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理念強調身體動作與音樂的律動,體態律動式鋼琴啟蒙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鋼琴啟蒙教學中感受到樂曲律動,體驗律動游戲,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以及彈奏鋼琴的興趣,并在體態律動教學中對鋼琴啟蒙教學進行思考,不斷完善鋼琴啟蒙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鋼琴水平,促進鋼琴啟蒙教學朝著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達爾克羅茲 "體態律動 "鋼琴啟蒙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6-0105-04
一、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對鋼琴啟蒙教學的意義
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方式富有趣味性、直觀性、積極性,其律動教學法注重以人體運動為音樂教育的基礎、以韻律動作為音樂教育的內核、以身體感受和表現為音樂教育的目標。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使每一位學生在枯燥而傳統的學琴路上獲得了新穎而極具趣味性的體態律動鋼琴啟蒙體驗,其體態律動教學理念必將給當前鋼琴啟蒙教育帶來全新的思考與動力。教師在鋼琴啟蒙教學中運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理念,重新詮釋《小湯普森》《拜厄》《布格繆勒》等老教材,采用學生們聽得懂、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大大提高了鋼琴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增強了學生學習鋼琴的熱情以及積極性、趣味性。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以“體驗與表達為宗旨的音樂教學”的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和藝術審美水平,而且能夠對學生的鋼琴學習觀念產生積極影響,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律動的新穎性,體驗到音樂律動的趣味和快樂。這種通過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琴的興趣,有效地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對鋼琴啟蒙教育事業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二、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對鋼琴啟蒙教學的啟示
隨著我國對“美育”教育的提倡,音樂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鋼琴藝術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鋼琴。目前,在學生模仿教師彈奏樂曲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琴積極性不高,這種方法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對此,教師可以結合達爾克羅茲的教學理念來教學鋼琴。達爾克羅茲的教學理念強調從音樂出發,讓學生傾聽樂曲,利用身體動作去接觸、感受、體驗樂曲,讓學生把身體作為一種樂器,將聽到的樂曲通過人體動作反映出來。 達爾克羅茲重視學生在樂曲中的感受、表現以及體驗,其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然、輕松地舒展自己的身心,這種教學理念使鋼琴啟蒙教育出現了趣味化特征,也符合中國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成功鋼琴家攻略》一書中,作者露絲·弗里德伯格同樣十分重視身體在鋼琴彈奏中的運用,書中探討了身體動作與鋼琴彈奏之間的關系,并提倡做瑜伽和太極拳的運動,將身體從琴凳上解放出來。上海音樂學院的趙曉生教授在他的《鋼琴演奏之道》一書中對“太極拳作曲系統”進行了論述,同樣也是運用了身體律動來學習鋼琴。有學者從實踐與哲學的角度對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指出:“身體律動音樂教學體系中的韻律舞蹈是早期訓練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方法。”從這些文獻中可以了解,教師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結合身體律動對于教學很有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結合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對解決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琴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同時也能夠給傳統鋼琴教學帶來一種新體驗。
三、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實踐
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理念對傳統鋼琴教學來說是一種新的方式,在鋼琴啟蒙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聆聽鋼琴樂曲,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音樂旋律,并通過體態律動和視唱練耳的訓練,來增強學生的音樂律動感受,從中學習鋼琴樂曲中的技巧和旋律。
(一)體態律動訓練
1.呼吸和強弱訓練
進行呼吸訓練時,教師在彈奏《音苑》時用手腕提起和落下這兩個身體動作來呈現樂曲中樂句的呼吸。進行強弱訓練時,樂曲中的強弱同樣可以用身體動作來表示,比如彈奏第一樂句時讓學生像貓咪一樣悄悄走動來表示弱;彈奏第二樂句時讓學生做出大聲踏步來表示強,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區分樂曲中的強弱、快慢。因此,根據樂曲中的強弱、快慢讓學生用人體動作“演奏”出來,不僅能訓練學生敏銳的聽力、注意力、反應能力,還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認識音樂,讓學生在彈奏鋼琴樂曲時激發音樂情感。
2.節奏訓練
教師可以運用節奏游戲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們以走、跑、飛等動作來模擬動物動作。例如: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述故事《森林里的比賽》來創設教學情境;隨后教師可以依次出示貓咪、鴨子、蜜蜂的圖片,在圖片下方標注相對應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教師出示貓咪圖片時,要彈奏《小花貓》樂曲,節奏音型為:X "X "X "X,讓學生模擬貓咪一步一步地行走,以此來表示四分音符;教師出示鴨子圖片時,要彈奏樂曲《可愛的鴨子》,節奏音型為:XX "XX "XX "XX,讓學生模擬鴨子身體的左右“擺動”來表示八分音符;教師出示蜜蜂圖片時,要彈奏《野蜂飛舞》,節奏音型以十六分音符為主,學生要模擬蜜蜂飛行,以雙手擺動的“飛行”姿勢來表示十六分音符。當學生可以熟練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節奏類型后,教師可以將這三種節奏音型混合展開訓練,教師可以隨意出示節奏型,讓學生視譜做出相對應的身體動作。通過這樣的節奏訓練,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琴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究身體動作,并將其運用到鋼琴曲中,這種教學方式幫助了學生掌握樂曲中節奏的基本規律,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琴興趣。謝嘉幸老師在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基礎(音樂教學與教學法)教學中也運用了用手打拍子的節奏律動,他認為只有當學生主動參與到節奏律動中,學生才會發現樂曲的樂趣。因此,根據身體律動來呈現節奏速度,這對學生學習是非常有效的,這種節奏動作教學能讓學生感受樂曲的速度,讓學生在學會樂曲節奏后,再由教師引導而進入鋼琴樂曲教學。
(二)視唱練耳訓練
1.認識音符
教師可以制作青蛙、蝌蚪等道具,池塘代表五線譜,青蛙代表譜號,小蝌蚪代表音符,分為Do、Re、Mi、Fa、Sol、La、Si、Do。教師教學時將小蝌蚪放到五線譜上,讓青蛙媽媽帶領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泳,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讓學生認識音符。
2.唱譜
在視唱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用唱名方式唱出音符名稱,在學生熟悉音符之后,可讓他們彈奏《可愛的鴨子》,同時用唱名唱出樂曲中高音譜表上的音符,一邊模仿鴨子走路一邊唱譜。整節課下來,身體律動以及模仿可愛的小動物的活動會讓學生覺得十分有趣,這樣學生在彈奏《可愛的鴨子》時就會很容易上手,其自身對樂曲旋律的印象也會加深,還能適當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進行彈奏。
四、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思考
達爾克羅茲指出,音樂的本質是流動的,每首樂曲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當聽到樂曲旋律時,不妨將樂曲旋律設想為涓涓流水,設想自己變身為涓涓流水中那搖擺起舞的水草。其意思是,當演奏者在彈奏樂曲時,倘若人體僵化,不能跟隨樂曲的律動來進行運動,所彈奏的樂曲就會失去活力而無法感動聽眾。由此可以看出,人們的身體在樂曲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可在鋼琴啟蒙教學中運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來體驗樂曲中的律動。
(一)運用身體律動動作,感受樂曲節奏
節奏是鋼琴彈奏技巧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礎。在節奏訓練中,教師可通過拍手、跺腳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或者結合身體動作來挖掘人與生俱來的節奏感,讓學生體驗和感受身體動作中的節奏感。首先,教師可以從最單純的旋律方面開始,利用拍手、跺腳等動作來打簡單的節奏型,讓學生們初步掌握節奏;其次,教師可以用動物的運動狀態來描述速度的變化,讓學生感受,這種方法既能夠吸引學生們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使學生們很好地領悟樂曲速度的變化。最后,在律動教學中教師可憑借擬物方法引導學生產生聯想,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將身體動作運用到鋼琴樂曲中,讓學生扮演貓咪、鴨子、蜜蜂等,相對應地做出走路、搖擺和飛行動作,通過身體動作來引導學生了解節奏,例如:蜜蜂飛行四下、鴨子左右搖擺兩步、貓咪一步一步地走等動作。如學生對蜜蜂飛行速度不太了解,教師可運用十六分音符節奏型來表示蜜蜂,同時彈奏樂曲《野蜂飛舞》來指導學生,以此來讓學生學習樂曲的速度、旋律,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學會樂曲《小花貓》《可愛的鴨子》《野蜂飛舞》中的節奏類型,也能夠從中感受樂曲中的節奏。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關于音樂節奏律動的書籍,如:《音樂節奏律動》《節奏訓練游戲》《音樂律動手勢舞》《我的身體會唱歌》《體態律動課例》等,將這些書本與鋼琴課相結合進行教學,會使得鋼琴教學更加有趣味性,這種訓練方式對學生掌握節奏很有幫助,能讓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二)鋼琴啟蒙教學中結合游戲來呈現律動動作
吳躍躍教授所著的《學生音樂心理研究》中的第一章第一節的調查問卷顯示:“對于唱歌、欣賞、器樂、創作、表演和音樂游戲這幾項教學內容,音樂游戲受到了許多學生的喜愛。”由此可知,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玩音樂律動游戲,通過音樂律動游戲,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發揮想象力,從中學習樂曲的節奏。例如: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當教師彈奏《小花貓》《可愛的鴨子》《蜜蜂飛舞》等曲目時,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做到相對應的律動動作,而且他們在上完律動課程后還會感到意猶未盡,想繼續上課。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把鋼琴啟蒙教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能夠將傳統刻板的鋼琴教學模式以趣味的律動活動形式展示出來,使學生們在音樂律動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相應的音樂基本知識與技巧,完成預期的鋼琴教育目的。 因此,教師在鋼琴啟蒙教學中與學生一起互動做游戲,能夠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從音樂游戲中學習到樂曲知識點。
(三)根據場地進行教學,因地施教
根據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理念,律動動作一般分為原地動作和空間動作兩類,教師可以根據場地來進行不同的音樂律動以及律動游戲。教學場地對學生也很重要,在傳統鋼琴啟蒙教學中,少部分是大班課,大部分是一對一的教學,場地較小,一般是一個房間加一臺鋼琴,場地空間小對教學方式也會有限制,場地不一樣學生體驗感就會不同。教學場地空間大,可以結合鋼琴樂曲輔以游戲來進行走、跑、爬、蹦、跳、滑等身體動作,進行律動游戲,也可以用身體的頭、身、臂、手、腳等各個部位,與樂曲的動作、體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節奏、旋律、和聲、復調等空間動作;教學場地空間較小,可以用達爾克羅茲的原地動作,教師可以結合音樂律動來進行拍手、指揮、搖擺、彎腰、說話、歌唱等動作的編排來進行教學。此外,教學也可結合輔助工具,例如:鋼琴配上非洲鼓打擊節奏,這樣音樂律動會更有動感,學生聽到旋律后,身體也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律動起來。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的原地動作與空間動作給鋼琴啟蒙教學模式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場地空間變化對傳統鋼琴教學方式來說也是一種新體驗,當前教學方式運用不同空間多方面地展示了身體律動,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更愉快地學習鋼琴樂曲。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運用于鋼琴啟蒙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樂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對學生來說,鋼琴課已不再是簡單彈奏鋼琴,更多的是通過鋼琴來感受樂曲的律動,體驗音樂律動的快樂,這種音樂律動教學模式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音律、節奏、速度,讓學生的鋼琴學習更有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琴的積極性。
五、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實踐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法》指出教師屬于專業人員,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對于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身為音樂教師,其知識、文化、道德形象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鋼琴的喜愛程度。從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實踐現狀來看,目前存在著教師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很多教師缺乏對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的理論學習,或者掌握程度不足,這些都可能影響到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的實踐質量。該教學法對于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從而保障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實踐質量,具體如下:
第一,高度重視職前教育。現階段,部分高校師范類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課程與其基礎音樂教育、鋼琴啟蒙教學實踐等方面并不匹配,以至于學生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知識無法直接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這就可能會影響到鋼琴啟蒙教學的質量。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建議在高校師范類音樂專業或者是其他音樂類專業能夠增設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相關課程,并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
第二,入職之后,音樂教師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還需要結合鋼琴啟蒙教學的需求對教學理念進行不斷更新,盡可能拓寬自己的知識,以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實踐為例,教師可以主動積極地學習與之有關的國內外相關優秀教學案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平臺資源豐富,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搜索大量有關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實踐的視頻,通過觀看這些視頻獲得一定的啟發,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第三,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對相關教材的深度以及廣度進行不斷挖掘。達爾克羅茲撰寫了很多體態律動教學法教科書,但是這些教科書大多都是按照西方教育體系進行撰寫的,而我國鋼琴啟蒙教學情況不同,不能直接照搬照抄,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能夠深入解讀相關教材,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情況、鋼琴技能掌握程度等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例如:可以結合《小花貓》《可愛的鴨子》《蜜蜂飛舞》等歌曲,提煉出教學精髓,對學生的鋼琴基本素養進行訓練。
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對于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運用成效有著直接影響,能夠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通過鋼琴啟蒙教學獲得音樂感受,更關系到音樂所設計的鋼琴啟蒙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是否可以順利達成,由此可見,強化音樂教師專業能力極為重要,但是不能急于求成。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與傳統鋼琴啟蒙教學模式相比,融入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的鋼琴啟蒙課堂顯得更具有趣味性,該教學法對于學生的音樂參與程度、體驗程度極為關注。從學生層面來講,部分學生并不是很愿意表現自己,更不善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對于這類學生,音樂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可以通過鼓勵、肯定以及表揚等方式,對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進行慢慢培養。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創造能力等,而鋼琴啟蒙教學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教師善于用發現的眼光對看待每一位學生,盡可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獨有的個性、氣質,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信任,其內心才會慢慢發生改變,才會慢慢愛上鋼琴。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在鋼琴啟蒙教學中的運用,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具體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第一,對律動活動進行選擇時,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學生容易模仿且熟悉的題材,這樣學生才能更加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學生從已有知識與經驗之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第二,部分學生羞于表現自己,教師需要用言語鼓勵這類學生,肯定他們的每一次表現,用一次次鼓勵改變學生對體態律動的認識。學生剛接觸體態律動時,要盡量選擇能夠接受以及勝任的活動,然后再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讓學生能夠了解體態律動活動,再嘗試更復雜的體態律動,從而達到鋼琴啟蒙教學的目標。第三,鋼琴啟蒙教學中,學生才是主角,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因此,啟蒙教案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圍繞學生逐步開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方式運用于鋼琴啟蒙教學中,對學生鋼琴樂感培養、音樂理解能力以及鋼琴樂曲學習水平都有所助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教學,既豐富了傳統鋼琴啟蒙教學方式,又提高了學生鋼琴水平,對學生學琴也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將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理念與鋼琴啟蒙教學相結合,能夠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有趣,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琴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嬌.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在培智學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2021(23):25-28.
[2]楊立梅,蔡覺民.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蘇彥熙.“達—奧”體系在中國兒童鋼琴教學中的運用[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4年.
[4]王祖君.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在少兒鋼琴教學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5]滕締弦.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在音樂表演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0(04):161-165.
[6]雍敦全.律動音樂教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7]康敏.多元智能視角下的幼兒音樂律動教學探索[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7(04):50-52.
[8]楊學禮,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