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綠色小麥栽培技術的發(fā)展,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推廣與田間管理受到廣泛關注,相關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大量涌現(xiàn)。基于此,本文簡單分析常見的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深入探討相關的推廣策略及田間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小麥;小麥栽培;栽培管理
在生態(tài)化理念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綠色小麥栽培技術及推廣與田間管理策略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綠色小麥栽培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必須明確常見的綠色小麥栽培技術,采取相關的推廣策略與田間管理技術。
1 常見的綠色小麥栽培技術
1.1翻土技術
在綠色小麥栽培技術中,播種前需要首先進行翻土工作,確保小麥的播種質量。翻土前應對小麥栽培地周邊環(huán)境進行仔細調查了解,合理選擇具體的翻土方法。翻土過程中應注重避免土壤中的水分及營養(yǎng)物質流失,可以利用機械化設備進行翻土,減輕對土壤的破壞。
1.2播種技術
播種技術是綠色小麥栽培中的關鍵技術,對小麥后續(xù)生長情況具有直接影響。播種前通常需要選擇合適的小麥品種,滿足小麥的綠色栽培需求[1]。例如,河南省夏邑縣現(xiàn)階段投入栽培的小麥品種,主要有華偉305及華偉307等。播種時需要合理控制栽培密度,避免密度過小導致部分小麥無法獲取充足養(yǎng)分。
2 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推廣策略
2.1加大栽培技術宣傳力度
宣傳法是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推廣中的常見方法,通過宣傳群眾的生態(tài)意識能夠獲得有效提高,充分了解掌握綠色小麥栽培的理論知識及實際栽培技巧,達成推廣目的。綠色小麥栽培的農業(yè)等相關部門應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采取培訓及講座等形式對群眾進行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應向群眾普及綠色小麥的具體栽培技術及相關的具體應用方法,并使群眾充分明確綠色小麥栽培的注意事項。同時相關部門可以將宣傳或培訓地點設置于小麥田間,工作人員可以親自演示栽培方法,引導群眾深入田間進行綠色小麥栽培技術的學習。使群眾在身臨其境中激發(fā)栽培綠色小麥的興趣,提升栽培積極性,達成綠色小麥栽培技術的推廣目的[2]。此外,相關部門應注重加大綠色小麥系列產品的宣傳力度,向群眾宣傳綠色小麥產品在市場中的銷售情況及可觀的收益情況,使群眾直觀地明確綠色小麥栽培的優(yōu)勢,產生栽培興趣,從而達成推廣目的。
2.2提高小麥栽培資金投入
綠色小麥的栽培工作通常包含眾多流程,具有較強的復雜性特點,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推廣綠色小麥栽培技術的難度較大,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大量的資金,滿足綠色小麥的栽培及推廣需求。綠色小麥的栽培主體中農民占據(jù)較大的比例,現(xiàn)階段在對農民進行栽培技術推廣時存在資金投入力度不足的問題,相關的推廣設備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建設不完善。在推廣人員方面,由于缺乏資金激勵,相關工作人員的宣傳推廣工作積極性低,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基層農民推廣資金的投入力度,利用所投入的資金建設推廣設備及激勵推廣人員,提高基層栽培技術推廣能力,保障綠色小麥種植技術能夠在基層農民中得到有效推廣。例如,河南省夏邑縣現(xiàn)階段召開小麥烘干補助工作推進會,加大小麥糧食烘干設備的資金投入,有利于促進綠色小麥栽培技術的推廣。
2.3采用信息化形式推廣
現(xiàn)階段隨著社會及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技術逐步廣泛應用于各領域。在綠色小麥栽培領域,同樣可以采用信息化的形式進行栽培技術的推廣。信息化技術包含多種形式,如大數(shù)據(jù)技術、云技術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等。在眾多信息化技術中,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通常應用最為普遍,在綠色小麥栽培技術的推廣中,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先進網(wǎng)絡信息平臺開展工作。例如,在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施肥工序的推廣工作中,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系統(tǒng)及平臺,科學合理地向群眾講解展示肥料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比例調配方法,使群眾掌握正確的小麥施肥方法[3]。除了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外,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開展線上推廣。在推廣前提前錄制綠色小麥栽培技術的宣傳講解視頻,通過線上教學模式向群眾進行推廣。在農村群眾中視頻可以在村委會等工作場所進行投放,提升推廣的方便快捷性。
3 綠色小麥栽培田間管理技術
3.1施肥管理
綠色小麥在栽培后,需要汲取多種不同類型的營養(yǎng)物質,滿足自身的生長需求。化肥是綠色小麥生長過程所需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因此在田間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小麥進行科學施肥管理,確保滿足小麥的肥料養(yǎng)分需求。綠色小麥施肥的具體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施肥時間的管理。綠色小麥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均需要肥料養(yǎng)分。在對綠色小麥進行施肥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小麥整個生長階段的施肥管理,避免出現(xiàn)忽略小麥在部分生長階段中的肥料需求,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首次施肥時間通常應處于綠色小麥初期階段,可以在小麥的播種階段進行,化肥的施加形式可以采用機械及人工兩種形式。使用機械施加方法時通常將施肥技術與播種技術相結合,將所需的化肥安裝于播種機器上,在播種的同時對綠色小麥種子進行施肥。人工形式的肥料施加方法可以采用噴灑化學藥劑的方法進行,噴灑肥料的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均勻噴灑,確保全部綠色小麥充分汲取化學養(yǎng)料。第二,施肥形式的管理。不同規(guī)模的小麥田需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施肥方法。規(guī)模較小的綠色小麥田可以采用上述的人工施肥方法,規(guī)模較大或規(guī)范化栽培模式下的小麥田,可以采用上述的機械施肥方法。機械形式的施肥方法具有施肥效果好、覆蓋面積較為廣泛的優(yōu)勢,有利于提升田地土壤表面的光滑平整度,為小麥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第三,施肥用量的管理。在施肥的過程中,應根據(jù)小麥的不同生長階段選擇合適的化肥添加量。處于苗期的綠色小麥通常生長速度快,對于肥料養(yǎng)分的需求量較大,應適當增加施肥用量,綠色小麥在成熟至收獲階段,通常對化肥的養(yǎng)分需求量較少,可以適當減少肥料用量。第四,化肥種類的管理。為了充分滿足綠色小麥不同生長階段的肥料養(yǎng)分需求,在施肥的過程中,可以調配混合不同種類的化肥進行施加。綠色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常見化肥種類包括氮肥、磷肥及鉀肥等,在調配過程中要合理控制比例,確保充分滿足小麥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3.2灌溉管理
綠色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具有水分需求量大的特點,在田間管理工作中應做好小麥的灌溉工作。在發(fā)現(xiàn)小麥水分短缺時,應及時進行灌溉,避免對綠色小麥的正常生長、栽培質量及收獲產量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響。小麥的灌溉管理工作通常在小麥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具體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綠色小麥在果實顆粒初步形成階段,對水分的要求通常較高。如果水分在消耗完后無法迅速獲得補充,綠色小麥的顆粒容易出現(xiàn)生長速度慢、顆粒形狀畸形及數(shù)量低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做好及時灌溉。第二,在綠色小麥的花朵開放階段,開花后的十天左右需要進行灌漿處理。在灌漿過程中,綠色小麥的根系部位通常出現(xiàn)生長能力弱的情況,對小麥田周邊環(huán)境的適應力降低。在灌溉管理工作中,由于綠色小麥的根系部位主要通過田地的土壤汲取養(yǎng)分,因此需要做好土壤的水分灌溉工作。在灌溉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周邊環(huán)境的具體氣候及溫度條件,對土壤所含的水分進行判斷。外界環(huán)境溫度適宜,土壤表面溫度較為平穩(wěn)溫和,土壤中的水分流失情況通常較慢,可以適當減少灌溉次數(shù)。土壤的具體水分含量除了表面溫度外,內部因素同樣會對綠色小麥根系的水分汲取造成影響。土壤內部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含水量,土壤內部含水量過低會影響小麥根系及其他部位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導致小麥減產,含水量過高容易導致綠色小麥出現(xiàn)營養(yǎng)過剩的情況,因此在灌溉管理中,應將土壤內部的含水量控制在土壤內外部整體水分含量的70%左右。第三,在綠色小麥的后期生長階段,灌溉管理工作需要注重降水量對小麥造成的不良影響[4]。在每年的降水高峰期,小麥田間的氣候容易過于濕潤,濕度的不斷擴大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無法有效透氣的土壤會使水分的正常傳輸出現(xiàn)混亂,過量降水會導致綠色小麥的根系等部位由于水分泛濫出現(xiàn)澇病腐爛情況。同時綠色小麥的葉片及顆粒等方面同樣會出現(xiàn)腐蝕、枯萎等問題,影響綠色小麥的正常生長。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應在降水過多時將積聚的多余水分充分排除,避免綠色小麥的田間產生積水現(xiàn)象,對小麥各部位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3.3除草管理
綠色小麥的除草田間管理工作,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可以按照不同季節(jié)對除草時間進行劃分。除草管理過程中應遵循秋季為主,春季為輔的原則。在秋季時雜草清除工作可以適當加大管理力度,使用化學除草藥劑,對綠色小麥田間產生雜草的區(qū)域進行噴灑滅殺。同時可以采用混合藥劑的方法,加大雜草的清除力度。將各類化學藥劑按照適當?shù)谋壤M行充分混合,在藥劑調配后使用專業(yè)的精密儀器,對混合藥劑是否達到雜草清除標準進行檢測,在質量達標后投入使用。在春季時,由于秋季雜草清除的力度較大,小麥田中再次產生雜草的區(qū)域較少,可以適當減小除草管理力度,采用補除的形式對雜草進行治理。在冬季時,可以進行春季的除草準備工作,做好春季雜草生長的預防工作,減少春季綠色小麥田地雜草過多對小麥出苗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第二,在除草田間管理工作中,采用季節(jié)法進行除草時,應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溫度采取合適的除草方法。春季的除草工作應在溫度達到5℃左右時進行,冬季時的除草工作主要集中于綠色小麥的莖葉部位,在小麥的莖葉數(shù)量生長至2~3 葉時,應在氣溫較高時進行除草。同時在除草藥劑方面,同樣應根據(jù)氣溫情況進行選擇,結合雜草的種類選擇藥效強、性價比較高及對環(huán)境污染破壞小的藥劑。例如,近年河南省夏邑縣的春季除草工作中,開展小麥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示范區(qū),根據(jù)溫度采用無人機噴灑除草藥劑的形式進行工作。第三,除了化學藥劑除草方法,管理人員可以采取翻土深耕的形式進行綠色小麥田的除草工作。翻土深耕方法的雜草清除力度較強,可以應用于雜草根系埋入土壤較深區(qū)域的情況。這種除草方式能夠有效清除生命力較強的雜草,避免雜草與綠色小麥搶奪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影響綠色小麥的正常生長。在翻土深耕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注重避免雜草出現(xiàn)再次滋生的情況。應加大翻土深耕力度,通過深耕的方式將綠色小麥田地的土壤充分翻出,找出土壤內部較深區(qū)域存在的雜草,將雜草從根系部位進行徹底清除。根系部位的清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阻斷雜草的生長,降低雜草再次茂盛生長的頻率,避免雜草生長問題過于嚴重,對綠色小麥的栽培質量、正常生長發(fā)育及養(yǎng)分獲取造成不良影響。
3.4倒伏管理
在綠色小麥的田間管理工作中,除了需要充分滿足小麥的生長需求外,還應對綠色小麥生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進行管理。倒伏現(xiàn)象是綠色小麥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常見異常情況,產生時間通常位于小麥生長階段末期。小麥倒伏狀況的產生原因包括多個方面,其中的主要原因通常為小麥品種選擇不當及小麥播種數(shù)量過多。小麥在播種時,沒有根據(jù)實際栽培需求及所在栽培地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小麥品種,導致小麥在栽培后無法充分適應生長環(huán)境而出現(xiàn)倒伏。播種時沒有做好播種量的控制工作,小麥播種數(shù)量過多直接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小麥在栽培后,所必需的生長養(yǎng)分無法充分地分配到每株小麥中,小麥的根莖生長成型后通常較細,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增加倒伏的概率。因此在綠色小麥的田間管理工作中,應做好小麥各生長階段的倒伏管理工作,保障綠色小麥健康生長。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小麥灌漿生長階段的倒伏管理工作。灌漿工作與降水量關聯(lián)密切,管理人員應加大天氣情況的觀察力度。如果天氣在較短時間內出現(xiàn)的變化大或降水多,應減少綠色小麥的水分灌溉次數(shù),預防小麥倒伏。在灌漿工作持續(xù)一段時間后的中期階段,小麥出現(xiàn)倒伏情況時能夠通過自身的自動調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生長形態(tài)。因此管理人員在發(fā)現(xiàn)部分綠色小麥出現(xiàn)倒伏情況時,應嚴禁私自進行干涉及管理,使小麥的倒伏情況保持自然狀態(tài),避免在外界及人力過于干涉的作用下,小麥倒伏情況逐步嚴重,出現(xiàn)莖稈及葉片等部位完全折斷的情況,小麥無法正常生長。在灌漿工作的后期階段,如果綠色小麥出現(xiàn)倒伏情況,可以將已成熟的小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收割。避免倒伏情況持續(xù)時間長對綠色小麥的產量造成不良影響,出現(xiàn)減產問題,影響經濟效益。第二,小麥拔節(jié)生長階段的倒伏管理工作。可以采用噴灑化學藥劑的方法對倒伏現(xiàn)象進行預防。化學藥劑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用量,避免藥劑施加過多造成殘留,對小麥造成腐蝕及燒灼等方面的破壞[5]。化學藥劑的噴灑區(qū)域通常位于綠色小麥的葉片部位,為了保證藥劑能夠噴灑均勻,在選擇化學藥劑時,可以采用噴霧形態(tài)的藥劑,有效提高綠色小麥倒伏情況的預防效果。
綜上所述,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推廣與田間管理直接影響綠色小麥的栽培質量,必須聚焦于育苗、翻土及播種等方面的綠色小麥常見栽培技術,采取相關的推廣策略及田間管理技術,促進綠色小麥栽培技術更好地應用及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東學,張慶芝.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分析[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2(12):209-211.
[2]王清明.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黑龍江糧食,2022(10):36-38.
[3]王娟.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14):48-50.
[4]李超.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措施推廣[J].黑龍江糧食,2021(11):115-116.
[5]趙明.優(yōu)質小麥栽培技術及推廣對策[J].種子科技,2020,38(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