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昭平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現狀、示范區建設做法與取得成效方面,梳理了昭平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實踐經驗,分析了示范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昭平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昭平;現代特色農業;農業示范
中圖分類號:S666.2 文獻標志碼:A
Practic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in Zhaoping
GUO Zhuangxin1, WEN Lixiang2*
(1Zhaoping County Tea Office, Hezhou, Guangxi 546899, China; 2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in Zhaoping County from the development status,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area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s in Zhaoping County.
Key words: Zhaoping;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gricure demonstraion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當前我國特色農業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1]。發展特色農業就是要立足本地資源環境稟賦,充分挖掘當地優勢特色,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達到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的[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SETYOWATI 等[3]認為特色農業往往以市場為導向,對提高產品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現代特色農業是集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特征于一體的新型農業業態。近年來我國在現代特色農業領域取得較好成效,截至2021年廣西建設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數量最多[4]。自2014年起,廣西區黨委、政府啟動了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創建工作,至今已形成從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到市級示范區、縣級示范區、鄉級示范園到村級示范點的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格局[5]。近年來,昭平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制定了《昭平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2018—2020年)三年行動方案》,昭平全縣明確目標,全力開展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增點擴面提質升級工作,把示范區建設作為農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2021年廣西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高質量建設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6],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要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7],昭平縣積極響應,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22年全縣新建自治區級示范區3個,縣級示范區2個。本文梳理總結了昭平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實踐經驗,分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今后昭平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高質量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1 示范區發展現狀
1.1 示范區建設情況
昭平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從2015年開始,因茶葉是昭平主導特色農產品,昭平縣依托茶產業資源優勢,規劃建設昭平縣南山茶海核心示范區,該示范區2017年通過區級三星級示范區認定、2019年通過區級四星級示范區認定。截至2022年昭平全縣共通過區、縣、鄉、村四級示范區認定199個,占賀州市總數的20.12%。其中建設成自治區級示范區6個,包括昭平縣南山茶海核心示范區(四星級)、昭平縣華泰中藥材產業核心示范區(三星級)、昭平縣金拇指水果產業現代化示范區(四星級)、昭平縣一壺昭春茶產業現代化示范區(四星級)、昭平縣樂韻黃姚休閑農業示范區(四星級)、昭平縣戎彩茶產業示范區(四星級),占賀州市自治區級示范區總數的22.22%,建設縣級示范區10個、鄉級示范園28個、村級示范點155個,分別占賀州市各級示范區的21.74%、17.50%、20.50%,如表1所示。昭平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0.69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2.63億元,經營主體資金投入8.06億元;縣財政整合水利、產業道路等資金1.30多億元向示范區基礎建設傾斜,財政專項資金1300多萬元用鄉、村級示范區獎補,共完成道路建設455.40 km,水利建設255.20 km,電力建設198.50 km。
1.2 示范區產業分布及帶動情況
對昭平199個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昭平特色農業示范區主導產業可分為10類,主要包括:水果、茶葉、養殖、林業、中草藥、蔬菜、食用菌、休閑農業、糧食、桑蠶。其中包括水果產業示范區85個,茶葉31個,養殖業31個,林業26個,中草藥11個,蔬菜5個,食用菌、休閑農業各3個,糧食、桑蠶各" " " " " 2個。水果產業示范區是全縣數量最多的產業類型,主要以砂糖橘、百香果、獼猴桃、柑橘類等為主導產業,占全縣總數的42.71%。主導產業為茶葉的示范區占15.58%,茶葉是昭平單類產業示范區占比最高的產業。養殖業示范區主要以蜜蜂、雞鴨、魚、生豬等為主導產業,占全縣示范區總數的15.58%;林業主要是油茶、竹、杉木等,占總數的13.06%;中草藥、蔬菜、食用菌、休閑農業、糧食、桑蠶農業示范區分別占全縣農業示范區總數的5.53%、2.51%、1.51%、1.51%、1.01%、1.01%。
農業產業示范區多為扶貧基地,自示范區建設以來,主管部門抽調縣直機關相關人員到一線,所在鎮、村全體干部積極參與建設,積極引導當地群眾自發參與示范區建設,有效帶動山區群眾尤其是脫貧戶就業,經各鄉鎮上報數據統計:示范區2022年務工人數達3590人,支付務工人員工資總額達1.21億元,帶動農戶數達4780戶,其中脫貧戶達1435戶。
2 示范區建設主要做法與成效
2.1 提升產業經營組織化水平
昭平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引進了55家農業企業,其中國家級涉農龍頭企業1個,自治區級涉農龍頭企業2個;15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54個家庭農場,經營主體的廣泛參與提升了示范區建設的經營組織化水平,初步形成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條完善、規模集約發展的產業集群。
2.2 提升產業裝備設施化水平
示范區實施水肥一體化面積383.47 hm2,綠色防控面積1106.67 hm2,引進各類生產、加工等設備634臺/套,建設農業冷庫4500 m2,大大提升了示范區產業裝備設施化水平。
2.3 提升產業生產標準化水平
在示范區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與化學投入品全程可追溯管理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示范區有“二品一標”農產品51個,通過綠色認證作物種植面積約5300 hm2,有機認證作物種植面積約733.33 hm2,產品注冊商標27個、名優品牌21個,有效提升了示范區產業生產標準化水平。
2.4 提升技術要素集成化水平
示范區建設注重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引進先進適用技術,聘請各行業高學歷、高職稱專家學者針對性指導示范區建設,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示范區建設共引進新品種310個、引進新技術240項次,獲得授權專利17項,建立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3個,快速提升了特色農業產業的技術要素集成化應用水平。
2.5 提升農業產業特色化水平
示范區依托昭平縣區域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區位優勢,注重一、二、三產緊密結合,充分延伸產業鏈,堅持特色兼具,形成良性互動,提升產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一是融合發展休閑旅游產業,以農促旅。示范區發展成為休閑旅游點的有12個,2022年接待游客數量20多萬人次,特別是南山茶海核心示范區內打造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景點,設計茶園觀光線路,配套茶園觀光旅游設施,獲得國家4A級景區認證。二是融入我縣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示范區大力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將發展大健康產業融入示范區建設當中,如昭平縣華泰中藥材產業核心示范區把昭平“長壽文化”元素與中藥材養生相結合,促進中草藥產業發展及助推產業扶貧進程,帶動農民快速致富。昭平縣以前零星種植中草藥不足千畝,目前示范帶動發展到3萬多畝(1畝≈667 hm2),其中有600多戶農戶種植超過667 hm2,貧困戶有266戶參與種植。示范區的建設有效提升了昭平農業產業特色化水平。
3 存在問題
3.1 產業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昭平是山區縣,大多數農業示范區域分布于鄉鎮山區,農業生產常常回報期長、市場風險大[3],部分經營主體尤其是鄉級、村級示范區經營主體規模普遍較小,實力較弱,資金投入少。目前縣域內示范區存在道路工程建設、水利設施及高標準農田建設不足等問題,產業基地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薄弱,成為限制特色產業“走出去”的關鍵。
3.2 示范帶動能力有待提高
昭平農業產業經營分散,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精深加工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示范園初具雛形,還未形成成熟的運營模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足,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區分不明顯,很多示范區尤其是鄉級、村級示范區的科技創新仍處于初級階段,無法形成有效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要進一步規范示范區經營主體的運營與管理,提高產業效益,帶動產業發展。
3.3 人才緊缺,科技支撐尚不足
產業的競爭最終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特色農業示范區的發展布局和優化升級中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極為重要[8]。目前昭平縣農業示范區經營主體整體呈現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科技研發能力不足、創新水平整體較低的問題。同時,經營主體的主力軍隊伍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技術接受能力和市場意識有限,造成信息接收與反饋能力差、科技成果落地推廣困難等問題。部分示范區尤其是鄉級、村級示范點尚未能夠建立起嚴格的農產品品質管控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質量不穩定的問題時常出現。
3.4 同質化競爭激烈,產業結構需要優化
昭平特色農產品多,但缺乏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產品品牌,整體來看示范園區知名度較低,農產品品牌效應不足。貴州、云南等周邊省份及廣西區內各市縣已經建設的農業示范區項目群與昭平在資源背景、產品類型、市場定位等方面都有相似性,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昭平縣農業產業特色已不能凸顯,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優化,挖掘高質量、差異化的特色產業迫在眉睫。
4 對策建議
4.1 加大示范區資金投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的基礎設施對提升農業生產抵御各種風險非常重要[9]。昭平是山區縣,產業基地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建設高質量特色農業示范區首要問題就是加大資金投入繼續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及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提升交通網絡化程度,確保示范區、生產基地和城鄉公路之間能夠有效連接;綜合整治縣域內河流,加固防洪設施,提升灌溉技術,采用節水設備,加強水安全保障能力;改造中低產農田,在示范區內綜合整治建設形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農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4.2 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提高示范帶動能力
加快培育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發展離不開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10]。發展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相互協作”的健全長效利益聯結機制[11]。通過“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規范示范區經營主體的運營與管理,提高產業效益,帶動特色產業發展。
4.3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水平
人才是特色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要素。要結合示范區發展計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引進高層次人才,提高技術人員待遇,培養高質量人才隊伍;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根據需要組建產業針對性科技研發中心,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型設施設備,強化科技支撐水平;建立農業示范園區“輔導員”隊伍[12],為每個重點產業配1名以上輔導員,為示范區建設、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政策咨詢等輔導和服務。
4.4 整合縣域高質資源,充分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關系昭平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要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目標,通過構建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為綠色產業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在原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整合昭平縣域內特色資源,精準定位發展方向,圍繞定位方向不斷拓展,結合文化科技資源、地理環境資源、工農業生產資源、鄉風民俗、建筑資源等形成優勢產業,打造優勢品牌,不斷提高地方資源特色的影響力,并圍繞優勢產業來建立產業鏈,管理部門加大專項補貼、扶持及研發投入力度,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強”。
4.5 延伸全產業鏈建設,推動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按照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五化”要求,進一步拓展加工物流、電子商務、休閑康養、文化教育等功能,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拓展產業鏈,大幅度提高產業經濟效益。從品種繁育到種植、加工、包裝銷售,再延伸到產品深加工、物聯網銷售、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領域。不斷增強一、二產業的生產能力,提高第三產業的服務能力。
4.6 持續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對示范區的管理
堅持把示范區創建工作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個重要抓手,繼續全力開展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鞏固、提升等各項工作。鞏固創建成效,充分發揮示范區的產業示范帶動作用,引領農業特色產業穩步健康發展,助推農民增收、產業脫貧和鄉村振興。做好計劃,明確建設目標,主要從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戰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提質增效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把示范區建設成為引領鄉村振興、農業轉型升級、產業興旺的先行區,達到實現富民興邦目標。
參考文獻
[1] 武虹岑.南寧市武鳴區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路徑探究[J].南方農業,2021,15(20):165-166.
[2] 楊香軍.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產業發展路徑探索[J].當代農村財經,2023(4):42-45.
[3] SETYOWATI N, ARDIANTO D T, KHOMAH I, et al.Analysis of potential featured agriculture commodities and processed products in Sragen Regency[J].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9,633(1):012055.
[4] 張夢琪.周口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聚類研究[D].鄭州:河南工業大學.
[5] 蘇潔霞,黃京華.南寧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3):198-201.
[6]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高質量建設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辦發〔2021〕144號)[EB/OL].(2022-01-14)[2023-04-15].http://www.gxzf.gov.cn/html/zfgb/2022nzfgb/d9q_zfgb2022/zzqrmzfbgtwj20201231/t11979318.shtml
[7]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 (2022-02-22)[2023-04-15].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8] 邱巧玲.桂林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5):240-241.
[9] 羅榮標.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建設策略探析[J].南方農業,2021,15(9):174-175.
[10] 劉俊.積極發展現代特色農業走廣西特色的農業產業化之路[J].廣西農學報,2020,35(4):1-5.
[11] 閉東惠,文軍.崇左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發展研究[J].南方農機,2022,53(17):96-98,101.
[12] 謝振華,蔣秋謹,周娟.南寧市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發展的實踐分析[J].當代農村財經,2022(9):52-54.
責任編輯:黃倩盈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茶葉創新團隊建設專項(nycytxgxcxtd-18-06);廣西農業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專項項目(桂農科〔2021〕YT145)。
第一作者:郭壯心(1970—),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茶產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E-mail:gzx5161@163.com。
*通信作者:溫立香(1987—),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茶葉相關研究,E-mail:864655377@qq.com。
收稿日期: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