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旱柳是一種落葉喬木,屬于楊柳科柳屬植物。旱柳對于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以盡快適應干旱、寒冷等生存環境,可在惡劣環境條件下穩定生長。旱柳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種植區域土質的要求不高,發芽率較高、生長速度快,經常被用于植樹造林、護堤當中。旱柳的根系較為發達,能夠減少種植區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隨著植樹造林面積逐漸擴大,對于旱柳種植的需求也不斷提升,為了滿足植株造林需要,種植人員應掌握旱柳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提高旱柳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旱柳;種植技術;病蟲害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陜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甘肅省,位于西北地區,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寧夏地區比較適合種植旱柳,旱柳喜歡陽光,能夠在-39~40℃之間正常生長,不會受到凍害和灼傷等問題。
1旱柳生態習性
旱柳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區生長,具有耐寒、耐旱等特點,能夠適應多種惡劣的環境。旱柳在河灘、山谷以及低洼濕地都能夠迅速生長,成活率相比其他柳樹品種較高。但是如果旱柳種植在坡地、沙丘地或者山脊,旱柳的成活率和質量就會有所降低。旱柳適合在沙壤土中生長,通風性良好的土壤能夠加快旱柳生長。如果旱柳種植地區土壤的黏性較強,旱柳的成活率就會受到影響,主要原因是土壤的通風性較差,成活柳樹會出現爛根的情況,從而造成樹木大面積死亡。旱柳屬于深根性樹種,但是樹木在老化之前具有較強的不定根能力,樹木側根發達,具有較強的固水固土能力。旱柳樹枝較為堅韌,不容易被風折斷,具有較強的防風能力[1]。
2旱柳種植技術
2.1品種選擇
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土壤類型以及種植需要選擇合適的旱柳品種,如寧夏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年降水量相對較少,并且大風天氣較多,應選擇防風能力較強的旱柳品種,這樣可避免出現樹干折斷等情況。寧夏地區土壤含量較少,土質疏松,需要綜合考慮選擇哪種旱柳種植品種。結合寧夏地區實際情況,應選擇抗風能力強且能在濕地迅速生長的旱柳品種。選擇枝條豐富、樹冠豐滿的旱柳品種,可提高旱柳成活率,增加旱柳種植經濟效益。
2.2種植方法選擇
種植旱柳時,種植人員可以選擇多種種植方法,如扦插、穴植。應用扦插法時,首先需要種植人員制作插穗。插穗質量會對發根率產生一定影響,需要選擇長勢較好、枝條茂盛且沒有受到病蟲害侵害的旱柳作為母樹。母樹直徑應控制在5~7mm,盡量選擇兩年生枝條進行插穗,截取枝條長度應控制在15~20cm。按照要求截取枝條后就將其插入到土壤當中,根據種植實際情況選擇單行或雙行扦插。扦插過程中,應將插穗和地面保持垂直,穗頂與地面保持平行。完成扦插后,要將周圍土壤壓實,后續做好水肥管理、除草等措施,這樣可加快插穗迅速生根。穴植也是旱柳種植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種植人員將所購買樹苗的根系包裹好,之后將其運輸到種植區域,根據樹苗大小挖掘種植穴,種植穴的寬度和深度分別控制在0.8m、0.6m。修剪樹苗根系進行栽植,栽植時注意根系不能過深,完成栽植后進行灌溉。如果種植區域屬于鹽堿干旱土壤,就需要吸水樹脂進行根部保濕,保證旱柳根系水分充足,這可加快旱柳的生長速度。
2.3種植密度
對旱柳種植密度進行控制,保證種植區域通風性的同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旱柳種植區域應保證其光照充足,且減少浮土問題的出現。如果旱柳種植過密,樹木之間會互相爭奪養分,還會降低種植區域的透光性,導致樹木生長速度過于緩慢。如果旱柳種植密度過大,大量土地資源就會被浪費,影響旱柳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種植人員選擇扦插法進行種植時,應將行距控制在1.2m,株距控制在0.4m。幼苗生長2~4年后成為大苗,按照種植需求控制好密度,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這樣可避免枝條出現互相交錯、擠壓的情況,可加快旱柳光合作用,使其形成良好的生長態勢[2]。
2.4水肥管理
雖然旱柳自身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是在生長過程中對于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保證旱柳生長過程中的水分充足,可保證旱柳形成較好長勢。種植人員可自根據降水量進行科學灌溉。灌溉和施肥同時進行,不僅能夠達到預期的灌溉效果,還能夠增加土壤肥力,為旱柳補充養分和水分,可加快旱柳生長速度。灌溉時間一般在追肥后5d進行。種植人員可選擇溝灌的方式進行柳樹灌溉,這種灌溉方式能夠控制灌溉量,不會對土壤造成破壞的同時,所需用的水量較少。種植人員要注意灌溉時避免使用漫灌方式,大范圍漫灌會導致樹木根系出現腐爛,還會導致土壤出現養分流失、土壤結塊等問題。種植人員在穴植前,應在種植穴內施入草木灰以及有機肥料,之后將樹苗放入種植穴中并進行灌溉。新枝發出后要保證土壤濕潤,注意不要灌溉肥水。春季應施加1次氮肥,夏季施加1次磷肥、鉀肥,可促進樹木花繁葉茂。入冬前施肥應將有機肥料作為主要肥料,這樣可保證樹木擁有充足的養分過冬。成林后,種植人員可以根據柳樹生長特點進行灌溉和施肥,5月下旬、6月中旬和7月上旬都適合進行追肥,肥料主要以尿素、氮磷鉀復合肥為主。
2.5中耕除草及修剪
在旱柳的生長過程中進行松土,可避免土壤中的水分過度蒸發,也可解決土壤肥力不足、土壤結塊等問題。因此,種植人員應定期進行松土,可增加土壤的通風性,也可以加快根系對于水分和養分的吸收。種植人員應結合旱柳生長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松土,如果發現旱柳種植區域內的土壤出現板結的情況,應立即進行松土,土層松動厚度須控制在20cm左右,這樣可以避免對樹木根系造成損傷。在柳樹的生長過程中會出現雜草,如果雜草生長過多,就會與旱柳爭奪養分,導致旱柳生長速度過慢。種植人員應做好除草工作,如果雜草生長數量較少,可選擇人工的方式進行除草,如果雜草數量較多,可根據雜草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化學除草,常見除草藥劑包括蓋草能、割地草乳油等。如果種植人員選擇使用蓋草能進行除草,要將化學藥劑濃度控制在10%左右,割地草乳油質量濃度控制在20%~25%。旱柳生長過程中還要對柳樹進行合理修剪,這樣可保證旱柳長勢良好,加快旱柳的生長速度。對于長勢不好或生長高度低于1m的苗木全部修剪掉,對于長勢較好的樹木只需修剪側枝即可,對于兩年生以及以上的苗木,可將側枝全部修剪掉,只保留苗木主干即可[3]。
3病蟲害防治措施
3.1柳銹病
柳銹病是旱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問題之一,對樹苗和幼樹的危害較大。該病發生時間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6月份,病原孢子會寄生在柳樹葉表皮下方,以吸食葉片汁液為生。染病初期,柳樹葉片會因為失去水分而呈現出卷縮狀態,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樹木長勢。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該病害對于柳樹所產生的危害也會越來越嚴重,葉片上會形成大面積病斑,病斑呈深褐色。種植人員在防治該病的過程中,應選擇無病害問題的樹木作為母體進行扦插,如果采取穴植的方式進行柳樹種植,要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旱柳品種,這樣也可有效預防柳銹病的發生。加強柳樹生長過程中的除草管理,可避免病孢子通過雜草感染柳樹,降低柳銹病的發生概率。種植人員要注意觀察柳樹的生長狀態,如果發現柳樹出現柳銹病發病癥狀,應及時選擇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進行治療,注意在噴灑藥劑時要施加均勻,連續噴施3~4次,每次用藥間隔時間為20d,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種植人員還可使用4d丁酯,能夠消除病原菌寄主,有利于避免柳銹病進一步加重。
3.2根朽病
根朽病是旱柳常見病蟲害之一,對于柳樹的生長有著較大的威脅。根朽病有多種病原菌,病原菌不同,柳樹的發病癥狀也不同。柳樹在染上此病后,樹木根部皮內層會出現白色或淡黃色菌絲層,菌絲層會導致柳樹根系無法正常吸收養分,柳樹會在營養消耗殆盡后枯死,一旦該病大面積發生并未能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治療,種植人員會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種植人員預防該病時應定期進行除草,如果旱柳種植區域內的雜草過多,雜草不僅會與柳樹爭奪營養成分,還會成為病原菌的攜帶者,加快根朽病的傳播速度。樹木修剪時應避免修剪傷口過大,完成修剪后及時做好傷口處理工作,降低病原菌從傷口感染樹木的風險。種植人員發現柳樹感染根朽病后,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對于已經染病的樹木根系要及時切除,切除面使用硫酸銅溶液進行消毒處理,也可選擇五氯硝基苯施入柳樹根部,也能夠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4]。
3.3爛皮病
柳樹爛皮病主要以危害柳樹樹干、枝條為主。由于柳樹本身樹皮顏色較深,發病位置一般處于樹杈或較高的位置,發病初期不容易被種植人員發現。柳樹感染該病后,染病部位會出現褐色病斑,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樹干皮層會逐漸腐爛,腐爛部位還會流出液體。爛皮病主要集中發生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末。種植人員在防治爛皮病的過程中,應選擇抗病害能力較強的旱柳品種進行種植,注意在種植以及后期施肥、除草過程中,要避免樹木根系出現損傷,對于已經染病的柳樹幼苗,要及時拔除并集中銷毀。對于部分病情較輕的樹木,可使用刮刀刮除腐爛樹皮,并在傷口上使用石灰硫黃合劑,連續使用 5d后,再使用赤霉素對傷口進行處理,這樣不僅能夠加快柳樹傷口愈合,還能夠降低柳樹感染其他病蟲害問題的風險。
3.4黑絨金龜子
黑絨金龜子又名東方金龜子,俗稱“瞎撞子”,是旱柳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害蟲之一。黑絨金龜子成蟲體長7~8mm,寬4~5mm,背部隆起,整體呈黑褐色,全身覆黑紫色或灰色絨毛。黑絨金龜卵長1mm左右,呈乳白色橢圓形,孵化前蟲卵會變為黑褐色。種植人員在防治過程中應及時誘殺成蟲,這樣可避免害蟲再次繁殖,降低其對柳樹生長的危害性。在成蟲危害期,可選擇無風的下午誘殺成蟲,將枝條浸泡在敵百蟲溶液當中,浸泡2~3h為宜,取出后將枝條插入發病區域,可取得較好的誘殺效果。種植人員也可采取人工捕殺的方式捕殺成蟲,利用其假死習于傍晚捕殺成蟲,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防治黑絨金龜子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害蟲習性,該害蟲具有入土習性,可在病樹下方撒入辛硫磷顆粒劑等對土壤進行處理,撒入后進行松土,可大面積消滅成蟲。
3.5柳癭蚊
柳癭蚊對于旱柳的危害較為嚴重,受到危害后的旱柳枝干會明顯變粗,并形成紡錘形瘤狀凸起物,該病也被稱為柳樹癌。柳癭蚊與蚊子較為類似,蟲卵橢圓形,橘紅色,幼蟲初期呈現乳白色或半透明狀態。柳癭蚊的發生較為規律,平均每年可發生一代,成熟幼蟲集中于柳樹樹皮位置進行越冬,每年3月開始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中旬羽化成蟲,4月上旬為成蟲羽化期,氣溫越高,柳癭蚊羽化的速度越快。柳癭蚊危害柳樹后,會對樹木外部產生一定的影響,受害部位會畸形生長,樹枝會逐漸增粗變大,樹干開始出現輕度腫瘤。來年羽化成蟲會在羽化附近位置產卵,孵化后幼蟲會繼續危害樹木,經過重復的危害,樹木癭瘤會不斷加大。較大的蟲口密度會加快枝干的衰弱速度,柳樹在2~3年內就會枯死。種植人員在防治柳癭蚊時,應在柳癭蚊羽化前進行防治,這樣可降低柳癭蚊對柳樹的危害,冬季或3月底以前鏟除已經被感染的樹皮,并集中將樹皮燒毀。3月下旬使用氧化樂果原液兌水后涂抹被侵害部位,涂抹完畢后使用保鮮膜包裹該部位,可集中殺死還未羽化的幼蟲,能夠有效減少蟲口密度[5]。
3.6梨木虱
梨木虱對于柳樹的危害性較大,并且傳染速度較快,梨木虱成蟲主要以吸食柳樹葉片、嫩芽以及嫩梢汁液為主。在防治梨木虱的過程中,應把握最佳的防治時間,梨木虱幼蟲可分泌大量黏液,還會引發其他柳樹病蟲害問題。發病初期,柳樹葉片上會出現黃褐色斑點,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柳樹葉片會大量脫落。初春是防治梨木虱的最佳時間,種植人員清理冬季積累雜草、樹葉,避免梨木虱借助雜草、樹葉等產卵。對于已經枯死、染病的樹木可涂抹白涂劑,這樣可避免加重對于柳樹的侵害。種植人員可將滅菊酯乳劑、樂果乳劑混合后涂抹在柳樹患病處,可有效殺死梨木虱,保證柳樹能夠健康生長。
3.7楊灰斑病
楊灰斑病是柳樹幼苗期常見的一種病害,成年柳樹發病率相對偏低,受到楊灰斑病影響的柳樹會出現樹葉脫落、嫰梢枯萎的情況,并且柳樹葉片上會出現水漬狀病斑,病斑后期會呈現凸起狀,造成柳樹嫰梢和葉片變黑甚至死亡,該病主要發生在雨季。種植人員進行楊灰斑病防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柳樹種植密度,要避免柳樹種植密度過大,否則會增加發病概率。育苗期間采取多菌靈等藥物殺菌,每隔15d殺菌1次,持續4次左右,能夠徹底清除病枝。
綜上所述,旱柳能夠適應多種惡劣生長環境,具有耐干旱、耐寒等特點。旱柳種植過程中應選擇抗病害能力強和適應能力較強的旱柳品種,提前做好常見病蟲害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對旱柳正常生長的影響,從而保證旱柳種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種植人員應熟練掌握旱柳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旱柳品種,同時,針對常見病蟲害做好預防措施,發生病蟲害后可及采取科學方法進行防治,保證旱柳能夠正常生長。
參考文獻:
[1]潘霞.柳樹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2,13(04):104-106.
[2]杜連莉,杜陳勇,楊潔,等.旱柳繁殖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7(02):64.
[3]李旭紅.旱柳高干栽培技術要點[J].農技服務,2016,33(06):170.
[4]孫士軍,鄭軍軒,關琛.綠化樹種旱柳人工栽培及用途[J].中國林副特產,2013(05):78-79.
[5]王新彩.彩葉樹種旱柳栽培技術及園林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1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