現在課程思政內容針對性不強,對學生缺乏個性化指導。首先,調查數據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內容是按照教材統一設定的,而一般的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至少也有幾十個,統一設定的課程內容與學生專業的匹配度必然不高(圖2),特別是課程思政的內容,如果不是深挖本專業的典型案例,教學效果肯定與教學預期有差距。其次,就業指導課程定位為公共基礎課,采用集中授課模式。但是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成長背景都不盡相同,他們更需要一種將個人職業規劃與現實需求有機結合的個性化輔導,集中化的教育模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最后,由于高職院校專業的就業指導師資力量不足,再加上日常工作繁重,時間精力不允許,教師僅能完成本學科教學任務。擔任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各院系的學生工作人員和輔導員(圖3),不能細化就業指導工作,對分類指導工作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導[3]。特別是對就業困難群體、創業群體以及升學群體這類特殊人群缺乏一對一的專業性指導。
圖2"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
與您的專業匹配程度
圖3"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來源
(三)課程思政融入模式單一[4]
目前在校的高職學生基本上是“00 后”,他們思想活躍,對新興事物抱有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就業指導課程的理論知識較為枯燥、乏味,加上大多數教師只會磨破嘴皮式的強制灌輸教育方式,導致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產生嚴重的排斥心理,課程思政落實情況就更不理想了。這種單一化、灌輸式的課程思政融合模式遠遠滿足不了“00 后”學生的求知欲,也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無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教育中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式的實施教學如同“誦經”一般,導致課堂上幾乎看不到學生的體驗感。這種課程教學方式無法讓課程思政活動與就業指導課程有機結合,師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導致教學失去效用。
(四)師資隊伍專業素養不高
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就業指導課程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就目前開展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較為普遍的問題是就業指導老師專業素養不高。很多高職院校由于前期不重視,導致短時間內配齊師資力量難度較大。為了完成規定的就業指導工作,從各部門抽調學工人員和輔導員兼職,他們雖然大多對學生工作比較熟悉,但往往沒有就業指導的專業背景,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側重點不清楚,對就業素養的培養方向把握不準,這樣的就業指導對學生的就業素養的提升很難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就業指導教師是學生職業生涯的帶頭人,是學生就業的引路人,如果他們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背景,思政教學能力不高,那么就不能有效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就業水平。
二、就業指導課程思政教育與就業素質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就業指導課育人效果的提高
在就業指導體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對大學生完善自我職業規劃有好處,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大學里的學生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的鍛煉,大多是在家庭社會的寵愛下成長起來的,導致很多學生心理素質較差;由于缺乏挫折教育,一旦遭遇失敗就很容易恐懼和逃避。這種脆弱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大學生的正常求職,甚至會讓大學生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扭曲心理。而就業指導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讓學生在掌握求職面試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可以樹立愛國愛家情懷,增強信心和勇氣,坦然面對就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增強其心理素養和適應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就業指導課程的育人成效。
(二)有利于優化就業指導課課程建設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大學生職業技能為基本,加強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這便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高度契合。就業指導課程思政教育不僅僅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更是對大學生完成高質量就業的助力和保證。因此,就業指導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把思政育人的理念體現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大學生奉獻社會的自覺性,對培養良好的職業能力進行有效指導;而在幫助學生完成優質就業的同時,課程建設的方向也得到了優化。
(三)有利于培養教師課程思政主觀能動性
教師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施者,不僅要做到“教書”——具備專業素養,更要做到“育人”——職業道德素養。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在實施課程思政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擴展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積極主動地進行課程改革實踐,結合專業背景深挖蘊含的課程思政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當看到通過自己的教育指導使學生素質得到較大提高時,教師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會由內而外激發出來;同時,他們也會充分認識到實施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認識到在促進育人效果提高的同時,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就業指導課程思政教育實施策略
(一)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
就業指導在設計課程上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思政水平為目標,在教學中融入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教師圍繞教學目標,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挖掘與職業指導相關的思政教育元素,系統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表1)。從“模擬面試”這一知識點來說,可結合專業背景(計算機應用技術)引用微軟公司招聘面試案例。如果是管理學背景的學生,則可使用阿里公司招聘面試案例。如此教學設計,一方面,使相關專業學生有親切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課程參與度;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運用矛盾分析法——換位思考分析問題。如果你是面試官,你喜歡從哪些方面去了解應聘者?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這方面的求職技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免將來求職時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現象,有備無患,防患于未然。
(二)激發思政教育活力
《就業指導教程》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綜合性教程。在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中,一方面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增強教育效果。教師能創新運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式,在就業指導課中激發課堂教學活力。
1.案例分析
案例教育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重點。譬如,講解“制作簡歷”這一內容時,在校大學生對簡歷的認知十分模糊,如何制作出來受招聘單位面試官青睞的簡歷,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改變傳統的理論說教,利用實踐教學的先天優勢,輔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邀請往屆的學長學姐、企業HR線下或者遠程視頻的形式分享經驗。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公司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對比自己及時修正自身的不足。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分享會掌握應聘技能、案例教學輔助教學活動內容,將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拉進教學活動中,活躍教學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2.情景模擬
情景模擬是指在就業指導課程中,依據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情景設計,使用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教育方法的過程(見圖4)。例如,在講到“面試禮儀”這一章節時,學生以分組形式擬定招聘的崗位,并設計相應的招聘提問。這樣的授課方式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邏輯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并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因此,這種從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圖4"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授課方式
(三)量化思政元素,優化考核方案
1.注重過程性考核
把思政元素納入就業指導課的考核范圍,主要以平時表現和最后作業兩部分構成。以前注重的是上課時學生的課業完成、學習的積極性等。在考核方案里增加思政模塊以后,將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綜合素質(基礎素質和發展素質)、社會實踐教育等方面進行量化;班級成立考評小組,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紀實與民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評,并對考評結果進行公示。這樣的考核過程本身也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職業水平的重要機會。
2.注重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
就業指導課思政教育既要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比如,簡歷、模擬面試、分組討論等等,既能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對學生的職業觀、人生觀是否正確進行考查,這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學與育人兩者的主動融合效果更加顯著[5]。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就業指導課程思政能否有效融入課程體系,任課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理解和把握,直接影響實際教學效果。加強就業指導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其理論知識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師在課堂上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首先是嚴格審查教師的專業背景,挑選聘用一批具有豐富思政教育經驗和擁有豐富思政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加強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專業隊伍建設。其次是重視教師的專業培訓和個人素質培養,促進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很多高校教師從大學畢業后直接“回到”大學,自身的求職和實踐經驗就很缺乏,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很難起到作用。因此,高職院校要針對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加強對指導教師的技能培訓,這樣才能提高指導就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最后,鼓勵思政老師創建“金牌”教師團隊。團隊由思政課教師、就業指導師、企業指導師等組成。把現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政治資源整合起來,促進就業指導課思政教育體系的建設[6]。
四、結束語
綜上,在新形勢下,課程思政在推進就業指導課程建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課程設計上優化調整、在師資隊伍上嚴挑細選、在教學手段上創新運用,力圖通過各領域的協同努力,促進思政教育與就業素養在就業指導課中有效融合,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思政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的困境。
參考文獻:
[1]" "王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現狀及改進措施[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2):167-170.
[2]" "楊殿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55-63.
[3]" "王海燕.課程思政融入應用型課程教學研究:以“旅游公共關系”為例[J].喀什大學學報,2020(4):110-115.
[4]" "劉合新.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路徑探索[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120-123.
[5]" "王愛芳,趙占恒.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思政資源整合路徑探討[J].產學研經濟,2021(1):201-202.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Quality in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Wang Xueqiao, Zhu Lin, Ma Jian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ozhou 236800, China)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 graduates before entering society.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operation awarenes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guiding students' moral and cultural values. Through investig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of weak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mployment literacy i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by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desig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selecting teachers carefully,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dilemma of low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 integr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