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分析了《數據結構》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在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改革思路,根據OBE理念建立數據結構課程思政目標,并根據課程特點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構建思政案例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并探索了課程思政的多角度評價。
關鍵詞:OBE;數據結構;課程思政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上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重要的評價手段,它以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為根本,包含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等7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其中專業畢業要求要能夠支撐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12條畢業要求既包含技術類的要求,也包含與工程設計相關的社會、健康、安全、法律、環境和職業道德等非技術類方面的要求[1]。
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2]。貫徹工程教育OBE的理念,需要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而素質的核心就是在工程教育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我國的特色,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好“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三個核心問題。總之,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與課程思政強調的“立德樹人”不謀而合。
一、《數據結構》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課程思政的實施為高校的思政工作開辟了新的路徑,能有效推動高校思政工作效果。然而,在《數據結構》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積極性不高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考研必考課程,需要講授的專業知識紛繁復雜,算法抽象不好理解,加上課時縮減,教師們普遍認為在專業課中增加思政教育會干擾課程原有的教學活動,使教學效果打折;而課程思政又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動力不足。
(二)融入的思政內容沒有深入挖掘整合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據結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教師們往往在課程本身的專業知識上精益求精,花費了大量時間,但在思政元素的切入點上普遍沒有仔細鉆研,單純為了實施課程思政,融入的思政內容與知識關聯不夠緊密,更缺少進一步深入的挖掘整合,使得思政教育“一目了然”,沒有達到隱性育人的效果。
(三)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水平參差不齊
數據結構課程授課教師作為專業課教師,長期從事專業教學,沒有開展思政教育的經歷,也很少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要在課程中恰當融入思政內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雖然部分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在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內容,但因與課程知識融合不自然,思政教育效果不夠理想,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課程思政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
課程思政建設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引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健全人格,強調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而數據結構作為理論性專業性較強的課程,課程考試、作業、實踐等評價環節不適合直接融入思政內容考核。如何設計適合于數據結構課程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檢驗課程思政的隱性育人效果,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改革思路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也是考研的專業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介紹非數值計算的程序設計中數據對象的組織形式,主要包括常用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基本操作,以及常用查找和排序算法的實現。數據結構的課程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數據分析、組織、存儲和處理的能力,能夠針對實際的計算機工程問題,設計合理的數據結構,提出解決方案,并能運用各種數據結構的存儲表示及基本操作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結果。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OBE理念,反向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過程,明確課程思政的教學產出(目標)及評價體系,使專業課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有章可循”;根據教學產出重構課程內容,深入挖掘數據結構課程專業知識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以知識點為基礎,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找準思政元素的有效切入點,達到隱性育人效果。
三、實踐措施
(一)提升課程組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
以課程組形式,通過系列專業教研會、參加專題講座、與思想政治課教師交流、到兄弟院校學習專業課的思政案例等途徑,統一課程組教師的思想,以課程組形式集中研討,集體備課,明確課程思政的背景、必要性及課程涉及的思政內容,逐步轉變觀念,提高課程組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
(二)修訂數據結構教學大綱
深入研究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中關于知識、能力、素質的內容,以OBE理念設計課程的課程目標,包含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其中課程思政的內容主要蘊含在素質目標上,結合課程內容挖掘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切入點,如表1所示。主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國工匠精神、個人精神品格的培養等內容引入課程,明確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容,確定對應的教學方式及評價方法,修訂數據結構課程大綱。
(三)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庫
以課程大綱中的基本要求為綱,以課程組的形式,定期進行教學研討和交流,在明確本課程思政教育主題的基礎上,找準數據結構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的契合點,實現課題組教師的相互促進,相互提高,使所有教師都積極參與課程思政建設。課程組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及特點,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凝練思政主題,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建立數據結構思政案例庫。思政案例要求主題鮮明、與課程內容高度相關且素材內容是普遍認可的。案例庫的建設應該遵循規范性、時效性、系統性等原則。案例素材可以是文檔、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媒體形式。
(四)探索課程思政的評價方法
課程思政不同于專業課程,是隱性學習成果,很難通過傳統的定量考核方式進行評價。筆者在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中,主要采用定性的方式對課程思政的達成情況進行評價,基于OBE產出導向的理念,首先明確課程思政目標,進而確定教學方法、思政切入點和評價方式。每項思政目標由教師評價(30%)、學生互評(30%)、自我評價(20%)、輔導員評價(20%)四項組成[3],每項評價設有滿意、比較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四個等次。其中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輔導員評價如表2所示,學生自我評價表如表3所示,最后得到學生每項思政目標的評價結果。
四、結束語
本文按照OBE的理念,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數據結構課程目標,建立了數據結構課程思政目標,并根據課程特點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構建思政案例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并探索了課程思政的多角度評價。在后續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探索課程思政與教學內容的精細化融合,不斷豐富課程思政素材,研發數據結構課程思政案例素材管理系統,探索課程思政更有效、客觀的評價方法,根據評價結果持續改進課程的教學設計。在專業課教學中引入思政教育,可以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作者單位:高艷霞 田繼鵬 中原工學院計算機學院
參" 考" 文" 獻
[1]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解讀及使用指南(2020版)[EB/OL].https://www.ceeaa.org.cn/gcjyzyrzxh/rzcxjbz/gjwj/gzzn/index.html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2020-06-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夏小云,李紹燕,朱蓉,等.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20(08):75-78.
基金項目:該文系“2021年“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的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BKJGLX573)。2020年中原工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建設研究與實踐——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項目編號:2020ZGJGLX027)的階段性成果。
高艷霞(1977-),女,漢族,河南輝縣,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數據庫技術;
田繼鵬(1982-),男,漢族,河南滎陽,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圖像處理。