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應急物資的供給中存在著一對矛盾體,即單憑政府供給難以滿足緊急需求,而社會力量參與難以保證質量。對此,傳播學中的“把關人”理論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解決思路。政府作為一名“把關人”,可以有利于應急資源的合理配置,也可以滿足災區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還能幫助解決社會參與應急物資供給時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把關人”強調關鍵節點的把關,因此,在實際的履行中要從源頭上審核資質、在過程中透明選擇、在追責時目標明確,才能做好一名“把關人”,從而確保流入災區的物資質量,保證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應急物資供給;“把關人”理論;角色履行;用腳投票
中圖分類號:F252;D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2-0147-03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偶爾會遇到各類事故、自然災害、社會安全以及公共衛生方面的事件,它們通常都具有突發性、緊急性、持續性、不可預測性且造成的損失巨大等特征。在緊急事件發生后,應急物資的供給對于緊急事件的處理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緊急時刻下普通的物資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與人民生命息息相關,因而對物資的供給必然要有嚴格的把關,以確保提供的物資能夠滿足緊急需求。應急物資通常由政府或者由政府指定的專門部門生產并提供,政府的儲備是主力,這樣對物資的質量有所保證,但是由于緊急事件本身具有的突發且影響范圍大的特性,使得緊急事件發生時物資供應通常都會緊張。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論的興起,政府購買服務與社會參與已經變得常見,不但為社會企業參與緊急物資的供應提供了條件,而且有利于緩解緊急情況發生時應急物資供應緊張的問題,但同時也引發了新的問題。由于緊急情況發生的突發性和緊急性以及災害的多樣性,有限的儲備常常難以應對實際情況,此時企業參與會幫助解決燃眉之急。然而,或是企業自身能力所限,或是由于缺乏責任感,物資的質量常常難以與政府供應相一致,而緊急物資的質量又關系著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這二者貌似是一對矛盾體,單單由政府提供可能會引起物資緊張,而放開社會供應卻又可能存在著質量問題。就實際情況而言,這個矛盾確實存在,但是卻可調節,其關鍵是政府要對物資供應企業進入門檻進行把關,也就是所說的擔負起“把關人”角色,通過對物資提供企業的資質進行認定,確保其具有提供物資的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從而保證緊急物資的質量,進而為災區人民的安全帶來更大的保障。
“把關人”理論最早是美國的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的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在他的《群體生活的渠道》中提出的。他認為,在信息的流動中存在著把關人的角色,只有那些符合群體的規范或者把關人價值標準的相關信息才可以進入信息傳播的渠道中。而本文所探討的“把關人”角色則是把這個理論代入到應急物資的供給中。“把關人”理論中的把關人簡言之是審查信息進入傳播渠道的資格,而我們所說的“把關人”則是審查企業提供緊急物資的資格。
一、應急物資供給中政府“把關人”角色的實際意義
探討政府在應急物資供給中的“把關人”角色,主要是為了解決在實際生活中單純政府供應應急物資難以滿足突發性且范圍巨大的緊急情況而由市場供應卻又使得應急物資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所提供的應急物資既具有“量”,也能保證“質”。既然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就必然要討論其實際意義。
(一)有利于應急資源優化配置
在緊急情況發生時人們會向政府求援,此時政府擔負著多重壓力,控制輿論、緊急救援、防止危機蔓延、提供救援物資、分配救援物資、加緊災后重建等等,每一項都不可或缺,每一項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將應急物資的一部分供應交給社會,由政府擔任“把關人”角色來確保物資質量可以使政府將本來投入于這個工作的人員與相關資源合理分配至其他工作,減輕其他工作的壓力,尤其是緊急救援中,每多一名救援人員,就代表著災情中的人多了一分生存的希望。由于政府在物資供給中擔任“把關人”角色,對物資供應企業的資質審核可以于事前進行,那么在事件發生時政府對物資供給方面的注意力就可以由應急物資供給的全過程轉到重點對應急物資的質量審核上,大大減輕了物資供應部門的工作量,從而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到宏觀的物資合理調度與分配上,確保物資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滿足災區的多元需求
應急管理中面對的情勢是多種多樣的,甚至有可能出現幾種災害同時發生的情況,因而所需要的應急物資也是多元的,盡管有一般的必須物資,但是不同的災種對不同物資的需求量或者種類是不同的,更有一定的優先級。例如,在疫情中口罩與防護服就是最需要的資源,而危險化學品可能更需要防毒防爆設備,這些單憑政府之力難以保證各項物資在災難突然到來時的充足供應。物資需要儲存空間,不同種類物資需要分開管理,且大都有保質期,而災害發生的時間、種類、規模等卻是毫無規律可言的,這都給物資的供應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把關人”角色中的政府則不必擔心這些,只需要將所需的必要物資進行分類(這些分類可以通過對公共危機的分類而細分),采取政府購買或者合同承包等形式把它們交給具有資質且與該物資的生產相關的企業即可,在災難發生時將精力集中于動員社會,保證物資的供應以滿足多樣需求。
(三)確保應急物資的質量
通過社會力量來補充政府對應急物資供給量的不足,是應對災難發生的多樣性、突發性以及高度不確定性的一個有效的途徑。而對于參與提供物資的社會力量的監管是重中之重,由于應急物資的質量與災區人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因而確保物資的質量是社會參與應急物資提供的前提。福建省泉州市欣加酒店倒塌正是因為應急物資質量存在問題,作為隔離酒店本身質量卻不符合要求,從而造成29人死亡、50人不同程度受傷。而“把關人”角色強調的正是對于進入應急物資提供名單的企業的審核,這種審核盡管存在于物資提供的各方面,但是有兩個方面是最重要的,決定了“把關人”角色的成敗。其一是要在災害發生前對想要參與應急物資提供的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核,確保其具有生產物資的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并保證物資質量。其二是在事件發生后對送往災區的物資的質量進行審核,確保進入災區的物資質量符合要求。只有這兩方面審核全部合格的企業才具備參與應急物資供應的資格,而這也是政府“把關人”角色的關鍵所在。
二、應急物資供給中政府“把關人”角色的履行
在討論“把關人”角色實際意義之后,就要考慮具體的角色履行了。在具體的履行過程中會涉及各種各樣現實問題,鑒于“把關人”理論原有之意,并將其與應急物資供應的實際意義相結合,可從對有意向提供應急物資的企業的資格審查、對提供物資的各企業或各政府部門進行選擇,以及責任落實三方面來探討“把關人”角色的履行。
(一)資質審查
資質審查就是對那些有意愿提供應急物資的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行評審,以確保它們具有生產所需應急物資的實力與責任感。資質審查通常于事前進行,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是其營業執照和相關資質證書等法定程序上的文件,確保進行合法的生產。二是相關管理與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這是保證生產的產品質量的重要條件。三是硬件上的裝備設備等,這是對災情發生時生產物資的效率的保證。四是其財務資金狀況,這是對其能產出最大限度的物資數量的保證,當然在這方面政府可以適當放寬條件或者給予一定支持,這樣也有利于提高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五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社會信譽可以作為對社會責任感的判斷標準之一,此外人民群眾對企業的評判和企業過往的作為也是社會責任感的評判標準,這也決定了人們是否信任該企業的產品。
(二)“用腳投票”
在應急物資供給方的選擇中,要確保相關流程的透明度,根據實際情況讓群眾參與進去,由民眾自主選擇提供方。“用腳投票”在這里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給群眾自主權力來選擇應急物資,單純由當地政府供給或者讓社會力量來參與供給;另一方面是指在社會力量參與時,在同樣具備資格的企業中,由群眾自主選擇提供應急物資的企業。采用群眾參與的機制其作用在于引入一定的競爭機制,使得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力量都能夠更具有活力與動力。此外,群眾也是應急資源的最終享用者,他們對自己的選擇會更加信任,也會更有利于救援的開展。同時,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在緊急情況下建立的公信力會更有韌性,也更能獲得群眾的擁護。而群眾的擁護會使得群眾更樂于聽從政府專業的安排,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而使救援工作更加順利。
(三)責任到人
責任的落實是政府“把關人”角色履行的最終部分,這部分對應著最終流入災區的物資質量,也對應“把關人”理論本身最終流入傳播途徑中的信息。只有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才能對應急物資的質量進行保證;模糊的責任會帶來推諉扯皮,從而滋生不良后果。這里的責任到人同樣也分為兩部分。首先,提供應急物資的社會力量或政府部門要將物資生產的各環節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上,由其遞交人員名單,避免出現問題時互相推諉,從源頭開始保證質量。然后是對作為物資輸入災區的最終“把關人”進行定責。因為這里是物資流入災區的最終關口,更應該在此處“把好關”,以保證輸入災區的物資質量。定責到人還能對應到輸送到災區物資的實際利用情況,如若某個產品或環節出現問題也可以追責到人。無論是哪個方面出現問題都應當嚴肅處理,從而保證災區人民的利益,絕不允許人為的二次傷害出現。
三、結論
通過把“把關人”理論代入到應急資源供給的情境中,對當前社會參與應急物資供給中存在的一個矛盾體——政府供給難以滿足災情需求與社會供給質量參差不齊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然后通過它的實際意義了解了該理論在本領域確實可以有所作為,并最終就政府“把關人”角色履行上的關鍵節點進行了分析。當然,實際的履行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本文只是針對履行中的三個關鍵點進行分析闡述,具體履行過程期望能在實踐中不斷地了解并完善。
參考文獻:
[1] 尹朝暉.公共危機事件中的謠言傳播與政府治理[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2,30(6):132-135.
[2] 張永領,楊曉慧.巨災情景下應急資源動員終止條件研究[J].災害學,2015,30(4):143-148.
[3] 詹麗華.基于“把關人”理論的UGC質量管控模式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20,41(4):89-95.
[4] 白紅義.媒介社會學中的“把關”:一個經典理論的形成、演化與再造[J].南京社會科學,2020(1):106-115.
[5] 白銀.新媒體“把關人”理論研究綜述及發展趨勢探析[J].傳媒論壇,2020,3(2):23,25.
[6] 王付宇,湯濤,李艷,等.重大突發災害事件下應急資源供給與配置問題研究綜述[J].自然災害學報,2021,30(4):44-54.
Exploring the Role of Government “Gatekeepers” in Emergency Material Supply
Lei Tingming, Che Lip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82,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in the supply of emergency materials, that is,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mand with the government supply alon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ocial force participation. The“gatekeeper” theory in communication science can provide us with a solution. As a “gatekeeper”, the government can be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mergency resources,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disaster areas, and help solve the possible quality problems when the society participates in the supply of emergency materials. “Gatekeeper” emphasizes the key node of the gatekeeper, therefore, in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source to audit the qualification, transparent selection in the process, accountability when the goal is clear, in order to be a good“gatekeeper”,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flowing into the disaster area,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in the disaster area.
Key words: emergency supplies; “gatekeeper” theory; role fulfillment; vote with their feet
[責任編輯"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