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蔗糖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在食品產業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目前各食品產業對于蔗糖的需求量及品質要求都有所提高,甘蔗產業必須推進全程機械化,提高生產的現代化程度,滿足需求側的質量與產量要求。本文將簡要概述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的重要意義,重點分析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并研究相應的措施,希望能解決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進程中的問題,促進甘蔗產業機械化發展。
關鍵詞:甘蔗;全程機械化;食品產業
1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的重要意義
甘蔗是我國四大經濟作物之一,也是我國糖料的主要來源之一,種植面積非常大,產量也較為可觀。在我國糖料中,甘蔗的種植面積最大,位居世界前列,甘蔗產業是我國農業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也是南方農民用于增收的重要產業。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甘蔗產量不斷增加,但甘蔗種植產業面臨種種問題,甘蔗的種植面積已接近飽和,很難再以增加種植面積的方式增加產量。除此之外,勞動成本過高,且甘蔗種植時的管理質量和機械水平過低。
將糖列為與糧、棉、油、肉同等重要的國家戰略物資,規定其儲備量必須達到滿足全國三個月以上消耗量的需求。巴西和印度食用糖產量占全球60%以上,作為戰略物資,戰爭時期才顯示其重要性,國外資本會坐地起價直到封鎖,如此將會出現卡脖子局面,后果不堪設想,大豆、芯片等就是例子。所以,為提高我國甘蔗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提高戰略物資儲備,必須加強甘蔗產業的國際化、現代化程度,積極將機械設備運用于甘蔗產業的生產活動中,降低生產總體成本,提質增量,加大總體生產效益。
2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的重點和難點
我國目前甘蔗產業的機械化程度與諸多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但目前的程度能夠望其項背,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勢必能夠達到甘蔗產業的全程機械化。從甘蔗產業總體的機械化重點角度來看,甘蔗產業需要建設完善且系統的服務制度,比如種植引導、維護指導等。在建設時,要注意區域的特殊性,要做到因地制宜,甘蔗產業生產活動中需要的機械設備都要與地域特點適配,比如在崎嶇的種植地區應配備手持型設備。在總體的難度角度來看,第一,當前的大部分種植戶的思想觀念過于落后,不愿意使用機械化設備生產,依然用人力種植生產。種植戶認為機械化設備會產生各種不可預見的故障,并且大型機械價格較高,認為人力生產的總體成本低于機械化生產。第二,大多種植戶文化水平較低,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差,機械化設備學習成本較高,想要利用也有心無力。第三,全過程機械化需要多種機械設備,其中有些設備操作難度較高,需要有一定的機械知識才能掌握。
2.1生產技術以及地理處理技術不到位
因為甘蔗主要生長于南方熱帶地區,而南方地區山地多平原少,很難大規模、大面積種植,所以我國的甘蔗種植大多是“小而多”的模式,也就是小面積,多分布。這樣一來,我國無法直接運用國外發展成熟的甘蔗生產設備,這些設備大多體積龐大,且價格高昂,對于作業環境有非常高的要求,很難進行小面積作業。我國根據本土的實際條件開發的相關設備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還沒有投入大規模使用,需要一定時間的開發與研究,這也就導致我國目前甘蔗產業很難達到全程機械化。
我國目前使用的機械大多功率較小,其性能達到的生產效率與全過程機械化還有一定距離,自主研發的機械還沒有達到能夠廣泛推廣的標準,并且相關的配套設施也不夠齊全。在實際生產中,很多設備在用完之后會被露天放置,南方天氣又相對潮濕,所以設備很容易出現銹蝕問題,并且當地缺少此類設備的基礎配套設施,出現故障后得不到有效維修,會導致生產活動受到嚴重阻礙。此外,我國甘蔗生產位置以山地為主,此類地區地勢不平整、坡度高、水分含量較低、土壤肥力較低,此類地區在進行機械化生產時,是非常嚴重的阻礙。在此類地形的甘蔗生產中,很難找到適用的機械化設備,導致全程機械化難以推進,生產效率較低。經調查表明,雖然國家現階段提倡集約化、規模化甘蔗生產,但目前的甘蔗產業還是以傳統的家庭耕作模式為主,規模化甘蔗生產比例較低。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生產規模小,盈利少,沒有足夠的資金購置大規模生產設備,并且其生產所用的土地規模也較小,大型生產設備無法作業。這就導致我國的甘蔗產業很難推進全程機械化,難以做出現代化變革。
2.2宣傳工作不到位并且缺少專業人才
我國當前的全程機械化宣傳工作并不到位,沒有讓眾多種植戶了解到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要性。無論是宣傳工作還是推廣工作,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所以資金量不足嚴重阻礙了宣傳工作、推廣工作。很多推廣人員在工作時不能跟隨時代變化,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理念,導致種植戶接受不到最為先進的甘蔗產業機械化知識,阻礙全程機械化推進。
2.3政府缺少大力支持政策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一度非常迅猛,在目前已達到平穩發展階段,國家相關部門就國家發展情況,推出多條關于甘蔗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條例,比如構建國家糖料基地、推廣優良甘蔗品種、更新種植方式等。這些政策對于我國甘蔗產業的發展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對于全程機械化方面,此類政策少有提及。
由于缺少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該地相關部門的全程機械化推進工作沒有足夠資金,種植戶對于此類設備的了解并不足夠;沒有優惠政策支持,種植戶難以產生購置機械設備意愿,導致機械化生產難以推進。在建設糖料生產基地以及推廣優良品種時,國家方面也缺少相關政策的支持,工作效果較差。
此方面的宣傳工作與資金投入都不到位,這導致機械化宣傳、機械使用方面的專業人才較少。甘蔗生產全過程機械化需要用到大量的資金、人力、技術,用于研發和推廣,但目前國家對于此方面的重視程度較低,不能給予甘蔗產業全過程機械化方面足夠的研究資金,研發、推廣工作進展緩慢,資金量不足使研究工作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4甘蔗生產產業鏈有缺陷
當前時代背景下,各種產業在發展中都建立了產業鏈,助益其發展。近年來,我國的農業市場已經有使用于多種地域的一體化農業生產設備,但經過調查發現,這些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并不穩定,并且每種型號的設備難以適應其他地形,泛用性較低,很容易出現故障,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阻礙正常的甘蔗種植工作,使種植戶無法獲得目標收益,阻礙甘蔗產業發展。此外,種植戶在種植甘蔗時,大多數仍然利用傳統方式和自身的經驗進行種植,并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沒有種植方面的專業人才指導,更不會使用較為先進的生產工具,甘蔗產量僅能保持基本水平,以上這些情況使甘蔗產業的生產鏈缺陷愈發明顯。傳統甘蔗種植模式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不及機械化生產,在面對面積相同的土地時,全程機械化種植能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質量更為上乘的甘蔗。傳統甘蔗種植模式不能快速地將產品提供給供應商,并且勞動力成本非常高,種植戶收益較低。
我國的甘蔗產業大多是以中大莖早熟高產的臺灣甘蔗為主,此類甘蔗產量較高,較為適合我國的水土環境,但是其宿根性非常差,出現大風天氣很容易倒伏。這就導致這類甘蔗并不適合機械化生產。
2.5沒有形成科學的機械化流程
甘蔗產業全流程機械化已經引入國內多年,但國內的研究重點是設備應用的本土化,對于機械化流程并沒有進行相對深入的研究。若想真正實現全流程機械化,必須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機械化作業流程,所謂機械化流程包括土地規劃、種植整理、機器耕地播種作業、加工產物、種苗培育、田間管理、作物收獲等。在實際生產中,很多情況下都沒有將這些環節很好地銜接起來,缺乏科學性、計劃性,生產作業規模較小,生產數量與質量都不能達到國際化標準,導致甘蔗收益較低,阻礙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發展。
3新形勢下推進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的措施
為有效推進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提高機械化與甘蔗產業的聯合效果,推動甘蔗產業深化發展,必須基于發展中的重點與難點,從種植戶、設備效益等視角出發,全方面研究全程機械化的措施。
3.1改善種植基礎環境,建立完整流程
許多用于甘蔗產業生產的機械化設備體積較大,需要很大的空間才能良好作業,比如收割機等。所以種植地區必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積極運用機械化設備參與生產,地方政府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整合種植戶土地聯合生產,達到規模化集約生產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要基于甘蔗的生長需求、種植戶的意愿以及當地環境等條件,規劃出較大的生產區域,聯合生產。這樣一來,不僅能發揮出機械化生產的效率,還能顯著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益。同時,此種生產模式還能提高種植戶對于機械的運用熟練度,推進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進程。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強不動作業環節的流暢性,使其能夠順利進行,并重點培育符合要求的機械廠家,做到自給自足,盡可能降低農機購買價格。
3.2結合地方特點,加強宣傳工作
對于大部分種植戶的傳統意識,相關部門應結合當地特征,選擇合適的方法,加強宣傳工作,讓種植戶意識到機械生產的真正價值。第一,相關部門要深入了解地方的各種特色,比如地域特點、文化特點等,明晰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并與當地契合的宣傳計劃。相關部門在調查時,應深入基層,走到百姓家中、田地間和企業里,深入了解當地種植戶的所需、所求,以及他們的各種顧慮。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根據自己的調查與理解制定調查問卷,切實了解到種植戶的所思所想。第二,在收集一定信息后,應將現有的信息匯總,梳理出其中有用、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基于以上信息制定宣傳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宣傳策略的制定必須要從多個角度展開,宣傳內容要真實可靠,讓人信服。同時還要在當地多個地區建設宣傳據點,讓種植戶感覺有著落,加深其信任程度。第三,要根據當地的各種特色拓展宣傳手段,運用多種渠道宣傳。在某些地方,宣傳時可以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娛樂內容,如戲曲等。比如說在村中宣傳可以聯動當地村委,用村中廣播宣傳;聯動當地名望較高的種植戶,讓其起帶頭作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各種平臺上發布宣傳視頻等。這樣一來,更多的種植戶能夠看見宣傳內容,使其切實理解,還能提高其對于宣傳內容的接受程度,真正達到宣傳效果。
3.3建立示范區域,起帶頭作用
很多情況下,紙面上的宣傳難以起到理想效果,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直觀系統、有效的示范區域,讓種植戶感受到甘蔗產業機械化的效果,改變其固執的傳統思想,帶動其積極運用機械設備,展開生產活動。同時也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的先進種植地區開設示范建設區,如廣西等地。
在示范區域建設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相關部門應聯系當地政府、村委、種植戶,成立機械應用合作社,不僅演示機械生產效果,還要讓種植戶試用。第二,應結合種植戶的具體需求以及示范區域的條件,營造種植戶實際遇到的種植場景,讓其切實感受到機械生產的效果。第三,為激發種植戶的積極性,可以在示范區域設定一定獎勵機制,比如學習證書、免費租賃設備等。如果當地種植戶看到設備生產的可靠性,他們就更加愿意接受機械設備生產。
3.4基于本土環境,研究小型生產設備
我國甘蔗產業目前的生產規模較小,并沒有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山產區域大多是丘陵類地形。所以,國家相關單位應實行階段化研究,逐漸推出不同類型、規模的生產器具,在目前主要研究小型生產設備,著重開發微小型甘蔗收獲機、剝葉機、裝載機。在日后集約化生產模式占據主流時,再開發大型生產設備。這樣一來,就能夠運用先進的技術與工藝,破解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技術難點,逐漸改善我國的設備困境。
3.5結合發展情況,推出優惠政策
為提升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增加相關人才數量,地方政府必須結合當地發展狀況,以及國家的農業發展戰略,制定并推出科學、有效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補貼目錄向大中型農機機具傾斜,使當地種植戶能夠有更高的意愿購置生產設備,并將其運用于甘蔗生產中。實際工作中,為進一步擴大甘蔗機械的運用范圍,提高宣傳效果,地方政府應嚴格落實國家最新政策要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頒布符合地方農業情況的機械扶持政策,逐一細化現代化農業機械購買補貼,向當地農戶系統化講解政策內容,促使每個農戶都能了解最新政策,提高甘蔗機械的購買欲望,實現機械化生產。此外,地方政府還應將目光放到機械油料技術培訓、油料供給、貸款等方面,為農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其解決農機購買存在的顧慮和問題,充分調動購買積極性。
此外,政府部門應建設農機化技術服務體系,引進專業技術人才,開設甘蔗農機技術講解課程,鼓勵并引導農戶參與,借助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機械操作技術要點。并由專業人員帶領實踐操作,了解農戶掌握程度,便于靈活調整講解內容,確保農戶學會農機維修技巧、操作方法,還應適當滲透關于科學種植內容,逐步提升甘蔗產量,創造更高的種植效益。
綜上所述,若想讓甘蔗產業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推廣全程機械化。相關部門應充分了解甘蔗產業全程機械化的重要意義,以及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探索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甘蔗產業進一步發展。只有將甘蔗產業的生產全程機械化,擴大生產規模,使甘蔗產業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轉變為規模化集約式生產,才能真正提高甘蔗產業的產量與質量,提高我國甘蔗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保證種植者獲得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