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校企合作,優化實訓教學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積累實訓教學資源、優化電子商務專業實訓課程途徑,對校企合作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訓教學方法組織與實施的優化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校企合作;電子商務;實訓教學;實訓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2-0135-03
加強電子商務專業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是推進校企雙方可持續發展,實現“精細化培養、高位化就業”目標的有效途徑,是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模式之一。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電子商務專業要積極與多家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引進企業優質資源,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同時為企業輸送人才。這是一種既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質量,又重視實用性和實效性的人才培養方式,也是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目標的多贏模式。
一、校企合作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訓教學優化的必要性
(一)當前校企間合作流于形式的居多,課程體系的設置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間存在著很大差距
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教育在理論前沿上總是落后于行業、企業、社會實踐的發展是不爭的事實。院校理論實訓內容龐雜、滯后,無法深入企業經營核心環節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雖然校企合作已經是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的普遍現象,但是當前的校企合作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當前校企合作整體而言層次不高、亮點不夠、形式不夠豐富,實訓課程設置和實訓教學方法不合理,“深度融合期待深度設計”,等等。學校在時刻關注企業需求變化的同時,應真正把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先導工作做好[1]。
(二)實訓課程與實訓教學方法的優化有助于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無縫對接
開展校企間的深度融合,對電子商務專業實訓課程與實訓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將電子商務崗位的職業標準直接融入到課程體系,充分按照企業崗位、工作流程設置教學內容,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后完成學習,讓學生的所知所學更情境化、真實化,真正學有所用,實現與企業崗位無縫對接。這樣將有助于解決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矛盾的多種問題。
例如,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通常會投入大量技術和管理資源,將使得實訓基地的課程理論和實踐內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先進性和實用性,并有助于實現電子商務教學內容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最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二、校企合作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訓課程的優化設置
(一)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實訓教學體系
根據教育部大力倡導的高職院校和企業對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合作就業的指導思想,電子商務教學團隊應與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在企業專家的指導下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和培養標準,創新和優化人才培養實訓方案,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導入企業真實的項目或任務、真實的工作內容[1]。提升學生的理論認知和崗位技能,使學生在掌握技能知識的同時,意識到理論導向的重要性,打破學生間流傳的“理論無用論”。因此,電子商務專業應推進以“任務驅動、項目主導”的教學模式,對接企業和學校,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將課堂實訓、課外實訓與企業的真實工作情景和真實項目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校企融合的多元化實訓教學體系。課堂實訓通過導入企業真實項目、某些專項技能,通過由企業講師代替教師課堂上課等形式來訓練學生實踐技能;課外實訓通過開展企業提供產品等資源的創業實踐、真實項目的創業大賽、校內外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等方式,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社會實訓通過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形式,熟悉電子商務工作環境和運營流程,提升崗位技能。最終通過一個個專項任務,綜合提升學生對不同項目的實踐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優化設計實訓課程
校企共同優化實訓課程,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有效對接。電子商務專業實訓課程的設計要能夠支撐層次化、階梯式日常實踐教學。通過整合校企合作的各種資源,包括校企共建實訓室,校企共同開發實訓課程、實訓教材和實訓資源庫等等,將企業真實電子商務項目、崗位工作任務導入實訓課程,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幫助學生積累理論知識和給學生以正確的思維導向,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三)校企合作共同開發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和教學案例庫
1.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及教材。學校和企業根據企業崗位需求聯合打造新媒體營銷、短視頻與直播、網店運營、數據分析等課程,并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庫,包括教材內容、配套視頻等等,方便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式使學生學以致用。
2.建設課程教學案例庫。電子商務教學團隊充分收集企業案例。例如,采訪電子商務相關崗位專才,對不同崗位要求和技能經驗做出總結;分享他們工作成長的經歷和運營思路,等等。由于很多教師缺乏長期企業實踐經驗,教學過程中遇到諸多難處,如教網店運營課程教師卻拿不出資深的店鋪開展教學等,店鋪數據分析和優化等操作就不能依托大量動態數據而開展,因此有必要根據合作企業現有的運營經驗和數據資源,把技能的核心知識點匯編、核心場景案例化,必要時分享企業部分運營權,以配合教師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最后,由教師們發揮專長,匯編整理成教學資源案例庫。
三、校企合作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訓教學方法組織與實施
高職學生電商課程的開設和實踐實訓內容的制定應該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目標、社會企業需要的崗位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等等。只有如此,才能適應學生的學歷層次和崗位技能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高職學生不喜歡固有的教育教學模式,不愿意認真聽老師們講枯燥的理論,喜歡動手性強的實踐課程。因此,既要對學生“投其所好”,又要看企業的用人需求。這樣才是“適合的教育”。
(一)強化實訓教學,建設“引企入校”式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
電子商務教學團隊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建設實訓基地。引進適合合作的企業在校內開展經營業務,企業將一部分辦公場地放到學校里來,學生在企業開展實訓活動,由企業兼職教師與學校專業課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實訓,并按照企業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績效考核,作為實訓成績評定依據。同時,將孵化的學生創業項目也按照公司化進行運作[2]。企業對實訓基地提供穩定的貨源及優質的產品供應鏈,能保證學校正常開展經營性的電子商務活動。同時企業也可以圍繞自己公司的業務活動,為學生開展人均每年不少于一定課時的教學任務和實訓指導。
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師能帶領學生全面開展日常實踐性教學活動,包括校內學生實戰實訓、學生創業實踐、日常教學以及社會員工培訓等,功能多元化。這樣,教師常規教學的開展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把真實項目融入在網店運營、跨境電商、新媒體運營、直播運營等核心專業課程中,同時學院也可以制定教學管理政策以鼓勵廣大師生參與企業團隊項目,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深化校企合作,積累實訓教學資源項目庫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需要通過完成類似工作任務的實訓項目來訓練自身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誠摯邀請企業精英們參與制訂教學計劃,按照企業真實的工作流程和崗位需求,開發電商核心課程的實訓項目資源庫,包括實訓大綱、實訓任務要求、考核標準等等。實訓項目資源庫所有的內容均應圍繞企業實際經營活動設計,并且根據行業市場、企業經營方式和經營手段的變化經常更新。
首先,電子商務師生可以承接企業的專項任務,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引入企業產品美工項目,產品的拍攝、修圖、主圖設計、詳情頁設計、活動海報設計等一系列設計工作由學生合作完成[1]。實現集中課堂實訓與課下兼職實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既可以使專項得到鍛煉,也可以獲取兼職收入。
其次,學生根據自己興趣自主選擇參與創業活動或者是和企業合作的各項活動。例如,學校可以和企業簽訂長期項目,把企業的網店運營、品牌商品視頻直播、微信公眾號運營推廣等工作交由學生團隊長期經營。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統籌運營思維能力,積累學生工作經驗,并提升學生綜合性技能。
最后,學生在校期間多開展認知實習,如參觀企業;網購特殊時期學生真實加入到企業實戰工作中,例如雙十一在線客服,618網絡直播導購、網絡推廣等等項目。通過真實體驗工作過程,使學生掌握不同行業的不同要求,積累行業經驗,提升工作認知和工作崗位技能。將課堂轉移到企業一線的校外實習模式,需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學生校外實習安全管理制度》《學生兼職鍛煉管理制度》等文件,通開展專業認知實訓、單項技能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實訓,讓學生在企業一線充分感知和鍛煉技能。
(三)轉變實訓教學培養方式,合理運用校企共同開發的資源
1.轉變實訓教學安排,推行分階段循序式教學計劃
電子商務教學團隊根據人才培養要求,教學計劃由原來以知識體系傳授為主線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將實訓教學計劃劃分為三個階段:基礎技術能力培養階段(第一學年)、具體崗位能力培養階段(第二學年)和崗位方向能力集中實習實訓階段(第三學年)。同時,采取靈活的教學計劃實施方式,根據企業項目實施要求,在不影響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調整教學進度,實現企業項目與生產性實訓的有效對接。
2.轉變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打造3—4門項目化專業課程
電子商務教學團隊要優化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依托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課程教材、案例庫、實戰項目等,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實現“教學練做”一體化模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3]。在此基礎上,電子商務教學團隊圍繞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打造電子商務等相關項目化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完成《課程標準》《課程考核實施方案》《實訓指導書》等在內的教學文件的制定工作,結合項目資源庫建設,最終形成專業教材。
3.大力開展學生技能競賽活動
電子商務教學團隊依托校企合作,積極參與各類權威部門組織的技能大賽和創業比賽。創業團隊可以邀請企業專家參與指導評價,獲獎選手要根據可行性予以支持和孵化,實現學生技能比賽實戰化。
4.建設實訓室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
為渲染職業氛圍,在實訓室建設中引入優秀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增強學生崗位責任感、執行力和創新意識,與企業共同制定《校內實訓室實訓管理制度》《校內實訓室運營管理制度》《實習實訓考評質量標準》《實習實訓質量監控體系》等管理制度。
(四)引進企業優質產品資源,推動學生開展實際創業項目
在校內建立常態化的創業創新課程與學生企業孵化機制,進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探索創業創新課程和實踐活動的開展。開設《電子商務創業》課程,依托課程和各級創業大賽以及興趣小組等形式,組織和扶持若干適合學生開展的校內創業項目。積極引進企業、引進優質產品資源、引進校外創業導師,共同打造校內創業團隊。對于各種活動中的佼佼者,通過政策予以資金和場地的扶持,必要時可以吸引投資商入股。通過學生運作實際創業項目,完成技能和思維方式的提升。
教師在課堂上引進企業真實項目進行講解,并把引進企業項目分包給師生來完成。通過各種真實項目和具體任務的推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在項目完成過程中,能更好地將所學技能進行熟練運用。
四、結束語
電子商務人才需求量巨大,從就業崗位上來看,網店運營、短視頻與直播、新媒體營銷、跨境電商等崗位對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高職院校要針對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訓課程和實訓教學體系,并且實訓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優化,以真正滿足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無縫對接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許晴晴.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大二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探析:以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5).
[2]" "袁文菊,孫留霞,孫靈靈,等.雙主體、三主線、四遞進、七共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以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為例[J].當代畜牧,2022(2).
[3]" "魯宛生,王林景,王林生.基于校企“雙主體”計算機專業育人模式的探索[J].軟件工程師,2013(8).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