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病蟲害會嚴重影響有機水稻產量,為降低病蟲害對有機水稻的影響,本文首先簡要說明有機水稻在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方法,再探討有機水稻種植中病蟲害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有機水稻種植實際,提出病蟲害管理策略,為相關人員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治管理
有機水稻種植是一種注重生態環境、尊重自然規律的農業生產方式,它不僅關注糧食生產的數量和質量,更重視對土壤、水源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在有機水稻生產中,病蟲害的管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雖然能夠有效地控制病蟲害,但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有機水稻種植需要采用一系列策略來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以確保水稻生長的健康和穩定。
1 有機水稻種植中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1.1紋枯病
紋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其主要危害水稻的莖稈,可以使莖稈變得枯黃,對有機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一旦出現紋枯病,需要對其進行及時防治。具體防治措施為:首先,可以在水稻孕穗期,采用5%井岡霉素水劑進行噴霧防治,在水稻生長后期,可以使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者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其次,在有機水稻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最后,還需要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及時補充營養,如:在施肥時加入一些含鉀豐富的肥料或者鉀肥。此外,還可以選用含有甲殼素、殼聚糖等物質的肥料。為了能夠有效預防紋枯病的發生,應加強栽培管理。
1.2稻瘟病
稻瘟病又稱白穗病,是水稻中常見的病害之一,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均可發病。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稻瘟病會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防治措施。一般情況下,稻瘟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輪作倒茬。稻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所以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選擇抗性較強的水稻品種,同時還要對秸稈進行處理,盡量避免秸稈還田。同時,還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二是種子消毒。在種植過程中,還可以采取浸種方式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一般情況下,需要將稻種浸泡在稀釋過的強氯精溶液中24h,然后再將其撈出來晾干即可。
三是加強肥水管理。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還需要加強水肥管理工作。在施肥時,要保證氮肥、磷肥、鉀肥的合理搭配,同時還應注意合理灌溉;在追肥時應根據水稻不同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進行合理追肥。
1.3二化螟
二化螟主要在水稻的抽穗期和成熟期產生危害,通常情況下,二化螟會對有機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防治過程中,需要結合有機水稻的生長情況,合理選擇農藥種類和用藥方式。例如在有機水稻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及時清理雜草和枯枝落葉,以減少蟲源。此外,還可以使用毒餌來引誘二化螟。例如在水稻抽穗初期,可以將90%晶體敵百蟲和50%殺螟松乳油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制成毒餌,然后在稻田中撒入適量的毒餌。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農藥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同時還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農藥種類和用藥方式。
2 有機水稻種植中的病蟲害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病蟲害種類多,發生規律復雜
由于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會涉及很多農作物,因此病蟲害種類較多,而且病蟲害發生的規律也十分復雜,這導致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問題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病蟲害問題是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的難點所在。而且在水稻生長過程中,一旦發生病蟲害問題,水稻就會大面積死亡,繼而發生產量嚴重下降的現象。因此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病蟲害問題的重視,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問題一直都是困擾其發展的難題之一,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必須要針對有機水稻種植中病蟲害發生的規律進行分析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與對策[1]。
2.2缺乏完善的有機水稻病蟲害檢測和監控體系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有機水稻病蟲害檢測和監控體系,很多有機水稻種植人員都不知道該如何防治病蟲害,對于有機水稻的種植管理也不夠重視。由于缺乏完善的有機水稻病蟲害檢測和監控體系,許多有機水稻種植人員在栽培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的標準進行操作,對于有機水稻生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問題也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
2.3缺乏有效的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有機水稻的種植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所以很容易出現病蟲害問題,不僅會對有機水稻的產量與品質產生影響,還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在有機水稻種植中,如果不進行及時的防治,病蟲害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須要加強對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提高其防治效果。
在有機水稻種植中,如果不能對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與處理,就很容易造成病蟲危害情況的出現。如果不能及時對病蟲害問題進行處理與預防,水稻的產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在防治過程中,首先要對當地的環境進行深入了解與分析,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在防治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有效手段來達到防治效果。
3 有機水稻種植中的病蟲害管理要點
3.1加強生態控制
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應加強對生態系統的控制,確保水稻的生長環境是健康的,以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種植的危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必須通過控制病蟲和天敵來控制病蟲害。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應合理使用農藥,以減少農藥對水稻生長環境的影響。例如,在水稻種植前,必須進行消毒工作,以殺滅田間病蟲害;在水稻種植后,應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稻株;在水稻生長期間,必須定期檢查水稻和雜草的生長情況[2]。
一旦發現病蟲害嚴重或雜草生長旺盛,必須及時清理田間雜草。此外,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農藥用量,避免農藥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
同時,應加強對生態系統的保護,以提高稻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通過加強稻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對稻田生態系統的影響。例如,可以通過控制稻田雜草、控制水稻和雜草的生長、控制水稻田周圍農田昆蟲、控制鳥類對水稻種植區域內植物的侵害等來減少害蟲對稻田生態系統的影響。
3.2采取合理的化學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是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主要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化學防治的效果好,成本低,但是由于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不到位,有機水稻的產量不高。因此,為了提高有機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采用合理的化學防治方法。有機水稻在生產過程中應采取合理的化學防治方法,以提高有機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首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根據水稻種植面積和病蟲害發生情況等因素進行規劃,做好規劃后再進行具體的實施。其次,要進行準確用藥。在施用農藥時要準確掌握用藥量和時間。如果病蟲害發生嚴重,需要多噴施一些農藥;如果病蟲害比較輕微,可以適當減少用藥量。最后,要嚴格按照規定操作。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的農藥噴灑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農藥的使用濃度或劑量。
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時,應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在施用殺蟲劑時,必須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低毒農藥;在施用殺菌劑時,必須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低毒農藥;在施用殺螨劑時,必須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低毒農藥;在施用殺蟲殺螨劑時,必須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低毒農藥;在施用殺菌劑時,必須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低毒殺菌劑;在施用殺螨劑時,必須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低毒殺菌劑;在施用殺蟲劑時,必須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低毒殺蟲劑等[3]。
3.3進行輪作倒茬
有機水稻種植中,在病蟲害防治上,首先要進行輪作倒茬。輪作倒茬是指在同一地塊上種植不同種類的農作物,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蟲危害,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從而保證有機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具體來說,輪作倒茬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水稻和小麥輪作。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輪作倒茬方式,是指在有機水稻種植中種植小麥。小麥和水稻的生長周期上完全不同,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可以把小麥和水稻進行輪作倒茬。在水稻種植之前,首先要進行整地處理,將土地進行深翻。同時在深耕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施加一些農家肥,提高土壤肥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或生物肥料。經過以上處理后進行整地,然后播種之前再進行一次整地處理。在播種前進行整地可以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蟲害數量。
二是玉米水稻輪作。玉米和水稻同屬禾本科作物,二者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二者可以進行輪作倒茬。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輪作倒茬的方式。雖然有機水稻和玉米的種植周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兩者之間同樣具有很強的關聯性。而且有機水稻和玉米種植過程中也需要使用相同的肥料和農藥。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輪作倒茬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三是稻麥、稻油、稻棉輪作倒茬。這三種作物之間可以進行輪作倒茬,也可以進行種間輪作倒茬,如可在稻田中種小麥或在稻田中種油菜等作物,這樣做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數量,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稻麥、稻油、稻棉三種作物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可以進行合理的輪作倒茬處理。
3.4提高自身抗病性
一是選擇優良的品種。水稻的抗病能力是比較差的,為了能夠提高有機水稻的抗病性,就要選擇抗病能力比較強的品種。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根據有機水稻的種植環境來選擇適合其生長的優良品種。比如在種植過程中要盡量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這樣就能夠提高有機水稻的抗病性,減少病蟲害發生。
二是加強田間管理。加強對有機水稻田間的管理工作,能夠有效預防病蟲害發生。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對田間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盡可能地避免病蟲害問題出現[4]。
三是增加有機水稻施肥量。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施肥,可以多施加一些有機肥和化肥,能夠有效增加有機水稻的營養成分,促進有機水稻的生長。
四是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在有機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預防病蟲害問題,就要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減少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比如在有機水稻播種之前,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保證土壤和種子都處于干凈整潔的狀態。在播種之后,要使用黑色或棕色的地膜對田塊進行覆蓋,這樣能夠有效避免病蟲害問題出現。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還要合理地進行澆水,保證水分充足,這樣才能夠有效預防病蟲害問題出現。
有機水稻的種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需要農戶不斷地進行實踐和總結。在種植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預防病蟲害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有機水稻的生長,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3.5做好田間蟲情監測和預報工作
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做好田間蟲情監測和預報工作是保證有機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前提條件。在田間蟲情監測和預報工作中,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注意觀察田間蟲情,要根據當前有機水稻生長情況和氣候變化情況,對當地的病蟲害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準確掌握當地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
二是要加強監測工作,在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要做好防治蟲情監測,及時發現和報告各種病蟲害發生情況,對病蟲發生做出準確判斷,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
三是要做好預報工作。在進行蟲情監測和預報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手段及時掌握病蟲發生發展動態。比如要在有機水稻種植區域內設置測報燈、性誘劑、性誘板等對有機水稻生長期間的病蟲害情況進行監測。
同時在進行蟲情監測和預報工作時,也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預報工作,在有機水稻種植期間需要密切關注各種病蟲的發生情況,及時掌握各種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
二是要加強田間蟲情監測和預報工作的能力建設,做好信息收集和處理工作,加強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建設。
三是要加強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對預測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并進行總結歸納。
3.6利用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是通過利用生物的天然特性來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這種方法屬于非化學農藥,是一種環保無公害的方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利用生物防治方法來防治有機水稻的病蟲害主要包括天敵昆蟲、微生物等。例如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可以利用天敵昆蟲來進行有機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具體做法是利用寄生蜂、捕食螨等一些有益昆蟲來消滅害蟲,同時也可以利用細菌來殺死害蟲。在大量使用農藥的今天,生物防治方法無疑是最環保高效的一種防治手段。目前來說,生物防治方法已經逐漸受到有機水稻種植者的重視,很多有機水稻種植者都在積極地探索和嘗試各種生物防治手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
綜上所述,在有機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由于其種植環境的特殊性,水稻病蟲害種類較多,主要有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二化螟等。為了能夠對有機水稻的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需要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同時還應不斷完善相關的防治技術,進而全面提高有機水稻的產量,為種植戶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疏航.探究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有效應用及推廣[J].河南農業,2023(14):7-9.
[2]羅賢成.大關縣有機水稻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3(4):28-31.
[3]顏廷婷,索琳,趙艷麗,等.有機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J].陜西農業科學,2022,68(5):86-90.
[4]段良敏,張富貴,趙宇,等.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控措施研究進展[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12):153-154.
[5]孫文鵬,趙文忠,王宏燕,等.五常地區有機水稻綜合種養模式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2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