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全國省級種子站長會議在天津召開。會議指出,全國種業事業體系圍繞“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工作定位,聚焦種業振興行動目標要求,立足種業事業“六大體系”職責,扛起種業管理服務的技術支撐重任,全面參與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建設、市場凈化等五大行動,為種業振興行動實現“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階段性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會議強調,種業事業工作重心要進一步聚焦種業振興行動目標任務,牢牢守住品種種性安全、種子數量安全、種子質量安全“三個安全”底線,持續推進種業事業“六大體系”建設。
一是創“新”品種區試。抓好聯合體和綠色通道兩個渠道專項整治,出臺審定試驗管理辦法;加快篩選高產大豆玉米、再生稻、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品種;統籌協調國省品種試驗組織實施,加強兩級審定委員會辦公室銜接協同,推進區試審定全國“一盤棋”。
二是建“強”品種登記。貫徹落實新修訂登記辦法指南,實施7大類農作物品種試驗規范,依法嚴格品種登記受理審查;加強問題品種清理撤銷,依法有序徹底清理向日葵、甜瓜、黃瓜“仿種子”;完善驗證指標和符合性判斷標準,開展重點作物登記品種抽查驗證。
三是提“升”種子檢驗認證。推動出臺認證實施意見,抓好認證機構、配套規則、技術體系和專業隊伍建設;加大登記作物和網售種子抽查監測;構建大豆、番茄等作物SSR指紋庫和玉米、水稻等作物SNP指紋庫,發展完善農作物品種DNA指紋平臺。
四是健“全”品種展示評價。推進品種征集、調查指標、評價方法、結果共享、現場觀摩“五統一”;部省共建高標準展示篩選基地,開展耐鹽堿作物、高產高油大豆等品種展示評價;組織編發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分類發布優良品種,全力展現品種評價實效。
五是擴“大”良種繁育服務。加快制種大縣獎勵政策落實和項目實施,及時規范撥付項目資金;優化國家和省級種業基地布局,開展制種新技術、新裝備集成示范推廣,推進種業基地制種水平提升。
六是做“精”種業監測服務。精準調度主導企業種子備貨數量、品種結構與種子質量,及時做好品種間余缺調劑;優化種子市場觀察點布局,精準監測市場動態,及時發布市場動態信息;強化現代種業發展研究,精準研判種業形勢,支撐種業振興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
會議要求,全國種業事業體系要切實增強支撐種業振興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創新機制,上下聯動,精準發力,抓好體系建設、工作規范、核心技術和種情基礎,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落實落地,形成支撐種業振興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