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指出,地理核心素養是地理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并要求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綜合思維是地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文章基于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養,利用主題式情境教學助力地理課程內容結構化以及地理綜合思維素養落地。
關鍵詞:地理綜合思維;主題式情境教學;地理核心素養;初中地理
作者簡介:許娜娜(1995—),女,吉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2014年4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著力推進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改革”的第一條就是“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1]。《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課程目標”中也明確提出地理課程要培養的四大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目標要求。相較于高中地理學科,有關培養初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文獻數量和研究成果較少。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成為當前一線初中地理教師的困惑之一。因此,本文選取地理核心素養中的綜合思維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為落實中學地理教育改革,培養初中生的地理綜合思維提供思路。
一、地理綜合思維的內涵與表現
綜合性和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兩個突出特點,由此形成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分析、理解地理事象及人地關系的重要思想和方法[2]。袁書琪教授認為,綜合思維是綜合性的分析思維,綜合和分析是一對思維逆過程,綜合是將事物按照一定規律結合起來,不是機械地、毫無邏輯地結合;分析是在一定視角、方向的基礎上,將地理事象分解為各個要素,分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林培英教授認為,綜合思維的本源是地理學和地理課程內容的性質,其中,要素綜合有不同的層次,時空綜合強調地理事物的時間屬性,地方綜合則是要素綜合與時空綜合的地方表現[3]。《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綜合思維是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并從“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三個維度對綜合思維的表現進行了劃分(如表1所示)[4]。
二、利用主題式情境教學培養地理綜合思維的價值分析
主題式情境教學是情境教學中的一種具體的教學方式。從狹義上看,主題式情境教學指運用一個主題貫穿始終的情境教學;從廣義上看,主題式情境教學就是以確定的主題為核心,創設一系列與主題高度相關的、連貫的、完整的情境串,并設置一系列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鏈,打通“情境—問題—知識”這條邏輯主線,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親歷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生成過程,以達成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方法與過程[5]。主題式情境教學的流程如圖1所示。
(一)符合地理學科特點,落實課標教學建議
在情境中認識、分析、解決問題是培養地理綜合思維的關鍵。通過對新課標的分析與整理,發現“創設情境”“主題式”“問題”等字眼出現的次數較多,“教學提示”中出現了“在教學情境創設上要突出直觀性,便于學生理解”“重視使用與主題相關的圖像、視頻等”“從情境中引發問題,再轉化為解決問題的任務,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領會和建構知識”等內容[6],表明運用主題式情境教學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主題式情境教學以主題為統領貫穿教學始終,以情境為教學主線,搜集并整合相關情境素材創設教學情境,依據情境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習進階,具有條理性、關聯性、系統化等特點。在教學中,各地理要素的知識點首先連成“知識線”,進而形成“知識網”,環環相扣,緊密聯系,最終構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此可見,主題式情境教學符合地理學科特點及課標教學建議,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學科知識,并對知識進行處理與加工,進而從整體的、聯系的角度認識地理事物。
(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教學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理清學生基本學情、熟知學生興趣點、以學生為中心確定教學主題、選取情境素材是主題式情境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價值所在。實施主題式情境教學的第一步便是凝練主題。教師需要在深度解讀新課標,審視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始終將學生的身心特征、認知發展規律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滿足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需要;需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真實的情境素材,如學生的親身經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地理事象、社會生產生活等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或引發學生共鳴的素材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事象、社會時事熱點,拓展知識面;需要利用“主題”來演繹、統領、闡釋知識點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思維。
(三)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增強教師教學本領
傳統的情境教學是一個知識點對應一個情境,或是一個知識點對應多個情境。情境之間相互獨立,缺乏邏輯關系與必然聯系,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走馬觀花似的瀏覽、體驗了不同的情境,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主題式情境教學以主題為統領,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通過問題鏈進行呈現,使得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前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課中與教師、同學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拓展學習活動,提高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更新,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教學成果卓有成效。
三、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路徑
(一)研讀新課標,明確學科育人導向
新課標于2022年4月頒布,首次提出了“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同時對地理課程要培養的四大核心素養進行了解釋與說明,并明確了學業質量標準。地理教師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認知程度是直接影響課程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在課堂中的教學傾向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觀念更新、教師隊伍建設是當前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也是必經之路。首先,教師要以新課標為基準,結合相關文獻、著作深化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認知,加強對地理綜合思維的學習,明確地理學科育人導向,強化自身理論武裝;其次,設立教師地理核心素養提升目標,使教研活動常態化,重視地理教學集體備課工作,緊跟課程改革步伐;最后,開展針對教師的地理核心素養水平檢測,即檢測教師是否了解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表現、是否能夠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方法、是否掌握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發展機制,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提供支持。
(二)理清綜合思維水平標準線,創設主題情境
主題承載著地理綜合思維對要素、時空與地方綜合能力的水平要求,教師只有以實現學生地理綜合思維水平的進階為主線任務,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主題選擇應遵循以下三點要求:第一,主題要具有針對性,只針對教材中一個或兩個課時的內容,涵蓋的內容不宜過多,外延內容過多會導致主題式情境教學與單元教學混淆;第二,主題要具有聯系性,聯系教材中的教學核心與重點,借助主題突出本節課的主干知識,起到開宗明義的效果;第三,主題要具有趣味性,在教學之初提出本節課的主題時,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
在遵循主題選擇的三點要求的基礎上,教師可以依據以下順序確定主題:第一步,分析教材結構與內容,提取主題。初中地理教材的編寫分為章、節、標題三個層次,標題下含有課文、思考、案例等內容,每個標題可以直接作為主題,這是最基礎、最簡單、最常用的一種確定主題的方法。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中的“黃河的治理與開發”為例,其核心主題為“黃河”。第二步,梳理教材內容的邏輯結構,對課文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梳理得出教材內容主要圍繞黃河的基本概況、黃河對人類的貢獻、黃河當前存在的環境問題以及人類對黃河的治理四個方面展開講解。因此,教學的次要主題可以初步確定為以上四個方面。第三步,依據教學目標及情境素材進行進一步分析與整合。
(三)加工情境素材,呈現學習情境線,實現要素綜合
完整的情境教學,是在一個“大情境”,即主題的引領下,創設若干相互聯系的“小情境”,即情境素材線,使所有情境素材與主題、問題、活動相聯通。圍繞教學主題,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精選與加工情境素材,進行教學情境的呈現,是開展主題式情境教學的關鍵,也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一條情境線。關于情境創設,新課標中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情境要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復雜性是地理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在復雜的情境中,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形成。第二,情境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情境應是多元的、開放的,教材、專業刊物、時事熱點、探究實驗都可以成為情境素材的來源。第三,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既要反映客觀現實,又要貼近學生生活。對于學術性情境,教師應注意表達的通俗性,使其向生活化情境轉化,既要隱含內在學科邏輯,又要貼近學生認知水平。
地理學的綜合性特征決定了地理課堂中情境素材的豐富性與廣泛性,在選擇情境素材時,教師應遵循以下三點要求:第一,情境素材要貫徹聯系性,與教學內容緊緊聯系在一起,不可偏離教學目標與教學主題。第二,情境素材要追求問題性,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疑問,或在素材中對關鍵矛盾與問題進行提示,讓學生在有效閱讀中發現答案,表達對素材的看法。第三,情境素材要體現綜合思維的側重點,以要素綜合為例,實現要素綜合分析的前提和基礎是理清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師在教學中選取的情境素材要側重于體現綜合思維的要素綜合性,從而逐步從低級向高級過渡,從要素綜合向時空綜合過渡,從綜合思維水平1向綜合思維水平3過渡。
在呈現教學情境時,教師要選擇多元復合型的呈現方式,即能夠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呈現方式包括文字形式和圖像形式,除此之外,教學活動、情境素材、信息技術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將這些呈現方式交叉融合,從而構成一個更加真實的、復合的主題式情境。
(四)嵌入問題,構成問題鏈進階線,演變時空綜合
課堂問題設置的有效性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效,有效的探究類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7]。教師要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理解知識、建構意義。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讓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有跡可循,主題式情境教學主張將問題置于情境中,鏈接成一條循序漸進的問題線。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教師創設一條問題線,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現有知識,用自己的話對知識進行解釋和說明,找出情境素材中所包含的要素;要求學生識別問題的關鍵,找出情境素材中各地理要素的因果關系和時空關系,進行動態邏輯推理;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新知識或提取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判斷并說出理由。由易到難,由低級到高級,由綜合思維水平1到綜合思維水平4,通過問題帶領學生循序漸進地實現綜合思維的可視化與進階化。
結語
綜上所述,地理教學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育人導向。主題式情境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方面優勢顯著,但并非任何內容均適用于主題式情境教學,教師要選擇具有明顯綜合性和地域性的地理專題,如氣候專題、河流專題、交通專題、農業專題、工業專題、人口專題等,進行主題框架構建。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2]韋志榕.與老師們談談地理核心素養[J].地理教育,2016(4):4-6.
[3]林培英,張冬梅.漫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J].地理教育,2016(3):4-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陸敬源.主題情境教學的非常態傾向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合刊1):70-71.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7]何宇,彭定洪.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有效路徑探討[J].地理教育,2022(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