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底ChatGPT公開發布以來,一陣人工智能的颶風席卷世界。這陣風之所以猛烈,一是因為ChatGPT在技術方面的突破足夠顛覆,二是其在應用端實現了普通人可直接體驗。另外,藝術創作領域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又稱生成式AI)的代表Midjourney,同樣出盡風頭。
作為普通人,尤其是身處傳統加油站行業的從業者很難不去思考,我們究竟該以何種姿態面對來勢洶洶的科技浪潮?
20年前,由硅谷營銷專家Jeffrey Moore提出的跨越裂谷理論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Jeffrey Moore依據人群和科技間的關系,把人群分成五類。最領先的一類叫創新者,是新科技發明過程的參與者;第二類是早期使用者,雖然沒有直接投身科技創造,卻特別愿意應用和使用新產品。這兩類人都算是高科技的早期用戶。隨著高科技的繼續發展,后面還會迎來三類用戶,包括早期主流、晚期主流和拖后腿用戶。
很多先進科技剛面世時,使用體驗會有瑕疵。雖然性能優秀,但很多應用部分需要完善和優化。因為性能不夠或體驗不好的原因,主流用戶并不會使用。這時,只有“早期使用者”愿意嘗試。然而,最大的機會常常就出現在他們身上。
“早期使用者”不是這個技術的發明人,卻比發明人更客觀、更有立場優勢。他們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扮演使用者與改造者的雙重身份。新科技能幫他們解決問題、提升效率,但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問題。而他們發現的這些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于是,機會就來了。
要么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成為一種模式,以非常好的體驗感把技術價值發揮到最大,新技術則隨之擴散到更廣泛的人群之中;要么在競爭中比對手更早地、更好地享受新技術紅利,而那些難題則成了護城河,攔住后三類人群。
諸如今天的微信生態,其在中國的滲透率已經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種互聯網生態。但是,在微信公眾號剛剛推出的時候,卻并非如此。由于編輯、發布不方便,加上沒有形成風潮,很多加油站嫌麻煩,最初并不在意。只有最具好奇心的企業,在那個年代成為了“早期使用者”。他們走在了前面。
緊接著,微信支付隨之普及。這些在公眾號技術的使用上走在前面的加油站企業,迅速形成優勢,賺取了一大波紅利。而那些對新技術觀望、猶豫不決的企業,則輸得很慘。
在當今的商業世界中,新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層出不窮,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和想象。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對企業來說,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應力外,必須擁有面對新技術敢于縱身一躍的勇氣。
當然,縱身一躍并不意味著盲目冒險。在嘗試新技術前,必須進行必要的調查和研究,了解新技術的優缺點,做到有的放矢。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預測未來發展、無法掌握一切細節,仍會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如果我們總是等待所有的不確定性消失,那么我們將永遠無法行動,等待的過程中機會也會隨之消失。正因為面臨兩難,才格外需要管理者超凡的魄力。
希望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的話能給你多些勇氣:“犯錯的成本很低,錯過的成本很高。”
責任編輯:曲紹楠
李熹專欄
北京知由科技創始人,哈佛商學院DNH學者,G-Camp加油站管理訓練營創始人,天津財經大學MBA/EMBA特聘導師,殼牌零售學院特約專家,原丹納赫集團吉爾巴克中國市場與大客戶總監,作為資深專家長期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殼牌、和順、延長、小海豚等超過100家各類型領先的石油公司提供加油站經營管理咨詢輔導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