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角:中醫學
講述人:徐思琦(湖南中醫藥大學)
適合人群:熱愛醫學,能靜得下心,準備好終身學習,且愿意投身于醫學事業的同學
在上大學以前,我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對中醫學的認知主要來自古風劇中,那里面的老中醫總是身著一件白色長褂,背著一個方方正正的藥箱,上山采藥,下山行醫,把得一手好脈,開得一服良藥,仿佛隱士高人,不食人間煙火。那時候的我,單純地以為讀了中醫學也會有影視劇般美好而自在的生活。然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中醫學只學中醫?
不,西醫同樣要學!
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還一直誤以為中醫學專業應該只需要學中醫學相關知識就可以了,直到課表發下來才發現這個專業不只是學習中醫學相關知識,還要學西醫基礎知識。
更沒想到的是,我們大一開學沒多久就開始接觸真實的人體解剖。第一次進入解剖室時,我內心的緊張與不安至今仍記得真切。要知道我本以為中醫學和人體的關系,僅限于把把脈、看看舌苔,所以在進入大學之初并沒有做好接觸人體解剖的心理準備。上這門課確實需要一些勇氣和膽量。不過,當真的開始上課的時候,我發現這門課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畢竟,能選醫學專業的同學都是有點膽量的。
講完最觸動我的地方,我再給大家大概介紹一下中醫學專業的學習內容。中醫學專業本科是五年制,前四年在校園里學專業知識,大五去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大四時也會去醫院參加見習活動,但大四的見習不同于大五的實習,見習更偏向于參觀了解,而實習更貼近正式的臨床實踐。
前四年的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大一到大二,該階段上的課多為專業的基礎課,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黃帝內經、推拿學等;第二階段是從大三到大四,該階段上的課多為專業偏臨床的課程,如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藥理學等。你看,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只要是醫學生,背誦大量的知識點都是常態。
扎實而穩固的基礎知識:
依靠平日的背誦記憶
但凡專業和“醫”沾邊,大學就注定免不了刻苦學習。記得高中的時候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等你上了大學就輕松了”,直到我學了中醫學專業以后,我才體會到什么叫作“只要專業選得好,年年期末賽高考”。在大學生中流行著兩句話,一句是“60分萬歲”,另一句是“沒有掛過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然而在醫學專業里,這兩句話都是不存在的,千萬不要輕易挑戰這兩句話,掛科就意味著你會錯失許多機會。
醫學生的課本大多如磚頭一般厚,最厚的書有一千多頁,而且期末沒有考試重點。每次到了期末月,學校的自習室、圖書館就坐滿了備考的醫學生們,到了晚上,我們還要在寢室挑燈夜讀。所以,當你選擇走上醫學的道路,就得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也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沒有古風劇中的隱世神醫那樣悠閑自在,中醫學學子的現實狀況是每天枯燥地看書、背書。因為扎實的基礎知識離不開平日里的背誦記憶,千萬不要想著到了期末再臨時翻書復習。
因此,自律是每一個醫學生都必須具備的品質。此外,合理的學習計劃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目標和計劃就會像個無頭蒼蠅般毫無頭緒,到頭來什么也沒學進去。分配好每天的學習內容,并且堅持不懈地完成,即使是面對期末考試,你也能游刃有余地拿到高分。
有效的醫院實習:
需要主動學習,膽大心細
最值得聊一聊的,是大五的醫院實習。當我們完成四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大五就要穿上白大褂,到醫院去成為一名正式的實習醫生。在這一年中,我們會在不同的科室輪轉,涵蓋了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五官科、針灸推拿科、骨傷科等多個科室。
實習可以說是第一次正式進入臨床系統學習,本以為學了四年的專業知識,在醫院可以大展拳腳,結果到了醫院,我發現自己還是太稚嫩了。以前很不理解為什么醫學生的期末考試沒有重點,現在有了深刻的體會——患者不會按照重點生病。
在醫院,除了正式的醫護人員,還有規培生和實習生,而實習生作為醫院醫療體系中最基礎的一員,很少有機會能實際操作。帶教老師雖然都很樂意教學,但礙于工作的繁忙,很多時候不能給實習生提供很多的學習機會。因此,在實習過程中,實習生要想學到技能必須主動請求操作的機會。
除了診療,在醫院要學習的另一項重要技能是有效處理各種醫患關系。好的醫患關系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能更好地為診療提供幫助。很多醫學生在考試中能很有邏輯地答完卷子,但是到了臨床上真正面對病人的時候卻出現了“大腦短路,不知道說什么”的情況,尤其是在問診的時候。所以,醫患溝通也是實習階段的必修課程。
難忘的課題經歷:
明白團隊的重要性
醫學生也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大學里還有許多社團活動和比賽,只要你想,生活依然可以過得豐富多彩。
大學這幾年,最讓我難忘的經歷是大二時第一次接觸課題申報。醫學生不光要學好專業知識,能看好病,科研能力同樣非常重要。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是白天上課,晚上和小伙伴們一起熬夜查文獻、寫課題標書。那時候,我們常常打趣道:“畢業后,我們可能不會記得每一個同學,但是一定會記得這幾個漫漫長夜和一起熬過夜的團隊伙伴。”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我很慶幸,我有一群很好的團隊小伙伴,那一年我們順利拿下了一個省級課題和一個校級課題。當課題審查結果公布的時候,團隊的每一個小伙伴都很高興。
當然大學這幾年也有遇到挫折的時候,每次流淚都覺得淚水是當年填志愿時腦子進的水。醫學生的學醫過程很辛苦,投入周期也很漫長,可能高中同學在企業里都當上管理者了,我們醫學生還在讀書。不過,作為救死扶傷的專業,沒有這么長的學習周期,我們怎能輕易走上工作崗位呢?
中醫學,一個來自古風劇的美麗誤解,讓我結緣了這個專業,雖然沒有過上上山采藥,下山行醫的生活,但生活依舊多姿多彩。這是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專業,如果你也選擇踏入醫學大門,一定要記得準備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