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相關部門將鄉村振興作為我國重要戰略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中明確的提了出來,并且加大了對鄉村振興的政策研究力度,實踐表明,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就必須進行農業科技創新,本文對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結果表明,農業科技創新的保障來自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企業的持續投入,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基礎來自于一線農民的科技素養以及創新意識,基于此,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只有主動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經濟才能全面的發展,鄉村振興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關鍵詞:鄉村振興背景;農業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發展
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農村、農業、農民未來發展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即鄉村振興,做好科技創新工作能為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基于此,本文圍繞著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展開了系統的討論,希望可以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給到同領域研究者一些工作的新思路,在探討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中離不來政策扶持、企業資金投入、農民創新意識這幾個關鍵詞,本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1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中存在的問題
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和西方的發達國家相比還具有較大的距離,之所以出現了這樣的距離,是因為我國在農業生產和經營中投入的科技力量有所欠缺。我國農業科技水平落后是因為農業科研轉化沒有完善的機制。基于此,我國應當從加大農業科研投資、優化農業科研制度等方面來完善現代農業科技體系。整體來看,我國農業經濟和科技發展已經完全脫節,所以,農業科技轉化為現代生產力的力量相對薄弱,下文將對我國農業科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1.1關于農業科研經費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農業科研經費來自于政府的財政撥款,整體來看,我國在扶持農業科研方面投入的資金每年都有所增長,但是受到我國物價增長速度的加快等現實因素的影響, 我國農業科技經費總額度的增長并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更為關鍵的是,農業科研經費的增長已經遠遠落后于農業經濟增長的速度,因而,我國農業經濟投資總量已經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總值的生長速度。整體來看,農業科研經費的不足嚴重的限制了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而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進步,不利于我國農村早日實現鄉村振興這一重要戰略目標[1]。
1.2關于農業科研經費投入結構的問題
整體來看,我國針對農業科技的投資每一年都在增加,但是受到科研經費投資結構科學性較差的限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科研經費投資結構科學性較差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科學事業投資、農業推廣投資的比例失衡,且科研人員經費人均存在不小的差異。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投資管理機制越發復雜,關于農業的科研經費的分配并不是最優的配置,這使得我國科研經費的分配渠道過于松散,科研投資創造的價值難以提高。受到各種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國主管農業科技的單位具有較大的負擔,其重要的經費投入了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還一部分放在了離休人員和退休安置等方面,這使得經費中能夠真正用于科研經費的比例逐年的下降。農業科研經費投入結構的不合理與不科學,制約了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2]。
1.3關于農業科技轉化率的問題
農業科技轉化率不高始終困擾著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例如,某單位從建所以來承擔了科研項目超過600項,獲得的科技進步獎超過100余項,但是能夠真正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不超過20項,農科科技的轉化率遠遠低于預期,和世界的平均水平還具有較大的差距,出現了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科技管理內部中存在多方管理,分散的管理體系使得各個部門之間沒有協同性,讓農業科技成果的轉換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科研成果沒有能力轉換為生產力;另一方面,在農業科研推廣中費用的比例嚴重失衡,部分政府沒有給農業技術推廣足夠的支持,所以農業推廣的經費不足,這兩方面使得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換率不能達到預期,那么農業科技創新只有部分能轉化為成果被人們所應用,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的研究不轉變為成果只能暫時擱置[3]。
2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
農業科技和農業經濟增長二者之間除了具有制約的關系外,還具有緊密的聯系,農業科技進步能夠推動農業經濟增長,能夠促進農業生活力的發展,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1科技的進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農業經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動力也同樣源于科技進步,農業科技的進步除了能夠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和農業競爭力以外,還能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更加美好,科技的進步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也能促使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早日實現。
2.2科技進步促使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下,我國農業生產資源的配置被逐漸地優化,隨著生產利用率的提高,我國經濟活動的主體逐漸地轉變為農業經濟規模化,鄉鎮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促使我國由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為集約經營,總而言之,科技進步促使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是一種良性的轉變,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地影響,能夠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4]。
3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
3.1政府扶持能確保農業科技創新順利進行
農業科技創新只有政府對其政策上的扶持,才能順利的進行,有關部門在制定有關科技創新政策的時候應當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樣科技創新工作才能得到政策性的保障,然后,在農業科技創新管理方面有關機構應當加強指導工作,協助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除此以外,政府要加強對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的保障,幫助科技成果快速的轉化并且進一步應用,政府要提供給科研單位和企業足夠的支持,協助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有序進行。
3.2企業投入能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順利進行
企業加大投入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順利進行,企業投入的時間成本和金錢能本能夠對生產的技術和生產的工藝進行改進,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才能順利進行。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有了企業的投入能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鄉村振興的任務才能順利的完成。基于此,有關機構應當在政策方面給科技創新企業支持和引導,協助企業投入研發資金和引進人才,這樣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才能如火如荼[5]。
3.3農民意識形態為農業科技創新的基礎
農業科技創新的基礎來源于農民的科技創新的素養以及意識,現階段農業科技創新中普遍存在農民缺乏參與創新的主動性的問題,即使參加了農業科技創新在實際的工作中也沒有主動創新的意識,基于此,有關機構應該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的宣傳力度,讓農民參與科技創新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得以拓展,要和社會各界有機的聯系起來共同提高農民的意識。
4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有效路徑
農業科技投入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息息相關,在短的時期內經濟增長能促進農業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投入也能促進經濟的增長,只是這個過程需要不是直接完成的,而是需要轉化,因而短期內的科技投入不會對經濟增長起到明顯的作用,于是,我們應當探索新的路徑來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4.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拓展新的融資渠道
農業科研的經費主要來自于政府財政的撥款,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的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的限制,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水平遠遠地落后于發達國家,基于此,有關機構應當進一步強化農業科研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促使農業科技的發展更加穩定,地方各級別的機構不僅要加大對農業科技投入,還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吸引社會上力量加入到農業科技的投入中,讓農業科技投入的主體變得更加多元,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主體的數量,政府是農業科研投資的主體,政府還要通過有效的手段促使農業科研資金的形式多樣化、渠道拓寬化[6]。
4.2調整資金投入的比例、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有關機構應當促使科研資金使用的科學性,不斷地加大關于農業科技的基礎性投資,在實際的投資,可以針對重點的投資項目進行資金傾斜,農業技術推廣費用和科學事業的費用應當適當的增加,促使科研基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現階段的農業技術資金使用中,推廣人員資金存在人均不足的情況,這使得我國農業技術成果沒有較高的轉化率,有關部門應當對科研單位的費用支出比例進行調整,這可以保障科研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和醫療的經費。
4.3完善農業推廣機制、優化農業科技體制
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轉化率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距離,轉化率僅能達到30%,農業生產中農業科技的貢獻率僅僅30%,基于此,有關機構要對農業推廣服務體系進行完善,進一步促使我國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的利用率。有關機構要在農業科技投入中提高農業科技推廣費用的比例,將農業技術推廣費用比重提高起來,通過有效的形式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優化農業咨詢服務體系,致力于做好農業科技的服務工作,有關部門要對我國的農業科技體制進行完善,協調農業生產、推廣、運用之間的工作,讓農業科技的發展,提高農業科技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能力。
4.4提高全體農民素質和技術能力
只有農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才能夠得到提高,有關機構要加大對農民的教育力度,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這樣才能通過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有關機構要在農民教育方面舍得投資,還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撐,切實使得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培養有素質、有知識、有創新意識的新農民[7]。
4.5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研究農業新技術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有關部門要給綠色農業生產前沿的技術特別的關注,還要推廣工藝方法,促進其應用在農業生產中,這有利于綠色農業建設早日實現,有關部門應當從推廣新技術、新種類、新工藝開始,讓農民對綠色農業生產理念有全新的意識,促使農業經濟建設實現平穩的發展,有關機構還要通過有效的形式促使人們了解現代農業技術和工藝方法,可以通過組織農民參加技術培訓和指導來促使農民之間良性的溝通,進而將農業生產新型技術和工藝方法應用范圍進一步的拓展開來,比如,我國云南省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就成功的運用了新方法、新技術。種植咖啡豆的農戶為了在市場交易中緊握話語權,所以對種植的生態進行了改變,引進了雙重發酵種植處理法和去全紅果熟成法,對咖啡種植的方式進行了改變,在咖啡種植的每個環節要力求完美,促使云南咖啡豆的產值得到了提高。
4.6優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物質基礎
在實際的工作當中,農業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基于此種情況,要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優化,首先,要根據種植區域的不同來深入分析農產品的特點,進而優化農業的基礎設施。然后,要和當地的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科學規劃鄉村的道路,這樣農產品的運輸需求才能夠得到滿足,也能方便農業機械的運用。對道路進行科學的規劃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為當地的旅游事業的發展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促使區域內的農業經濟得到穩步地提高。然后,要建設農業區域的信息設備,要給農業的生產經營用電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這可以讓農產品行業信息搜集的效率得到提高,鄉村信息的傳輸和普及的效率才能變得更快。最后,還要對農田等水利設施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為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8]。
5結束語
農業科技能在農業生產中進行技術指導,還能覆蓋農業經濟增長的所有現代技術,常見的現代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機械化技術、農業產業知識、加工銷售知識等,基于以上兩個方面,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的增長具有促進作用,農業科技能給農業發展提供前沿的機械設備、現代化服務平臺、可以從前期推廣和后期服務兩個方面來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平。農業科技的進步能讓農業產品附加值得到提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消費結構的升級,提高全體農民的綜合素質,還能讓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進而讓農業經濟的增長得到長久、穩定的發展,這樣鄉村振興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景麗,上官彩霞,王靜,等.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種業導刊,2022(06):3-7.
[2]李武陽.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D].河北地質大學,2022.
[3]韓占兵.鄉村科技人才集聚、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及時空演化:基于河南省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州大學學報,2022,39(04):19-26.
[4]朱晨林.黑龍江省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的協同關系[J].鄉村科技,2022,13(12):59-63.
[5]付廣青,裘實.農業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任務與對策建議[J].江蘇農業科學,2022,50(06):248-252.
[6]黃龍俊江,劉玲玉,肖慧,等.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效率與農業經濟發展:基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107-113.
[7]李斌,馮麗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科技協同創新的現實路徑和動力機制:以山東省蒙陰縣蜜桃產業發展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1,1(09):83-86.
[8]蔣學杰,蔣琪琪,徐明國.鄉村振興戰略框架下農業科技創新的路徑和機制研究:以山東省莒縣閻莊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8):203-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