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藝術領域中音樂與舞蹈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兩者在發展中相互影響、形影不離。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屬于聽覺藝術和視覺藝術的綜合,可以帶給人們更美的藝術感受。與音樂相比,舞蹈需要接受長期的訓練,而在舞蹈訓練中音樂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樂可以帶給舞者良好的刺激,讓舞者結合音樂聯想舞蹈情感,并且能幫助舞者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的情感,用自身的肢體動作將舞蹈形象演繹出來,引發觀眾情感共鳴。所以,在實踐中研究舞蹈訓練中音樂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 舞蹈訓練" 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5
舞蹈是一門創造美、展現美的藝術,而舞蹈訓練則是一個很殘酷、艱辛的過程,舞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刻苦訓練。在現代舞蹈訓練中,音樂可以對舞蹈表演起到引導作用,音樂作為聽覺藝術,本身與舞蹈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兩者的融合更是可以為舞蹈訓練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在當前的舞蹈訓練中,存在音樂與舞蹈結合不緊密的狀況,造成了舞蹈動作缺乏情感,舞者的想象力也因此受到影響,舞蹈動作機械死板,訓練效果不佳。所以在實踐中進行舞蹈訓練時,需要特別注重音樂的應用。
一、舞蹈與音樂的區別與聯系
(一)舞蹈與音樂的區別
舞蹈是以人體的姿態造型和變化為主要表現方式的藝術類型。舞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規范性。舞蹈在步法、方位和技術上有嚴格規范,而不是隨意拼接人體的肢體動作。第二,觀賞性。舞蹈是在特定時間和空間的視覺表演藝術,由不同表演者按照不同的動作編排表演出來的藝術形式,通常舞蹈作品都極具觀賞價值。第三,強健身心。其他學科主要通過學習書本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舞蹈則是通過肢體動作訓練專業能力的,舞蹈是一項更強健身體的藝術,可以消除其他學科學習久坐不動的弊端。
音樂目前已經深度融入人們生活中,可以讓人心情放松,并在欣賞中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音樂的種類豐富多彩,有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鄉村音樂等音樂類型。音樂作為藝術專業中的重要類型,是以音調為主要表現方式,與舞蹈同為表演藝術,但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可以給人帶來聽覺上的享受,在特定的時間內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和風格。音樂的演奏者不同,其表演效果也存在較大差別。
(二)舞蹈與音樂的聯系
雖然舞蹈與音樂的表現方式各有特色,但是二者同為表演藝術形式,相互之間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兩者的共同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都存在節奏感。舞蹈的步法、姿態都是在一定的節奏感下形成的,“一噠噠,二噠噠……”的口語節奏不容易讓舞者進入狀態,但是若有音樂伴奏,舞者會很快找到感覺,帶著相應的情緒找到舞蹈的節拍。節奏感的把握是舞蹈順利展開的前提,同樣節奏在音樂中也是至關緊要的元素,舞者就是通過聆聽音樂來切入節奏的;第二,情感表達。舞蹈表演是充滿激情的,并不是毫無表情和情感的機械展示,舞蹈之所以極具觀賞性,不僅需要舞者擁有較強的技術功底,還需要在表演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而音樂的渲染會營造出舞蹈主題的氛圍,讓舞者很快進入舞蹈作品的精神世界。
二、音樂在舞蹈訓練中的作用
(一)強化舞者對動作的感知
舞蹈動作是對人體肢體動作進行藝術提煉與美化,而不同的舞者對舞動動作的掌握及感知都有獨屬于自身的方法。音樂屬于舞蹈的靈魂,在舞蹈訓練中具有極強的提示、組織作用。舞者進行訓練時,可以根據自身對音樂旋律、節奏的理解來強化自身對舞蹈動作的感知,使得舞蹈動作更加具備靈性及美感,深化舞者對舞蹈動作的記憶。音樂的節奏與舞蹈的動律、動作基礎都有極大關聯,只有保持了舞蹈動作和音樂旋律之間的協調,才可以從視覺、聽覺上獲得完美和諧。舞者在訓練自己動作的過程中,通過音樂感知來調整自己的動作和造型力度,保持舞蹈動作的流暢性,形成獨特的舞蹈藝術。
(二)增強舞者的想象力
舞者對舞蹈作品的動作體驗、情感體會都與想象有關,舞者如果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就會深刻理解和認知舞蹈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并通過舞蹈動作展示出來,訓練效果也就越好。舞者的想象力對于他們理解和掌握舞蹈動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逐步培養舞者的綜合藝術素養。舞蹈與音樂的結合能讓舞蹈藝術更加完美,在舞蹈訓練中音樂起著說明、劇情展現的作用,通過高低起伏的旋律、明確的節奏及音程改變,激活舞者的靈感,讓舞者可以在表演中更好地展現作品。另外,音樂還可以讓舞者產生相應的聯想,指引舞者對作品的風格、內涵進行分析,在規范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改變舞蹈動作機械、呆板的情況,賦予舞蹈動作活力。
(三)升華舞者的情感
舞蹈表演中情感是很關鍵的一個點,舞蹈表演的抒情動作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而情感的運用是評價舞者藝術水平的重要參照。進行舞蹈情感表現時,音樂與舞蹈的關系是無法忽視的,借助音樂可以把舞者的情感激發出來,使舞蹈極富感染力。在舞蹈訓練中運用音樂調動表演者的情緒,可以幫助舞者對舞蹈作品的氛圍、情緒進行體驗,使舞蹈動作變得更加流暢,強化舞蹈表現效果。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現需要舞者自己來感受,并借助一系列的肢體動作展現出來。為了升華舞者的情感,體會出舞蹈作品的思想,舞者可以從音樂中找到靈感。音樂的節奏、旋律、節拍、調式等都可以引起情感改變,值得舞者深思。
(四)突出舞蹈作品風格
舞蹈風格可以充分體現舞蹈的藝術內涵,可以在整體上將舞蹈作品的獨特面貌展現出來。舞蹈風格是舞蹈藝術最獨特的藝術特征之一,其形成與時代特征、民族文化、藝術家個性等都有一定關聯,并且舞蹈風格的整體性和穩定性比較突出。舞蹈風格是豐富多彩的,舞蹈訓練、表演也深受其影響。在實踐中,音樂也是影響舞蹈風格的主要元素之一,音樂的旋律、節奏、調式、音色等都會對舞蹈表現帶來影響,因此,在舞蹈訓練中應選擇適宜的音樂,以此突出舞蹈作品的風格,讓舞者能以更加積極的狀態面對舞蹈訓練,從而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三、舞蹈訓練中音樂配合存在的問題
(一)舞蹈訓練中音樂選用的不恰當
舞蹈訓練不能只關注學生舞蹈技巧的加強,忽視對舞者音樂韻律感和節奏感的培養,在選擇配合的音樂時不能盲目,要選擇與舞蹈主題契合的背景音樂,使舞蹈訓練中音樂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強化舞蹈訓練的效果。還要認識到,音樂伴奏不僅可以緩解舞者重復訓練枯燥、乏味舞蹈基本動作的疲勞,還能調動舞者的訓練熱情,提升他們的舞蹈動作技巧。在目前的舞蹈基本功訓練中,舞者往往拘泥于機械完成動作和技巧,而忽視了音樂在舞蹈訓練中的作用,不能選擇合適的音樂配合舞蹈訓練,這種舞蹈訓練方式很難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在具體的舞蹈訓練中,舞者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十分關鍵的,一旦舞蹈與音樂不能實現有機結合,舞蹈過程中的視覺與聽覺藝術就無法實現深度融合,音樂的配合作用也就無法發揮出來。
(二)舞蹈訓練中音樂配合不到位
在開展舞蹈訓練時,音樂是否配合到位將會對舞者的舞蹈訓練成效帶來直接影響。就目前而言,在舞蹈訓練中存在的最顯著的問題就是過于看重舞蹈的基本步法、形體動作訓練,對音樂的配合情況卻不太關注,經常會出現一個音樂為多個舞蹈配樂的現象,這必然會對舞者的舞蹈表演帶來負面影響。在舞蹈訓練中,教師會過于強調講解舞蹈背景、舞蹈故事,但是與舞蹈相對應的音樂背景、音樂故事則很少涉及,這導致學生難以借助音樂體會舞蹈的情感,在表演舞蹈過程中,會出現動作呆滯,情感不足等情況,難以獲得好的演出效果。
(三)訓練理念滯后
目前,一些機構在開展舞蹈音樂綜合訓練時,還存在訓練理念比較滯后的情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訓練方式落后、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的情況。具體來說,有的舞蹈訓練機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會一直沿用之前自身慣用的教學方式,先是為學生簡單講解各種舞蹈動作,然后再將舞蹈動作放在音樂中,讓學生跟著音樂逐層次地完成舞蹈訓練,最后給出學生一段音樂,要求學生自己進行舞蹈表演。這樣的訓練會出現人為割裂舞蹈與音樂的情況,造成了舞蹈訓練和音樂難以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影響學生舞蹈表演能力的提升。
四、發揮音樂在舞蹈訓練作用中的策略
(一)學習并應用音樂理論基礎
在舞蹈訓練中音樂理論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出音樂在舞蹈訓練中的作用,還需要舞者掌握相應的音樂理論基礎,并且嘗試將音樂理論基礎應用到舞蹈訓練中。音樂理論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最基礎的音樂理論,其是舞者在舞蹈訓練中感知樂韻的關鍵。不同的人對于音樂基礎的掌握情況有差別,而舞者并非專業的音樂創作者及表演者,也并沒有專門從事于音樂理論研究,無法將音樂理論記好。對舞者而言,應該細心地感受音樂理論,并且要注重靈活應用,做到理實結合,靈活地將音樂理論融入舞蹈訓練實踐中,充分感受音樂力度與速度,體會音樂風格及情感,準確地用舞蹈動作來表現出不同的舞蹈風格,展現出舞蹈作品的情感起伏,從而利用音樂來升華舞蹈。
(二)了解音樂語言的構成要素
音樂語言包含了旋律、節拍、節奏、速度、音色、和聲、調式等多種情況。其中旋律涉及音高、時值兩個方面,形態差異比較大,不同規模的音樂旋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感。節奏是音的長短強弱描述,可以深刻體現音樂中蘊含的思想和內涵,并且刻意渲染出舞蹈的主體氣氛。節拍是音樂規律強弱交替的體現,音樂節拍和音樂速度又有著密切聯系,其與樂曲內容之間有十分緊密的關聯,一般來說,輕快的樂曲一般蘊含著愉悅的情緒,而緩慢的音樂更能體現出哀婉的情調。音色在突出個人風格、音樂色彩、民族風格上都有良好的體現。和聲是多聲部音樂形成的重復性音響情況,可以讓音樂旋律更加豐滿,增強了音樂的層次性、邏輯性。舞者在實際中充分掌握音樂語言的構成要素,能更好地借助音樂來感悟舞蹈作品的內涵,通過靈活的舞姿展現舞蹈作品,塑造出經典的舞蹈形象。
(三)強化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鑒賞包含了音響感知、聯想與想象、理解認識三個階段,其中音響感知是通過聽覺實現的,具體可以對音樂音響、結構形式進行品鑒;聯想與想象則主要體驗音樂中蘊含的主題思想,鑒賞者要把情感與音樂內容相結合;理解認識是音樂鑒賞的最高形式,對鑒賞者來說應該在自身音樂基礎上加入理性認識,從而對感性形成的音響感知、情感體會、聯想想象進行深入把握,形成深刻的記憶,完整地感受音樂音響藝術效果。在實踐中,舞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其一,對比音樂元素,主要是對音樂構成的要素進行對比,把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出來。直接比較法、綜合比較法是常用的比較方法,直接比較法主要是對音樂作品中各種形式要素進行辨別分析,讓舞者可以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獨特性。綜合比較法主要是對兩個、多個有一定關聯卻又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這種涉及的比較因素比較多,鑒賞難度大。
其二,判斷音樂風格。時代、樂派、民族、作曲家都是影響音樂風格的關鍵點,并且這些元素都會對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帶來極大影響。所以舞者在實際中還需要對舞蹈音樂的時代特征、民族特色、樂派、作曲家等元素進行全面分析,準確辨別音樂風格,針對性調整自身舞蹈風格,讓舞蹈訓練及情感更加協調。
其三,對音樂中的情感與意境進行體驗。音樂作品中都蘊含著作曲家內心的情感,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和聲、旋律、速度、節奏、調式等都是作曲家體現音樂情緒的重要方式,其對于音樂情緒、意境的判斷都有極大幫助。
(四)選用恰當的配合音樂
在舞蹈訓練中,要結合舞者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舞蹈種類選擇合適的舞蹈教學音樂。以民族民間舞蹈的選用音樂為例來進行分析。我國各個民族的民間藝術無論是風格還是形式都存在較大差異,在節奏、曲調方面也體現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朝鮮族舞蹈明快愉悅,優雅連貫、舒展瀟灑,因此必須用特定的附點、鼓點和節奏來配合,通常選用3/4節奏,訓練過程中可以選擇《古格里節奏曲》與《阿里郎》作為背景音樂;藏族舞蹈踢、踏、擺、跳的動作較多,觀看起來給人瀟灑靈活的感覺,通常選用2/4節拍的節奏,一般可以選擇《庫馬拉》《拾青稞》《松則亞拉》等藏族民歌作為背景音樂;維吾爾族舞蹈具備挺而不僵、腳步靈活的特點,可以采用切分與附點以及在弱拍上強奏,可以選用《繡花帽》等音樂來配合舞蹈動作。不僅不同民族舞蹈的配合音樂不同,就是同一個民族的舞蹈,其內容和主題不同,所選用的音樂也會體現出較大的差別,讓觀眾對不同主題的舞蹈魅力進行體驗。不同舞者的舞蹈基本功不同,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和體會也存在差別,在舞蹈訓練中必須正視這種差別,強化舞者的不同背景音樂節奏訓練,使得舞者在舞動中跟上音樂節拍,且使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吻合起來。舞者做出舞蹈動作的速度也要與音樂旋律相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而且舞者要熟知不同音樂的節拍特點,結合舞蹈選擇合適音樂。像華爾茲的配樂必須旋律優美、和緩婉轉,要把華爾茲的莊重典雅、舒展大方充分體現出來。
(五)關注音樂審美與舞蹈審美的結合
音樂與舞蹈訓練的結合也需要在相應的條件下進行,首先是音樂與舞蹈作品的風格應該相互契合,這也是音樂服務于舞蹈訓練的基礎。音樂的節奏、旋律、調式結構等都要與舞蹈良好配合,以此獲得和諧的藝術美感。在訓練過程中,音樂的基本節奏、旋律需要與舞蹈相伴,共同引領舞蹈發展,從而推進舞蹈表現效果的提升。
1.音樂審美
音樂本身屬于聽覺藝術,其傳遞的信息更加具有感染力,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即便是同一首歌曲,不同的聽眾產生的感受都是存在一定差異的。舞者通過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水平,能更好地感受舞蹈音樂背景,了解舞蹈音樂內涵,實現對舞蹈音樂的二次創作。音樂的旋律被稱作是“感情的符號”,其屬于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和音在相應調性范圍內的橫向組合,旋律具有重復、模進、變奏等多種發展路徑,并且不同的發展會形成不同的情感效果,從而讓作品更加具備感染力。音樂節奏豐富多彩,取材于大自然及人類勞動,作曲家通過提煉后,能夠創作出節奏鮮明的作品,觀眾可以根據作品節奏的強弱、快慢、主次等產生美的體驗。另外在音樂中還可以通過和聲使其表現得更加豐富,和聲的巧妙應用可以讓旋律色彩更加多彩,帶給觀眾美的感受,使得樂曲更加具備層次感。
2.舞蹈審美
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較,舞蹈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其與觀眾能進行心靈交談。舞蹈鑒賞通過對人體動作、表情、造型進行欣賞,強化人的美感,從而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審美水平。在實踐中可以借助舞蹈為載體,將深刻的思想、獨特的性格、細膩的情感等表現出來,從而描述出人們深層次的精神感悟,并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進行描述分析。舞蹈藝術是指對人體動作進行提煉、加工、美化、組織,屬于具有時間特性的人體動作展現,并且舞蹈藝術還具備很強的綜合性特征,在舞蹈表演及訓練中,服裝、道具、音樂、燈光等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舞蹈的鑒賞還具備良好的文化傳承、德育、心育等功能。舞者在舞蹈訓練時,要把自己的舞蹈審美水平提升上來,對舞蹈的造型、律動、造型、抒情進行充分把握,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展示出自己對舞蹈的理解,以此獲得良好的舞蹈訓練效果。
3.音樂審美與舞蹈審美的結合
美是音樂與舞蹈共同的特征,舞蹈訓練開始之前,舞者要對背景音樂有充分了解,把握到音樂與舞蹈之間的共同點,保持音樂審美與舞蹈審美的良好結合,這樣才能實現音樂與舞蹈的深度融合,把兩者的美感共同展示出來。由于音樂和舞蹈審美的結合是比較復雜的,實施起來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舞者可以通過欣賞音樂、觀看舞蹈的形式體驗其中的美感,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對兩者審美能力的提升。音樂和舞蹈審美主要經歷了以下階段。
一是接收視覺信號及聽覺信號,這也是舞者對舞蹈審美、音樂審美進行鑒賞的初始階段,其通過感官獲取相應的視聽信號,在此階段需要放松心態,集中精神獲取視覺和聽覺信息。
二是對接收到的信號做出綜合體驗和判斷。在接收到視聽信息后,要主動思考、判斷和探究,辨別音樂與舞蹈要素的基本特征,感受到舞蹈編導所用音樂的原因及意圖,聯系兩者共同特征,提煉其藝術美感。
三是與審美結合起來進行再創造。舞者對音樂之美、舞蹈之美做出解讀以后,還要把它們融合起來,實現音樂和舞蹈審美的有機結合。在舞蹈訓練中舞者借助肢體動作詮釋出美感,在舞蹈訓練中去取得更好的效果。
音樂審美和舞蹈審美的結合是一個藝術思想升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舞者的心態必須保持良好,面對自己陌生的音樂、舞蹈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松身心,不能以仰視的角度來看待作品,需要從審美的角度看待音樂與舞蹈。同時舞者還應該對舞蹈作品及其背景音樂有初步的感知,如作品編導的信息、舞蹈風格等,了解到作品的時代特征,找到舞蹈作品和音樂之間的關聯,感受舞蹈的魅力。同時舞者還需要做到身心并用,不僅要用耳朵聆聽音樂,用眼睛觀看舞蹈表演,還需要做到用心感受,充分調動自身的想象力,體會舞蹈與音樂的神韻,保持健康審美思維,不能以先入為主的思維看待作品,要對舞蹈與音樂藝術進行真實體驗,并對兩者結合的美感加深理解和認知。在審美結合基礎上,關注技巧技能訓練的靈活應用,實現學以致用,能夠在舞蹈訓練中受益終身。舞者在平常訓練中需要精益求精,將自身的個性及情感融入舞蹈訓練中,讓平凡的舞蹈動作變得不平凡,升華舞蹈藝術。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舞蹈訓練中音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幫助舞者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內涵,引導舞者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情感,通過恰當的舞蹈動作塑造出經典的舞蹈形象,帶給觀眾直觀的視覺沖擊,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訓練中,舞者要想具備良好的音樂應用能力,還需要在后期加強對音樂理論的學習,掌握相應的音樂語言、音樂特征,感受不同器樂的特點,準確辨別音樂風格,實現音樂與舞蹈的良好結合。
參考文獻:
[1]劉安提.淺析舞蹈訓練中音樂伴奏的作用[J].尚舞,2021(09):78-79.
[2]上官妍婷.論舞蹈訓練過程中音樂伴奏的作用[J].北方音樂,2020(14):225-226.
[3]孟澤婧.音樂節奏在舞蹈藝術中的重要作用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16):184.
[4]趙雪嬌.淺析音樂在舞蹈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2020(14):190.
[5]尹微微.音樂元素在民間舞蹈教學中的作用及影響[J].大觀:論壇,2021(12):136-137.
[6]吳科科.節奏訓練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21(21):30-32.
[7]何瑛.舞蹈表演中音樂的作用探析[J].尚舞,2021(03):100-101.
[8]吳輝,麻丹丹.淺談音樂在舞蹈創作中的重要性[J].尚舞,2022(08):80-82.
[9]薛雅.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意義[J].中華傳奇,2019(35):45.
[10]程彬.舞蹈編創中音樂選擇的重要性[J].尚舞,2022(04):62-63.
[11]劉路子.試論音樂結構對舞蹈作品創編的啟示[J].河北畫報,2022(18):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