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期林業建設工程中,林木播種育苗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式之一。要想實現林業工程的發展,就需要應用科學、合理的育苗技術,來提升幼苗的存活率。本文對林木播種前的準備工作、林木的育種方法和育種技術以及播種的注意事項進行探究,以期為林業建設作出貢獻。
關鍵詞:林木播種;育苗方法;育苗技術
林業的發展不僅能保護生態環境,同時又能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播種育苗的方法和技術在目前的林業建設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重視林業育苗技術,選擇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進適宜于各種生長條件的樹木,并加大林木播種育苗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1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1.1場地的選擇與處理
播種前,育苗對培育地點的要求很高,要根據特定的育苗品種和適合其生長、溫度、濕度等條件進行篩選,其中,土壤、水分、氣候條件是最主要的外界因素,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土壤中的化學物質的含量及組成等進行對應的檢驗,以確保所選定的培育地點滿足播種育苗的全部成長需要。選定培育地后,要做好培育地的打理工作。首先,要將栽種區域內的雜草、灌木叢等全部清理掉,并且要將落下的樹枝、落葉等全部鏟除,再將培育地進行一次徹底的翻耕。其次,清除培育地及四周較大的石塊,使土質更好地被風化。最后,在培育地面清理、平整之后,對翻修后的土地進行適宜的施撒肥料,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和營養。
1.2種子的選擇與處理
在育種工作過程中,種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培育工作的成敗,所以種子的篩選與處理是育種作業中最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對樹種的選取上,要對培育的地區域內的土壤特性、養分狀況以及天氣條件等要素進行全面的研究,并與本地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挑選出最適合培育地育種的樹種,確保樹種選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次,選擇品質優良、顆粒飽滿、色澤鮮艷的林木種子,將干枯腐爛的林木種子剔除,并對所選出的林木種子進行滅菌和消毒,以避免林木種子發霉和其他病害的發生[1]。
1.3選擇適合播種的時節
及時播種是實現育種強健高產的一項關鍵技術,適合的播種期能夠使樹木達到壯苗、良種的目的。應遵循不誤農時、及時播種的基本原理,綜合考慮各種節氣因素,如種子地在這個時期的發芽率、生長速度、出苗率等,選取最佳的播種時期,避免因各種環境條件限制、人為因素、病蟲災害等對樹木生長發育產生的不利影響。播種時間可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以在春季進行育種最為常見,且具有更高的成活率。當然,對于不同種類的樹木,應根據其自身的特征選擇最適宜的播種時間。
2 種子的催芽
2.1藥物催芽法
(1)使用化學藥劑進行催芽。最常見的是使用小蘇打、濃硫酸等,也可以使用稀鹽酸、溴化鉀、高錳酸鉀、硫酸銅等來促進萌發。種皮含有蠟質的種子,通常采用濃度為1%的小蘇打水浸法進行脫蠟和脫脂處理。種皮較硬的種子可以用濃度為60%的濃硫酸浸泡0.5h,再用水清洗即可。(2)使用植物生長激素刺激發芽。使用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及吲哚丁酸等藥劑對種子進行處理,能使其從休眠狀態中解脫出來,在0.1%的濃度范圍內應用。(3)使用微量元素促進植物發芽??梢杂免}、鎂和鐵及其他微量元素進行浸種,例如使用濃度為0.01%的鋅和銅或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種24h,在萌發后一年內,幼苗的成活率可以提高50%左右[2]。
2.2水浸催芽
對于正處于休眠期的種子,采用浸泡法進行催芽。用溫水或熱水浸泡,可以讓種子吸收水分進行膨脹,從而促進其萌發。但是,浸泡的水溫和時間要因品種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容易萌發的種子用水或流動的水浸泡1~2d就可以播種了。對于其他種類的種子,通常用45℃的溫水,在浸泡一天一夜之后,將它們裝進袋中或籃筐中(在上面放置透氣的濕布片,濕布片每日用熱水清洗一次),或與3倍量的濕沙進行混合,將它們放到暖和的地方進行催發,要讓浸種的溫度維持在25℃。當1/3的種子出現“裂嘴”時,就可以開始播種了。對于種皮密度高、硬度強的種子,例如刺槐、山桃以及山杏等,一般用90℃的熱水進行浸泡。在進行浸種時,種子和水的體積比為1∶3,為了保證種苗的溫度均衡,在倒水的過程中,要邊倒邊攪拌。攪拌至水溫涼一點就好。經過一天的浸泡,種子會鼓起,將剩下的種子用同樣的方法重新浸泡,把已經萌發的種子進行催芽[3]。
2.3機械損傷催芽
對種皮進行機械摩擦,使其滲透力增加,從而提高種子的吸水率和發芽率。小號的籽??梢杂?~4次的砂石拌勻,然后輕輕碾壓??蓪⒋罅5淖蚜Ec鵝卵石混在一起進行研磨或用攪拌器進行研磨。小粒的籽??捎蒙凹堁心?,也可用鉗子把種殼剪掉。為避免傷害種子,這種催芽法適用于山楂、銀杏等較厚且較硬的種子。經過機械加工后,通常還要用水浸的方式進行種子的萌發。
3育苗技術
3.1容器育苗技術
容器育苗過程中采用非織膜技術最為普遍,一般使用非織造布或者類似的織物。其方法為:將種子裝入非織造布袋內,并對布袋進行封口;將含有種子的非織造布置于特殊的容器內,用焊料填滿,然后進行移植??傮w而言,此法使用的材質比較堅硬,適用于山區植樹造林。另外,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幼苗,其根部比較強壯,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判斷幼苗的優劣。其培育方式與苗圃育苗方式一樣,可通過播種、扦插和移栽將其轉移到大型容器內培育。
3.2扦插技術
該方法是目前國內林木播種育苗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采用該方法進行林木培育,除要根據林木種子自身特點外,還應結合地區的土壤情況進行培育。其次要注意營養供給,由于采用扦插法,必須給幼苗提供充足的營養,以確保幼苗存活。在春天或秋天,給已成年的植株噴上生根藥劑,當植株的樹枝上萌發出足夠數量的嫩芽后,早上將一些帶有嫩芽的樹枝剪下,并將其扦插到一定的培養區域中,如土沙或者水中,等樹枝下端長出根莖后,即可將其移植到泥土中,形成新的植株。在這一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濕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培育的土壤必須是潮濕的。這種方法可以確保作物的優秀品質,并且可以將優秀的基因傳承下來,不會出現突變。
3.3嫁接技術
嫁接育種技術是一種無性繁殖,以樹木的樹枝和幼苗為嫁接原料。在造林中,對某些根系不發達的樹木,應優先采用嫁接技術。其技術的應用原則是:將性能優異的植物與性能較差的植物進行嫁接,并在特定的栽培環境下實現二者的完美融合。嫁接技術為根系脆弱的幼苗提供了充足的養分。這樣做的優點是可以通過長勢好的植物來推動長勢差的植物的生長,從而提高幼苗的存活率,缺點是對幼苗所處的環境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來說,蘋果和葡萄等果樹的栽培采用的都是嫁接法。必須科學合理地選用嫁接原料,以砧木為最好。從幼苗上摘下嫩葉,并將其與根莖連在一起的做法叫做芽接[4]。
3.4床作育苗
在林業發展過程中,床作育苗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樹木幼苗培育方法,根據苗床的差異,有高床育苗和低床育苗之分。高床育苗就是在離地17~20cm高的地面上進行,通常適用于針葉林和闊葉林以及對土壤含水量和排水性有很強需求的樹木。低床育苗就是在走道下面15~25cm的地方種植,適用于對土壤含水量沒有太大需求的樹木。由于高床育苗與低床育苗對樹種的要求條件各有不同且適用于大部分的樹木培育,所以,床作育苗被認為是一種很好的育苗方式。
3.5冬季大棚育苗技術
冬季大棚育苗一般于秋收之后開始進行,選擇土壤源、水源和光照條件好的地區,搭建一個簡單的溫室大棚,在大棚內栽種樹木幼苗。可以在夏季和秋季的大棚內進行林木育種,年后天氣開始轉暖時再將幼苗移栽到培育地。冬季大棚育苗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而且大棚育苗對技術的要求也比較低,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林木育種工作中。
3.6大田育苗
大田育苗也叫做農田式育種,就是用一種和種植莊稼相似的方式來培育樹木。大田育苗有壟作和平作之分,壟作指的是在平坦的土壤上,根據一定的規格距離,將土堆成東西走向的壟,這種方式適于培養管理粗放的樹木苗種。平作法是在土壤平坦的地方進行幼苗培育。由于田間育苗容易實現自動化,大大減輕了人工勞動,加快了育苗的進度,因而在林木育苗項目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3.7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植物組培技術是近年來基于植物細胞的萬能特性而開發的一種新型的無性生殖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也稱為離體培養,從植物中提取出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器官或細胞,以及原生質體等,經過一系列的無菌處理,在無菌的情況下,將它們接種到包含多種養分和植物激素的培養區域內,從而得到一種可再生的完整體植株。從狹義意義上來說,它是用植物各部分組織,比如形成層、薄壁和葉肉組織等對其進行培育,從而得到再生植株。它還是一種在培育的過程中,從各個器官上產生愈傷組織的培養,由愈傷組織進行分化,最終形成再生植物。
3.8移苗技術
移栽技術是在整個苗種培育的過程中,選擇出根部比較完整的苗種來育種,從而提高整個林業建設工程的品質。這種方法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低,即便是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也不會影響幼苗的存活率。不過,在此項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應留意各類資源的使用,避免種植費用的上升。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費用投入到育種工作中,從而提高種苗的總體品質。最好是在春天移栽,并且最好是在初春土壤軟化后馬上移栽,這時移栽幼苗的存活率高。如果選擇在秋天移栽,要在冬天溫度不會過冷、沒有霜凍和春季干旱的地方進行。由于苗木根部還沒有完全活躍,在幼苗的地面部位已經完全休眠后,可以進行秋栽,這樣移栽的成功率就會很高。
3.9分殖育苗技術
分殖技術是把樹木的一部分營養器官分離開來,當作原材料來栽種。總的來說,這種方法比較容易應用,而且幼苗能快速成長,可以提高林業建設工程的工作效率。另外,這種方法多用于幼苗比較少的地方。但在應用該技術時,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濕潤和疏松,從而提高育苗的存活率。
3.10壓條繁殖技術
壓條繁殖方法指的是將原本長在母樹上的枝條,埋在泥土里,或者用一些潮濕的物質將它包裹起來,這樣就可以讓它的被壓部分生根,之后,它就可以脫離母株,變成一株單獨的新植物。通常情況下,它也被用來培育那些很難生根的花和灌木。在秋末或初春萌發之前,使用兩年內成枝在休眠期進行壓條,以常規壓條為主。在生長季節,通常是用一年生的嫩枝打頂。
3.11分株繁殖技術
分株法適合于根系和莖稈容易生長的樹木,如槐樹、臭椿樹以及棗樹等,其根部往往生有叢生的嫩葉,并從土壤中生長出來。將根莖從母樹中切挖出來,從而生成新的植株,也可以將簇長的植物挖掘出來,之后再進行分離種植。從母樹中分離出來而獲得新植株的方式就是分株繁殖。在分株時,根蘗苗要有較為完整的根部,地上部分還要有3個以內的基干,以利于幼苗的生長。通常情況下,在分株后會有足夠的時間讓根部愈合,然后長出新根,對植物的生長和開花都有好處[5]。
4育苗注意事項
測定土壤的品質及濕度。在幼苗期,應選用適宜于幼苗發育的土質作為幼苗培養基;當土壤環境與苗木生長環境不一致時,將會對苗木的成活產生制約,同時還會對苗木的根部吸收營養造成障礙,從而造成苗木的疾病,對苗木的整體成活率產生影響。針對幼苗受土壤制約的特點,應選用適合幼苗培養的土壤,并做好相應的排水處理。此外,還應該注意到氣溫的改變對幼苗的生長所造成的影響。除此之外,在樹木建設的時候,還應該采取相應的病蟲害防控措施,從而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在栽植苗木的時候,應該對林木的真實成長狀況進行實時觀測,避免病蟲害對林木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另外,樹木在成長的時候,由于受到皮下菌的作用,容易患上葉斑病,所以要對樹木的根部、枝葉等進行相應的預防。另外,可以按照具體的條件進行樹種的混合種植,從而提高病蟲害防控的效率。林木播種育種中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病蟲害控制手段,將會給樹林帶來嚴重的危害,所以,對病蟲害所引起的林木凋亡,除了要清理掉其患病枝條和葉片外,還要注意對于病原菌的控制。枯萎的病枝上有大量的腐生生物,并且寄生菌會隨著幼苗的成長擴散,從而造成幼苗的死亡。所以,一定要從源頭上來防控病蟲害,并針對不同的病害類型,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以達到對病害的有效防控。防止育種過程中幼苗因溫度過高而造成的日灼傷??梢圆扇∫恍┙禍胤椒ǎ缯陉?、澆水等。在幼苗發育期間,要對幼苗進行施肥,以確保幼苗的生長發育。要在初期,按照不同的土壤條件,尤其在雨水過后,及時噴灑氮肥,生長的中后期視具體條件,加大施肥力度,在后期多施鉀肥,能有效改善幼苗的生長條件,并能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以促進幼苗的木本的生長。間隔的長短要視幼苗的生長速度及抗性的大小決定。移栽后要立即澆水,能有效改善幼苗的生長條件。
林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些國家以犧牲森林為代價推動經濟發展,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近幾年,由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以及對森林資源的重視,全球范圍內都在尋找行之有效的林木育苗方式,我們應該增加造林面積,推動森林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艷艷.林業嫁接育苗和容器育苗技術探究[J].河南農業,2023(08):43-45.
[2]張文赟.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育苗技術要點分析[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01):66-68.
[3]于繼輝.林業育苗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11):112-114.
[4]黃枝鴻.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J].新農業,2022(15):28-30.
[5]齊林強.淺談林木播種育苗方法及技術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0):1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