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現場能不能用手機支付,是近幾年的一個熱門話題。根據2008年實行的《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規定:“站區內禁止吸煙,不得使用移動通信工具。易燃、易爆區域內,嚴禁使用手機、BP機。”
但這樣的情況,如今發生了改變。今年4月1日,由國家應急管理部批準發布的新《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AQ3010—2022)將代替AQ3010—2007并正式實施。相較于傳統內容,新規范結合了手機支付廣泛普及的時代特點,允許在設置可燃氣體聲光報警裝置的情況下進行手機支付。
據了解,人們在使用手機撥打電話的時候,手機發射出來的無線電波強度會比待機狀態下的強度高,手機的天線會與手機發射出的無線電波(射頻電磁輻射)產生射頻電流。當射頻電流在金屬導體間環流時,遇有銹蝕或接觸不良就容易產生射頻火花。可不要小看這射頻火花,它極有可能引燃油氣與空氣的混合氣。
加油站有兩個相對危險的區域,油氣混合物的濃度較高。一個是地下油罐伸出地面的呼吸閥周圍。油品被灌入地下油罐時,高濃度的油氣就會從油罐的呼吸閥中被擠出來,從而形成危險區。另一個是加油口周圍。在給汽車加油時,油箱內的油氣分子就會被擠出,從而形成危險區。兩個危險區具有較高濃度的油氣混合物,理論上撥打手機可能會引起燃燒。
可燃氣體聲光報警裝置能及時發現油氣泄漏等異常情況,并發出聲光報警,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使加油站安全更有保障。中國石化浙江杭州石油打鐵關加油站站長孫晉騰表示:“新規只允許手機支付,像打電話、看視頻、玩游戲等其他手機使用行為還是禁止的。”他說,當設備現場發出報警時,加油站會立即停止使用手機和加油相關作業,并按應急預案進行應急處置。
打鐵關加油站是杭州首批投用可燃氣體報警器的加油站之一。該站日均加油車輛700輛,高峰期每小時服務70余輛汽車,有約50%的車主使用手機支付。“高峰期下車支付時間長,容易導致加油車輛排隊。”孫晉騰介紹說。該站投用可燃氣體報警器后,車主在車上出示付款碼即可完成加油支付,滿足移動支付的需求,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提高了加油效率。
滿足消費者加油現場移動支付需求,中國石化浙江杭州石油從油票支付到“數字浙江”概念問世,持續構建數字化管理體系,于2016年推出了“易捷錢包”、2018年推廣“車牌付”。伴隨《加油站作業安全規范》新規的出臺,公司將結合使用情況適時推廣可燃氣體報警器在更多站點布局使用,以滿足新時期顧客高質量消費需求,方便車友便捷出行。
責任編輯:齊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