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育技術的發展要求教師能夠針對線上、線下教學形式進行切換,這對高職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切實有效地提高園林技術專業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質量,在園林工程教學設計中將學習通平臺和BOPPPS教學模式相結合,將教師講授知識為核心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學習任務為導向、利用學習通教學平臺的功能提升課堂效果的新模式。實踐表明,新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完成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BOPPPS;學習通;園林工程課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3)02-0041-05
引言
園林工程課程是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通過豎向處理、地形塑造、給排水、置石、掇山、水景、廣場園路和種植植物等創建優美的環境,屬于應用科學。城鎮化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然生態環境,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保護和修復賴以生存的環境,這給風景園林學帶來了發展機遇。但是,各種工程的新興技術快速迭代也對園林工程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挑戰。本文探索園林工程課程的教學理念,綜合應用新型教學工具和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以適應網絡時代的環境、政策、行業市場的變化,為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借鑒。
BOPPPS模式是指根據學生認知過程和層次水平,將教學過程分為導言(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6個模塊,每個模塊又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當前,許多教育教學機構使用了該教學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2]。從目前對該模式的研究來看,理工科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在應用BOPPPS模型教學時設計操作更具有實用性。
近年來,隨著線上教學的增加,線上教學平臺的應用更為廣泛。高校普遍使用學習通軟件,該軟件內含海量數字化學習資源,擁有線上直播、資源上傳、實時互動、線上作業、數據智能統計等線上教學功能?;趯W習通平臺引進BOPPPS教學模式,可有效地改善教學效果[3-4]。張雄等認為,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應用基于學習通的BOPPPS線上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升[5];劉光輝研究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電氣控制技術及PLC課程應用于學習通的BOPPPS教學模式,結果顯示該模式下課堂參與度得到了改善,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6]。
本文針對目前園林工程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現狀,通過“學習通+BOPPPS”教學模式進行重構教學設計,旨在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內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提高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掌握能力,使其成為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滿足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一、園林工程課程教學的現狀
園林工程課程是工學、生物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綜合,是技術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課程。線上和線下教學形式不斷融合,而學生對于此類教學形式從最初的不熟悉、好奇等到現在的適應,能夠進行常態化學習。部分學生對線上教學逐漸失去了新鮮感,有的高校園林工程課程校外教學實訓基地使用率不高,造成了該課程開設實踐課程內容減少,而為了補足學時數量,又增加了課程理論知識數量,但忽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因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知識內容掌握不夠牢固,畢業后難以做到學以致用、服務行業需求。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的學生出現過度使用手機的現象。有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5%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在5個小時以上,部分學生甚至達10小時[6]。雖然,教師上課要求不能攜帶手機,但有時效果不夠理想。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與實際工程相聯系的教學改革,引導學生更好地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學習,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手機成為學生學習輔助工具。綜上所述,新時代的課堂教學需要一個好的教學平臺和教學模式來支撐。
二、園林工程課程的“學習通+BOPPPS”教學模式設計
學習通是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課前課中課后即時反饋學情的線上教學平臺,教師通過該平臺可以建設自己的課程,也可以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如發布學習任務,推送學習資料、進行隨堂測試、主題討論、考勤簽到、設置作業與考試、師生互評等,課后還可對學情進行檢查、督促和統計。將學習通和BOPPPS模式兩者在教學上的優勢進行融合,通過“學習通+BOPPPS”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參與各項工程任務的探究式、個性化的課堂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更好地服務行業的發展。
以園林技術專業園林工程課程的“噴泉工程設計”任務為例,進行“學習通+BOPPPS”模式的教學方案的設計。根據BOPPPS模式的六個教學模塊進行設計,重點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特別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該課程總共4個學時,旨在培養學生對“噴泉工程設計”的綜合運用能力。
(一)學習通播放視頻,引入課堂內容
噴泉是一種將水或其他液體經過一定壓力通過噴頭噴灑出來具有特定形狀的組合體,其廣泛應用于在室內外空間。教師使用學習通平臺提前發布“美國黃石公園的老忠實噴泉”及“西安大雁塔音樂噴泉”兩個視頻資料,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體會自然噴泉的壯觀及人工噴泉的科技之美。在上課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建造出美麗的噴泉工程?”要求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再引出該課程主要的學習內容及任務,即“噴泉的工程設計”。
(二)明確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結合學情、內容和實踐三個方面。首先,教師在學情檢測中準確、具體地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所在和能力水平 [7-8]。其次,教師要梳理課程教學內容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最后,學生實踐崗位工作任務對該課程的要求。在課前要讓學生明確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例如,在“噴泉工程設計”這一節,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了解噴泉的類型、掌握布置要點的基礎上,能根據實際情況熟練選擇噴泉的形式;掌握園林噴泉工程中常見的水源及四種供水形式;熟悉噴泉管道布置原則和八項要點,并根據具體地形條件設計、繪制噴泉管道施工圖。
2.能力目標
結合公園設計規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噴泉的設計與施工,將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施工方法運用到實際工程中。
3.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職業素養。
(三)前測
學情的評價即為前測,應與導言、學習目標環節相承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與能力、課程關聯知識掌握程度等,以便及時按需調整授課內容的難度、廣度和進程,其方法包括提出問題、小型測驗、作業、問卷、討論等[9]。在“噴泉工程設計”教學中,首先在學習通平臺以隨堂練習或者問卷形式發布問題進行學情評價,主要檢測“園林給排水工程”這一章節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師利用學習通的統計數據大致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進度、教學方法進行及時調整,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使其更有針對性。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區分重點、難點,以便更詳細、準確地開展知識點的講解,進而增強教學效果。
(四)參與式學習
參與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驗式教學,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水平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激發其學習的能動性,同時靈活組織運用BOPPPS模型元素與結構,有意識地增加參與式學習的深度。參與式學習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游戲教學法、動作教學法和情景設計法等[10]。在“噴泉工程設計”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它們之間邏輯緊密,相輔相成,并結合學習通平臺的投票、評分、搶答等方法與學生互動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思考與分組討論
通過與人工湖、溪流、瀑布等水景工程的對比,分析噴泉的用水需求,探討噴泉的供水方式。該部分內容運用學習通的主題討論與分小組任務相結合,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講解噴泉設計規范等重、難點知識,使學生熟練掌握噴泉的四種給水方式:自來水直接給水、水泵加壓用后排入城市的雨水網、水泵加壓循環供水、潛水泵直接循環供水。
2.設計任務發布與講解
首先,在學習通平臺發布一套完整的住宅小區噴泉施工圖,然后教師講解不同類型的噴泉管道布置的要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首先,根據給出的噴泉施工圖找出相應的噴泉管道布置形式,列出不同管道管徑大小用量的材料表。其次,結合施工圖設計規范及當地的凍土層厚度計算出埋設管道時挖溝槽的深度,進而學會挖溝槽土方量的計算方法。再次,找出施工圖中溢水管、泄水口處坡度,對照設計規范說明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教師統計各小組討論的結果,然后集中講解。
3.給校園教學樓東面廣場設計噴泉,要求噴水池循環供水
噴泉設計是環境設計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實際地點和環境,要做到與校園的教學環境相協調。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給學生布置噴泉設計的三點要求及發布原地形圖,然后利用學習通發起搶答問題“教學樓東側廣場地形特點是什么”,各小組成員搶答,教師即時總結,然后讓學生按流程進行構思設計。
(1)做好噴泉造型的設計工作
該設計的重點是噴頭形狀的選擇,包括單射形、噴霧形、扇形等噴頭形狀。如鏡面湖、婀娜多姿的音樂噴泉,以及動靜結合的組合型噴泉都是由不同形狀的噴頭呈現出的噴泉景觀效果[11]。結合設計規范及給出的廣場地形圖,學生快速畫出設計草圖。
(2)做好噴水池的設計工作
完成噴水池總平面圖,包括平面、立面、剖面圖等圖紙。根據預算范圍和廣場的地形完成造型設計后,進行噴水池種類的選擇。在選擇噴水池類型及規模時要考慮緊鄰學校教學樓這一環境特點,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12]。在設計水池的時候要考慮到當水泵停止運行的,水柱落下會使水池的池面升高這一情況,否則會導致水的溢出,一般情況下,水池深度控制在500~1000mm 。噴水池的平面尺寸除滿足噴頭、管道、水泵等需求還要考慮使用期間的風向與風速引起的水花飛濺等。因此,在平面尺寸確定后考慮每邊加大500~1000mm。在完成總平面圖的設計后,根據前面章節學習的水池工程里面的知識畫出噴水池剖面圖(包含各種材料的使用說明)。為了維持水池的水位和進行表面排污、保持水面清潔等,需要進行溢水口和泄水口的設計。由于教學樓東側廣場面積不大,設計小型噴泉即可,因此,該噴泉溢水口數量不需要太多,但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大型噴泉的溢水口數量要多一些。溢水口的形式可以選擇漏斗式、堰口式、管口式等。完成了相關的設計之后,對于噴泉的池壁池頂構造圖也要制出剖面圖,并注明材料的使用規格等。對于進水口、泄水口和溢水口等需要畫出大樣圖。
(3)布置噴水池管線圖,完成平面圖及軸測圖
根據規范要求,本案例中應設計小型噴泉,其管道直接埋入土中。噴泉管道網包含輸水管、配水管、補給水管等,學生需要根據前文內容列出噴頭種類、數量和流量,計算出噴泉各級管道的管徑,由于項目在北方,冬季需要排空水進行防凍,各級管道要有2%以上的坡度,此外還要考慮是否加裝凈水裝置等。畫出管線圖、軸測圖,并寫出設計說明。
(五)評估教學效果,進行后測
教師用學習通發送后測問題,檢測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挑選高、中、低三個不同層次的工程圖進行對比,采用學生互評方式找出不同設計圖的優點和缺點,同時指出自己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在對比中發現問題,相互借鑒學習,提升自己,該環節使用學習通搶答或點名回答。
(六)課堂總結
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了各個分散的知識點,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還不能整體地把握,為了形成整體性思維,最后需要對知識點進行概括性總結。教師采用課堂內容回顧法,將課堂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反思。教師用學習通發送三套實際噴泉工程施工圖,讓學生課后學習和借鑒。
(七)教學效果分析
由表1可知,在園林工程課程中應用“學習通+BOPPPS”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完成率,促進其學習成績提升。
三、結語
BOPPPS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能夠即時、準確地發現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教學進度,開展個性化教學。學習通平臺的功能比較全面、多樣,使用便利,能夠科學、有效地助力BOPPPS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應用和發展。筆者及教學團隊開展了相關的教學設計與應用,實踐表明,與傳統的園林工程課堂授課相比,“學習通+BOPPPS”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程教學之中,提高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園林工程課程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學習通+BOPPPS”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依據行業的新發展充實相關教學案例,提升教學效果,從而為促進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工匠型園林工程技術應用人才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卓燊,陸玉婷,陳君,等.OBE視角下生藥學BOPPPS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20):199-200.
[2]劉玲,王淑英,李甜.BOPPPS 結合雨課堂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20(8):597-600.
[3]高炳淼,劉雪菲丹,楊濤,等.BOPPPS教學模式在海洋藥用生物資源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22(19):69-71.
[4]崔海華,范冬云.BOPPPS教學模型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9(1):43-49.
[5]張雄,張喻,單傳家,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的BOPPPS線上教學模式實踐探究——以湖北師范大學大學物理課程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14-118.
[6]劉光輝.學習通+BOPPPS教學模式在“電氣控制技術及PLC”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風,2022(9):133-135.
[7]黃貴麗,奚鑫,冉海龍,等.不同教學模式在臨床藥學實習生中的應用[J].海峽藥學,2020(7):74-77.
[8]于丹,吳軍凱,孫慧峰,等.應用 BOPPPS教學模式的《中藥鑒定學》教學設計[J].時珍國醫國藥,2020(8):2004-2006.
[9]張鐵軍,李富翠,楊玨婕,等.新農科背景下草產品加工學BOPPPS模式的教學實踐: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J].草業科學,2022(8):1706-1704.
[10]陳紅英,徐健蓉.BOPPPS模式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20(3):53-59.
[11]吳丹.不同噴泉噴頭結構形式水力特性比較分析[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1(11):126-127.
[12]孟兆禎.風景園林工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劉艷昆,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園林工程教學與研究;王佳文,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大學數學教學與研究;李云,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農業生物專業教學與研究;付晶,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園林專業課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 韋志巧]
[基金項目] 2022年度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項目“產教、科教雙融合下高職園林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編號:2022011)
[收稿日期] 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