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米作為當前農業種植中的主要作物,在我國的糧食種植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玉米的種植水平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發展,因此近些年不斷加大研究力度,推進種植技術和方法的改良,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不斷建立和完善玉米的種植體系。本文首先對高產玉米種植技術進行具體的概述,然后論述高產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價值,并對高產種植技術要點展開詳細分析,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高產;玉米;種植技術
在現代社會,隨著人類思想認識水平的持續提升,因此越發關注飲食健康。玉米作為一種優質的糧食作物,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膳食健康,優化調整膳食結構,因此近些年玉米的市場需求也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為了迎合當前社會范圍內對于玉米產量的需要,就要積極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為玉米創造更加良好的生長空間和環境,從而獲得更加顯著的經濟效益。
1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概述
玉米的發源地在美洲,隨著航海通路的打開,玉米這種作物逐漸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和普及,當前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糧食作物。對于農業的發展而言,對于玉米種植的研究始終是一項重要的課題,經過技術的優化,以科學的培育手段,獲得具有更加良好性能的種子,從而改善玉米的質量和產量。近些年,玉米的種植技術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不僅有效減輕了玉米的供應壓力,同時還促進了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在種植階段,必須要科學應用種植方法,注重對于玉米生長環境各項條件因素的控制,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果實的收割,從而提高玉米種植技術的有效性,加強技術管控,依靠合適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讓玉米產量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2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重要價值
在玉米種植工作中,為了進一步獲得產量的提升,讓其朝更高水平發展,我國持續推進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探索和研發。增加玉米的密度,讓其具有良好的穗部性狀,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并根據周圍的環境因素,包括氣候、土壤以及水源,從整體展開充分的分析,從而根據實際的種植區域特點,確定最為合適的玉米品種,確保其能夠充分匹配當地的環境。另外,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有助于產量的提高,實現糧食安全的目標,對于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具有重要的價值。其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能夠促進玉米產量的提升。雖然我國的經濟經過長期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現階段依然普遍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玉米這種作物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的飲食需求,同時還具有經濟和戰略意義,所以在國內持續擴大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加大其推廣范圍,能夠顯著促進玉米產量的提升,從而提高社會發展的穩定性,為人們幸福優質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能夠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現階段,很多地方所進行的玉米種植依然受到傳統的小農經濟影響,特別是對于農村地區而言,沒有從科學的角度選種和運用種植方法,因此這就使得產量很難持續維持在理想的水平,一旦遭遇極端天氣,可能會顆粒無收,嚴重影響農民的收益。
3 現代農業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要點
3.1科學選種
對于玉米種植而言,品種的選擇意義重大,直接關乎到玉米的產量。因此,在種植階段,首要環節就是加強種子的選擇。由于所種植的區域不同,環境特點和氣候變化也會不同,就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品種。通過各品種玉米的具體優勢和性能的對比,選擇靠譜的廠家,確定在當前的區域環境內最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玉米的抗病能力。在選種階段,主要就是結合地區的特點,對于品種進行針對性的選擇。比如說一些地區經常出現大風天氣,因此為了應對較大的風力,所選擇的玉米品種要具有足夠的抗風能力。再比如一些地區降水較少,所以可能需要面對長時間的干旱,所種植的玉米品種要具有強大的抗旱能力。相反,對于雨水較多的地區,玉米品種則以抗澇能力作為優先考慮要素。另外,通過雜交技術的應用,進行種子的培育,能夠讓種子具有更加優秀的抗倒伏以及抗旱能力。如果在種植區域內,土壤的營養成分高,所以在選擇玉米品種時,要更關注種子的肥水吸收力。對玉米品種進行精心的選擇,能夠為玉米的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確保其順利度過成芽階段。在選種的過程中,要提前進行種子的篩除工作,排除品質低劣的種子,確保所選擇的種子表面有著良好的光澤度,這也是種子出苗率的一個重要保障。在完成選種工作以后,要及時做好種子的晾曬和殺菌處理,促進種子發芽率的進一步提升。另外,為了提高玉米的病蟲害防治水平,可以在種子階段采用藥物拌種的方法,實現對于病蟲害問題的有效預防。
3.2 整地
為了改善玉米的產量問題,就要讓玉米在生長階段具備較為適宜的環境,所以就要做好整地工作。首先在玉米主要種植區域內進行地面的清潔,確保其不會殘存秸稈以及枯草等雜質,并將這些雜質運離種植區,從而為玉米的種植提供清潔的地塊。如果地面存在較為頑固的根部結構,就要使用機械設備輔助清理,也可以將根部攪碎,混入并埋藏到土壤中,作為玉米的養料。其次,可以通過機械設備,以種植方向為依據,有序地開展犁地操作,具體深度應在20~30cm這一范圍內。這項工作能夠增加土壤的疏松程度,使土壤具有更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并且確保所種植的玉米在生長階段有著充足的水分和氧氣條件。在整地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落實好犁地這一步驟,也有可能會對種子的發育情況產生一定的影響,造成收割時間的延長,不利于玉米高產量的實現。最后,隨著整地工作的開展,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農家肥的添加,時間一般定在種植之前,以犁地前為最佳,并確保土壤和農家肥混合均勻,這樣才能夠保證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具有足夠的有機肥料,確保其快速生長。
3.3 播種
播種技術是玉米實現高產的關鍵。在播種的早期階段,要對土地進行徹底的深耕,深度要在15cm左右。由于我國的國土面積較為廣闊,因此各個地區在地理上存在差異性,所以在早期的耕地階段,要結合實際的地理環境特點,對于耕地的深度進行有效的調整。深耕土壤能夠增強土壤的通透性,讓其具有更好的保肥能力,增強種子對水的吸收能力。另外,耕地的深度還會受到播種時間的影響,所以要按照具體的播種時間,合理控制土地的深耕。如果所進行的播種工作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就可以適當增加土壤的深度,而隨著播種時間的延后,也要適當減少耕地的深度,特別是對于氣候較為干旱的情況,在短缺的水資源的影響下,必須要進一步增加深耕的深度,做好耕地以后,就要馬上采取相應的施肥操作。
在播種之前,確定好要運用的播種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運用以往的播種方法。在傳統的播種模式下,種子所停留的位置會處于土壤的淺表層,因此就會嚴重影響種子的順利發芽。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可以采用條播種植的方式,對植株間距進行有效的控制。通常情況下,將播種深度控制在5cm左右,在完成播種之后,可以利用鎮壓覆蓋的方法。要有效控制玉米的種植密度,防止密度過小所產生的倒伏問題,對產量帶來不良影響。
對于玉米產量而言,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播種時間。經過具體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國南北方氣候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因此種植時間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北方地區相較于南方地區,溫度更低,氣候較為干燥,因此玉米種植會晚于南方。而南方一般在3月份中旬進行玉米種植,而且不同的地區在氣候和地理特點上都有其獨特性,所以要根據具體的區域做到綜合考慮。
3.4 田間管理
3.4.1 施肥
肥料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玉米高產目標的實現也依賴于合理施肥工作的開展。通過肥料的施加,能夠讓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更加均衡和豐富,滿足玉米的營養需求,讓其維持在健康的生長狀態。在施肥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結合玉米的生長特點以及所處生長階段,做到按需施肥,防止出現肥料不足或者過量的情況,避免對玉米的生長態勢產生不良影響。一般來說,玉米這種作物在肥料方面不具有較高的要求,只需要通過有機肥以及農家肥的運用,就能夠為玉米提供充足的營養。在施肥階段,要對玉米的生長狀態進行實時觀察,調整施肥作業,同時還可以在其中進行微量元素的添加,從而實現對于玉米生長營養的有效補充。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要對田間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視,提高灌溉和施肥的合理性,為玉米提供良好的水肥條件。玉米不具有較長的生長周期,所以在其生長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基肥的補充,防止由于土壤營養缺失從而降低玉米的產量。通過基肥數量的增加,能夠讓玉米獲得更加豐富的營養。基肥的類型以農家肥為主,有助于土壤環境的優化,對于玉米產量的提升以及質量的保障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施肥階段,要提高肥料施加的均勻性,對于氮、磷、鉀肥進行合理搭配,從而增強玉米的性能。
3.4.2灌溉
盡管玉米具有較高的耐旱能力,但是依然要落實好灌溉工作。在幼苗階段,玉米的生長會產生較高的水分需求,所以在這一時期要定期進行水分的補充,確保其具有足夠的水分供給。但是具體灌溉工作的安排,還要結合實際的土壤情況,如果土壤內部有著足夠的水分,種植人員就要降低灌溉的頻率,防止其發生倒伏的問題。在抽穗開花階段,玉米也會產生較大的水分需求,因此也要做好灌溉工作。種植人員要根據玉米的生長周期和特點,進行科學灌溉方案的制定和設計,結合玉米的生長情況,落實好灌溉工作,有效控制灌溉的頻率,靈活地進行灌溉工作的調整,這樣才能夠保證玉米具有良好的長勢。
3.4.3 除草
隨著玉米的不斷生長,不僅要定期施肥和澆水,還要加強對于草害問題的預防和治理。一旦暴發大面積的草害,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除草劑的運用,但是必須盡可能降低除草劑的使用頻率,防止其對土壤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3.5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問題經常發生,一旦發生病蟲害,玉米的產量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種較為常見的病害是玉米病毒,這種病害會在植株中潛伏,一般集中于出苗以及葉片生長時期。在發生這種病害以后,玉米的葉片表面就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斑點,斑點的顏色為綠色。在病害發生早期階段,如果沒有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那么隨著病害的發展,情況會進一步加重,葉片上會出現很多枯黃色的條紋。病毒會對玉米的生長質量水平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從而威脅到玉米的實際產量。對于這種病害的防治,首先要將藥物噴灑在病株上,之后要加強對于種植區域的觀察,如果發現其他植株出現相同的癥狀,那么就要馬上采取措施,通過藥物的噴灑,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樣能夠防止病害的持續擴大。除了玉米病毒以外,還有一種常見病就是大斑病,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生長時期,對于玉米植株而言,大斑病所造成的危害也有著差異性的表現。大斑病之所以會暴發,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氣候問題。玉米植株一旦感染大斑病,葉片就會出現灰白色的斑點,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斑點也在持續向外擴散,最終玉米的葉脈處會出現很多斑點,呈黃褐色,在后期階段會發生葉片的枯黃,對于玉米果實的正常生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對于大斑病的防治,可以通過稀釋液的噴灑來實現良好的治理效果。
除了病害問題,還要防治蟲害。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主要的蟲害類型就是玉米蜈,這種蟲害一旦暴發,將會嚴重降低玉米的種植質量。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玉米蜈的防治。比如說采用高壓泵燈對其進行有效的誘捕,有著良好的治理效果。另外,也可以通過甲維鹽類產品的運用,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噴霧處理,對于玉米的生長狀態,做到實時觀察,并且在有需要的時候,要及時采取噴霧處理。
3.6收割時間
收割時間是否合理也會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首先要根據玉米秧苗的外觀,判斷是否可以進行收割。玉米成熟的標志為葉片發黃和發白,綠色部分逐漸下降,對于根部以上的部分就可以開展收割工作。在收割工作開始之前,要將玉米剝開,在觀察種子形態的基礎上,進行種子的按壓,根據種子的質地,判斷玉米的成熟情況。如果種子比較堅硬,出水情況不是很嚴重,那么就可以進行收割工作。另外,對于玉米的收割,也要提前對氣候的改變做好相應的預防,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降溫天氣,那么這會對種子的結構造成一定的傷害,阻礙其正常生長,所以就要及時安排收割工作,防止過低的溫度造成種子水分的凍結,在情況嚴重的時候,就容易發生種子的腐爛。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為了改善玉米的種植質量,保障其種植產量,就要促進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優化,提高這一種植技術的科學水平。在玉米種植階段,要按照當地的現實情況,合理地進行技術的應用,加大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強度,從而持續帶動玉米產量的提升,保障農民的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愛明.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問題及途徑探討[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04):52-54.
[2]姚聯營,孫亮.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要點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07):63-65.
[3]張瑞霞.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策略[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06):1-2.
[4]袁寧.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及病蟲害智能化防治辦法——以山東省為例[J].種子科技,2022,40(24):48-50.
[5]張學兵.優質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問題及措施探究[J].種子科技,2022,40(24):5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