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速公路的施工標準化管理涉及因素廣泛,且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復雜,形成了一套整體的系統工程。為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文章從安全管理角度出發,研究如何建立施工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分析了施工標準化管理的思路,總結了施工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框架的構建內容。
關鍵詞 高速公路項目;施工安全;標準化管理;安全管理框架
中圖分類號 U41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13-0156-03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事業蓬勃發展。國家提出了工程建設施工標準化管理的要求,施工單位應響應國家政策,樹立標準化管理意識,不斷提升管理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高速公路事業日新月異。國家加強了對施工標準化管理的重視程度,要求企業開展高速公路施工時必須加強施工標準化管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工程的施工質量和生產效率。為此,該文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設的安全管理模式,分析了構建施工標準化管理體系的方法。
1 工程背景
該高速公路工程所處位置氣候條件獨特,文化及自然資源豐富,道路經過的主要鄉鎮區域均設立了聯絡線及互通式立交,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該公路工程位于K69+000~K106+877段,主線全長37.877 km,工期3年。工程道路為高速公路等級,采用了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共有三個互通式立交區,時速要求為80~100 km/h,施工內容包括路基挖方2 460 000 m3、填方4 190 000 m3、污工砌體370 000 m3、軟基處理8.217 km,共建設了623 300 m3的瀝青混凝土路面、936.08 m/2座特大橋、2 261.32 m/4座大橋、1 048.75 m/12座中橋,以及38道涵洞和42道通道。
2 施工標準化管理思路
標準化是指制定一系列可重復適用條款的活動,通過總結工作實踐經驗制定各項標準規范,實現有利經驗的規范推廣,解決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及現實問題。公路建設中,標準化施工管理可以有機銜接各個施工階段的管理工作,實現公路施工集成管理目標。該工程所在地的地質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建設指揮部應組織人員培訓,學習過往建設經驗,加強實踐創新,綜合考慮管理精細化、構建工廠化、施工機械化等因素,積極探索高速公路工地建設標準化、工程施工標準化、工程管理標準化、安全施工標準化、檔案管理標準化、過程管理標準化等標準化施工管理模式,加快思想轉變,確保資源經費落到實處,提高程序控制水平,全方位改進創新工程標準化管理模式[1]。
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組織管理標準化、目標管理標準化、工地建設標準化、過程控制標準化、保障管理標準化、考核與績效管理標準化6方面。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有關要求,建設指揮部應在高速公路建設前上報工程方案,經審批通過后方可開工。分項工程實行首件制,以實現施工效率的最大化;工程管理推行痕跡化管理模式,確保施工過程與現場管理同步;同時,要及時整改標準化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施工質量[2]。
隨著工程標準化施工的廣泛推廣應用,IT技術逐漸引入工程標準化管理過程中,實現了系統化、常態化和法制化管理。高速公路參建人員應當樹立“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標準”的管理理念。不斷提高日常施工管理效率。
3 施工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框架構建
3.1 安全管理目標
根據安全管理目標,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管理結構層次分明,人員權責明確職、賞罰分明;合理制定安全生產計劃并加強實施管理;制定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明確安全管理的權責,防范各類安全事故;組織安全生產培訓,實現勞動保護;及時統計安全事故發生情況并形成報告制度。由此可見,必須綜合采取多種形式的目標管理辦法,促進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杜絕重大安全事故[3]。
為確保安全生產,相關企業應按照級別制定系統化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與指揮部逐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安全生產過程中,應加強目標管理,制定獎懲制度,確保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執行力度。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時,應當以各年度上級部門制定的安全重點責任目標為依據,合理確定責任目標的主要內容。
3.2 安全生產保障措施
為確保安全生產管理的順利開展,應做好基礎性管理工作,健全組織架構、明確崗位職責,嚴格落實“政府部門監管、建設單位主導、監理單位督促、施工單位負責”的管理原則,提高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的管理能力,實現機構設置的規范化[4]。此外,還需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安全生產管理:
(1)項目施工安全管理部門必須制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提高分工的科學性,改善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從而保障安全監督檢查工作的順利實施。組織成立施工安全管理小組,選擇工作細心、責任心強且能熟料操作安全規程的施工安全員監督施工現場,調查施工場地的具體情況,嚴格執行安全管控工作流程,改善安全管理的質量,規避各種類型的施工風險。
(2)加強安全管理,實現勞動保護。完善安全施工目標責任制,制定一系列的勞動保護制度,明確責任主體,有效防范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保障工人的安全生產;成立安全組織體系,全面檢查施工現場,杜絕安全風險并做出安全評價報告。
(3)提高安全執法能力,嚴格查處違章指揮行為,杜絕違章作業,規避施工風險。目前,多數施工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施工知識,安全意識不高,專業業務能力也有待提升。由于缺少相關的安全施工經驗,許多專職施工安全員不能及時發現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或無法準確找出施工風險的來源,不能有效落實安全風險的動態管理機制。為此,企業應建立安全教育培訓制度,聘請專家講解相關理論、法律法規、技能操作知識,提高安全員的綜合素質,確保安全生產的執行力度,充分落實安全責任。
(4)制定科學的施工計劃,保障施工技術的落實,嚴格執行文明安全的施工措施;合理設置安全牌及各類安全標識,加強行車路線的引導,保證進入施工作業區的車輛能按要求行駛[5]。
(5)嚴格落實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的相關規定,加強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及時排查風險點,實現安全隱患的源頭治理。
(6)根據《公路水運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規定,應提取超過1%的合同價作為安全生產經費,并按照規定標準使用、支付安全經費,接受業主和上級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3.3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學習安全生產的政策法規,主要包括《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國家安全法規條例,全面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有關工程建設、運輸生產安全的各項規定。考察工程實際情況,加強制度管理,明確相關人員的權責,確保安全生產有依據、執行過程有保障,推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高效運行,并結合常見事故建立應急預案,提高管理能力。
3.4 人員安全培訓管理
加強安全教育學習,針對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參建人員進行培訓,實行短期(5~7 d)的主要培訓模式,兼顧“三工教育”,加強自學,從而提高進場新員工的安全生產知識水平,改善老員工的知識結構,保證全體員工能夠熟練掌握新的操作技藝,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此外,還需組織電氣、起重、電焊等特殊工種的專業培訓,確保工人的專業素質過硬,具備相應的安全操作技術,并組織合格考試,保證進入崗位的員工綜合素質較高[6]。
開展安全教育重點培訓,打造安全知識水平過硬的勞務協作團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時,應加強施工沿線居民的安全教育,保障沿線生產安全。根據指揮部要求,應合理劃分各工區的勞務分包管理責任,并派專業人員前往各分包工程檢查勞務協作團隊的安全生產情況。此外,還需加強對麻昭高速沿線居民的安全教育,豐富教育形式,保障居民的健康與安全。
3.5 設備安全管理
(1)選擇使用設備時,應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選用性能良好的設備,依據項目實際情況對設備進行改造,提高安全生產能力。
(2)實行設備的“管、用、養、修”一體化管理,明確所有電氣、機械設備的具體責任人,實行定機定人包管責任制,使用安全作業技術進行設備的維修保養,確保機械的使用效果,保障員工的使用安全。
(3)制定合理的安全作業制度,實行安全作業掛牌責任制,確保工程施工的崗位責任明確,能順利完成交接班,完善設備驗收過程。設備的操作人員應先進行資質審核,再進行崗位培訓,并將施工需要注意的安全操作辦法、注意事項標注在懸掛牌上,時刻提醒員工遵守相關安全管理規定,確保電氣、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
(4)建立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實地考察施工現場的設備使用狀況,完善設備臺賬,預防排查安全隱患,提高設備使用風險的防范治理能力。
(5)制定設備的安全檢查制度:一是實行每日檢查,操作員應加強設備的安全檢查工作,排查機械、安全裝置是否存在故障;二是安全生產檢查,檢查施工方案、場地安全措施等是否能滿足機械安全施工的要求[7]。
(6)施工時杜絕機械設備帶病運轉,并檢查其是否超速、超載,及時進行維修養護。非施工時間段使用機械設備需經主管部門同意,禁止私自使用機械設備。
3.6 安全環境建設
合理制定施工的安全、建設標準化方案,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落實文明施工,提高施工過程的環境保障能力,確保周邊環境清潔、衛生、安全。
(1)科學分類施工場地的機具設備、用料等,并整齊堆放,保證施工現場干凈整潔。
(2)布置現場:科學劃分施工現場的布局,并在醒目位置布置“五牌一圖”,即施工單位及工地名稱牌、安全生產宣傳牌、防火須知牌、安全無重大事故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員名單牌、施工總平面圖。在主要的通道口設置宣傳牌時,圖牌需使用統一的規格和字體。根據場地結構、施工進度情況合理布置調整設施設備的位置,并配備專門的設備堆放圖,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8]。
(3)施工道路、場地:應將建筑垃圾統一回收集中處理,確保施工場地整潔平坦,道路暢通,杜絕亂堆亂放的情況,并及時排出積水。
3.7 事故隱患整改及事故調查
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事故,包括急性職業中毒等,應及時進行統計、調查、報告和處理,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為傷亡員工辦理工傷保險報告,承擔賠償。不同類型的生產安全事故,應嚴格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493號)的規定落實調查、報告和賠償責任。
安全生產過程中出現傷亡事故,應當嚴格按照行業《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弄清造成事故的所有因素,調查事故發生的過程、人員傷亡的情況、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及時提出處理事故的建議,并加強事故的預防措施;上報亡人事故時,應將事故調查報告一同交予業主[9]。
3.8 安全保通
項目施工的安全保通范圍應包括施工所占用的場內道路、公共道路、施工便道及其他占用的道路。
(1)項目部、指揮部應按規定設立安全保通機構,指揮部應在工程建設時發揮領導作用,在地方政府、公安機關、交警、路政等部門的共同配合下,改善道路的安全保通水平。
(2)施工單位應當根據施工現場的情況實施分區管理,并制定科學的安全保通預案,增強相關人員的安全保通意識,明確權責,加強對重點工區安全保通工作的專門管理。
(3)合理制定公路巡查制度,避免各種非法侵占、使用或破壞公路路產的問題,提高交通管理能力。項目進場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應及時向有關部門申報處理原有公路上不利于工程建設的情況,經報批通過后,方可砍伐樹木,拆除護欄和移動公路界樁,開設道口或使用原有公路路產等。
(4)按照國家法律規范施工行為。應在施工現場醒目區域設立必要的告示牌,如道路交通標志、施工標志、道路安全標志、錐筒等。提前確定路段的施工方案并上報指揮部,由指揮部確定施工時段,協調利益相關方統一安排,在媒體上發布施工通告,安排專業保通人員維護交通秩序,全天候對交通進行疏導。施工時段內,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規劃方案對道路進行改道、分流或封閉處理,維護施工區域的交通秩序,提高施工作業的效率[10]。
4 結語
綜上所述,施工單位所屬企業的制度化管理水平,考驗了工程的安全標準化管理能力。制度化基礎較好的企業更容易適應標準化管理的要求,而基礎較差的企業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學習和提升。因此,該文結合具體的施工項目,研究了標準化管理的關鍵內容和主要思路,并構建了安全管理目標、安全生產保障措施、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人員安全培訓管理、設備安全管理、安全環境建設、事故隱患整改及事故調查以及安全保障措施8方面的標準化管理框架體系。該框架體系有助于優化標準化評價辦法,維護企業的施工安全,提高作業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孝賢. 高速公路現場施工安全管理現狀及應對策略[J]. 四川建材, 2021(8): 205-206.
[2]謝丹.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 運輸經理世界, 2022(30): 128-130.
[3]關志儒. 橋梁施工安全標準化管理探究[J]. 智能城市, 2020(8): 118-119.
[4]史偉華.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標準化管理探索與實踐[J]. 居舍, 2020(2): 146.
[5]葉劍威.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工程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C]//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22: 345-347.
[6]李輝成. 高速公路養護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C]//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21: 349-352.
[7]張琨. 關于做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 低碳世界, 2022(3): 123-125.
[8]李光明. 淺析高速公路橋梁施工安全管理與因素[J]. 低碳世界, 2021(9): 201-202.
[9]聶漢鼎.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橋梁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 中國標準化, 2022(16): 195-197.
[10]宋平, 張粹星. 高速公路路基擴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 科技資訊, 2023(1): 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