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層公立醫療機構改革中的“以患者為中心”:醫患溝通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了嗎?

2023-04-29 00:00:00李東旭蘇敏劉斌張天嬌張葦樂
中國全科醫學 2023年31期

【摘要】 背景 “以患者為中心”對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醫患溝通方式和醫患關系重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的 分析“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對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為促進基層公立醫療機構改革提供相關科學依據。方法 選擇內蒙古自治區某市主城區內所有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研究現場,于2021年采用標準化病人法開展了現場調查。本次調查包括由來自26家醫療機構的59名醫生和12名標準化病人產生的118條醫患溝通數據。本研究選擇感冒、哮喘和不穩定型心絞痛作為標準化病人所要扮演的疾病類型。結合多元回歸模型和Probit模型,評估“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對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結果 由118條醫患溝通數據得出的結果顯示,中位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為17.6%(14.6%),中位推薦檢查條目依從性為25.0%(40.0%);其中75條(63.6%)診斷正確,59條(50.0%)治療正確;中位總費用為84.84(130.44)元,中位藥物費用為37.62(47.38)元;其中66條(55.9%)有不必要藥物,71條(60.2%)有不必要檢查;中位就診時間為13.625(10.850)min;“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平均得分為(26.712±10.658)分,第一維度得分為(12.915±5.355)分,第二維度得分為(7.492±2.867)分,第三維度得分為(6.305±3.465)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Probit模型結果顯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總得分每增加1分,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提高0.001個百分點,推薦檢查依從性增加0.001個百分點,診斷正確率平均上升4.6個百分點,治療正確率上升4.2個百分點,總費用提高1.993元,藥物費用提高0.517元,不必要藥物比例下降3.4個百分點,不必要檢查比例增加0.2個百分點,就診時間減少0.291 min。結論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增加了醫療服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也提高了醫療費用。需要從資源稟賦、薪資激勵、醫患關系、協同服務四方面促進“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進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關鍵詞】 衛生保健質量,獲取和評價;質量改進;以患者為中心;醫患溝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病人

【中圖分類號】 R 195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9

【引用本文】 李東旭,蘇敏,劉斌,等. 基層公立醫療機構改革中的“以患者為中心”:醫患溝通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了嗎?[J]. 中國全科醫學,2023,26(31):3847-3855.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9. [www.chinagp.net]

LI D X,SU M,LIU B,et al. \"Patients-centered\" in the reform of public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doe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3,26(31):3847-3855.

\"Patients-centered\" in the Reform of Public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Doe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 LI Dongxu,SU Min*,LIU Bin,ZHANG Tianjiao,ZHANG Weil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2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U Min,Professor/Doctoral supervisor;E-mail:sumin1227@126.com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concept of \"patients-centered\" has presented higher requirement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reconstructing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public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patients-center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to promote reforms in public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Methods All public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providing primary care service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a city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ites to conduct a field survey in 2021 using the standardized patient method,which included 118 item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data involving 26 medical institutions,59 doctors,and 12 standardized patients. Common cold,asthma,and unstable angina were selected as the types of diseases to be portrayed by the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this study.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and Probit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atients-center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 Results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118 item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data revealed that the median adherence rate for recommended consultation items was 17.6%(14.6%),and the median adherence rate for recommended examination items was 25.0%(40.0%),among them,75 cases(63.6%)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and 59 cases(50.0%) were correctly treated. The median total cost was 84.84 yuan(130.44 yuan),and the median drug cost was 37.62 yuan(47.38 yuan),among them,66(55.9%) involved unnecessary drugs,and 71(60.2%) included unnecessary examinations. The median visit duration was 13.625(10.850) min. The average score for \"patients-center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was(26.712±10.658),with the first dimension scoring(12.915±5.355) points,the second dimension scoring(7.492±2.867) points,and the third dimension scoring(6.305±3.465) points.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Probit model indicated that for every one-point increase in the total score of patient-center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the adherence rates for both recommended consultation items and recommended examinations items increased by 0.001 percentage points,the correct diagnosis rate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4.6 percentage points,the correct treatment rate increased by 4.2 percentage points,the total cost increased by 1.993 yuan,the drug cost increased by 0.517 yuan,the proportion of unnecessary drugs decreased by 3.4 percentage points,the proportion of unnecessary examinations increased by 0.2 percentage points,and the visit duration decreased by 0.291 minutes. Conclusion \"Patients-center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medical services,while it also increases medical cos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patients-centere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 endowment,salary incentive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and collaborative services,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

【Key words】 Health care quality,access,and evaluation;Quality improvement;Patients-centered;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Standardized patient approach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80%的健康問題可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到解決[1]。2021年,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診療人次達42.5億人次,占年總診療人次的50.17%。基層醫療服務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守門人”作用亟須關注[2-3]。為改善醫療服務質量,《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到,應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4]。“以患者為中心”給基層公立醫療機構改革和基層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體現在醫患溝通方式和醫患關系重構中。既往有研究關注了醫患溝通和“以患者為中心”的影響因素、實踐價值和路徑[5-7]。醫方醫患關系感知影響工作績效[8]、“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是公立和基層醫院的改革方向[9-10]。然而,“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是否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缺少分析,需要對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效果進行評價。本研究采用標準化病人法進行分析,此研究方法是指從事非醫療工作的健康人經過培訓后,扮演某種疾病患者特有的癥狀和體征,模擬患者就診,并記錄醫生對該種疾病的診療過程,從而對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評價[11-12]。本研究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界定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擇其中的公立醫療機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對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以期為促進“以患者為中心”和基層公立醫療機構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內蒙古自治區某市主城區內所有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研究現場,于2021年采用標準化病人法開展了現場調查。本次調查包括由來自26家醫療機構的59名醫生和12名標準化病人產生的118條醫患溝通數據。本研究選擇感冒、哮喘和不穩定型心絞痛作為標準化病人所要扮演的疾病類型。主要原因在于:(1)這3種疾病發病率高,屬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常見問題。數據顯示,2021年,流行性感冒位于全國11種丙類傳染病發病數第3位[13];

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為4.2%,患者人數達

4 570萬,遠超預估[14];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中推算心血管病現患病人數為3.3億[15]。(2)這3種疾病的診療不需過多地借助儀器設備,比較適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診斷,也有利于標準化病人模仿。此調研已通過西安交通大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審批號:2021-1516)。

1.2 主要測量指標

1.2.1 因變量 因變量為醫療服務質量。本文參考美國國家醫學院對醫療服務質量的維度劃分[16],從醫療服務有效性、經濟性、安全性、及時性四方面衡量基層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的有效性:(1)基層醫生對診療規范的依從性,即醫生是否按照疾病的診療規范(問診清單和檢查清單)進行診斷和檢查,包括醫生對診療規范中推薦問診條目和推薦檢查條目的依從性。(2)診斷正確性。感冒的正確診斷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正確診斷為心絞痛或不穩定型心絞痛、冠心病等;哮喘的正確診斷為哮喘或過敏性哮喘等。(3)治療正確性。依據所開藥物或處方判斷治療的正確與否。醫療服務經濟性:(1)總費用;(2)藥品費用。醫療服務的安全性:(1)不必要檢查的比例;(2)不必要藥物的比例。醫療服務及時性:就診時間。

1.2.2 自變量 自變量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本研究采用“患者視角以患者為中心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評估量表(PPPC-RC)”測量,該量表共有18個問題,總分54分。該量表包括3個維度,第一維度為探索健康、疾病和疾病體驗+增進關系(exploring health,disease and illness experience+enhancing relationship),此維度包括8個問題,總分24分;第二維度為了解整個人(understanding the whole person),此維度包括5個問題,總分15分;第三維度為尋找共同點(finding common ground),此維度包括5個問題,總分15分[17]。信效度分析結果顯示,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43,KMO值為0.922,量表的信效度較高。

1.2.3 控制變量 根據先前研究[11,18],本研究還考慮了醫生性別、標準化病人性別、醫生年齡、機構是否參加醫聯體、是否送小禮物和疾病種類、地區等固定效應作為控制變量。

1.3 質量控制 在調研前3個月告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課題組將進行標準化病人調查,但不告訴具體時間,以免醫生提前獲知調查時間而改變其行為。調研結束后,由調研員向標準化病人當場發放問卷,問卷中的指標如“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評分由標準化病人當場進行測量。對問卷進行回收后,以回答完整、符合邏輯,并且沒有虛、假、錯答(例如全部條目的答案為同一選項)的問卷為有效問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 15.1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QR)〕表示。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若因變量為數值型數據,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因變量為二分類數據,采用Probit回歸模型。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樣本特征 59名醫生中,男31名(52.5%);年齡lt;30歲4名(6.8%),30~39歲19名(32.2%),40~49歲15名(25.4%),≥50歲21名(35.6%)。12名標準化病人中,男5名(41.7%)。26家醫療機構中,22家(84.6%)參加醫聯體。118人次醫患溝通中,送小禮物比例為15.3%(18/118)。118條醫患溝通數據顯示,中位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為17.6%(14.6%),中位推薦檢查條目依從性為25.0%(40.0%);其中75條(63.6%)診斷正確,59條(50.0%)治療正確;中位總費用為84.84(130.44)元,中位藥物費用為37.62(47.38)元;其中66條(55.9%)有不必要藥物,71條(60.2%)有不必要檢查;中位就診時間為13.625(10.850)min。118條醫患溝通數據顯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平均得分為(26.712±10.658)分,第一維度得分為(12.915±5.355)分,第二維度得分為(7.492±2.867)分,第三維度得分為(6.305±3.465)分。

2.2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對基層公立機構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 以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賦值:以實際值納入)、推薦檢查條目依從性(賦值:以實際值納入)、診斷正確與否(賦值:不正確=0,正確=1)、

治療正確與否(賦值:不正確=0,正確=1)、總費用(賦值:以實際值納入)、藥物費用(賦值:以實際值納入)、不必要藥物情況(賦值:無不必要藥物=0,有不必要藥物=1)、不必要檢查情況(賦值:無不必要藥物=0,有不必要藥物=1)、就診時間(賦值:以實際值納入)為因變量,分別以“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總得分、第一維度得分、第二維度得分和第三維度得分為自變量(賦值:以實際值納入),以醫生性別和年齡、標準化病人性別、機構是否參加醫聯體、是否送小禮物為控制變量,并控制了疾病、地區的固定效應,分析醫患溝通對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

2.2.1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總得分對基層公立機構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 結果顯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總得分每增加1分,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提高0.001個百分點,推薦檢查條目依從性增加0.001個百分點,診斷正確率平均上升4.6個百分點,治療正確率上升4.2個百分點,總費用提高1.993元,藥物費用提高0.517元,不必要藥物比例下降3.4個百分點,不必要檢查比例增加0.2個百分點,就診時間減少0.291 min,見表1。

2.2.2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第一維度得分對基層公立機構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總得分每增加1分,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提高0.004個百分點,診斷正確率平均上升12.1個百分點,治療正確率上升9.4個百分點,總費用提高4.498元,藥物費用提高1.542元,不必要藥物比例下降7.7個百分點,不必要檢查比例增加0.3個百分點,就診時間減少0.558 min,見表2。

2.2.3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第二維度得分對基層公立機構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總得分每增加1分,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提高0.004個百分點,推薦檢查依從性降低0.004個百分點,診斷正確率平均上升12.2個百分點,治療正確率上升16.0個百分點,總費用提高8.192元,藥物費用提高1.956元,不必要藥物比例下降14.9個百分點,不必要檢查比例增加0.8個百分點,就診時間減少1.353 min,

見表3。

2.2.4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第三維度得分對基層公立機構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總得分每增加1分,推薦檢查依從性增加0.008個百分點,診斷正確率平均上升6.7個百分點,治療正確率上升10.8個百分點,總費用提高4.540元,藥物費用提高0.717元,不必要藥物比例下降8.8個百分點,不必要檢查比例增加0.6個百分點,就診時間減少

0.419 min,見表4。

3 討論

3.1 關于本文所用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標準化病人法:一方面,本研究在獲得了倫理審批和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通過錄音記錄醫療服務過程,有效避免醫生的“霍桑效應”;另一方面,在整個就診過程中,使用錄音筆或者相關錄音設備記錄,還原就醫細節,不受回憶影響。此外,患者病例“劇本”和所展現的病情一致,能夠有效反映不同診療中的醫療服務質量差異,因此標準化病人方法允許研究者對不同類型和不同位置的醫療機構之間進行比較[19]。

3.2 醫患溝通的“以患者為中心”程度不足,醫療服務質量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得分方面,平均分約為27分。“以患者為中心”得分相對較低,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20]。先前研究結果表明,醫生醫患溝通的意識需要加強[21],醫生對醫患關系存在消極與自衛心理是影響醫患溝通質量的阻礙因素[22]。其中,醫患溝通3個維度平均分得分率均在50%左右,了解患者和醫患達成共識方面的得分率更低,這與之前的研究一致,我國基層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和患者集中,使得醫患之間的交流內容僅限于疾病,因此在患者其他情況的了解上就會得分較低[23]。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醫療服務依從性方面,醫生對推薦問診條目和推薦檢查條目的依從性分別為17.6%(14.6%)和25.0%(40.0%),整體依從性不高,和此前針對西安市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11]。研究結果還顯示,在醫療服務有效性方面,治療正確率(50.0%)相對較低。從這兩方面來看,醫生的診療規范性且正確性較低,可能原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少、醫生診斷水平較低[24]。在醫療服務經濟性方面,總費用和總藥費平均為84.84(130.44)元和37.62(47.38)元。在公立醫療機構改革中取消藥品加成后,“以藥養醫”現象減少,而“以械養醫”成為醫療服務費用上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關于醫療服務安全性的結果佐證了這一點,結果顯示不必要藥物比例為55.9%,不必要檢查比例為60.2%,不必要藥物和檢查比例相對較高,符合之前的研究結果[25-27]。對于藥物和檢查的不必要使用增加了總體費用和患者負擔。

3.3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有利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3.3.1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提高了醫療服務依從性、有效性、安全性 本研究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有利于提高推薦問診條目依從性、診斷正確率、治療正確率,并降低了不必要藥物比例。醫生通過溝通收集信息,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時,也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促進患者的表達,從而能夠豐富病情判斷和診療方案。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患者對接受醫療服務過程的實際感受及便捷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28]。尤其是在步入新時代后,公眾對于健康與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此前有研究認為,當醫生無法識別患者情緒、感知患者需求并進行換位思考時,容易導致醫患關系緊張[29]。因此,有必要在基層公立醫療機構改革中,繼續加深“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3.3.2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增加了醫療費用 本研究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還提高了總費用和藥物費用。這也與之前的研究一致,基層醫生醫療行為不規范,存在“大檢查、大處方”現象,出現供方誘導需求[11]。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生也有盈利動機,曾有研究者指出,公立醫院公益性發生了偏離,需要平衡醫院公益性目標與自利性目標,促進醫院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30]。

本研究仍有幾個局限性:第一,樣本量較少,部分指標未顯示出統計學差異,可能與統計效能不足有關 ;第二,標準化病人呈現的病例常沒有明顯身體癥狀、不需要接受侵入性檢查,癥狀也更容易描述,基于這些疾病的結果可能無法反映基層醫生更廣泛的疾病治療水平;第三,本文的研究集中于相關性分析而不是因果分析。

總體而言,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質量存在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需要繼續推進公立醫療機構改革,加強“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患溝通。根據衛生系統宏觀模型[31],本文從資源稟賦、薪資激勵、醫患關系、協同服務四方面出發提出建議:第一,需要對公立醫療機構醫生進行定期接受系統培訓的改革,以加強規范、高效的人才隊伍建設,發揮技術、設備和資金等資源優勢;第二,可通過薪資制度激勵平衡醫療機構和醫生的自利傾向和公益屬性,控制藥費、檢查費等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第三,公立醫療機構要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理念,突出公益性,從醫患溝通著手,尤其需要進一步了解患者,使醫患達成共識,改善醫患關系;最后,發揮醫聯體對于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支持作用,形成醫療服務協同供給格局。

作者貢獻:李東旭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負責資料的收集、數據分析及文章撰寫;蘇敏負責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文章修訂和文章質量控制,對文章負責;劉斌、張天嬌、張葦樂負責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文章的修訂;所有作者確認了論文的最終稿。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黃蛟靈,梁鴻,張宜民,等. 家庭醫生制度本土化困境與策略:以上海市虹口區為例[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6,9(8):37-43.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6.08.007.

趙大海. 我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益性研究:基于財政投入與工作動機的比較[J]. 中國行政管理,2018,34(12):72-77. 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18.12.13.

岳大海,金音子,何莉,等. “強基層”政策的逆向效果與應對策略——以安徽省肥西縣為例[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5,8(10):19-23.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5.10.004.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EB/OL]. (2009-03-17)[2022-09-28]. http://www.gov.cn/test/2009-04/08/content_1280069.htm.

DOUBOVA S V,GUANAIS F C,PéREZ-CUEVAS R,et al. Attributes of patient-centered primary c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ublic perception of good healthcare quality in Brazil,Colombia,Mexico and El Salvador[J].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16,31(7):834-843. DOI:10.1093/heapol/czv139.

沈婉婉,鮑勇. 醫患雙方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差異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9):2329-2332.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19.020.

呂蘭婷,傅金瀾,王汐. 以患者為中心的衛生決策體系構建——基于個體與全民水平的思考[J]. 中國醫院管理,2021,41(12):41-46.

李琴,李俊龍. 公立醫院護士醫患關系感知現狀及對工作績效的影響[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11):21-24.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1.11.006.

劉美辰,劉偉,陶思怡,等. 公立醫院患者就醫環節滿意度分析[J]. 中國醫院管理,2019,39(7):28-30.

CHO Y,CHUNG H,JOO H,et al. Comparison of patient perceptions of primary care quality across healthcare facilities in Korea:a cross-sectional study[J]. PLoS One,2020,15(3):e0230034. DOI:10.1371/JOURNAL.PONE.0230034.

蘇敏,周忠良. 醫療聯合體及其模式對城市基層醫療服務質量的影響:基于標準化病人法[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1,14(9):41-46.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21.09.007.

JAN-JOOST R,SIMONE G,LONNEKE B,et al. Unannounced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real practice: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Medical Education,2010,41(6):537-549. DOI:10.1111/J.1365-2929.2006.02689.X.

衛生健康委網站. 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2022-07-12)[2022-09-28]. http://www.gov.cn/xinwen/2022-07/12/content_5700670.htm.

中國新聞網. 我國成人哮喘患者人數達4 570萬[EB/OL].

(2019-06-26)[2022-09-28]. http://health.cnr.cn/jkgdxw/20190626/t20190626_524663922.shtml.

馬麗媛,王增武,樊靜,等.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要點解讀[J]. 中國全科醫學,2022,25(27):3331-3346.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6.

HOAGWOOD K E,BURNS B J. Vectoring for true north:building a research base on family support[J]. Adm Policy Ment Health,2014,41(1):1-6. DOI:10.1007/s10488-013-0516-2.

NGUYEN T N,NGANGUE P A,RYAN B L,et al. The revised Patient Perception of Patient-Centeredness Questionnaire:exploring the factor structure in French-speaking patients with multimorbidity[J]. Health Expect,2020,23:904-909. DOI:10.1111/hex.13068.

SU M,ZHOU Z L,SI Y F,et al. Effect of health alliances on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in urban China:a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J]. Lancet,2019,394:86. DOI:10.1016/S0140-6736(19)32422-5.

SYLVIA S,SHI Y,XUE H,et al. Survey using incognito standardized patients shows poor quality care in China's rural clinics[J].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15,30(3):322-333. DOI:10.1093/heapol/czu014.

張錦丹,陳小帆,毛秀華,等. 慢性病患者的基層衛生服務質量評價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22,25(19):2391-2398.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17.

張玥,喻榮彬,王錦帆. 新醫改環境下我國醫患信息溝通狀態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2019,35(8):949-952. DOI:10.11847/zgggws1120327.

黃曉玲,戴良鐵. 醫生群體因素在醫患關系中影響及評價[J]. 中國公共衛生,2016,32(9):1246-1248. DOI:10.11847/zgggws2016-32-09-29.

袁莎莎,勇志鵬,王芳,等. 基于典型案例的縱向整合模式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質量研究[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7,10(7):41-46.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7.07.007.

肖文,牛仕良,董信春,等. 經濟欠發達地區區域醫療一體化管理實踐[J]. 中國醫院管理,2021,41(2):88-90.

丁雅明,陳彥東,孫婉琴,等. 不穩定型心絞痛住院患者費用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8):4003-4006.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0.18.060.

黃加寶,王愛平,宋虹汛,等. 荊門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合理用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 醫學與社會,2020,33(9):48-53. DOI:10.13723/j.yxysh.2020.09.011.

丁希,王俊華. 我國公立醫院改革嵌入公共價值理論的制度設計[J].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5):55-63. DOI:10.19563/j.cnki.sdzs.2018.05.008.

汪文新,江舜杰,田懷谷. 醫療服務質量對醫患關系的影響研究——基于患者視角[J]. 衛生經濟研究,2018,35(4):26-30. DOI:10.14055/j.cnki.33-1056/f.20180404.013.

楊艷杰,褚海云,楊秀賢,等. 共情能力在醫生壓力與醫患關系間的中介效應[J]. 中國公共衛生,2021,37(1):153-156. DOI:10.11847/zgggws1126795.

孟祥偉,王瀾,吳群紅,等. 多維視角下和諧醫患關系構建[J]. 中國公共衛生,2020,36(8):1163-1166. DOI:10.11847/zgggws1122501.

郝模. 衛生政策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2.

(收稿日期:2023-02-21;修回日期:2023-06-24)

(本文編輯:張亞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三级|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精品1区2区| 天天综合亚洲|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免费在线a视频| 久久性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夜夜拍夜夜爽|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美女一区| 一区二区午夜|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91黄色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久草中文网|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欧亚日韩Av|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播放|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在线a网站|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毛片|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靠逼视频|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丝袜| 性欧美在线|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