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樺屬于落葉喬木,其樹干高度可以達到25m,生命力較強,是天然林主要樹木品種。白樺應用范圍廣泛,可以作為建筑制作、工具制作的主要用材,提煉樹皮可以獲得化油。在白樺生長發育過程中苗木培育技術是影響其后期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如果苗木培育技術應用不合理會使苗木品質下降、木材產量減少,會影響白樺種植效益。基于此,本文對白樺苗木的培育技術進行了分析,并重點針對病蟲害防治策略進行研究,以期可以為白樺栽培管理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白樺苗木;培育技術;病蟲害防治
青海省海北州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雨熱同季,無絕對無霜期,適合白樺苗木生長發育。白樺具有較強的萌芽能力,生長速度快,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連片苗木,適合生長在海拔400-4100m的山坡,適應能力較強,在國內分布范圍較廣,同時也是海北州所栽培的主要樹木品種之一。白樺生長過程中極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各類病蟲害問題,在育苗階段需要做好預防策略,構建綜合防治體系,以此來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確保可以為白樺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
1白樺苗木的培育技術
1.1選地整地
白樺具有喜光照的特性,不耐蔭,但是耐嚴寒,在低溫環境下也可以健康生長,根系較深,在種植時應當按照宜深不宜淺的原則。在選擇苗木培育區域時,需要掌握白樺的生長特性,根據其生長特性選擇合適的位置,優先選擇山地或者丘陵坡地,土壤肥沃,排水性好,防止積水影響白樺根系生長發育,最為適合的土壤環境為沙質土壤。在選擇育苗區域后需要對土地進行整理,整地深度應在25cm以上,通過耙細、耙平的方式讓土壤變得更加平整,提升土壤結構疏松度,以此來提高營養元素和水分的運輸效率。在深耕的過程中需要同時施用肥料,通過施肥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性能水平,滿足白樺后期在成長過程中對于肥料和營養元素的需求。在施肥時按照每畝1000kg標準施用農家肥,每畝20kg標準施用磷肥,將肥料和土體進行充分混合[1]。
1.2建園要點
在建園時應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通過消毒可以殺滅土壤內所含有的蟲卵以及病原菌,避免后期病蟲害出現。消毒最為適合的時間為夏季,通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消滅隱患,可以選擇稻草和石灰進行混合,均勻撒在土壤中,通過攪拌的方式達到消毒的目的。將稻草截成4-5cm小段,稻草用量在800-1000kg之間,石灰用量在20-25kg之間。50%辛硫磷乳油、5%阿維菌素消毒劑均可以取得較好的消毒效果,只需要將其噴灑在土壤表面即可,但需要用水進行稀釋。在完成消毒后根據樹木種植量進行坐床,要求苗床長度和寬度分別為20m米和1.8m。為了方便后續對苗床進行管理,應當在其中間增加通行道路,可以為后續施肥灌溉提供便利,通常情況下,路寬應當保持為30cm以上。
1.3種子處理
1.3.1采種
采種時間通常在7月上旬到8月上旬階段,在該階段應當優先挑選生長態勢好、樹體粗壯且帶有黃褐色果實的苗木,這一類苗木生長性能較好,種子質量優越,可以培育出更加健壯的苗木。在完成采種后做好脫殼處理,及時剔除不良種子。在育苗之前需要選擇合適的種子,種子質量會直接影響幼苗的成活率以及萌發情況,需要確保種子外部不存在破損以及病蟲害癥狀,要求種子顏色均勻,飽滿度高。在篩選時可以利用流動的水對種子進行漂洗,將漂浮起來的種子去除,并將霉變種子清除出去。在篩選種子之后應當將其放在太陽下進行晾曬,控制種子內部含水率,含水率應小于8%[2]。
1.3.2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做好種子消毒,可以將種子內部的蟲卵以及病原菌消滅,是防控病蟲害出現的重要手段,避免在播種后病原菌和蟲卵繁殖造成病蟲害蔓延。將種子放入到高錳酸鉀溶液內進行浸泡,浸泡時間在2個小時以上,將浸泡好的種子放入清水內進行清洗。清洗完畢后,放入到溫水內進行催芽,水的溫度控制在40℃-50℃之間,浸泡時間為一天。在浸泡結束后將種子和細砂進行混合,種子和細砂體積比例為1∶3,在細砂上方撒少量水,保證種子濕度為60%即可。在處理完畢后將其放入到催芽箱的內部,在催芽箱上方覆蓋一層草簾,可以起到保溫的效果,有利于進一步加快萌芽速度,提升催芽效果。在催芽的過程中應當定期對種子進行翻動,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均要翻動一次。
1.4播種
1.4.1播種方法
在播種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方法,利用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在播種前于苗床上開溝,溝深度為5cm左右,溝與溝之間的距離保持為20cm左右,將種子以均勻的方式播種在溝內。在完成撒播后,需要在種子上方覆蓋表土,覆蓋厚度在0.8-1.5mm之間,根據白樺的生長特性可以選擇砂質作為覆蓋土層。在將其覆蓋在種子上方之前需要對砂土實施消毒,消毒方法和上文提到的消毒方式相同,避免砂土將病原菌以及害蟲蟲卵傳播給種子。在覆土之后澆水,要求可以澆透水,在20天左右種子便會發芽,觀察種子的發芽量,當30%種子均發芽時可以將稻草揭去,但是在揭去稻草時應當選擇于晴天傍晚,或者可以選擇陰天揭去。揭去稻草之后每間隔兩天噴灑一次多菌靈溶液,可以起到預防病害出現的作用[3]。
1.4.2播種要點
在播種時應當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需要根據具體的溫度情況選擇播種時間,5月末期到6月初期是較為適宜的播種時期。在這一階段內溫度較為適宜,同時會開始降水,溫度普遍在15℃-18℃之間,可以促進種子生長發育,符合種子生長對于溫度的需求,并且病原菌以及害蟲蟲卵不會快速繁殖。在播種時需要選擇晴天,如果溫度在15℃以下應當延期播種,結合具體溫度情況調整播種時間,讓種子擁有最為合適的生長環境。在播種時應當優化播種密度,如果密度過大會導致種子互相爭奪營養充分,密度過小會浪費資源,通常以3cm×5cm的規格播種,每畝種子用量在1.5-2kg之間。觀察種子的發芽率,如果整體發芽率處于較低的狀態,則每畝種子用量在2-2.5kg之間。
1.5苗期管理
1.5.1溫度管理
白樺播種時如果溫度突然下降或者處于較低的狀態需要加強保溫管理,避免低溫影響種子發育和萌芽,減少溫度因素,給種子發育帶來的影響。在幼苗培育苗圃覆蓋地膜或者草簾,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當根據溫度選擇是否覆蓋,例如在晚上或者氣溫低的情況下覆蓋,可以保證溫度處于合適的范圍,要求苗圃內部溫度在15℃-18℃之間。觀察種子出苗數量,當近半數種子出苗后可以撤除草簾,但是應當先撤除已經出苗的部分種子,如果種子沒有出苗應當繼續覆蓋草簾,覆蓋時間在每天凌晨12點到上午10點以及每天下午4點之后,當種子全部出苗后可以將所有草簾拆除[4]。
1.5.2水分管理
在苗期階段必須要保證水分的穩定供應,滿足其對水分的需求,這樣才能夠促進幼苗根系生長發育,應確保苗期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在前期每天澆水次數應當為4次,在進入后期階段可以利用細噴微灌法進行澆水,能夠準確向白樺提供水分。但應當注意的是不能使用漫灌的方式進行灌溉,該種方式很有可能會使積水過多,從而導致根系淹死或者腐爛。灌溉人員需要對澆水用量進行控制,30m苗床澆水量一般為30kg。觀察幼苗根系生長情況,當長度在5cm以上時可以將灌溉噴頭更換為更粗的型號,能夠進一步加大灌溉量。苗期階段水分需求和大樹階段有所差異,大樹階段澆水深度應當保持在80cm左右,在苗期只需要保持在10-20cm之間。在進入后期苗木的生長速度會有所下降,此時也應當減少澆水次數,控制澆水頻率。觀察苗木高度,當其高度在50cm以上時,每間隔一天澆水,每天澆水次數在2-3次之間。
1.5.3施肥管理
白樺對于肥料的需求量也較大,需要保證營養元素的穩定供應才能夠促進根系持續向下生長。但是不同階段白樺苗木肥料需求特點不同,需要根據苗期需肥特點調整施肥計劃。在幼苗階段將速生氮肥作為主要的肥料,在施用速生氮肥前應當先施用農家肥,在進入后期階段按照每月一次的標準施用肥料。幼苗對于肥料的敏感性較高,保證肥料的穩定供應,可以進一步促進苗木生長發育。在進入速生期階段將氮肥作為主要的肥料,分別于前期和中期施用一次,在前期階段按照每畝40kg的標準施用氮肥,在中期階段按照每畝30kg的標準施用氮肥。在進入木質化時期開始重視提升苗木生長發育的健壯性,強化其抗病蟲害能力,按照每畝100kg的標準施用有機肥料,按照每畝10kg的標準施用硫酸,按照每畝10kg的標準施用尿素,按照每畝20g的標準施用過磷酸鈣。在7月中旬階段可以停止肥料供應,在完成定苗后追施肥料,選擇液體鉀肥,等到苗木高度在50-55cm之間時可以進行移栽,將其從苗圃中移出。在移栽的過程中需要避免苗木的根系受到損傷。
1.5.4除草管理
除草對于白樺苗木生長發育有著重要影響,一般在生長期開始對雜草進行處理,避免雜草生長速度過快給白樺造成過多影響,每年除草次數應當為5次。在除草時如果雜草數量較少,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去除,但是如果雜草數量較多可以選擇除草藥劑。41草甘膦除草劑應用效果較好,按照每畝400-600mL的標準將藥物和30kg水進行混合,將藥物溶液噴灑在雜草生長處,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生長[5]。
1.5.5間苗
在間苗時應當在3片真葉時進行,主要清理雙株苗以及存在病蟲害癥狀的幼苗,對幼苗密度進行控制和調整,應當保證每畝有300株幼苗,在第2年再次進行間苗時要求每畝有150株苗木。在間苗的過程中也應當對枝條進行修剪,將多余枝條或者存在病蟲害癥狀的枝條剪除,防止枝條過密影響通風性。
2白樺苗木病蟲害防治策略
2.1病害防治
2.1.1炭疽病及其防治策略
炭疽病的發病癥狀主要集中在葉片,沿著葉脈葉片邊緣位置會出現褐色斑點,形狀不規則,在發病之后會使葉片在短時間內枯萎。一般情況下,炭疽病會與冰霜傷害同時出現,給葉片發育帶來嚴重影響。炭疽病在發病后需要選擇殺菌藥劑進行處理能夠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或者可以選擇在5-7月之間噴灑真菌劑,可以在短時間內控制炭疽病的發展和蔓延。
2.1.2根腐病及其防治策略
根腐病會給苗木根系造成危害和影響,在苗期階段發病率較高,在最初發病時根部莖葉位置會出現顏色變化,表皮呈現為淡紅褐色,并且在其上方會存在形狀不規則的小斑點。隨著病害癥狀愈發嚴重,顏色會逐漸加深,斑點面積擴大,成為凹陷壞死斑。如果沒有針對根腐病進行及時處理,很有可能會導致苗木出現枯萎和死亡的現象,需要后期進行補植,增加種植成本投入。在坐果14天后應當利用濃度為50%的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進行預防,可以避免根腐病出現。或者可以通過灌根處理強化根系生長發育能力,在灌根時選擇根小子復合微生物菌肥,可以進一步強化根腐病防治效果。
2.1.3立枯病及其防治策略
立枯病會給白樺苗木的莖部位置造成危害,在發病之后會于發病區域出現干枯病斑,形狀不規則,顏色多為灰白色或者黑褐色,立枯病在嚴重之后甚至會使莖干整體枯死,從而影響苗木的正常發育。藥土是防治立枯病的主要方式,可以將0.05%炭疽福美和土體進行混合,或者選擇50%多菌靈、70%甲基硫菌靈等藥物,藥物和土壤進行混合后,將藥土撒于根系位置。如果病蟲較為嚴重應當利用70%土菌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治理,為了避免出現耐藥性,應當將該藥物和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實施輪換給藥。
2.2蟲害防治
蟲害問題的出現會影響苗木的正常發育,大面積啃食葉片,需要根據害蟲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理方式。在初期階段極其容易出現紅蜘蛛,在對紅蜘蛛進行治理時可以將殺螟桿菌和細土進行混合,藥物用量為1kg,細土用量為100-300kg,將其混合后撒于土上。或者可以選擇白僵菌粉顆粒劑作為防治藥物,按照每株2g的標準施用。星天牛蟲會啃食葉片,危害幼苗嫩葉以及嫩芽,在孵化初期階段可以選擇50%氧化樂果乳油150-300倍液進行治理。或者可以在蟲孔內注入敵敵畏300倍液,使用黃泥將蟲孔封閉。殺蟲燈是最為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了害蟲所具備的趨光性特點,于林間放置殺蟲燈,常用的殺蟲燈為頻振式殺蟲燈,通過對光波、顏色以及光線進行調整對害蟲進行誘殺,可以有效提高害蟲處理效率,針對于蟲害面積廣、數量多的情況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在使用殺蟲燈后農藥使用量會大幅度減少,也會削弱害蟲抗藥性。物理防治技術不會給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影響,防治效果較好,可以進行廣泛應用。
2.3建立病蟲害監測系統
在進行治理時也應當重視在林間建立病蟲害監測系統,可以選擇設置感應裝置,針對林間的各類環境數據進行收集,如果溫度或者濕度超出正常標準,針對個別區域進行觀察分析是否存在病蟲害隱患,可以進一步提高病蟲害預防效果。無人機在病蟲害防治中應用廣泛,可以選擇利用無人機對白樺林進行巡視,通過紅外攝像的方式判斷林間是否出現了異常,如果發現異常現象,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有效避免了病蟲害大面積蔓延。
2.4營造混交林
在進行白樺病蟲害治理時可以通過營造混交林的方式提高林木抗病蟲害能力,引入其他新的樹種避免病蟲害蔓延。利用該種方式可以提升林間生態系統穩定性,利用天然生態防護系統抵御病蟲害的侵襲和影響,弱化病蟲害所帶來的危害,確保白樺的健康生長發育。在營造混交林時,需要根據當地自然環境特點以及生長特性進行樹種篩選。
3結束語
白樺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在白樺種植過程中首先需要確保育苗質量,選擇合適的育苗技術,提升苗木質量水平,避免后續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干枯或者多發病蟲害的現象。相關部門也需要重點針對白樺育苗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推廣,不斷優化白樺種植技術體系,強化白樺的生產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志磊.白樺樹病蟲害防治策略探究[J].種子科技,2021,39(9):72-73.
[2]白璐.白樺育苗及栽培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23,51(1):149-150.
[3]吳軍.白樺育苗技術[J].鄉村科技,2022,13(10):71-73.
[4]董志福.白樺綠化苗種子繁殖技術分析[J].花卉,2020,(6):20-21.
[5]星桂英.白樺在青海省育苗成功的技術措施[J].林業科技情報,2018,50(4):64-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